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精练检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精练检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蒙.蔽(méng) 蒙.古包(méng)B.迂.回(yū) 羞涩.(shè)
C.渲.染(xuān) 目的.地(dí)D.疾驰.(chí) 勾勒.(lè)
2.下列词语中,与“群马疾驰”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疾.恶如仇B.疾.风劲草C.痛心疾.首D.积劳成疾.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主教练做了一个手势,场上的队员马上就______了。

②中美两国代表在这次______中达成了很多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③这个新成立的公司因为______了业内众多优秀人才,业务发展得很快。

④不管这是一次精心的策划还是一次聪明的偷拍,这些照片一定会让你______一笑。

A.会心会集会晤会意B.会意会语会集会心
C.会意会晤会集会意D.会心会晤会心会集
4.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喜鹊树枝稻花香丰年
B.明月茅店桥头哇声
C.清风半夜旧事溪边
D.鸣蝉公社忽然转头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建德江位于浙江省,黄沙位于今江西省。

B.《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美景,但表达的情
感却不一样。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两
人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二、填空题
6.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蒙.古包(měng mēng)好.客(hǎo hào)
同行.(háng xíng)似.乎(sìshì)
7.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草原上热闹极了。

姑娘们载歌载舞,好客的主人wēi xiào着,端上奶dòu fu、手抓羊肉招待远客。

不远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yī shang,骑着马奔驰在草原上,远远望去,像一条彩hóng出现在无边的绿tǎn
上空。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之歌》是(作者)的散文诗。

作者将花想象成大自然
的、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亲友
之间交往的、婚礼的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

9.课文整体回顾。

《草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等。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喜迎
远客图、等画面,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的美、美、习俗美。

最后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0.根据意思写词语,再任意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①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②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③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④造句:
1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把词语补充完整
久立四色欲流襟带舞一
千里
(2)完成练习
①以上词语中,形容绿色的动态美的四字词语是;形容绿色的范围广的词语是。

(小拓展)我还知道形容绿得久的词语是。

②(活学活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夏天,大雨后的原野,绿叶上挂满亮晶晶的水滴,到
处,美不胜收。

这样的环境,让人既愿,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
........带.子.——河!(仿写句子,注意加点部分)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明朗,使
..么.清鲜,天空是那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句中融入自己的感受)
四、诗歌鉴赏
1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聊,聊。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
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五、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又到秋天
初秋的早晨已变得沉静,太阳也姗姗来迟了。

天空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灰,略显着忧郁的神情。

秋天收敛起张扬,进入了沉思。

我们每每会被季节里异彩纷呈的景致感染,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而我,似乎对秋天情有独钟;到了秋天,心中会自然涌动起一股缠绵的情谊。

并且,只有到秋天,才会产生浓浓的醉意。

我在秋天里徜徉,在秋天里沉醉,又在秋天沧桑的目光中,去感受她的静谧与安详。

秋天深情的回眸,是否会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岁月?我们曾经蒙昧无知,我们曾经天真无邪;我们曾经在无忧无虑中沐浴灿烂的阳光,呼吸洁净的空气;我们又曾经在童年的梦里编织绚丽的彩虹。

(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姗姗来迟:
②无忧无虑:
(2)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在短文中找出来。

(3)“我”喜欢秋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对短文最后一段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写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B.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

15.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苇花温暖(节选)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

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最初的,是来自《诗经》的“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会得到。

③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

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

走近一群无语的苇。

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

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

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④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

它们能称为花吗?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

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⑤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

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

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

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
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

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
我们小孩子。

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⑥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工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

至少,不用枕寒寒
宰宰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⑦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1)作者对苇花是一种()的态度。

A.敬佩B.喜爱C.可有可无D.讨厌
(2)作者为什么要在初冬去看苇花?
(3)作者对苇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是因为
(4)第①自然段中引用了元人的诗句“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这句话是对温暖母爱的怀念之情。

B.文章最后一段巧妙照应文章的题目,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

C.文章最后一段是对母亲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这一往事的感受的概
括总结。

D.因为苇花开在初冬,天气并没有那么寒冷,所以它和温暖关联。

六、写作题
16.习作。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美丽而精彩,你也一定去过很多地方,请把你看到的自然景观或田园风光,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吧!写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2.B 3.B 4.B 5.D
6.měng;hào;háng;sì
7.微笑;豆腐;衣裳;虹;毯
8.纪伯伦;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
9.老舍;母鸡;猫;草原风光图;主客联欢图;风光;人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0.襟飘带舞;渲染;羞涩;他羞涩地低下了头
11.(1)望;翠;飘;碧
(2)翠色欲流;一碧千里;万古长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久立四望12.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块莹莹的绿如宝石的翡翠——湖泊。

(2)这里的天空是那么蓝,湖面是那么平静,真让人心旷神怡。

13.(1)备办,准备
(2)美丽的山村风光
(3)湖边垂钓;邻里趣事;重阳赏菊
14.(1)形容太阳来得很晚。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天空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灰,略显着忧郁的神情。

(3)“我”喜欢秋天,从“对秋天情有独钟”“产生浓浓的醉意”等语句可以看出来。

(4)A
15.(1)B
(2)因为再没有哪一个词比“苍告”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
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3)它们持久、恬淡.带给“我”美好温暖的回忆。

(4)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巧借诗句表明芦花的清淡传神之美;使文章寓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的芦苇的描写。

(5)D
1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