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导学案(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学会多音字“和”的用法。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用同样方法完成《主题阅读》中《放风筝》的批注。

[教学重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练习册一、二题。

2.强调多音字用法。

“和”有两个音hé(和气)(温和);和hè(唱和)(和诗);和huó(和面)(和泥);huò(和药)搅拌的意思;和hú(和了)打麻将或纸牌用语,表示获胜。

颤:指物体急促而频繁地颤动。

“颤巍巍”指震颤,动作不稳的样子。

颠:本义指山顶。

“山巅”指山顶。

3.了解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整体感知——读薄
过渡语:吹肥皂泡是大家小时候都十分喜爱的游戏,著名诗人、散文家冰心小时候也喜欢吹肥皂泡,让我们走进冰心小时候的快乐、骄傲与希望。

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肥皂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围绕着“肥皂泡”,作者主要写了“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奇妙的样子”“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三个内容。

语文要素落实——读厚
1.过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看谁说得好?好在哪里?
表扬这些孩子已经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段落。

2.自学提示二: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较难懂的句子,试着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1: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吹泡泡时,阳光照在泡泡上呈现的颜色,颜色会在泡泡上流动。

“五色”指多种颜色;“浮光”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

师生问答读:
师:这肥皂泡,吹起来怎么样?
生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
球面上乱转。

生2: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若是扇的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生3: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预设2:
(1)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2)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3)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这是第五自然段描写作者由吹肥皂泡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
以文带文
默读《主题阅读》中《放风筝》,用“——”画出文中自己觉得难理解的句子,想一想运用学过的方法能理解吗?
自主作业——绘制思维导图
温馨提醒:
1.围绕着围绕着“肥皂泡”,作者主要写了“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奇妙的样子”“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三个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每个内容的重点。

3.将生字、多音字也加进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导学案【第2篇】
文本教学解读
在学习冰心先生《肥皂泡》这篇散文之前,我们刚刚学习完《剃头大师》,我相信,读完《肥皂泡》之后,你肯定和我一样,对“大师”这一称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称呼冰心先生为语言大师,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对于《肥皂泡》这篇给予了我崇高的美的享受的散文,要说解读它,那我就太自不量力了,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文本教学解读中,我只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浅薄思考,以及阅读后的诸多感受。

《肥皂泡》是一篇叙述有趣、语言隽永、情感淳厚的经典课文。

冰心先生撷取了童年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游戏活动——吹肥皂泡。

围绕着“吹肥皂泡”这个游戏活动,作者首先介绍了肥皂泡的吹法、然后描写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最后写了吹肥皂泡时的内心情感和美妙想象,整篇课文文笔清新隽永、构思灵巧新奇。

文章开头作者便提及,在众多游戏项目中,她最爱玩的是肥皂泡,为什么作者最爱玩肥皂泡呢?如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我们会在课文后面的段落中找到答案。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冰心先生回忆起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在这篇课文中,与冰心先生的母亲相关的语句只有两处,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你会在这两处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一个慈爱的母亲形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读到这句话时,“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和“母亲总教我们”这些关键语句让我感受到了冰心先生母亲的慈爱,母亲或许是怕“我们”讨厌下雨天,所以每到下雨时节,母亲“总是”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
皂泡,在”我们“一次次尝试把肥皂泡吹得又圆又大的希冀与悸动中,“我们”爱上了雨天,爱上了吹肥皂泡的游戏。

我想,冰心先生小时候最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许是因为这是与母亲相关的有趣的童年回忆吧!
课文的第三自然中,冰心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吹肥皂泡的过程。

当我读到“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扇送”这些动词时,我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生怕眼前这“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突然破裂!当我看到那“轻圆的球儿”“软悠悠地漂浮在空中”时,惊喜之情亦涌上心头。

这就是语言大师冰心先生文字的魅力所在,她总是能够用独具特色的文字撩动你的心弦,她善于撷取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她精粹凝练、灵动鲜活的语言融入其中,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我想能够将这崇高的美的享受推向高潮的段落非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莫属了。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冰心先生用灵动鲜活的文字还原了肥皂泡儿在阳光下的美丽模样:轻圆娇软的泡儿里,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些脆薄的球时而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时而会扯成长圆的形状,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作者语言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但能够写出肥皂泡的美丽形态,而且能够从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来描述肥皂泡儿的光丽外形,更绝妙的是,读完第四自然段之后,你似乎找不出比“五色的浮光”更适合描写肥皂泡儿颜色的词语了,在此之前,你找不到能够描绘肥皂泡儿颜色的词语;在此之后,你找不到再比“五色的浮光”更还原肥皂泡儿颜色的词语了,这就是
语言大师冰心先生的厉害之处!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思与这轻清透明的肥皂泡儿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点染在自然景物之中,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在作者心中,“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作者用心创造、精心呵护下的梦,这一个个梦寄托了作者一切美好的向往,目送着她们,作者心中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与此同时,作者审美造诣极高的语言表达也给读者带来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因此,这篇课文除了需要落实常规目标和单元重点目标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性学习价值:积累语用的好材料,教师可以以《肥皂泡》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冰心先生极具个性化特色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拓展阅读冰心先生更多文学作品,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摘抄或背诵等方式积累语用。

结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学过的方式自主识字学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划出自己理解有难度的词语或句子,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 运用想象画面、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如“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等;
3. 运用摘抄或背诵的方式,积累课文中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拓展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经典著作。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缘题质疑,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与同学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了的难懂的词句,
2. 从课题出发,了解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并作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组内交流讨论,班内交流分享,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板块二: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语句
1. 关注吹肥皂泡的方法;
(1)自主朗读,一边读一边划出关键词语,思考并交流:吹肥皂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尝试一边实物演示,一边用课文里学到的词语介绍吹肥皂泡的过程;
2. 关注预习过程中未得到解决的难懂的词句;
预设:
①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②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1)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自主选择理解方法(①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②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
(2)组内讨论:请教他人时应该如何设计问题,如果他人没听懂,应该注意什么;
(3)借助插图或视频资料,想象“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的情景,理解语句的意思。

板块三:拓展阅读,积累语用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摘抄或背诵),积累自己感觉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 拓展阅读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积累生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导学案【第3篇】
一、教材简介
《肥皂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课文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对吹肥皂泡这个游戏的喜爱。

在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先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文中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吹泡泡的过程,用“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轻轻的一提”等词语,对做肥皂泡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了孩子们吹肥皂泡时投入而专注的
状态。

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五色的浮光”表现肥皂泡在阳光下的颜色,用“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光影零乱”等非常个性化的词语,写出了肥皂泡的形态。

“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而薄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在描写大肥皂泡分裂成小球时,作者用“玲珑娇软”一词来表现她眼中的那些肥皂泡是多么小巧精致、柔软娇嫩。

“光影零乱”,写的是肥皂泡在吹得太大、扇得太急之后,颤巍巍地飘游时所呈现出的景象。

每一处描写都饱含了作者对肥皂泡的无限喜爱,情感流露真实自然。

在写看肥皂泡时,作者用“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把孩子们当时的动作及内心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充分写出了孩子们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的情状。

第五自然段,作者把“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比作“一串美丽的梦”,用“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写出了内心的无比骄傲,用“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一连串的排比,充分表达了“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整篇文章语言飘逸,具有生动鲜明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冰心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特色。

文中有很多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们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肥皂泡的美。

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二、电子课本
第一课时
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廊、悠”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薄”,会写“皂、廊”等13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如:轻清透明,玲珑娇软,光影零乱等。

3.流利地朗读课文,捋清文章脉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吹肥皂泡的过程。

重点
1.认识“廊、悠”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薄”,会写“皂、廊”等13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能用上顺序词结合生活实际复述吹肥皂泡的过程。

难点
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感受作者在吹泡泡过程时的快乐。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情境代入,用买来的泡泡液引出冰心奶奶小时候自己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快乐。

2.作者简介(指名说,学生齐读,限时记忆,同桌检测。


3.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讲解生字”皂“。

民主导学
一、出示学习活动一:
检测预习,读通课文。

学习策略:
1.组长组织组员轮读课文,互相倾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min)
2.组长带领组员,汇总预习中出现的字词问题,完成预习检测单并有序汇报(5min)
学生汇报:
预设一:四号组员汇报最难读的字音,全体四号组员起立,开火车,字音检测,去掉拼音齐读。

预设二:三号组员汇报多音字,情境运用,挖空练习。

预设三:二号组员汇报最难写的字,强调重点笔画,运用比一比再组词的方法进行检测,田字格中工整书写“廊“和“悠”。

预设四:一号组员汇报最难理解的词语,结合理解词语的方法,说出词语的意思,在语境中运用。

二、完成堂清相应练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

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评价反馈。

三、学习活动二: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完成预习检测单第四题。

课文按照做肥皂泡——吹肥皂泡——赏肥皂泡——想象肥皂泡的过
程写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四、学习活动三:
默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学习策略:
(1)用“”圈出文中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的动词。

(2)用“”画出吹肥皂泡过程的顺序词。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指导朗读。

老师为同学准备了道具,一位同学做,一位同学说(抓住动词,使用顺序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其他同学模拟台上的同学一起做。

方法:先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位同学用上了 " 先……然后……再…… " 这样的顺序词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的生动具体。

同学们再次捧起书,读出肥皂泡的“柔软、轻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