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花开缓缓归》阅读训练及答案
《陌上花开缓缓归》阅读训练及答案
忍冬《陌上花开缓缓归》⾼中散⽂阅读训练附答案
阳春三⽉,风和⽇暖;信步城外,看陌上之杨柳依依,野花绚烂,⾝⼼不由得轻爽⽽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朴素⽽恬淡,不落尘俗。

“三⽉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命得以璀璨,⼈在其中⼼情得以畅然的⼀种意境。

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如⽔,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

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墨客、凡男俗⼥。

三⽉陌上花,让⼈爱,让⼈痴,恍惚⼈的⾻⼦⾥头都沉淀了花的影⼦,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俗累的⽣活中⾛出来,悄然伫⽴阡陌并为陌上风情陶醉的⼈,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

于是,⼀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吟诵了多少遍。

⼈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热烈。

那是春天⾥⼀幅最美妙的图画:在后宫粉黛的簇拥下,⼀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款摆腰肢,⾛在⼀千多年前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骑快马飘然⽽⾄,驿者把⼀封信递给贵夫⼈。

原来是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句话!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弩的⽆情。

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陌上,供⼈凭吊。

在吴越国“国除”百⼗来年后的⼀个秋天,诗⼈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花亦开,只是春天的⾻⼦⾥透出的是柔情,⽽秋天的⾻⼦⾥透出的却是萧瑟。

东坡怅对古⼈,⼀番凭吊,三⾸《陌上花》在胸中郁结,⼀吐为快。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犹是昔⼈⾮”……诗⼈⼀唱三叹之中,浸染着⼈事盛衰的感慨。

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浸透艳丽与沧桑,令⼈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我把“缓缓归”当做⼈类⾯对⼤⾃然所共有的⼼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发的历史感悟,更以⼀种强劲的⼒量震撼着我的⼼灵。

我⼏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前了。

我突然觉得这⼀束束、⼀丛丛开了⼜落、落了⼜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类的历史与⽂化⽽开⽽落。

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顽强的花朵。

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更⼤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然,回归⼈类的历史与⽂化。

'
缓缓归,缓缓归。

披⼀袭“三⽉风情”,再采⼀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已是陌上花开。

说明:本⽂共两则阅读,均有答案,答案附在⽂末。

阅读试题⼀:
1. “⼈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热烈”,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
2. 仔细阅读第五段,回答:(1)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2)“开在历史的车辙中”的陌上花,为什么会“令⼈唏嘘不已”?
答:(1)
(2)
3. 请分别解释以下三句话在⽂中的意思:(1)陌上花开蝴蝶飞,江⼭犹是昔⼈⾮。

(2)我⼏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前了。

(3)缓缓归矣,我⼼已是陌上花开。

答:(1)
(2)
(3)
4. 下列对这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以陌上花开为线索,将景物描写、历史故事和⼼情感悟融为⼀体。

B. 作者借陌⽣花开的春⽇景⾊,来抒发其对⾃然、历史和⽂化的感悟。

C. ⽂中引⽤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说明统治者追求享乐是导致国破家亡的重要原因。

D. 作者在结尾部分呼唤回归⾃然,意在表明⾃⼰早已厌倦了喧嚣的城市⽣活。

E. 本⽂语⾔优美,感情真挚,本⽂穿插⼀些古诗名句,增加了⽂章的.内涵和⽂采。

阅读题⼆:
(选⾃《散⽂选刊》,有改动)
1.第三段说:“⼈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热烈。

”对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2.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的感受不尽相同。

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
3.第五段说:“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浸透艳丽与沧桑,令⼈唏嘘不已。

”请回答:
(1)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 为什么“令⼈唏嘘不已”?(4分)
(2)“艳丽”与“沧桑”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4.⽂章第⑦段说 “我⼏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前了”,⽂章最后⼜说 “我⼼已是陌上花开”,作者有
哪些感悟?请⽤简要明⽩的语⾔分点陈述。

(4分)
参考答案⼀:
1. 这句话运⽤了移情的⼿法,写出了作者赏花陌上,触景⽣情,并为之陶醉的强烈感受。

2. (1)这是作者在陌上花的触发下,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的感悟:陌上花是⼈类历史和⽂明的见证与载体。

(2)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和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了落花有意、岁⽉⽆情、世事沧桑的感慨。

3. (1)这句话是说景⾊依旧,物是⼈⾮,表现出东坡伤感和⽆奈的⼼情。

(2)因为陌上花开,不仅使作者⼼情舒畅,⽽且使作者产⽣了对历史和⽂化的新感悟。

(3)这句话是说踏花归来,作者觉得感情得到了陶冶,⼼灵受到了净化,似乎⾃⼰已经和灿烂的春光融为⼀体了。

4. CD(C中引⽤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意在表明:其⼀,陌上花开有永久的迷⼈魅⼒。

其⼆,⼈与⼈之间相互关⼼的真情值得赞美。

D根据⽂意,呼唤回归⾃然,是提倡⼈们挤出时间,从俗累的⽣活中⾛出来,到美丽的⼤⾃然中去陶冶情操,净化⼼灵)
参考答案⼆:
1. ⼈脱离俗累,⼼态从容,⽤陶醉欣赏的⼼情去看花,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

(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2. 钱镠:对爱妃体贴、对春⾊倾⼼的情感。

苏东坡:物是⼈⾮、世事沧桑的感悟。

3. (1)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化的见证与载体。

(意思相当即可)(2 分)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了岁⽉⽆情、世事沧桑的感慨。

(2) “艳丽”是指与陌上花有关的许多故事的美丽、情感的动⼈; “沧桑”是指世事的更替、朝代的变迁。

4. (1)⾃然是⼈类历史与⽂化的见证和载体。

(2)⼈类可以通过接触⾃然来感悟⼈类的历史与⽂化。

(3)⾃然给予⼈类⼼灵以慰藉与陶冶。

第 2 页共 11 页(4)⼼灵要回归⾃然、回归⼈类的历史与⽂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