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ppt(共18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 2m / s v2 4m / s
a 5m / s2 t2 0.5s
s1 1m
s2 2.625 m
s 1.625m
第15页,共18页。
小结 : (xiǎojié)
• 仔细审题,找已知量、未知量; • 创设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 分析物理过程,找内在联系、隐含条件; • 列式求解,并对结果分析验证。
b
F h
第14页,共18页。
解:
mg ma1
s
b
1 2
a1t12
s
1 2
a2t12
F mg Ma2
v1 a1t1 v2 a2t1
F Ma
h
1 2
gt22
s1 v1t2
s2
v2t2
1 2
at22
s s2 s1
a1 2m / s2
t1 1s a2 4m / s2
F 500N
f mg Mgv2 v2 2gL
(2)汽车制动后运动的时间为
t2
v
g
2L v
第11页,共18页。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第25题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shuǐpíng)桌面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 将 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
黑s色0 痕12迹a的0t 2长度v0 由以上各式得
t / 4分
s
v
2 0
3分
l=s0没 得-有5s分分。析1过分程,只2a有最后答案的,
l v02 (a0 g) 2a0 g
过程正确,没化简的,扣2分
4分
l
v
2 0
v
2 0
2g 2a0
第7页,共18页。
其它(qítā)方法求解的:1、相对运动的观点
第4页,共18页。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
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 (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
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
速度(sùdù)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 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 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写出
s1
1 2
a相t 2
2分
a相 a0 a a0 g
2分
s2
1 2
gt / 2
4分
t / v0 v0
2分
g a0
l s1 s2
1分
s1
1 2 (a0
g)( v0
a0
)2
7分
s2
(v0
g
v0 a0
)2
2g
(a0 g)2 2a02 g
v
2 0
10分
第8页,共18页。
2、图像法
画出v-t图,利用图线分析,指出哪部分
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 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
传送s0带上12留a0下t 2的黑v0色t / 痕迹4的分长度
s
l=s0-s
v
2 0
2a
3分
由以上各式得
1分
l v02 (a0 g) 4分 2a g0 第6页,共18页。
l
v
2 0
v
2 0
2g 2a0
联系实际将不难想到:桌 布加速度的大小将影响着圆 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 t,然 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掘出这个 条件。
习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100kg的平板车放在
光滑水平面上,车高为h=1.25m,一个质量为m=50kg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放在车上,距左端b=1m,物体与 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 今对平板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车运动(yùndòng)的 位移为s=2m时,物体恰从车的左端滑离平板车,求物 体着地时距平板车左端多远?
第16页,共18页。
再见 (zàijiàn) 第17页,共18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牛顿定律应用。分析与解答“两体问题”的物理规律,通常包括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建立 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应的功能关系。
No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0-s。设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其它方法求
v2 =实2a践1x意1 识
③
v2 = 2a2x2
④
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
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
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
x = a t 2/2 x1= a1t2/2
x = x1 + l/2
解得: a≥
1
22 2
1g
,这段
⑥ ⑦
⑧
⑨
第13页,共18页。
x
l /2
a1 v a2 x1 x2
解的:1、相对运动的观点。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 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创设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再见
Image
第18页,共18页。
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
A
a
B
第12页,共18页。
解答设圆盘质量(zhìliàng)为m,桌长为l,盘在
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
μ1 mg = ma1
①
μ2 mg = ma2
②
设再盘在离 桌开面发 件桌上掘常布运出常时动速x题来2停度目自下为中于,v1有的审,移隐题动含时距条的离为x1,
为所求的量,至于(zhìyú)面积从哪个角度求 都可以
v
v0
A
B
O
t1
t2
t
第9页,共18页。
习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载着质量为m 的木箱以速度v运动,木箱与汽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木箱与汽车前端挡板相距L,若汽车遇到 障碍物制动而静止时,木箱恰好(qiàhǎo)没碰到汽车前 端挡板,求:
第2页,共18页。
• 1、受到外力作用的“两体模型”
• 2、滑动摩擦联系的“两体模型”
• 3、弹簧弹力联系的“两体模型”
• 4、往复相对运动 的“两 (xiānɡ duì yùn dònɡ) 体模型”
• 5、多体系统转化的“两体模型”
第3页,共18页。
由于“两体模型”除了相互作 用的恒定内力外,还受到其他的恒 定外力作用,使得“两体模型”的 总动量发生改变,所以对于以这样 的“两体模型”为背景形成(xíngchéng)的 “两体问题”,通常可以选用牛顿 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求解。
牛顿定律应用 (yìngyòng) 多物体多过程问题
第1页,共18页。
“两体模型”:两个(liǎnɡ ɡè)物体构成的系统。 “两体问题”:以“两体模型”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为背景而
提出的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
分析与解答“两体问题”的物理规律,通常包括运动学规 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建立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的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应的功能关系。
24.解:煤块的加速度a,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
得
a=μg
1分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速度为v0,煤块速度为v,有
v0=a0t 2分
再经v=过at时间t’,2分煤块的速度由v增加到v0,有
v0=v+at'
2分能写出其中任一部分的,得2分。
主要错误就在没有匀速运动部分
设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jùlí)分别为s0和s,有
第5页,共18页。
24.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
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
可得
设经a=历μ时g 间t,传送带1由分静止开始(kāishǐ)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 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由于va0=<aa00t,故v2<分v0,煤v块=a继t 续受到2滑分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 间 此t后',,煤煤块块的与速传度送带由运v增动加速到度v相0,同有,v相0=对v+于at'传送带不再滑动,2分不
(1)汽车制动时所受路面的阻力大小; (2)汽车制动后运动的时间。
L v
第10页,共18页。
解:
mg ma1
0 v a1t1
s1
v t1
1 2
a1t12
f mg Ma2
0 v a2t2
s2
vt2
1 2
a2
t
2 2
s1 s2 L
由此解得:
(1)汽车(qìchē)制动时所受路 面的阻力大小为
a 5m / s2 t2 0.5s
s1 1m
s2 2.625 m
s 1.625m
第15页,共18页。
小结 : (xiǎojié)
• 仔细审题,找已知量、未知量; • 创设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 分析物理过程,找内在联系、隐含条件; • 列式求解,并对结果分析验证。
b
F h
第14页,共18页。
解:
mg ma1
s
b
1 2
a1t12
s
1 2
a2t12
F mg Ma2
v1 a1t1 v2 a2t1
F Ma
h
1 2
gt22
s1 v1t2
s2
v2t2
1 2
at22
s s2 s1
a1 2m / s2
t1 1s a2 4m / s2
F 500N
f mg Mgv2 v2 2gL
(2)汽车制动后运动的时间为
t2
v
g
2L v
第11页,共18页。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第25题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shuǐpíng)桌面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 将 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
黑s色0 痕12迹a的0t 2长度v0 由以上各式得
t / 4分
s
v
2 0
3分
l=s0没 得-有5s分分。析1过分程,只2a有最后答案的,
l v02 (a0 g) 2a0 g
过程正确,没化简的,扣2分
4分
l
v
2 0
v
2 0
2g 2a0
第7页,共18页。
其它(qítā)方法求解的:1、相对运动的观点
第4页,共18页。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
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 (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
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
速度(sùdù)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 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 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写出
s1
1 2
a相t 2
2分
a相 a0 a a0 g
2分
s2
1 2
gt / 2
4分
t / v0 v0
2分
g a0
l s1 s2
1分
s1
1 2 (a0
g)( v0
a0
)2
7分
s2
(v0
g
v0 a0
)2
2g
(a0 g)2 2a02 g
v
2 0
10分
第8页,共18页。
2、图像法
画出v-t图,利用图线分析,指出哪部分
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 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
传送s0带上12留a0下t 2的黑v0色t / 痕迹4的分长度
s
l=s0-s
v
2 0
2a
3分
由以上各式得
1分
l v02 (a0 g) 4分 2a g0 第6页,共18页。
l
v
2 0
v
2 0
2g 2a0
联系实际将不难想到:桌 布加速度的大小将影响着圆 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 t,然 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掘出这个 条件。
习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100kg的平板车放在
光滑水平面上,车高为h=1.25m,一个质量为m=50kg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放在车上,距左端b=1m,物体与 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 今对平板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车运动(yùndòng)的 位移为s=2m时,物体恰从车的左端滑离平板车,求物 体着地时距平板车左端多远?
第16页,共18页。
再见 (zàijiàn) 第17页,共18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牛顿定律应用。分析与解答“两体问题”的物理规律,通常包括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建立 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应的功能关系。
No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0-s。设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其它方法求
v2 =实2a践1x意1 识
③
v2 = 2a2x2
④
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
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
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
x = a t 2/2 x1= a1t2/2
x = x1 + l/2
解得: a≥
1
22 2
1g
,这段
⑥ ⑦
⑧
⑨
第13页,共18页。
x
l /2
a1 v a2 x1 x2
解的:1、相对运动的观点。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 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创设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再见
Image
第18页,共18页。
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
A
a
B
第12页,共18页。
解答设圆盘质量(zhìliàng)为m,桌长为l,盘在
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
μ1 mg = ma1
①
μ2 mg = ma2
②
设再盘在离 桌开面发 件桌上掘常布运出常时动速x题来2停度目自下为中于,v1有的审,移隐题动含时距条的离为x1,
为所求的量,至于(zhìyú)面积从哪个角度求 都可以
v
v0
A
B
O
t1
t2
t
第9页,共18页。
习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载着质量为m 的木箱以速度v运动,木箱与汽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木箱与汽车前端挡板相距L,若汽车遇到 障碍物制动而静止时,木箱恰好(qiàhǎo)没碰到汽车前 端挡板,求:
第2页,共18页。
• 1、受到外力作用的“两体模型”
• 2、滑动摩擦联系的“两体模型”
• 3、弹簧弹力联系的“两体模型”
• 4、往复相对运动 的“两 (xiānɡ duì yùn dònɡ) 体模型”
• 5、多体系统转化的“两体模型”
第3页,共18页。
由于“两体模型”除了相互作 用的恒定内力外,还受到其他的恒 定外力作用,使得“两体模型”的 总动量发生改变,所以对于以这样 的“两体模型”为背景形成(xíngchéng)的 “两体问题”,通常可以选用牛顿 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求解。
牛顿定律应用 (yìngyòng) 多物体多过程问题
第1页,共18页。
“两体模型”:两个(liǎnɡ ɡè)物体构成的系统。 “两体问题”:以“两体模型”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为背景而
提出的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
分析与解答“两体问题”的物理规律,通常包括运动学规 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建立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的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应的功能关系。
24.解:煤块的加速度a,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
得
a=μg
1分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速度为v0,煤块速度为v,有
v0=a0t 2分
再经v=过at时间t’,2分煤块的速度由v增加到v0,有
v0=v+at'
2分能写出其中任一部分的,得2分。
主要错误就在没有匀速运动部分
设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jùlí)分别为s0和s,有
第5页,共18页。
24.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
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
可得
设经a=历μ时g 间t,传送带1由分静止开始(kāishǐ)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 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由于va0=<aa00t,故v2<分v0,煤v块=a继t 续受到2滑分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 间 此t后',,煤煤块块的与速传度送带由运v增动加速到度v相0,同有,v相0=对v+于at'传送带不再滑动,2分不
(1)汽车制动时所受路面的阻力大小; (2)汽车制动后运动的时间。
L v
第10页,共18页。
解:
mg ma1
0 v a1t1
s1
v t1
1 2
a1t12
f mg Ma2
0 v a2t2
s2
vt2
1 2
a2
t
2 2
s1 s2 L
由此解得:
(1)汽车(qìchē)制动时所受路 面的阻力大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