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化学:跟踪检测三 物质的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检测(三)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2017·北京高考)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解析:选A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海南七校联考)《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A.氯化物B.合金
C.硫化物D.氧化物
解析:选D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Hg可以和O2发生反应得到HgO,HgO属于氧化物。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H2O2溶液使染料褪色
解析:选C A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属于化学变化;C项,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利用的是其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D项,H2O2溶液使染料褪色,利用的是其强氧化性,属于化学变化。

4.(2018·湛江联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C60、D2O、SiO2都属于化合物
B.漂白粉、石英、Fe(OH)3胶体都属于纯净物
C.BaSO4、NH4Cl、NaOH都属于强电解质
D.CO2、SO3、N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选C 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漂白粉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Fe(OH)3胶体是一种常见分散系,属于混合物,B错误;N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

5.(2018·石家庄五校联考)下列现象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
A.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黄色
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盛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D.食盐撒在燃着的液化气的火焰上,火焰呈黄色
解析:选D A项,皮肤沾上浓硝酸因发生蛋白质变性而呈黄色;B项,久置的KI由于被O2氧化生成I2而呈黄色;C项,浓硝酸盛在无色试剂瓶中见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而呈黄色;D项,食盐撒在燃着的液化气的火焰上,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属于物理变化。

6.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选A在纯净物中,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A正确;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分类标准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无必然联系,B错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错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错误。

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稀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解析:选D②中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排除A、B;⑤中盐酸和食醋都是混合物,排除C。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解析:选B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O2与O3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9.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解析:选C A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有关;B项,胶体的渗析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关;C项,是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D项,过滤与物质微粒大小有关。

10.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导电②爆炸③缓慢氧化④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⑤焰色反应⑥白磷转化为红磷⑦久置浓硝酸变黄
A.②③⑥⑦B.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D.①④⑥⑦
解析:选B①金属导电为物理变化,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错误;②如自行车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是气压过大造成的,错误;③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学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正确;④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原来白色是硫酸铜,变蓝是生成了五水合硫酸铜,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⑤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⑥白磷与红磷是不同的物质,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正确;⑦久置浓硝酸变黄发生反应:4HNO3(浓)光照,2H2O+4NO2↑+O2↑,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在其中呈黄色,正确。

11.(2018·安庆一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溶液
B.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 A
C.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解析:选C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浊液,A项错误;由于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小于2N A,B项错误;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C项正确;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是: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D项错误。

12.(2017·桂林模拟)对于物质:①干冰、②食盐水、③高锰酸钾、④氧气、⑤氢氧化
钠溶液、⑥稀盐酸、⑦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冰转化为CO 2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B .除去食盐水中的水最好采用化学方法
C .以上7种物质中相互间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
D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获得纯净的Na 2CO 3
解析:选C A 项,干冰是固态CO 2,干冰变为气态CO 2属于物理变化;B 项,除去食盐水中的水最好采用蒸发的方法,蒸发属于物理过程;C 项,铁与稀盐酸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气与铁发生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合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 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能否发生________现象。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 2O 2+2H 2O===4NaOH +O 2↑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 2O 2生成________g O 2; ②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反应中,每消耗168 g NaHCO 3,标准状况下生成____L CO 2;
③Cl 2+H 2O
HCl +HClO 反应中,标准状况下每消耗22.4 L Cl 2,转移________ mol 电子。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 、N 、Q 、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则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CO3属于盐;CO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4)由于N的质量、P的质量均增加,M的质量应减少,而Q的质量不变,所以N、P均为生成物,而M应为反应物,Q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1)Na2CO3CO Al2O3
(2)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 nm丁达尔
(3)①16②22.4③1
(4)①分解②做催化剂(或催化作用)
14.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常见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__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

(6)Ⅱ组另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些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形看,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
A组为F2、Na;B组为Fe;C组为CO、NO。

Ⅰ组为NH3、Na2O2;Ⅱ组为NO2、SO2、SOCl2。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Na+O O 2-Na+。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Fe2O3:
3CO+Fe2O3高温,2Fe+3CO2。

(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高温,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除去水的作用,AlCl3·6H2O与S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答案:(1)树状分类法(2)ⅠNa+O O 2-Na+
(3)3CO+Fe2O3高温,2Fe+3CO2(4)2∶1(5)168
(6)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15.(2018·汉中模拟)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

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HI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用稀盐酸代替稀HI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写序号)。

解析:Fe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2)Fe(OH)3胶体的水溶液呈红褐色。

(3)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据此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4)氢碘酸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胶体聚沉,H+使Fe(OH)3沉淀溶解,
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生成I2;而盐酸只能使其先聚沉再溶解。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棕黄
(1)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
(2)红褐(3)乙胶体和溶液
(4)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Fe(OH)3+3H+===Fe3++3H2O
2Fe3++2I-===I2+2Fe2+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