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导学案
课题1 水的组成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3、了解氢气的性质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水的组成
阅读课本P46---P47有关内容并观看图3-1,图3-2,图3-3,结合实验现象,记录结论,并完成下列习题。

提示: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一段时间后和电源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气体检验: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

体积大的气体能,火焰为淡蓝色,证明为。

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和。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符号表达式:、。

(2)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颜色,气味、味道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4℃时密度最大,
为。

冰的密度要水的密度,故水结成冰时,体积,冰能浮在水面上。

2、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颜色,气味、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的气体。

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使用氢气时,一定
要。

[思考与交流]:
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上述这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元素有几种?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有无变化
二)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阅读课本P47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归纳小结]
1.水的电解属于变化,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水是由和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元素组成的;
氧气是由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有无)变化。

3. 单质是由的纯净物,如、;化合物是由的纯净物,如、;氧化物由
的化合物,如、。

【拓展延伸】1.你能说出以下物质分别含有几种元素吗?写出它们的符号表达式
①铁()②铜()③过氧化氢()④高锰酸钾()
⑤四氧化三铁()⑥甲烷()⑦氯酸钾()
上面给出的七种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2.单质、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3.说出“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两者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
B.点解水
C.水变成水蒸气
D.冰融化成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是纯净物
D.水是单质
3、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体积多的气体是氢气
C、体积少的气体是氧气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现在有以下物质:①氢气;②牛奶;③澄清的石灰水;④红磷;⑤水;⑥二氧化碳;⑦空气;⑧过氧化氢;⑨铁。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5.用“单质”和“化合物”填空:在化合反应中,生成物一定是,而不可能是;在分解反应中,生成物可能是和,而不可能是,但反应物一定是;;
四、课后记
五、课后一读:P48资料
温馨提示: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课时: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特性。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分子、原子有什么基本性质?
1)探究粒子的运动;阅读教材P49--- P50,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二人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①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②分子、原子都在不断的。

实验3-2中,品红消失了,丙整杯水变红色。

图3-8A 烧杯中的溶液变红等都是运动的结果。

据图3-9可以看出,在受热情况下,能量增大,运动速度。

2)探究粒子的质量
【阅读】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一滴水中大约有水分子1.67×1183个。

我们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分析小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这都充分证明了分子的和很小。

我们肉眼看到的实际上是无数微小粒子聚集而成的。

3)探究粒子间的间隔:
阅读教材P51,教师和学生做互动实验,二人小组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1: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并将水倒入盛有酒精的量筒中,静置。

混合后,两者的体积之和 100ml。

原因是:
实验2:用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小孔,将栓塞缓慢推入,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分析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应用】
1.物质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2.为什么我们老远就能闻到花香?而且能根据花香区别出是那种花?
【分析小结】
1.分子、原子之间有一定的。

2.同一物质的状态不同,分子的间隔也不同,一般来说,分子间隔最大,分子间隔较小,分子间隔最小。

(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温度升高,粒子的间隔。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课堂练习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原因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水分子破裂了
C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3.碘酒和固态碘中都含有碘分子,它们都能使切开的马铃薯变蓝(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4.将一块冰糖放入一杯水中,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冰糖完全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的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

(2)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

(3)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性质?。

5.春暖花开季节,滨河路边常闻到怡人的紫丁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大 D.分子之间有间隔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密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四、课后记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另一微粒——原子,知道原子的特征。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3、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一)认识原子:阅读P52-P53有关内容,并欣赏图3-12,3-13完成下列内容
1.原子和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同种原子相同;不同种原子不同。

原子的非常小;原子是运动的;原子之间有。

二)分子的构成
阅读课本P49-P50,观察实验3-2,欣赏图3-6,3-7,3-8,3-9.,3-10后完成下列各题:
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2.据图3-10回答,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个氧原子构成。

三)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常温下,气态的物质一般是由构成的,而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物质是由构成的。

例如:氮气是由构成;金属汞是由构成的;硫是由构成的;氦气是由构成。

四)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
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只是分子的改变。

例如: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变成了新的。

例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在通电后分成和,每2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每2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纯净物与混合物
从分子的观点看,纯净物是由种分子构成。

例如:二氧化碳只由分子构成。

混合物是由种分子构成。

例如:空气中含有、等多种分子。

【分析小结】
1.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并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生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2.分子是由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为,
而不可再分,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

【思考与交流】
1、有人说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你认为对吗?
物质。

三、课堂练习
1、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2、加热氧化汞生成了汞单质和氧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是由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氧化汞是氧化物
C、氧化汞是由汞单质和氧气组成的
D、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分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胆矾研碎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冰融化成水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分子重新混合
B、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
C、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D、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7、下列事实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冰块融化成水
C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 一定量的蔗糖在水中完全溶解
8、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香味。

(2)酒精(由分子构成)温度计遇热液柱上升,遇冷液柱下降。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4)气体易被压缩,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

课后记: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3课时)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模拟图。

二、学习过程
据图3-13回答:氧化汞是由氧化汞构成的,每个氧化汞分子是由一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的。

氧化汞加热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分裂成和,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许多汞直接构成金属汞。

【拓展1】下图表示的是水在通电条件分解
的微观模拟过程示意图。

从图中分析,对于水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
得出哪些结论?
【拓展2】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其中由原子构成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拓展3]
注意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分子与原子(相似性)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都有间隔。

③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④都可计种类和个数
巩固练习
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B. C. D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4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D.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5、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
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 C.NH3 D.CH4
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7、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代表氧原子。

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
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
课后记:
课题3 水的净化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过滤操作有哪些要点及注意事项。

3、知道什么叫硬、软水。

了解区分硬、软水的方法。

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阅读教材P54--- P55,回答以下问题:
一).生活用水的净化
①纯水是、、清澈透明的。

而自然界中的、、、
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

②在某些乡村,利用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使杂质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③城市中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那么其过程是如何呢?(看教材中图3-15的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示意图)
a.自来水厂采取了哪些净水方法?加絮凝剂的作用是什么?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最后还要投药消毒?
b.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c.最终得到的自来水是否纯净?
二).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有:、、、煮沸、蒸馏等,其中净化层次最高的。

1、沉淀
对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可使用自然沉降法(静置);对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常加入絮凝剂,利用它溶于水生成的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其沉降。

2.过滤:阅读教材P55中的“活动与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①原理:过滤是把不溶性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②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
③操作:一贴二低三紧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滤液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
三紧靠: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斜靠在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内壁。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④反思
a.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不清,其原因是。

b.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C.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过滤的方法?
3、读课本P56-P57,完成下列内容。

①硬水是指的水。

软水是指的水。

②硬、软水的区分方法是。

硬水软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日常生活中用,实验室、工业上用
③硬水的危害:
4.蒸馏:
①加热时,烧瓶底需垫;
②烧瓶中加的目的的是;
③制取蒸馏水的原理
自我检测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纯的井水 B淡化的海水 C净化的河水 D 蒸馏水
2.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烧杯的内壁
3、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 量筒
4、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5、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碳可以除去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吸附性
D、还原性
6、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量筒、玻璃棒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
D、试管、坩埚钳、烧杯
7、下列方法中,能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肥皂水搅拌
8、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静置
B、蒸馏
C、过滤
D、吸附
9、我省干旱地区的农村饮用水主要是水窖收集的雨水,这种雨水中常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饮用水窖水之前加入明矾和漂白粉处理,漂白粉有消毒杀菌作用。

下面是对水窖的处理步骤:水窖水→加入明矾→沉淀→过滤→加入漂白粉→饮用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3)该农户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其原因是。

四、课后记
课题四爱护水资源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学会利用数据、图表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3.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及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4.懂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P59-P63的内容,完成下列习题。

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地球水储水量最大的地方是。

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而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

2、水体污染的原因有: ①工业上的的任意排放;②农业上;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4、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①减少的产生;②对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④生活污水后再排放。

5、节水徽记
6、造成“水华”和“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防止的措施主要有:。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淡水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3
B动植物体内及大气中的水,分别起着维持生理活动及调节气候的作用
C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都是可以饮用水 D水不是取之不尽的一种资源,因此要节约用水2、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 B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把污水任意排放
3、2018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泾河被称为“平凉的母亲河”。

长期以来,泾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
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

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
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5、为使柳湖的水质进一步改善,泾河的水变得更清,保护好现有的水资源。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向居民宣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的重要性
B.游玩时将吃剩的食品连同包装袋丢入湖内喂鱼
C.在湖边多种植树木 D.使用无磷洗衣粉
6、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A、园林喷灌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口杯节水刷牙
D、不断地边注水边洗衣
7、对人类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要节约用水做好水的循环利用
B、废旧电池回收
C、化肥和杀虫剂的乱施滥用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8、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进行吸附。

(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得出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5)“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9、、用直线把下列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它的实例连接起来。

水污染物来源水污染实例
A、工业污染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农业污染②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C、生活污染③冶金工业的废渣
D、放射性污染④核废物投入海水中
三、课后记
第三单元小结复习课
备课人曹小娟课型:新授日期: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解释现象。

3、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二、学习过程
1、知识网络
①水的电解实验现
象及相关结论
②氢气的物理性质
③氢气的检验、验
纯方法及氢气燃烧
的现象
④单质和化合物的
定义和区分纯净物
和混合物、单质和
化合物
⑤根据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的定义对
常见的化学反应进
行分类
2、复习题
1.北京时间201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给广大灾区
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

常用
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
为 ( )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
① D.③①④②
2.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
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
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氧化物
B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水由水分子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
不相符的是 (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4.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 .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5.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 .氢气+氧化铜 铜+水
B .氧气+氢气 水
C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D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6.2018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
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
擦洗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7.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
A .空气、氧气
B .水、二氧化硫
C .氧化铁、 氢气
D .碳、二氧化碳
8.“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由于火箭发射时火焰喷射产生巨大的热量可以将导流槽的水
烧成水蒸气而散发,而最后要烧掉140t 水。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加热 点燃
高温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