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闲暇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文摘2021年第1期劳动教育
劳动、闲暇与教育
冯虹,刘美佳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300387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4期,约8000字
劳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聚集了诸种悖论,有积极、消极两方面内容。

人们通常认为,劳动就是T作和劳累,闲暇就是休息和消遣娱乐,但实际上,闲暇与劳动既是一对古老的概念.也是实践哲学中的基础概念,其含义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作为桥梁连接了劳动与闲暇。

理清闲暇与劳动的概念,梳理劳动与教育、闲暇与教育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教育的特质,从 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劳动与闲暇的关系
劳动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主 要包括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丰富精神财富的活动。

与劳动相对应.闲暇泛指在劳动之余获得的许可进行的活动。

劳动与闲暇既对立又统一。

1. 劳动与闲暇的对立
劳动与闲暇的对立在私有制社会表现得最为明显。

劳动阶级在较长的时间里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的劳动,很少体验公共的闲暇生活.自我选择的消遣方式就更少了。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闲 暇是他们的特权,闲暇是他们证明和炫耀自己社会地位和名望的一种方式。

两大阶级的对立使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分割开来。

2. 劳动与闲暇的统一
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与闲暇还处在天然的混沌同一之中。

这一时期,人类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得不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利,这一时期的劳动与闲暇原始、自然地交织在一起。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和闲暇的本义将会表现出来。

劳动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满足人的劳动需要的同时,也在不 停地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这个对象世界能够保证人的本质力量。

闲暇指的是•种自由时间,在这个自由时间里,人们能够充分地直观自身.而直观自身的条件正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对象世界。

人们从对象世界确定、证明并使自己拥有人的本质力量及自由本质。

在这一■时期,劳动与闲暇将一■起成为人自由 发展的条件,人类也将从必然王国进人自由王国,完成质的飞跃。

劳动与教育的关系
1. 劳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 该把劳动作为最基本的因素。

这就要求把劳动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劳动成为教育力量的前提是丰富个人和集体的智力生活,激发个人的兴趣和创造力,完善个人的道德,提高个人的美感。

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是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养自由、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诸多美好的特质:其 劳动价值观是健康的,其目标是追求公平与正义,其 本身实现了体力与脑力的结合。

2. 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
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有助于他们更加热爱劳动以及劳动人民;二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即教育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简单、单调的体力劳动,就 越不能把它当作最终的S的,而要把它当作实现创造性意图这个最终目的的一种手段。

此外.要让学生在进行体力劳动时,努力做到动手和用脑相结合.把体力劳动作为精神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 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闲暇与教育的关系
1.闲暇教育--教育的第三种职能
教育有两大职能,分别是教育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这两项职能的强调并不为过.但是这两种职能仅仅涉及了“人类生活的一半”,对于“人类生活的另一半”_1:作之外的时间,即闲暇时间干什么,并
• 23•
教育科学文摘2021年第1期劳动教育
没有人过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州过渡时间来说明
闲暇时间的作用.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段过渡时间可以说是“没有效益”的.但对于一些青年来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通过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旅行、休 闲、艺术等活动进行重要的学习。

此外.闲暇时间让受过教育的青年.即便是他们没有就业.也可以处在公民社会和政治参与的最前沿。

W此.闲暇教育可作为教育的第=种职能。

闲暇教育帮助个人在闲暇生活中获得身体的休息和心灵的愉悦.帮助个人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以及促进A身人格的发展。

2.开展闲暇教育的方法
闲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以得到某种变化。

其指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因素确定法”,•种是“内在因素确定法”。

“外 在因素确定法”指的是闲暇教育过程中各种闲暇活动包含的知识、技能,包括预先确定的关于闲暇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均由他人传授。

“内在因素确定法”是指人们在闲暇教育过程中发展对闲暇的自我决断意识.提高对闲暇的自我决断能力,对闲暇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并认识到这些选择对A身的生活、他 人以及社会的影响。

由于闲暇的本质是A由.因此.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运用“内在因素确定法”。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部门,应该优化组织管理,让学生拥有闲暇的主动权。

通俗来讲.闲暇教育就是让学生“能玩”“会玩”。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白身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科学地控制和优化学生的闲暇活动.竭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文明、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和活动.i t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方向上进行A我选择、自主活动、f'彳我发展。

人的教育: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相结合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劳动与闲暇有日益融合的趋势.教育的必然走向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休闲也由先前的理想变为了现实.劳动和闲暇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既要重视劳动教育,又要重视闲暇教育.把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结合起来.使人的教育真正为人的生活服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如此。

1.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相结合的社会意义
(1)政治意义。

对个人来说,劳动教育既使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得到提高,乂能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个人形成勤于劳动的美德。

对社会来说.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失业率.提高了就业率.有利于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劳动教育使得公民排斥剥削阶级.可以防止寄
生阶层政治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安定人心.进而促进
社会稳定。

(2) 经济意义。

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者直接作用于经济.而W暇教育则可以通过劳动者综合素质的
提高.间接地为社会创造财富。

闲暇教育不仅使人
在休闲活动方面的视野得到拓宽.休闲欲望得到提
升.也增加了人们的休闲需求.扩大了休闲产业,推
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3) 文化意义。

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由劳动创造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积累不仅
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还包括璀燦的精神文化和有
效的制度文化。

历史上的许多文明是由休闲创造出
来的.在现代社会,有些文化也是以闲暇活动的方式
传播的.许多休闲文化得以积累下来。

2.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相结合对个人成长的意

(1) 发挥人的主体性。

人们通过劳动实践这一最基本的活动确立主体地位,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人
们通过把自己和环境分离,逐步提高丨'丨身的A主性
和能力。

然而.劳动一般受他人支配.个人的主体性
发挥有限,W此.需要通过闲暇教育提高人的n主 性。

闲暇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享受高质i t的闲暇生
活,并提高A身的闲暇品位。

受教育者把在闲暇教
育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闲暇活动中,并在安排活动
和参与活动中反馈、感受、调整(4身,通过培养主、
自强的意识.发挥丨'丨身的主体性。

(2)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蕴含着个人才能、志趣、个性的发展.是一种n由的
发展。

增加w暇时间相当于增加a由时间.自由时
间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个人充分发展的时间。

闲暇
时间如果没有被合理运用,将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
较大的消极影响。

受教育者接受闲暇教育.有助于
他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明确自己喜欢的闲暇
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最大程度发挥其
自身的潜能.促进其独特个性的形成.汴最终使其得
到全面而a由的发展。

(3) 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物质财富.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但是,生活质
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方面,而且表
现在丰富的桔神生活方面。

闲暇使忙碌的人们有片
刻的放松,有利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提高。

闲暇教育
帮助受教育者拥有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生
活内容、高雅的生活情趣、艺术化的生活技巧和更高
的生活品位。

•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