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文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佁.(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映)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2)清凉、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2.C 3、略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霪雨霏霏()()岸芷汀兰()()
樯倾楫摧()()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沙鸥翔集()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
....,迁客骚人,多会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
②去国怀乡:
③南极潇湘:
④连月不开:
6.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13.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4.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27 岳阳楼记
一、1.zhé yínfēizhǐ tīnɡ qiánɡ jíshānɡ háo
2.①规模②详尽③栖止④做太守
3.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

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一)5.①既然这样,那么。

②离开国都。

③尽。

④放晴。

6.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感极而悲。

9.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

(二)10.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3.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14.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做客“联想吧”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加油啊!)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
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
翼()然酒洌()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
林hè_____ wèi_____然水声chánchán_____
tuí_____然岩穴mínɡ_____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
之乐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遮盖
蔚然
..
翼然临.于泉上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秀.靠近
情趣
颓然
..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阴翳
..
五、来,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我,你能行!)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七、明察秋毫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8 醉翁亭记
一、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chúlánɡ yá zhé fēixué yáosù yìyìyìliè
三、壑蔚潺潺颓暝晦伛偻觥筹酣
四、略
五、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1.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宋欧阳修
3.(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七、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满井游记练习题及答案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燕地寒.hɑn鳞鬣.lie倩.女qin蹇.者jian
B.花朝.zhao脱笼之鹄.hu堕.事huii靧.面hui
C.飞沙走砾.li辄.zhe罍.而歌者lei 己亥.hai
D.廿.二日nian山峦.lian茗.ming鲜妍.yan
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5.与“呷浪之鳞”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A.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品味下面译句,选出译得好的一句
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
A.局束在一间房子的里面,想出去也出去不得。

B.只好躲在房子里面,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②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A.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B.好像镜子的刚刚磨光,冷光闪射从匣子里发出一样。

③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A.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就露出明光。

B.冰层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①冻风时作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②偕数友出东直
8.选出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①娟然如拭②悠然自得
B.①游人虽未盛②风力虽劲
C.①未之知也②曝沙之鸟
D.①泉而茗者②红装而蹇者
9.试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1.A 2.D 3.A C D 4.A 5.C D 6.①B②A③B 7.D 8.C 9.摆脱一些
限制,便能够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