手执妙笔,洞观人性--刘墉处世散文的创作特色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2期(总第105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月JOURNAL OF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Vol.21NO.2
Apr.2021
手执妙笔,洞就性
—
—刘墉处世散文的创作特色探析
罗祥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刘墉是著名的旅美华人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处世散文文本,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类型。
以作家陆续推出的五本《我不是教你诈》系列散文集为典型对象,从职场、人情世故等广泛的内容,幽默、生活化的风格特点,灵巧的散文结构等三个维度,探究处世散文的文本特征。
刘墉的处世散文呈现出模式化、心灵鸡汤的负面性的一面。
但其包含的审美性、教育性特征,也使其散文能够成为畅销一时文本。
关键词:刘墉;美籍华人;处世散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1207.6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海外华文大作家刘墉,1949年出生
于台湾,1973年在台湾地区出版《萤窗小语》
第一集,自此开始散文创作生涯。
1990年,刘
墉移居美国纽约长岛,自此开始海外华文文学
的创作。
刘墉早期散文以《萤窗夜话》为代表,
属于哲理小品,文本精简,思想性很强。
中期
以后(1992年),开始处世散文的创作。
正如作
者所言“自从我在一九九二年出版的《人生的
真相》,一九九五年出版的《我不是教你诈》、
一九九九年出版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二零
零零年出版的《把话说到心窝里》到二零零六
年出版《以诈止诈》,我写的处世书将近20本”卩
处世书,显然已成为刘墉数量庞大的散文创作
中的一种类型。
《我不是教你诈》系列散文,是
接力出版社于2010年合集出版的前四集合集。
本人将2007年出版的《我不是教你诈⑤》囱一
并收入讨论。
刘墉的该系列散文集,在台湾地区、中国出版后,便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
笔者查询当当网畅销书排行榜数据(截至2021
年3月30日22时),该书畅销书排行为全网第413名,而评论数据达17656人,固可见,我们模式化
文章编号:1672-0385(2021)02-0097-05
选择该文本作为处世散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处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解释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⑷它指人在社会上的交往、处理事物的相关准则。
笔者所指的“处世散文”,是指作家为社会上特定对象(即将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高中生、或者大学生)所写,从社会、职场、医疗、人性等维度,采用幽默、生活化的故事,揭示社会中为人处世方面的规则与潜规则,从而让读者洞悉人性之幽微,获得“入世”处方的一种散文类型。
一、入世的人生“处方”
《我不是教你诈》系列散文,属于刘墉的处世散文类型,也是刘墉处世散文中最为读者关注的系列。
这类处世散文,为正面临职场、社会、人性等领域困惑的读者,开出了问题解决的处方。
正如《我不是教你诈》中封面“关于本书”提及,“在这些刘墉开列出的人生处方中,它帮助我们在看清'诈’的真实面目时,乐观、从容应对世事人生、完美解决生活中、职场中的
收稿日期:2021-03-13
作者简介:罗祥伟,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97
困惑与沮丧,开放身心、让人生从'应对’一变而为'赢得'”。
囱这一段文字,说明了刘墉处世散文具有社会性、生活性,带有强烈的入世价值。
在《我不是教你诈》系列散文中,作者探讨“从一般的人际沟通、政治的倾轧、商业的竞争到社会的潜规则和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皆有等”,冏涉及人际、政治、商业、社会和人性等问题,体现出处世散文具有使用性特征。
这些散文,随着作家写作深度、思考力度加深,作品内容也由浅入深,人性剖析亦愈“麻辣”。
如(我不是教你诈①》的主题为“人性”,刘墉将该集散文对象定为“将进社会的朋友”。
刘墉认为把“把人世的艰难和人性的弱点”提前展现给即将踏入社会的读者们,有利于他们从“世界”“人性”来“反省自己”。
《我不是教你诈②》则立足于“人”这个本位,本篇“较深也较辣”。
作者在引子指出写作目的为“教大家认清'什么是人'”,指出“人与人应有的相处之道”,同包括解剖侍者与顾客、老板与职员、法官与涉案人、业主及承包商等社会各行业的生活和人际关系O 如《老板靠边站》谈及“工作伦理”,指出“不该做主的时候做主”为年轻人的通病;《免费咖啡厅》中住户贪享“免费咖啡厅”,尤老板借机蚕食、分化和腐化住户,从而将住宅地悄然谋变为商业地段的故事,警醒我们“所有的禁忌、规定、尺度、原则都可以用'慢慢偷渡’的方式来打破。
”
《我不是教你诈③》的写作对象是“你”,即为作品的接受者,是因为“许多问题,如同疾病,在怪别人传染的同时,也得怪自己”。
刘墉用浅白平实的语言道破处世原则,是要“你”学会“早早转身,改变自己的命运”。
囱如《当新人进入洞房》讲述小欣帮忙调解珊珊和志刚离婚的小故事,而开出了“你”做“中间人”时“要忠实地传达”,做“调解人”时“要不听丑话,只说美言”的人生“处方”;《沙发上的战场》警示年轻人“要独立思考,不可凡事依赖”O 《我不是教你诈④》是作者“愤懑,挣扎和省思”后写作,本篇以“相当尖锐的题材”谈到政治、商业、日常的处世。
㈣该集散文对人性的解剖更为深切,对社会面触及更为辛辣。
如《小丁的穿帮秀》讲述小丁用“新闻性”“话题性”的炒作手段做内衣宣传广告,拓展出“记者都是嗜血的”“和尚自焚事件”“议会摔跤大战”等故事,使读者透过尖锐的题材思考社会现实;《曹大师的商务舱》涉及古往今来存在的“踩”与“被踩”现象。
而《我不是教你诈⑤》则延续“人性写实风格”,作者用“犀利如刀的文笔,鞭辟入里的批判”,深入探讨“医、疗、药、检的面目,揭开不肖商人的卑劣,医疗体系的疏失,贪官污吏的包庇,以期唤起广大民众应有的警觉”。
g 综上所述,《我不是教你诈》系列散文,围绕“商业”“政治”“医疗”和“职场”等领域,作家用通俗的故事讲述社会纷繁的问题,揭露背后人性幽微之处,并开出应对这些问题的人生“处方”。
_位研究者指出刘墉散文所具备的“实用性、话题性、时尚性、新闻性、独特性、联动衍生性”等六大特征。
凹笔者认为,刘墉散文正体现出处世散文的“实用性”“入世性”等特征。
二、生活化的散文风格
刘墉的处世散文,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的风格。
我们透过文本,感受扑面而来的行文活力,人物形象的多彩、哲理的透彻,正是这种生活化的散文风格所致。
作家的行文,采用一种娓娓而谈的笔调,“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
[13]这种仿佛面对面的交谈,是读者与作家的亲切对话,有利于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扩大文本接受。
刘墉在林语堂等前辈作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谈话风式的散文风格。
首先,刘墉的散文标题常用精简、动态、口语化的语言,给人以鲜活的现场感。
如标题“王老虎上任”“小石变法”“老丁送礼”等,用“谁+做什么”的形式结构标题,短小精炼。
标题中的动词“上任”“变法”“送礼”等具有明确的故事导向性,呈现口语化的活泼有生气的特点,读来亲切可味。
标题“丢脸有理”“等不到的便宜”“何必欺人太甚”“悲悯的悲哀”等,则将散文主题、作家的褒贬倾向于细微中展现,便于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透过标题明白作家文本背后的意图。
而标题“一猜就是你”“包在我身上”“我拔刀、你相助”“大家一起来”等,具有动态化的口语化特征,具有口语的号召性、
98
鼓动性的特征,贴合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正印证了刘墉的散文取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
可见,刘墉在处世散文的标题上精心构筑,呈现浓郁的生活化倾向。
其次,刘墉的处世散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文本,这些散文呈现出生活化、日常化的风格特征。
刘墉的处世散文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这些精心设置的对话,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所处环境十分贴切,有助人物的性格塑造,而且栩栩如生的对话场景与读者的实际生活较为接近,具有日常生活对话的特点。
如《众“妄”所归》中开头就出现了三个对话,“曾太太好!…曾太太好!…曾太太好!”这个对话,表明曾太太获得了客户们的信任,为后面曾太太一夜卷款消失后众客户“全傻了”的场景形成对比,对话开头体现的投资者的迎合之态与结尾客户们被骗后的哑然失色的情景具有生活化的场面感,揭示出人性的虚妄之处。
《五折大采购》一文讲述了旅客在国外旅游于一家打“五折”小店铺采购,然而太太们却发现大型店铺的物品更便宜的故事。
该文的最后的一段以对话展开,这是太太们发现大型商铺的货物更为便宜后的对话场景再现。
太太们有人凑上去翻译大型店铺的价格“凡购物超过……元……赠送真皮……小钱包”“什么?”大家都冲了上去……“价钱?”“好像不对!怎么比那家便宜得多。
”简洁有力的对话具有生活气息,刻画了游客因贪图便宜,在“五折店”的小店采购花费比大商场花费更多钱后的复杂心理。
对话中的断断续续,突出了游客的震惊之态,特别是动词“凑”“冲上去”等让对话颇具现场感。
最后,刘墉的处世散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是对广泛的生活现象深入体验和审视后的结晶。
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
”[14]而鲁迅提到散文题材时说“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问两位散文大家的论述可见散文题材包罗万象,苍蝇之微、宇宙之大皆可谈论,刘墉的处世散文的题材也较为广泛。
刘墉取材广,以《超越全书为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日常题材,比如《五折大采购X老丁送礼X等不到的便宜》等;(二)职场题材,如《丢脸有理》《举起来,扔下去》等;(三)政治题材,如《疫苗丑闻》《大哥有请X诸葛亮出马》等;(四)人性题材,如《众妄所归》《牛马逃亡记》等。
刘墉在谈论这些题材的散文中,深入浅出,纵横日常、职场、政治和人性等领域,对社会全面体察,对生活全面审视。
如《疫苗丑闻》一文,属于辛辣味颇重的政治题材,讲述了某位国家将过期的疫苗支援贫困国家,后来“过期疫苗”曝光后贫困国家的人民愤而抗议的故事。
这篇散文论及到了国家间的人性,拓展了人性思考的面。
作者由国家的例子引出“一个饿肚的人吃完东西后,却骂东西难吃”“老人送登山杖给导游做礼物,却被导游扔掉的”等例子,揭示送礼的原则性。
透过分析,可见刘墉的处世散文具有日常、生活化的风格特征,透过标题的精心设置、对话的生活化以及取材于生活的题材等,使得处世散文文本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灵巧的散文结构
有论者认为刘墉的散文“结构自然灵巧”,用“用生动化的材料将主题引入”,加入“论点和论据”,并引入“身边小事”,再进入”主题”。
[16]笔者认为,这也大致符合刘墉处世散文的特点。
刘墉的处世散文,用精心架构的形式从平常生活中看似平淡的现象,挖掘背后的深刻意味。
为此,他通常先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将主题透过故事而流泻出来,正当读者为故事揭露的问题困惑而迫切探究答案之时,作家便自然地引导读者深入“想一想”,读者在作家对“身边小事”的解剖中获取了处世的经验教训。
这种灵巧的散文结构,有助于作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阅历背景的读者,将文本内容有效地传达,亦能使得读者更好地亲近文本、深刻地接受文本的影响。
刘墉在处世散文中呈现的“生动化的材料”,与突转的故事讲述方式具有密切关联。
来源于与读者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需要精心的组织,才能够在文本中生发出独特的魅力。
作家常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这些材料剪辑、编织成活泼生动的“小故事”,而合理地运用前后情节不同转变的方式组织文章,成为实现材料成文的重要手段。
运用突转的形式,能够使得读者在前后故事的截然反差中,体会到一种阅读的快感,
99
进而领悟故事背后蕴含的思考。
《落入谁口袋》一文,散文开头中的马社长“最近很得意”,因为“总看见自己出版的新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接着故事突转,同行的人问赚钱多少,但马社长说“没赚几个钱”,原来“仓库里真是堆积如山”的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事正文戛然而止。
故事开头马社长的“得意”与故事突转后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书的情景,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突转的方式使得散文在形式上起伏有致,吸引读者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蕴含。
在《只管向我报告》一文中,同为副经理的小王因“江副经理是总经理表弟”而抱怨升职无望,紧接着故事发生突转,总经理突然宣布升任小王“做生产部经理”,迎来公司业绩“一路上升”。
故事在读者为小王打抱不平时发生突转,一变为总经理的知人善用,不仅阐释了职场的现象,而且迎合了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可见形式上的精心设置,为文本被读者接受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刘墉将《超越全书》的阅读对象预期为“马上毕业”的高中生、大学生,面对该类型的文本接受者,散文文本的安排必然要紧密贴合此类读者的接受心理。
因此,在精彩的故事结束后,刘墉并未让文本截然而止,而是在解决问题的思维下为文本结尾精心设置了“想一想”的部分。
该“想一想”的文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_)对上文呈现的故事或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将故事中的遗留问题以及可能令读者困惑之处,在该部分作出细致地分析与解剖。
如《落入谁的口袋》的“想一想”,刘墉预期了读者可能在阅读作品后所困惑的地方并进行分析,指出“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抛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理智的。
”“想一想”在这里起到了类似议论文结论的“解决问题”的作用,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精神。
(二)将文本的主题,举一反三扩展到其它领域,以拓宽读者的视野,起到升华文本主题的作用。
如(只管向我报道》一文的“想一想”,作者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了总经理为什么会升任小王做生产部经理的缘由,第一维度认为升小王的好处可以“提升领导形象”、让“小王加倍卖命”、令“业务部经理警惕”等作用;第二维度分析了如果公司全是自己人做的严重后果。
作家对故事进行正反两种维度的分析,引导读者一分为二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刘墉的处世散文,结构灵巧精致,运用突转和解决问题的“想一想”结构,符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便于他们透过处世文本而找到一把稳重的处世钥匙。
四、结语
刘墉的处世散文,具有其深刻的渊源。
该系列的散文,与七十年代台湾畅销的王鼎钧“人生三书”系列,是“承上启下”的关系。
与同时代的畅销书作家中吴淡如相比,刘墉的散文与之有密切的异同之处。
吴淡如的散文以“以励志、爱情为轴心”“将人生挣扎的经验、坦然诚实的生命价值观拿出来”,以“解除读者在爱情、事业上遇到的种种疑惑,提供大众读者思考与学习的目标和励志方向”为主。
呵刘墉的散文与之相比,在励志、人生的反应上具有相同之处;然而除去二者共有的励志、反应人生的特征上,刘墉的散文具有突出的“入世”“生活化”的倾向,并且文本在通俗之外还保留着一定的文学审美性。
因此,有论者谨慎评价刘墉散文“走的是切近生活的通俗化的写作路线,在艺术形式上未臻高致但也自有其挥洒的空间”。
[18]反对者认为刘墉的书为“心灵鸡汤式”,凹对刘墉的处世散文提出批评,笔者认为这种全面否定的看法不免失之客观。
正如一篇访谈中刘墉的回应“我写的处世原则是要落在生活当中,所以基本上我写的心灵鸡汤,不会说是凭空开出一朵花来”。
[20]由此可见,刘墉的处世散文是有浓厚的生活经验做支撑的,在通俗散文的审美性和教育性上具有一定贡献。
刘墉开创了散文的一种类型,并且使之成为较为成熟的文本。
这种处世散文的类型,文章精炼,常取自广泛生活中的丰沛材料来构筑文章,文本形式精巧,风格幽默、生活化,整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是畅销书的重要代表类型。
虽然,刘墉的处世散文在结构上有时较于机械,出现模式化、重复化的倾向,导致评论界的评价不高。
比如在《超越全书》中,全书几乎都采用“材料+论点论据+想一想”的形式构筑散文,不免降低了文本的审美价值,这让笔者联想到评论界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流
100
行一时的杨朔散文模式的评价。
除此外,刘墉的处世散文,有时候也难免带有“心灵鸡汤式”的负面影响,有时过多地依靠成功学,而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总之,刘墉数量庞大的处世散文,在艺术性上是有一定的贡献,刘墉的文本自一九七零年以来仍然持续畅销,可见文本的生命力所在。
刘墉散文文本中的不少语句,已经逐渐演变智慧箴言,成为影响一代人的处世散文经典。
参考文献:
[1]刘墉.刘墉处世秘笈[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3:1.
[2][11]刘墉.我不是教你诈之医疗真实面[M].北京:北
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7.
[3]刘墉.我不是教你诈[EB/OL].(2014-09-01)[2021-03-
30].http://produc1:/23554887.html?
unionid=P-124023243m—:-dd_l.[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95.
[5][6][7][8][9][10]刘墉.我不是教你诈[M].南宁:接力出
版社,2013:1,封面,4,104,210,314.
[12] 陈芷村.刘墉散文畅销原因的探析[J].湖南师范大
学,2009(9):11-15.
[13] 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
版社,1984:15.
[14] 郁达夫.达夫自选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112.
[15] 鲁迅.鲁迅书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41.
[16] [18]黄黎星.轻柔抒情怀精巧写真章一刘墉的
散文[J]-写作,1998(6):10,11-12.
[17] 金龙格.漓江出版社将推出“台湾畅销书天后”吴
淡如新作[JJ-全国新书目,2000(11):22.
[19][20]石安书.写作的流变畅销的尺度[J].出版人,
2015(1):66,67.
(上接第82页)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40-42.
[2]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J].中国语文,1983(4):
20-23.
[3]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J].中国
语言学报,1995(6):34-37.
[4]张小平.当代汉语类词缀辨析[JJ.宁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3(5):22-25.[5]李进玉.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
学,2009.
[6]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世界
汉语教学,2008(4):75-87.
[7]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9:456.
[8]董绍克,阎俊杰.汉语知识辞典[M],北京:警官教育
出版社,1996:27&
[9]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20-622.
[10]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270.
[11]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17-118.
101
Image of Peach Bloom Spring in Chao Buzhi's C7-Poetry
YAO Jia-x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
Abstract:Peach Bloom Spring,a typical image in Chao Buzhi,s(1053-1110)Cr-Poetrj^especially when he was relegated, mainly points to his memories of his past years from his adolescence in Zhejiang,to his youth in Beijing,until his old age in Donggao,instead of his hope for the future.Peach Bloom Spring was where Chao Buzhi had been searching for his soul in his rough official career,and his utmost settlement to seclusion as an imitation of T ao Qian,influenced by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He had tried his best,but eventually he got lost there.His loss can be attributed to his dilemma in his personal life,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original sense of the image Peach Bloom Spring,the coexistence of Tao Yuanming,Li Guang and Feng Tang, in addi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 original ambition and his reclusive life.
Key words:image of Peach Bloom Spring;Chao Buzhi;CY-poetry;mentality in relegation
On Destiny-Motivated Narrative of M ei Jin,Leopard and the
Sheep by Shen Cong-wen
WANGXue-t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 Abstract:Shen Congwen's short novel Mei Jin,Leopard and the Sheep tells a love story of the male protagonist Leopard and the female Mei Jin of a minority people living in Western Hunan.The story ends up in tragedy,which reflects Shen's fatalist thinking.In terms of setting and plotting,the prophet represents the power of god,and the sheep is the messenger of destiny,while Mei Jin and the Leopard are the subjects.All these,including the characters and those seemingly accidental but inevitable events,reveal the core of a tragedy:the destruction of beauty.
Key words:Shen Congwen;Mei Jin,Leopard and the Sheep;destiny-motivated narrative;tragedy
Holding a Fine Pen,Depicting the Human Nature ------An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Liu Ydng's
Prose on Daily Affairs
LUO Xiang-we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7)
Abstract:Liu Yong is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He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prose texts on daily affairs,shaping his unique literature style.This paper samples Liu's quintet I Didn9t Intend to Teach to Cheat,in an endeavor to analyze its textual characteristics as life prose from three dimensions,that is,content,style and structure.In these well-structured series of books,Liu develops a humorous and practical style to depict people's daily life,their workplace in particular.While his works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like standardization and shallowness as chicken soup for soul and so on, they also take on some aesthetic and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making themselves best sellers.
Key words:Liu Yong;Chinese-American;essays on daily life;practical;stereotyped
Research on Copyright Ownership Risks in Inves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IPs
XIONG Jian-lo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26659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IP has become a hot word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ircle.It is no longer a legal terminology referring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nstead,it is now widely used to dub the content industry seeking for traffic and attention.However,investment in film and television IPs often end up in disputes over the ownership of their copyrights, resulting in investors'unrecovered losses of tens of millions 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unds.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source,content and duration of copyright rights in the inves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IPs.The paper discusses relevant cases,and finds out the involved risks of copyright ownership.Then the paper digs out causes to these specific disputes,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copyright;ownership risk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