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3篇超全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
感悟范文13篇超全面
《呐喊》读书笔记1
呐喊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欢迎阅读赏析!
一、呐喊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与众不同、鬼鬼崇崇、明知故范、恍然大悟、自告奋勇、耳闻目睹、文治武力、自言自语、言归正传、锣声镗镗、著之竹帛、不值一提、怒目而视、心满意足、兴高采烈、高人一等、大失体统、断子绝孙、郁郁葱葱、微风拂拂、睡眼蒙胧、价廉物美、敬而远之、蓬头散发、魂飞魄散、心悦诚服、走投无路、恭恭敬敬、低声下气
二、呐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2、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3、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4、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

5、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6、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7、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8、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9、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10、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11、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2、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

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

13、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14、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5、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6、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⒄里;也没有固定
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

17、阿Q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又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通,又得了胜,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

18、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

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

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19、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

20、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21、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或者是以为这话对;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
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22、大家左索右索,总自一节一节的挨过去了,但比起先前来,方玄绰究竟是万分的拮据,所以使用的小厮和交易的店家不消说,便是方太太对于他也渐渐的缺了敬意,只要看伊近来不很附和,而且常常提出独创的意见,有些唐突的举动,也就可以了然了
23、莲花白竟赊来了,他喝了两杯,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枝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24、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5、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呐喊读后感心得体会: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是否想到过旧社会的情形呢?
那么你一定要读一下呐喊这本书,会让你收获很多。

《呐喊》读书笔记2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作品真是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结识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

表现出对名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想杂糅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狂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从而造成了狂人对社会的恐怖心理。

他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

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
悲惨遭遇。

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外,一无所能。

他穷愁潦倒,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

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

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

《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省的主题。

作品讲述的是华老栓用传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

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做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的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作者激昂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却也痛惜民众的无知和落后。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写这些文章其实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能够尽快清醒过来。

作者用幽默而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所有炎黄子孙,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诉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振我中华雄威!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从顽劣的封建社会走向了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这是经过我们
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几代英明果断的国家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才慢慢形成的,我们应继续坚持奋斗,为共产主义而战斗!
《呐喊》读书笔记3
无意中,翻看开了那本尘封已久的鲁迅的《呐喊》,其中的《阿Q正传》让我再次回味到儿时读它的那份惊喜,品味着此时的感悟与感动。

阿Q是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我曾经问自己为何如今文人笔下没有如此生动的形象诞生?究起原因,是社会造人。

那个封建时代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统治的时代,未庄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庄,阿Q是一个弱者,他受到这些地主恶霸的欺压,阿Q的“假洋鬼子”与“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绝对不是阿Q所独有,这是时代产物。

再如阿Q带给我们那几场让我们苦笑难言的戏:看杀革命党人、调戏静修庵的小尼姑、闹恋爱以及投身革命军队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质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个人愿意就能改变的。

但凡看过《阿Q正传》的人都认为他是悲哀至极的人物。

阿Q他所受到赵大爷、赵白眼、小D和静修庵里那条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击折磨不必多说,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让人哭笑不得的取胜法宝,即他所采取的“精神胜利法”。


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于说是在封建压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我们总是会带着笑来读《阿Q正传》的,仿佛可怜的阿Q从被创造出来就一直被大家笑着。

然而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带着讽刺、带着轻蔑或许是带着同情与怜悯的笑。

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价值观,他的幸灾乐祸往往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赏。

可以说阿Q是一个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弱小者,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没有一个为他着想的人,是一个封建乱世时的代言人。

而任何时代都会有弱者,作为一个新社会的现代人,我们从阿Q的遭遇中更加应该去反思、去行动、真正扛起关爱身边的弱者的责任。

《呐喊》读书笔记4
读书笔记400字
提起“红色经典”,说实话,我不知道它有哪些代表作。

想起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人说《白毛女》也是?恍惚间想起了我唯一看过的《呐喊》,它应该也是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吧!
高中时学到《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部经典小说,至于它其中包含那些文章?记不清了,于是,又从图书馆借来翻阅。

看到了《故乡》,《药》,《孔乙己》,曾经很熟悉的文章,再次阅读是我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感慨老先生文笔的犀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和人物性格。

比如《药》,作品描写华老栓用被刽子手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人民大众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

揭露了统治者(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赞扬了夏瑜的革命英雄精神与气节,痛惜了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先生写这个《呐喊》,是希望唤醒许许多多在小铁屋里沉睡的人们,激励着当时中国人,向被深深蒙在鼓里的国人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我们的祖国更需要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强权主义,反对“ ”,反对“分裂”!
先生已经去了,呐喊的人还会有,但还有像先生喊得那么有力的人吗?
《呐喊》读书笔记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爷爷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

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

正如
高尔基爷爷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的阶梯,使人爬上高峰。

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险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

读一些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爬阶梯,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会选择书籍。

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啊!相反,如果我们去读那些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肮脏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书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识、寻找乐趣,而是在使自己堕落,会使自己变得庸俗、无知。

在一本书中,又使它会让你伤心、同情的落泪;有时它会让你开怀大笑;有时它会让你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时它会让你自己觉得离它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呐喊》读书笔记6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籍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的呐喊了。

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

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啊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
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

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呐喊》读书笔记7
《呐喊》的作者鲁迅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其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年间考上进士,当上翰林,后在朝廷任内阁中书。

在绍兴,周家是一门望族,然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夷在考上秀
才之后屡试不中,周家想让在朝廷任官的周福清打通关系通融一下,周福清疏通官场后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别人举报,正在上海的周福清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自首。

为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虽然周福清可暂时保命,但每年行刑时他仍有被处崭的危险。

于是家里人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贿赂官员。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也由小康转入了困顿。

不一样的家庭背景当然使鲁迅有不同的生活历程,鲁迅的家道衰落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这类似于曹雪芹在家道衰落后作出《红楼梦》,同时也告诉人们作弊的好处:你的后代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鲁迅。

鲁迅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后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于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这本小说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其书内容在此不多叙述。

鲁迅作《呐喊》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者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
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深层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关于《呐喊》的读书笔记可从研究鲁迅的一生说起,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及发展功不可没。

就文学上看,他是少有的以批判旧社会而成名的作家,然而他又十分独特,比如说同时代的胡适,也是开创者之一,胡适以文学革命的实质为主,可看作是理性的,同时代大部分人都以文学实质为主却不关心中国的实质现状,而鲁迅则以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从而使中国人发现自己,追求新的民-主、自由,他开创了真正自我批判的先河,至今中国的所谓“社会主义作家”都不敢自我批判,但许多有见识的年轻人已受到鲁迅影响——这是令人欣慰的。

鲁迅的一生是成功的。

他选择了许多正确的道路,在历史上留下了隽永的一笔。

鲁迅的文学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至今无人超越。

同时代的朱自清所作的《荷塘月色》,修饰严重,着意为文,假若夹杂在其全集中,观之情有可原,而教科书中单独此篇为一课,使中国的中学生深受不良影响,高考作文少有佳作,多辞藻华丽空空无一物,实属不该,朱先生作此篇时年纪轻轻,有文无质尚且正常,然有的人推崇此文便引之以课本上,给朱先生留下恶名,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故有人称“出名要趁早”是完全不符合
逻辑的,其结果就是无名也早,鲁迅就是中年成名的典范。

鲁迅的文学艺术是自然,在《呐喊》自序中,鲁迅说他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可想而知,但艺术是自然的流露,真正的艺术是不需修辞的,鲁迅做到了这一点。

鲁迅的文章有十分独立的尊严,正如当年文学聚会时,徐志摩一来从不谈文学而只谈喝茶穿衣、打牌玩鸟一类的事,文学社顿时就热闹了,于是鲁迅骂徐志摩是流氓。

鲁迅是从不吝啬用文字表达愤概的,因此有人形容他的文字如一道闪电,正能刺中人心怀。

鲁迅的文学思想性深,他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广泛地思考,他从溃败的封建社会中走出来,然而又朝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致力于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鲁迅的号召力影响力强,在当世难以匹敌,他是毫无争议的可称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这已被世人共认,从当时到现在,他的影响还在延续,这是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家中少有的。

鲁迅的渗透力强,在许多文学巨著上都能看到对鲁迅作品的精辟理解,均有独到开先河之风,鲁迅的文学几乎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呐喊》读书笔记8
一、前言
最近细细读了鲁迅的两部小说《呐喊》和《彷徨》,觉
得从书中领悟到了以前所不能领悟的到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做点心得笔记,便是此文的由来。

二、关于鲁迅的批判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正是出于这种写作理念,在鲁迅的笔下,中国的人的劣根性、奴性、麻木、卑怯、愚昧、看客心态等等比比皆是。

比如《孔乙己里》里咸亨酒店的掌柜,短衣主顾以及“我”,比如《祝福》里鲁镇的柳妈与四婶,比如《阿Q 正传》里的农民阿Q,比如《药》里的民众华老栓一家。

在这些小说中,看客的形象不断出现,——别人的痛苦﹑别人流的血都成为群众无聊生活的调味品,这种赤裸裸的真实读起来让我感到有一种切肤之感。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事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首推文艺。

”(《〈呐喊〉自序》),所以鲁迅弃医从文。

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b不惮于前驱”。

从这些话中,我理解到的是,鲁迅在对封建制度、礼教的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底层的人们,思考
着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揭示出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其实是一个吃人的历史,不仅统治者吃人,被统治者也在吃人,而决心者也在不知不觉地跟着吃人,不过鲁迅在文中最后也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三、关于小说细节
关于细节,我想起李安拍摄完电影《色,戒》后对龙应台说,“(《色,戒》里)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轮车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号码”,街上的两排法国梧桐,是一颗颗种下去的,易先生办公室里那张桌子也是民国时代的桌子,桌上的所有文具,都是费了很大功夫找到的。

我想不光是电影要注意细节,写小说也要注意细节。

谢友顺说:“但凡好的小说,都是有很多实在、具体、准确的细节的。

”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除了巧妙的构思,优美流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之外,还需要在细节上的把握。

基于此,我在鲁迅的小说里读到了鲁迅很强的刻画细节的能力。

下面我以《孔乙己》和《祝福》为例。

1、《孔乙己》
小说中,鲁镇酒店的格局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状的大柜台,柜子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花十文铜钱,便靠在柜外站着,热热的喝着酒,如果花十一文铜钱,便可以买到一碗盐竹笋或者茴香豆。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