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文言文阅读
(甲)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
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
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
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
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4)周亚夫与魏绛性格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列精子高窥井
列精子高①听行②乎齐湣王③,列精子高著束布④衣,白缟冠,颡推之履⑤,特会朝⑥而袪步⑦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
”列精子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
喟然叹曰:“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
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
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卫。
——《吕氏春秋》【注释】①列精子高:战国时贤人。
②听行:听信。
③齐湣(mǐn)王:齐国国君。
④束布:练帛。
⑤颡推之履:敞履,粗劣的鞋子。
⑥会朝:这里指黎明。
⑦祛步:撩起衣服走路。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步而窥于井(于是)
B.粲然恶丈夫之状也(丑陋)
C.其残亡无日矣(丢失)
D.不知类耳(类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
(3)说说列精子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
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
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
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3)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5.课外阅读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
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甲)。
予叹曰:“(乙)。
”
(选自林昉《钓鱼记》)(1)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乙竟日亡所获也
B.易:寒暑易节故易取也
C.至:居无何,上至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D.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2)“意”,会意字,从心从音,合起来表示发自内心的声音。
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又会有所变化。
请结合文意,推测以下两句中“意”的意思是否相同。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林昉《钓鱼记》)
(3)文中(甲)处,根据文意应该选填下面哪一句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A.连取数鱼
B.仍无所获
(4)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金句”画龙点睛。
请仿照以下课文中的示例,用现代汉语为文中(乙)处补填一个合适的句子。
示例:
A.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请写出他的一句名言(本文之外的):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划线字。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
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中庭景物时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
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________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 ________
③属引凄异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势之急,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9.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膀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遺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醉,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槐西杂志》(注释)①暴:凶恶。
②邑人:城里人。
③皓然:雪白。
④姑:暂时⑤导:带领、领导。
⑥哂(shēn):微笑,讥笑。
⑦瞬:眨眼。
⑧壮夫:身强力壮的人。
⑨悬身:吊着身体。
(1)下列各组句了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且焉置土石
B.遂命役导往遂至承天寺夜游寻张怀民
C.入谷将平,老翁顾童了曰。
其将固可袭而虏乎
D.其臂使壮夫攀之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用“/”给文中划线句了断句。
(限断两处)
视之自领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了的意思。
老翁顾量子日:“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
(4)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文中老翁“须发皓然”而捕虎,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文言文阅读
农夫与行者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者见而曰/见往事耳
B.今而后知耕之难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行者解衣下田/庭下如积水空明
D.喘喘焉不能作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①或败奔或:________
②诸将尽弃桂林走走: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以是服同敞。
(3)文中同敞的事例证明了“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12.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划线的词。
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②而后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孟子在本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1)将要;驻军;扶轼
(2)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3)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解析】【分析】(1)“天子且至”的意思是“皇上将要驾到”,“且”的意思是“将要”;“军霸上”的意思是“驻军在霸上”,“军”的意思是“驻军”;“改容式车”的意思是“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式”的意思是“扶轼”。
(2)“曩者(先前)”“固(一定)”“虏(俘虏)”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结合内容,可从周亚夫和皇帝两人的作为上考虑“惊”的丰富内涵,即: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守军纪;文帝具有雄才大略,爱才惜才。
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年代:西汉
故答案为:⑴① 将要;② 驻军;③ 扶轼
⑵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⑶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结合内容,可从周亚夫和皇帝两人的作为上考虑“惊”的丰富内涵。
【附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
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2.A
解析:(1)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A
(3)①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袭击从而俘虏的。
②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4)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进入。
入营后,要求天子不得驱驰,周亚夫以军礼参见皇帝。
魏绛为整肃军纪,冒死戮扬干之仆,执法完毕,上书陈述行刑的理由,说“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呈书后即要自杀。
可见二人性格上都从严治军、恪守军纪、刚正不阿。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故停顿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A.之:助词,的。
B.为:介词,被/介词,作为。
C.焉:语气助词,呢/疑问词,哪里。
D.过:名词,过错/动词,犯过错。
故选A。
(3)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曩,先前。
固,必,一定。
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事,侍奉。
辟,通“避”,躲避。
刑,惩罚。
(4)从甲文的“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和乙文的“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戮其仆”可以看出,两人都从严治军、恪守军纪;从甲文的“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和乙文的“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可以看出,两人都刚正不阿。
故答案为:⑴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⑵ A
⑶①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袭击从而俘虏的。
②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⑷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进入。
入营后,要求天子不得驱驰,周亚夫以军礼参见皇帝。
魏绛为整肃军纪,冒死戮扬干之仆,执法完毕,上书陈述行刑的理由,说“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呈书后即要自杀。
可见二人性格上都从严治军、恪守军纪、刚正不阿。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对比阅读,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周亚夫与魏绛的性格,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文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弦。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皇上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敌人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乙文译文: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
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罚。
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
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
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
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
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
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
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你了!”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3.C
解析:(1)C
(2)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
)
(3)①冷静理智(善于思考);②自知之明(实事求是);③由己推人;④不贪慕虚荣。
【解析】【分析】(1)C.“其残亡无日矣”的意思是:其不久就要灭亡了。
“亡”是“灭亡”,不是“丢失”。
(2)语句“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的意思是:谁能够当作镜子呢?大概只有贤士吧!一般的人都喜欢用镜子照自己的形象,却厌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