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的心理护理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的心理护理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意义。
方法:将200 例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两组给予常
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心理护理的干预。
结果:观察组心理问
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缩短了住院天数。
结论:老年心血管后遗症患者
在社区康复治疗中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心理;护理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国是世界
是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给社
会的经济发展和医疗保健等事业带来巨大影响。
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命质
量的主要疾病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因而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特别重要。
为
了解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我们通过对200 例老年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分析,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使其提高
自我护理能力,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降低了
反复治疗。
心血管病为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占第一位,为老年人住院人数
的20%以上[1]。
心血管病老年患者症状一般不典型,病程较长,后遗症康复对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有些患者因反复多次住院,在康复过程中极易存在心理障碍,在重视药物及常规护理的同时,也应加强心理护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本
次研究针对心理护理所对病人康复起的良好作用,做出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血管病
人200 例,在后遗症康复期,对其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其中高血压95 例,冠心病75 例,心肌病4 例,心肌梗死18 例,心律失常8 例,伴有心功能不
全者167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100 例,其中男64 例,女36 例,年龄在61-87 之间,平均
72 岁,对照组100 例,其中男61 例,女39 例,年龄在 60-85 之间,平均72.4 岁。
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长短无显著差异,具有可
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血压的控制,降低颅内压,
应用抗凝溶栓和细胞活化剂。
对观察组在社区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心理护理
的干预。
在两组患者在社区检查后对其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做出正常的评估,采
用问卷调查,被调查患者言语功能存在,神志清醒,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对
疾病的态度,不适症状等,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情绪心理反应,患病前生活方式,性格特点,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变化。
1.3 康复护理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心血管后遗症疾病恢复期,社区康复护理是最关键
的环节。
任务繁重而且不为病人所理解,常常是吃力不讨好。
如引导病人进行功
能锻炼、校正某种行为,纠正某种依赖性心理,往往需要多次的说服诱导,这就
需要护士同情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并且要有极大忍耐力和坚忍
不拔的毅力,护士还要懂得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和病人的心理特征。
因此,
需要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精神,去获取渊博的知识。
在多年护理工作中深深体
会到:只有具备了高尚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病人的康复护理任务。
1.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所有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急性期过后,患者不同程度的遗留下难以恢复的机能障碍及心理
创伤,他们往往产生严重焦虑与抑郁心理,对康复失去信心,多不愿意接受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要主动热情开导病人,鼓励患者充分发挥自我表现潜在力量,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以坚强的信念积极愉快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及锻炼,护理人员在语言上行动上要保持良好的形象。
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也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2 结果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对照组生活不规律点占53.4%,性格暴躁26.6%,
情绪紧张36.2%,观察组生活不规律点占52.6%,性格暴躁25.7%,情绪紧张
35.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前后心理反应百分比,对照组满不在乎型占41.8%,忧郁心理型占32.5%,悲观绝望型占26.5%,焦虑心理型占8.2%,怀疑心理型占4.8%。
3 讨论
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治疗中的心理护理包括:(1)忧郁心理的护理。
老年心血管患者在后遗症康复期需要长期服药,心理存在极大压力,认为疾病缠
身对家和是一种负担,会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患者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2]。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负性情绪解释性心理治疗,配合生活指导,放松疗法,对患者耐心亲切,让患者明白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意义,倾听患者烦恼,减轻其仰郁症状。
(2)对悲观绝望型患者的护理。
此类患者自我封闭,心
理承受能力差,沉默无语,文化修养一般一高。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交流,保持轻松愉快环境,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调解,可介绍治疗康复
的病例,让患者解除疑虑,配合治疗。
(3)焦虑心理型的护理。
心血管病人后
遗症康复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表现为心神不宁,顾虑不安,影响休息和
睡眠,目前认为抑郁焦虑的发生与原发性的内源性机制有关,还无确切治疗方法[3]。
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更稳定患者情绪,安心静养,鼓励患者理解护理要求,坚持治疗,可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效果,使患者有信心做好配合。
(4)怀
疑心理型的护理。
心血管后遗症常有复发,患者会怀疑无法治好,对检查治病和
护理不积极,情绪烦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目前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拿治
疗好转的实例来让患者明确心血管病并非不治之症,把情绪调整为积极主动,配
合治疗护理过程。
(5)健康宣教。
心血管病后遗症康复期存在着危险因素,护
理人员应对致病因素做相应的健康宣教,平时做好血压,血糖的检测,定期检查
凝血时间,有无出血倾向,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每天适度做有规律性的体
力活动。
通过对两组老年人心血管病后遗症康复期的护理对比[4],了解老年人
心血管后遗症的易发心理因素,耐心解答问题,针对不同心理做出相应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5],给予患者指导。
对社区卫生服务治疗老年人心血管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让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了顾虑,增强了信心,心理状况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心血管后遗症社区康复护理是一项艰苦而繁忙的工作,护理人员要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心理
上采用疏导、解释、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来减轻并消除其负性情绪。
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琴,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负性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2012,28(15)
[2]曾力,老年心血管患者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与用药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1(5)
[3]赵曼,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J]中南大学学报,2009,20(4)
[4] 曾庆春,王慧,赵艳红,周佳,陈永健,等.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
低血压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4)
[5]王英. 健康宣教对改善心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临
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