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纯度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板材料之一
B.锂可用于制造质量轻、容电量大的可充电电池
C.“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和胶体性质相关的自然现象
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人类不需要摄取纤维素
2.(3分)(2013秋•慈溪市期末)钓鱼岛群岛的东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为海底热水矿床.海底热水矿床是沉积着由岩浆热气从地底喷出金、铜、锌、稀有金属等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不溶于任何溶液
B.铜、锌在空气中均被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
C.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铜或锌的熔点
D.稀有金属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28
3.(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不止一种
4.(3分)(2014•巩义市校级模拟)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过程正确的有: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反应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5.(3分)(2013•安徽模拟)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推出与水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B.SO2和湿润的Cl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C.H2CO3的酸性比HClO强,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D.根据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6.(3分)(2013春•桥东区校级期末)36.5g 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36.5
7.(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
B.1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目为N A
C.常温下,34.5g NO2与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1.5N A个氧原子
D.在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6N A
8.(3分)(2011•黑龙江校级学业考试)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
B.NH4CuS03中铜元素全部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9.(3分)(2010•北京)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CH3COO﹣+H+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H<0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2+4H2O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32﹣+H2O⇌HCO3﹣+OH﹣
10.(3分)(2013秋•临沂校级期末)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该电池性能优良,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 VO2++2H++V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减弱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C.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D.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V2+被氧化
11.(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现有Al、Cl2、Al2O3、HCl(aq)、Al(OH)3、NaOH(aq)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N一定是HCl(aq)B.X可能为Al或Cl2
C.Y一定为NaOH(aq)D.Q、Z中的一种必定为Al2O3
12.(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MgCO3的溶度积常数Ksp=6.8×10﹣6.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测得溶液的pH=13.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g(OH)2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B.MgCO3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烧碱溶液可以生成Mg(OH)2沉淀
C.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
D.298 K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CO3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13.(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有5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NaHSO4,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⑤CH3COONa与NaHSO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②>④>⑤>③>①
B.c(CH3COOH):①>③>⑤>④>②
C.:②>③>④>⑤>①
D.
:①>⑤>③>④>②
14.(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已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1mol NH3•H2O在水中电离的△H等于()
A.﹣69.4kJ/mol B.+45.2kJ/mol C.+69.4kJ/mol D.﹣45.2kJ/mol
15.(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图1曲线确定①的酸性最强
B.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H>0,压强对平衡常数K的影响符合图2 C.图3表示10mL mol/L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0.01 mol/L草酸溶液混合,n(Mn2+)随时间的变化
D.由图4可说明烯烃与H2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虚线表示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16.(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将质量分数a%的氨水与质量分数b%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X1,将质量分数a%的氨水与质量分数b%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得溶液的密度为Y1.将质量分数a%的硫酸与质量分数b%的硫酸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X2,将质量分数a%的硫酸与质量分数b%的硫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Y2.则X1、Y1、X2、Y2的大小关系为()
A.Y2>X2>Y1>X1B.Y1>X1>Y2>X2C.Y1>X2>Y2>X1D.Y2>X2>X1>Y1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17题~第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题~第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题,共37分)
17.(5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Al3+、Mg2+、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 2﹣、X中的一种.
﹣、CO
3
(1)某同学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和(填化学式).
(2)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混合物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则:①X为(填序号).
A.SO32﹣ B.SO42﹣C.CH3COO﹣ D.SiO32﹣
②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18.(10分)(2011•枣庄模拟)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2SO2(g)+O2(g) 2SO3(g)△H=﹣196.6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 KJ•mol﹣1
(3)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 (填“大”“小”或“相等”)
(4)将Ⅲ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若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5)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SO3)/n(SO2)增大的有.
a.升高温度; b.充入He气
c.再充入1molSO2(g)和1molO2(g) d.使用催化剂
(6)某SO2(g)和O2(g)体系,时间t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不改变SO2(g)和O2(g)的量,则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SO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19.(10分)(2013秋•天津期末)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甲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化合物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些列问题:
(1)写出甲的电子式是.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3)A溶于水得到得到溶液X,在25℃下,将a mol•L﹣1的X与b mol•L﹣1的G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出该混合溶液中X的电离平衡常数.
(4)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如图2装置处理污水.
①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Ⅰ.;Ⅱ..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上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
20.(12分)(2011秋•天门期末)黄铁矿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2)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I.将m1g该黄铁矿样品放入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得到红棕色固体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1)I中,甲中所盛试剂是.
(2)Ⅱ中,所加H2O2溶液需足量的理由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二】: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问题讨论:
(4)②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将稀释液久置后再用酸性KMnO4滴定,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
(5)③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滴定实验,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6.42 25.05 24.95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提示:5Fe2++MnO4﹣+8H+=Mn2++5Fe3++4H2O)
(二)选考题(每个同学只选做两题中的一个小题,15分,并对要选做的题打“∨”;若多选,则按选做的第一题记分;注意答案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并标注清楚每小问的题号,以方便批阅)
21.(15分)(2014•祁县校级模拟)【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单质的中P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As原子序数为,其核外M层和N层电子的排布式为;(4)NH3的沸点比PH3(填“高”或“低”),原因是.
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5)H3PO4的K1、K2、K3分别为7.6×10﹣3、6.3×10﹣8、4.4×10﹣13.硝酸完全电离,而亚硝酸K=5.1×10﹣4,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3PO4的K1远大于K2的原因;
②硝酸比亚硝酸酸性强的原因;
(6)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 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cm(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可以认为氧离子作密致单层排列,镍离子填充其中,列式并计算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
g (氧离子的半径为1.40×10﹣10m)
22.(2013•青原区校级一模)已知烃B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B的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①是D与HCl按物质的量之比1:1的加成反应,则D的分子式是.反应②可表示为:G+NH3→F+HCl (未配平),该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化合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化合物E(HOCH2CH2Cl)和 F[HN(CH2CH3)2]是药品普鲁卡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3)甲的结构简式是.由甲苯生成甲的反应类型是.
(4)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5)普鲁卡因有两种水解产物丁和戊.
①戊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戊的结构简式是.
②戊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宇航等领域.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D的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内除C﹣H键、C﹣C键外还含有两个C﹣O单键.则D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2-201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纯度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板材料之一
B.锂可用于制造质量轻、容电量大的可充电电池
C.“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和胶体性质相关的自然现象
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人类不需要摄取纤维素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胶体的重要性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A、高纯度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锂质量轻,是一种活泼金属,常用作可充电电池;
C、空气中的云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
质.
解答:解:A.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锂质量轻,是一种活泼金属,常用作可充电电池,故B正确;
C.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在海面上由于太阳光的加热使得海面上的空气从下到上形成密度差,而太阳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的折射率是不同的.使得光线在传播中发生了全反射,从而形成了海市蜃楼,而云属于胶体,通过丁达尔效应可观察到此现象,故C正确;
D.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2.(3分)(2013秋•慈溪市期末)钓鱼岛群岛的东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为海底热水矿床.海底热水矿床是沉积着由岩浆热气从地底喷出金、铜、锌、稀有金属等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不溶于任何溶液
B.铜、锌在空气中均被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
C.铜锌合金的熔点低于铜或锌的熔点
D.稀有金属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28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金可以溶于王水之中;
B、金属铜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之间发生反应;
C、合金的熔点均会低于构成合金的任一种金属的熔点;
D、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解答:解:A、金会溶于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故A错误;
B、铜生锈生成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不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盐类,故B错
误;
C、铜锌合金的熔点会低于铜或锌的熔点,是合金的性质,故C正确;
D、稀有金属原子质子数22和中子数28之差为6,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的性质、合金的性质以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知识,考查角度广,难度不大.
3.(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不止一种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碳原子能形成4个化学键,由结构简式分子式;
B.中间的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
C.含有2个C=C键;
D.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CH≡C﹣CH2﹣C≡CH或CH≡C﹣C≡C﹣CH3.
解答:解:A.碳原子能形成4个化学键,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5H4,故A正确;
B.中间的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C.含有2个C=C键,则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叁键的链烃有C H≡C﹣CH2﹣C≡CH或CH≡C﹣C≡C
﹣CH3,则不止一种,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及其性质,明确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烯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4.(3分)(2014•巩义市校级模拟)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
处理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过程正确的有: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反应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胶体的重要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致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高铁酸钾被还原生成Fe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而达到净水作用.
解答:解: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致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则不涉及蛋白质的盐析,故②错误;
高铁酸钾被还原生成Fe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而达到净水作用,
涉及胶体聚沉、盐类水解,不涉及颜色反应,则⑤错误,
所以涉及的有①③④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高铁酸钾的性质以及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学习中注意积累.
5.(3分)(2013•安徽模拟)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推出与水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B.SO2和湿润的Cl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C.H2CO3的酸性比HClO强,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D.根据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考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根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反应的产物知识来判断;
B、二氧化硫和氯气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反应遵循强酸制弱酸的规律;
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解答:解:A、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有氢氧化钠和氧气,产物不一样,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
不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遵循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将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故C正
确;
D、常温下铁、铝会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时要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关系,以及规律所适用的条件等.
6.(3分)(2013春•桥东区校级期末)36.5g 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36.5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利用溶液中物质的量概念计算得到;
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
C、质量换算物质的量,但温度压强不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
D、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计算式计算得到;
解答:解: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溶液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mol/L,故A错误;
B、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是强电解质,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
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
强不知,故C错误;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3分)(2012秋•西华县校级期末)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
B.1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目为N A
C.常温下,34.5g NO2与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1.5N A个氧原子
D.在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molCl2转移电子数为6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
B、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
C、依据NO2与N2O4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34.5gNO2中氧原子物质的量;
D、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氯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电子转移;
解答:解:A、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所含分子数相同,不一定均为N A,故A错误;
B、1 mol FeCl3制成胶体,胶体是氢氧化铁微粒的集合体,所得胶体粒子数目小于N A,
故B错误;
C、常温下,NO2与N2O4最简式相同,只需要计算34.5gNO2中氧原子物质的量
=×2=1.5mol,34.5g NO2与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1.5N A个氧原子,故C正确;
D、在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molCl2,1molKClO3~Cl2~5e﹣;转
移电子5mol;5molHCl~Cl2~5e﹣;电子转移数为5N 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是胶体粒子的组成特征,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8.(3分)(2011•黑龙江校级学业考试)已知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
B.NH4CuS03中铜元素全部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由反应现象可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分别发生:2Cu+=Cu+Cu2+,SO32﹣+2H+=H2O+SO2↑,结合反应的现象判断.
解答:解:A.分别发生:2Cu+=Cu+Cu2+,SO32﹣+2H+=H2O+SO2↑,反应中硫酸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只显示酸性,故A正确;
B.根据2Cu+=Cu+Cu2+知,NH4CuS03中铜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故B错误;
C.根据反应SO32﹣+2H+=H2O+SO2↑,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故C错误;
D.反应中硫酸只作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反应的现象判断物质的性质以
及发生的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9.(3分)(2010•北京)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 0.1mol/L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 ⇌CH 3COO ﹣+H +
B . “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 )(红棕色)⇌N 2O 4(g )(无色)△H<0
C .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 2+4H 2O
D . 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 32﹣+H 2O ⇌HCO 3﹣+OH ﹣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硝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 A 、根据pH 可判断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应用可逆号;
B 、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分析;
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说明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D 、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来分析. 解答: 解:A 、0.1mol/LCH 3COOH 溶液的pH >1,则醋酸电离生成的氢离子的浓度小于0.1mol/L ,即醋酸为弱电解质B 、因2NO 2(g )(红棕色)N 2O 4(g )(无色)△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冷水中该反应向正反应方
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离子反应为Fe+4H ++NO 3
﹣png_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CUAAAAMCAYAAADlPXT9AAAAAXNSR0IArs4c6QAAAARnQU1BAACxjwv8YQUAAAAJcEhZcwAADsMAAA7DAcdvqGQAAADPSURBVDhPzZQtDoQwFISLQBQaQDacAMEhcLUILHdAcAeOUYlCopFIJBKJ5A
D 、因碳酸根离子水解使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 32﹣+H 2O
HCO 3﹣+OH ﹣
,故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故选C . 点评:
本题为小综合,属于高考中的冷拼试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平衡移动、水解平
10.(3分)(2013秋•临沂校级期末)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该电池
性能优良,其电池总反应为:v 3++VO 2++H 2O VO 2++2H ++V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