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机构养老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农村机构养老的建议
第一,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完善体系建设。
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养老机构的直接投入力度,完善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工作员工工资待遇水平,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建立起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的补贴机制,让农村老年人同样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1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一些优惠的社会政策,鼓励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团体或个人对农村落后地区的养老结构进行捐赠或者进行志愿服务等,拓宽敬老院的资金来源。
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
如何提高敬老院的服务专业化水平,首先,需要完善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机制。
为此各市县应该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专门的护理和保健知识,以便更好的为老人服务。
其次,需要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不但要把人才“引进来”而且还要“留得住”。
待遇水平低使该领域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而且人员的流动很频繁。
所以完善服务人员的保障机制,提高福利待遇,更好地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最后,引进专门的人才,包括医护人员、心里咨询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
老人的医疗和护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进专业的医疗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不仅满足与基本的生活照料还要有精神慰藉以及必要的健康咨询服务等。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
农村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落后,要通过对现有的机构的扩建、闲置资产整合利用、重新规划建设等途径,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步伐。
总的原则要求:立足长远,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组织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参与进来。
2首先,针对陈旧、简陋的房屋,应该重新建设或者及时的修缮,为老人提供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
及时更换、添置室内用品,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再次,及时接纳和安排五保对象入住,切实提高床位的利用率,确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逐年提高,保障五保老人的社会保障权益。
还有,及时改善敬老院的生活卫生条件,为敬老院配备专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护人员,定期给老年人检查身体。
最后,增加文化生活设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精神文化活动不再是一种奢侈品,不仅做到“老有所养”还要做到“老有所乐”。
第四,提高养老的社会化水平,鼓励社会共同参与。
一是努力推进农村养老机构服务
对象社会化。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些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的流动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有些老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敬老院不仅仅接纳五保供养的对象还要接纳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入住。
敬老院的社会化水平需要提高,为此政府应对农村敬老院应及时整合,对院内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利用优势资源,在充分满足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社会老人的入住需求。
3同时,各地政府还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社会老人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等进行完善,让养老机构有章可循。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建设。
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源参与合作,有条件的县市鼓励民办养老院,将养老院的服务外包,还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社会招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推进农村养老产业发展。
通过政府与社会合作保证农村机构养老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