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与价值观:
4、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课时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课时难点: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13段)、第二部分(14、15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15段,师读旁白。

3、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4、出示思考题预习。

(1)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5、讨论交流。

6、再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7.分小组交流,讨论。

8、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

(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

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

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X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五、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第十二课草船借箭
三天:胸有成竹摸透人心:
准备:计划周全找鲁肃帮忙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