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1专题3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它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物质性质的转变的规律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同时也起到深化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作用。
地位作用
a、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b、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
a、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
b、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丰富多彩。
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了解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难点
理解物质的两性和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重点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过于零散,可能会把有相似性质的几种物质混淆起来,因此需要教师采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梳理知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情境引入法—利用绚丽多彩的宝石引入课题。
讲解讨论法—用于“两性”概念的学习。
实验设计法—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动手验证。
类比分析法—如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区别,酸性和碱性的体现。
自学引导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身学习教材上的资料卡内容
教师
引导
实验设计
动手验证
情境激趣
引入课题
类比分析
讲解两性
知识扩充
习题巩固
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引入课题
以图片、文字等信息向学生展示铝条、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刚玉和红宝石、蓝宝石的不同,利用自然界中物质的丰富多彩引入课题。
设置目的:上述物质在巨大的差别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元素或共同的主要成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类比分析、讲解两性
回顾前一节冶炼铝的工业流程中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将氧化铝与其他酸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碱反应的规律。
课前准备好新制氧化铝,演示氧化铝与酸的实验,将氧化铝与其他碱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酸反应的规律。
得出“两性”的概念,讲解两性氧化物。
加强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设置目的:利用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减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混淆。
三.实验设计、动手验证
学生动手自行进行书上第66页的“活动与探究”,引出问题:氢氧化铝在遇到氨水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碱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
学生明确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实验的方案。
设置目的: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其探索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现的好习惯。
就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碱性强弱和用量多少的方面考虑,得出比较健全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最后由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讲解并健全“铝三角”构图。
设置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巩固简单的实验操作,以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识。
Al(OH)3
Al3+
AlO2-
四.知识扩充、习题巩固
由学生自身阅读材料,然后通过提问来掌握明矾净水原理,最后延伸到铝对健康的影响,将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铝的两性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的两性
AlCl3++NH3H2O→
AlCl3++NaOH→
两性氢氧化物:
3.明矾的净水作用
KAl(SO4)2 = K+ + Al3+ + 2SO42-
Al3+ + 3H2O = Al(OH)3(胶体) + 3H+
板书设计
谢谢收看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位于苏教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节,是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
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能初步积累一些对化合物的转变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后面学习其他的元素打好基础。
2.目标分析
在本节课中,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因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和相关性质。
2.能分别写出它们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得出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和原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体验实验与探究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难点是:对两性氧化物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因为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两性的化合物,较难理解和学懂,因此,我把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定为教学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较难学懂。
而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会相对比较枯燥,学生有可能没兴趣学习。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做实验,能较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加深对于本节知识的印象。
三.教法和学法
情景引入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引入新课来结课
四.教学过程
1.氧化铝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会通过投影两组图片,第一组是铝土矿、氧化铝粉末、氧化铝制成的坩埚,第二组是红宝石和蓝宝石。
并让同学们归纳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资料卡上出现的有关知识创设铝的氧化物的情境,通过展示有关氧化铝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通过图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2)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取两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氧化铝粉末,后分别滴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氧化铝有两性,是两性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氢氧化铝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识
通过向偏铝酸钠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产生氢氧化铝引出氢氧化铝,进而通过观察氢氧化铝得出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引出氢氧化铝
2)明确提出问题演示实验
【教师提问】氢氧化铝是否也像氧化铝那样有两性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向两只氢氧化铝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氢氧化铝有两性,是两性氢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演示实验的方法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
3.氢氧化铝的制备
1)氢氧化铝制备
利用所给药品,分小组讨论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
药品 6mol/L 氢氧化钠溶液 6mol/L 氨水溶液 2mol/L氯化铝溶液
并猜想不断向氢氧化铝溶液中通入氢氧化钠的现象,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即活学活用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分别从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及氢氧化铝的两种制备方法进行总结。
5.创设新情景,引出下节课内容
通过投影福州地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地铁的主要材料,进而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铝及铝合金,叫同学们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