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评价初二物理物质性质学生能力的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评价初二物理物质性质学生能力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分别从物体的特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方面出发,通过一系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具体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物体的性质:质量、形状、大小、状态等认识与掌握。
2.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的定义及其特征,与物体
的对应关系。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导电性等的学习与掌握。
4.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燃烧、化学反应等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彩虹的形成恰当地引入本次教学话题,利用引入循环回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课件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演示和课件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辨不同物质之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清楚地描述各种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能够学会去理解化学实验的需要,以及能够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所发生的现象。
3.实验操作(3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探究物体的颜色和质地、物品的熔点和沸点,同时把探究的结果分析解释出来。
4.深入讲解(10分钟)
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物体和物质的理念。
这种深入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验结果,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活动评价(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回答或者小测评等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价,这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偏差。
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也需要在评测结束之后总结本
节课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经验与教训。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验的原
理。
2.讲解法: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分类。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了解物质的性
质。
4.评价法:通过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以及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
物质性质学习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为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且还为学生培养物质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结合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深入理解学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帮助他们学好物理课程,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积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