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刘晓红毕业已经七年了,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俨然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里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
在学校很难适应集体,稍有不合意,他们就闹情绪。
甚至老师,家长再三强调不要做的事,他们偏偏要做。
他们自私冷漠,没有爱心。
看到这些,我就在想:现在的孩子怎么都成这样了?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见“马加爵事件”时,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近几年的时间里,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小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
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现在的中小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孩子们是哪里出了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去帮助孩子们?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现在我市正在各学校开起《生命教育》课程,当第一次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这个课题时,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眼下我们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吗?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值得我去反思、学习、解决困惑的机会吗?
学生出现了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情况,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追究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造成了当代中小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心理的不健全。
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
可是,
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
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课程教育。
我们应该教人向善,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认为,开起《生命教育》课程,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生命,关注学生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
就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人本身,是生命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涉及到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而人既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又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整体生命观为出发点,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崇高境界。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就是关注
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回归生命、直面生命、珍视生命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义和天职。
弄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更高的追求就应当是唤醒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存在。
还记得有篇报道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
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
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
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而且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让学生把握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理解生命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握好生命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调节生命成长中形成的压力。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启迪人的精神世界。
老师不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育者的“代言人”。
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他杀现象时有发生,这里虽说有其社会、家庭教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学校教育的漠视生命存在的结果,是学生无视生命和生命情感体验匮乏的反映。
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珍视生命,了解生命存
在的意义和价值,反对我们现在教育中无视生命,把学生看成是抽象的物或是知识的容器。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
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
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我认为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而且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自己的学科中去。
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没有掌握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我也学过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常识,我觉得这些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
因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
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
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我们还应该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
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环境、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我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我又是一名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应该忽略了语文书上一直以来有许多承载着生命教育的文章,例如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文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热爱之情,有了爱就无意中懂得生命的可贵;一些是写人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等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
甚至是一些写小动物的文章也能让人体会到爱的伟大,如屠格涅夫的《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生命的可贵。
当然文章主旨在引起大家的思考,并非解决问题。
生命教育的涵义实在太深,还记得这样一段话:“诗意的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要是一个人在成年以后的漫长的冷静岁月中,没有丢失这件礼物,那么他就是一个诗人
或者作家。
”语文教育者或许都成不了诗人或作家,但用自己关爱的心,去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怎样去呵护生命,超越生命,证明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让语文辜负生命教育的使命。
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将会不断改进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和弊端所带来的影响还会长期存在,它不仅影响现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未来生存的质量,甚至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仍然会出现学生生命异化和生命的贬损,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存在和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必须科学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