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2不同级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2不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下面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列式,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列式,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的方法。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3=15
1、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地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发现无论哪一种列示,都是先算3个4盒一共多少盒。
)
教学4×3+3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3+(4×3)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4×3+3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4×3+3 =12+3 =15
3+(4×3) =3+12 =15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3+),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5),所以这道题不需要加小括号。
3、出示7+12÷3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47页做一做。
独立计算,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交流运算过程和顺序。
2、课本49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再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上,最后进行比较。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9×4 =24+4 =8÷4
=36 =28 =2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二)
.
4×3+3 3+4×3 3+(4×3)
=12+3 =3+12 =3+12
=15(人) =15(人) =15(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