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知识在近年的高 考中5年5考,题型是 选择题,所占分值为 3~4分。主要考查中 国报刊业的繁荣对社 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 近代电影发展史
知识点一 报刊业走向繁荣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
阶段 形成 发展
时期 19世纪中
期前后 19世纪70年代
戊戌变法前后
辛亥革命时期
表现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 _《_万__国__公__报_》___等 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 (1)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 [提示] 大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尤其
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
• (2)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主要 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提示] 一是电视逐渐普及;二是节目越来 越丰富多彩。
• (3)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
• [提示] 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家政策的扶持;电视节目的丰富及质量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 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 解析:表格显示,关于“禁缠足、兴女学、
• [提示] 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 多元化;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
史论总结
•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 1.原因
• (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
•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 供了物质条件。
•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 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
• (2)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 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 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
• 1.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用 微信沟通,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反映( )
• A.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 B.传统交流方式被完全抛弃 • C.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 D.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西化
•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 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
•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
• ②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 存。
• 材料二 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 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 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 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 有31种。
• ——据《大公报》(1905年)
• (2)概括材料二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 开成熟始起步。 •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 并走向________。
• (3)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革命和战争___________ 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红色中华》等报刊都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范围内,①②③正确。 故选A。《文汇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 报纸,④排除。
• 答案:A
知识点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
• 1.电影事业的发展形成 • (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定影军山《
• (2)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 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 3.应对之策
• (1)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 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 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 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三 互联网的兴起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
• 1.诞生:20世纪60_年_代_末__________。 • 2.发展:_2_0_世_纪_9_0年_代_________后风靡全199球4 ,
________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 3.特点
传播信息
第四媒介
• (1)具有迅速______文_字____的功能声,音被称为
• 2.特点
• (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 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 (2)“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 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
• (3)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 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 3.影响
• (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 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 解析:由材料中的上海地方“买卖常有阻滞 ”,从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即可看出
•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 的哪些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
• ①《红色中华》 ②《新华日报》 • ③《解放日报》 ④《文汇报》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史论总结
• 影视业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 (1)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 的政治生活。
• (2)满足了大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消磨 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 修养。
• (3)引导人们消费,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 益增大。
• 1.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 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
• 阅读教材本目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材料, 思考问题。
• 材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 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 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 经不断地变化了。
•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什么?
• [提示] 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原因:①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 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 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 捷地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 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 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2017·江苏单科)《万国公报》对近代中
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时中间主发题表的相18关80~文18章89年,如1下890~表18:99年 1900~1907年
• A.《渔光曲》 B.《定军山》
• C.《风云儿女》 D.《红高粱》
• 解析:B拍摄于1905年,它是中国人自己拍 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 步,故选B。A是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 片,C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 歌,D是改革开放后拍摄的电影,均不符合 题干要求,故排除A、C、D。
• 材料二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 史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是“宽带网络 时代”。
• (2)材料中“铁路时代”与“宽带网络时代” 在传播媒介上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 [提示] “铁路时代”主要依靠报纸;“宽 带网络时代”媒介广泛,有报纸、影视、互 联网等,网络媒介传播信息具有互动性、广
•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 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 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 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 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
•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 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 [提示] ①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 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
• 2.电视事业的发展
• (1)1958年,____看__电_视____开始试播,标志着 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 [易混易错]
•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至五自然段、第一则[历 史纵横]和[学思之窗]:
《_人__民__日__报_》__《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________《文《汇光报明》日报等》报 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
改革开 放后
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 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作 为新自闻己价值的发展方向
• [名师提醒]
史论总结
•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
• 1.原因
• (1)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 格低廉。
• (2)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 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 (3)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主动、更便捷和最 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 2.影响
• (1)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 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方式。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
学法素养
高考领航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 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 来的巨大变化
1.梳理报刊、广播影 视和网络的发展历 程。 2.列表比较各种传媒 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生 活实际理解报刊、广 播影视和网络的发展 普及带来的影响
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 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妇女问题引起
• 2.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 》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 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 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以上可 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 答案:B
• 2.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 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时05分开始 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 电视台是( )
•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 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 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因时代不同呈现出较 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兴起阶段的报刊开创 性突出,主要起到介绍政治、经济、文化情 况的作用;发展阶段的报刊成为宣传政治主 张、社会思想的舆论阵地;繁荣阶段的报刊 体现了多样性、开放性、娱乐性并存的特点 。
• 阅读教材本目第一、二自然段,结合材料, 思考问题。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_____维__新_ 思想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______维_新_展派开论战
阶段 发展 繁荣
时期
表现
新文化运
民主科学
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_________思想
20世纪 前期
新中国 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___《__共__产_《党红》 色中华》 _《_新__华__日__报_》__《解放日报》等
“___三_维_动_态___”。
• (2)网络媒互动介可以集________、图像、
________于一体,还能模拟___________效果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快捷力与方。便
生活方式
• (3)高度学_习_______,双向传受。
• 4.影响
• [易混易错]
•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 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 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 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论要旨·晨读晚记 1.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是主要党舆报论党工刊具,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我国电影事业自1905年起步后发展较快,新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辉煌。
________年我国电视事业诞生,近年来电视逐步普及
1958
•知识串联·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