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论文模式化论文:语文课堂的去“模式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论文模式化论文:语文课堂的去“模式化”
现在的语文界流行着很多的模式,比如魏书生老师的“自学六步法”、到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杜郎口教学模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学习模仿的人越来越多,我感觉已经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

其实这些模式都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几代教育者的思想而慢慢积淀而成的,如果学习者不考虑自己本地的教学实际和物质基础,盲目地上模式,只能是丢了自己的个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片面追求模式化,不但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反而会出现“东施效颦”的负面效应。

我考察了几个上了模式的学校,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学方法程序化或模式化,会桎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呈现千差万别的差异,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而机械地进行课
堂操作,那么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就会桎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教学模式化会扼杀教师的个性特点。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每个老师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人生经验不一,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也是不一的。

如果实施模式化教学,
就是将教师的思想限在一个框架里面,如果学习模式不到位,那就真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

再者,教学模式化不合乎语文教材的特点。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精心选择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依据。

这些课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也多种多样,五彩纷呈。

无法想象,如此的课文能够用某一种模式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更不能想象如此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上课多用平铺直叙,开门见山,模式单一,时间长了,老师乏味,学生也觉无趣。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为形象、具体、生动的感知载体,这就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多彩的绘画课
唐诗、宋词意境深远,在讲解诗词时,常常会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觉,但如果你一旦为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就会破坏其中的意境,定会令学生如食鸡肋。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原汁原味,我决定为学生上一堂“绘画课”。

在上《诗词五首》时,我向大家介绍说:“宋徽宗,他虽治国无方,但擅长作画,爱屋及乌,便对技艺高超的画家很是偏爱,他曾多次出题招考画工。

据说一次出的考题为
‘踏花归去马蹄香’,结果一个沁人心脾的‘香’字难倒了
多数前来应考的人。

假如你也在应考,你该怎么画?”
一时,同学们兴趣来了,议论开了,有的说“画一些马在草原上奔跑”,有的说“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中,有几匹马在休息。


“你们的意见都很不错,但是,宋徽宗都不满意,他认为一个‘香’字没有很好地体现!当时,有一个画家,别出新意,扣住了这个字,获得了第一,他在几匹兴尽归来的马蹄上点缀了几只飞舞的蝴蝶,画一下子就活了,诗意也便体现了出来,无形的‘香’字更是得到了凸现!”
“现在就请同学们就书上的《归园田居》《出塞》或《暮江吟》《渔歌子》等,扣住诗眼,用绘画表示意境,并用语言把画面给描绘出来,再次应考。


同学们一个个激情高涨,我及时给予点拨、指导,于是学生们写出了优秀的作文。

二、感人的音乐课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如何使初一学生感受出其间深沉的父爱,领悟文中所透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我决定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配以低沉的朗诵。

当悲怆、深沉的音乐如泣如诉地回响于教室里的时候,同学们都被深深打动了,父爱的深沉、伟大,自然而然被同学们所理解、所接受。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适时把它移居于语文教学,定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我们老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

当然,求异思维并不等于标新立异,它们也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可见,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摆脱教学模式化,把课上活。

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我想眼下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出努力:其一,教学的形式要“活”。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风格不同的教师也会教出不同的风采;而即便是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上出不同的特色来。

因此,课堂教学形式是多样性的。

课堂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等情况,灵活机动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比如可以采用问题串连式、分组讨论式、寻疑质理式、点拔式等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而来激化课堂。

其二,教学内容要“活”。

一个单元乃至一篇课文,内容纷繁庞杂、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此面面俱到,而应对其大胆地取舍。

“活”取教学内容,“活”讲教学内容,“活”学教学内容。

其三,教学方法要“活”。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本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难
易程度不同,加之学生的学段不同,程度不同,这些“不同”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会出现复杂多变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不拘一格,随机应变。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