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生字词;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理清小说情节。
2、学习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
3、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品评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
学生:①预习生词,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②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用圈点批注法做好读书笔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亲情是否经得起金钱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莫泊桑了解一个家庭故事。
(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请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本文写于1883年,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2、积累字词: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糟蹋(tà)无赖(lài)
不堪(kān)褴褛(lán lǚ)撬(qiào)开流氓(máng)
阔绰(chuò)煞(shà)白狼狈(bèi)嘟囔(nāng)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物非常严肃认真。
三、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1、制作于勒的名片(抢答题)
姓名性别国籍主要经历: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家庭成员
2、概括小说的情节
开端:(1-4)菲利普一家因于勒挥霍而生活拮据赶于勒
发展:(5-19)菲利普夫妇等待发财的于勒归来盼于勒
高潮:(20-47)菲利普一家船上发现于勒变穷遇于勒
结局:(48-49)菲利普夫妇弃于勒而去躲于勒
四、品读课文,研读分析
1、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
(设计意图: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跳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是因为什么而变化?
明确:于勒的经济状况。
板书:穷—富—穷(厌恶—赞美—怨恨)
3、赏析“盼于勒”情节。
找出最能表现菲利普全家期盼于勒的细节,包括语言,动作,行为。
明确:
①唉,... ...在船上多好(担忧苦日子会延续下去,失望)
②这封信成了福音书,念,看(荣誉,日夜思念)
③挥着手帕喊:嗨,菲利普(幻觉,期盼之切)
④拟定上千种计划,... ...买别墅(十年的期盼)
五、环境描写:
请找出环境描写的段落,朗读后探究其作用。
1、(第20段)衬托全家人快活骄傲的心情
2、(第48段)衬托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六、小结课文
老师展示对联上联,请学生拟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下联:一朝相逢,兄弟如同陌路人。
横批:金钱至上/世态炎凉/情不如钱
七、作业布置:赏析遇于勒部分的人物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开端——赶于勒
发展——盼于勒
高潮——遇于勒
结局——躲于勒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欣赏课文插图,简单回顾小说的情节。
二、品析人物
(重点研读“遇于勒”部分)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注意融入角色读出感情)
2、语言、神态、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本文的人物刻画非常精彩。
请 举例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
答题句式参考:
第___段______(细节),运用了______(描写方法),写出了_____(心理活动、性格特点)。
示例: 第36段菲利普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菲利普恐慌的心理和自私的性格。
预设学生发言:
①菲利普夫妇
—23段:母亲有点迟疑不决... ...
批注:语言描写。
不吃,怕女婿笑话;吃,怕花钱。
矛盾的心理,虚伪的性格。
—25段:父亲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女婿... ...
批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菲利普的惊恐万分。
—37、38段:父亲神色很狼狈... ...母亲突然暴怒... ...
批注:神态、语言描写。
写出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利、冷酷无情。
(板书)②“我”(若瑟夫)
—42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重复了?)
批注:反复强调了“我们”和于勒的血缘关系,表达了若瑟夫对父亲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表现了若瑟夫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和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于勒
—30段:又老又脏,满脸皱纹(外貌描写。
写出了于勒饱经风霜)
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看到了穷困潦倒、悲惨可怜的于勒,也看到了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若瑟夫!
(板书)
三、探究主旨
学生分小组讨论:
1、主人公是谁?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
提示:判定主要人物的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明确:菲利普夫妇。
作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如此势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无论是菲利普夫妇还是于勒都有可恨和可怜的一面。
作者不是冷漠地批判他们丑恶的面孔,而是以博大的胸怀表达对社会小人物的悲悯之情,以及呼唤人性的回归。
(训练学生多角度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
四、情感体验
你们身边有没有像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这样的人?你有何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的熏陶)
五、课堂小结:
文章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也暗含了作者的呼唤:人与人之间应该少一点冷漠、少一点无情,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温暖,相亲相爱,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作业布置
写作练习:以“五年后,门铃响了,啊,竟然是于勒叔叔……”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续写。
注意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
板书设计: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批判)
菲利普夫妇: 虚荣自私,冷酷无情,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