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兰州欢迎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简介 兰州历史 兰州人文 兰州风景 兰州习俗 兰州气候 兰州地理位臵
兰州简介
中文名称:兰州 外文名称: Lanzhou,Lanchow 别名: 金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 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等 政府驻地: 城关区 电话区号: 0931 邮政区码: 730000 地理位臵: 甘肃 面积: 13085.6平方公里 人口: 322.28万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霸西戎, 兰州遂属秦辖地。西汉分天下为十三郡 , 汉昭帝始元六年 (公元前81年)以“边塞阔远,羌番为乱”乃取天水、陇 西、张掖三郡各二县增设金城郡,治允吾(今青海民和 县), 辖十三县:允吾、浩门、令居、枝阳、金城古榆中、 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关于金城的 由来,实即要塞之意,《汉书· 地理志》卷二十八下颜师古 注说:臣攒曰:“称金取其坚固也,故墨子曰‘金城汤池'”。 师古曰:“瓒说是也”。取金城汤池之意,证明了兰州当 时的地位重要。汉时金城郡户口三万八千四百七十户,十 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口。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入陇西郡, 后于公元37年复臵金城郡。金城形势险要,且当军事要冲, 西汉武帝开发河西四郡后,交通日益频繁,商贾云集,金 城便成为通往西域,构通中原必经“丝绸之路”的孔道。 三国时,兰州属魏地。时金城户口二千户。
文化名片
兰州大学为国家级重点高校,虽然地处在偏远的西北地区,但它毫 不逊色于南方重点高校,兰州大学也是兰州的一个著名的标志,是值得 我们兰州人骄傲的一所高校,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毕业于兰州 大学的著名人物有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甘肃 省省长陆浩等等不计其数。 我们希望它能继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继续默默的为社会奉 献……
兰州人文
兰州文化 出自兰州的名人
兰州语言
文化名片 饮食文化 传统技艺 传统舞蹈
文化名片
《大梦敦煌》是由兰州歌舞剧院所排演的一部四幕舞剧,该 剧以古代敦煌作为时空背景,演绎了青年画家莫高与大将 军之女月牙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大梦敦煌》在舞 蹈、音乐以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当 之无愧的近年来中国原创舞剧中的顶级之作。如今,《读 者》杂志与《大梦敦煌》舞剧已经成为兰州这座城市的文 化名片。
兰州四季分明,夏有百花冬有雪,春有细 雨秋有叶,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夏 天炎热冬天寒冷。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 经济,金融,交通,教育中心,位于中国陆域 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 军区本部,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 本部,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 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 季分明,适宜人居。年平均降水量360mm, 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 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
兰州往事
前进的方向
玩的个
轻飘飘的生活
锅盔
兰州风景展示
兰山下的兰州城
夜景中的滨河马路
水车园
中山桥上的夜色
兰州风景展示
黄河母亲雕像
五泉山下的兰州城
黄河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视线
兰州习俗
春节习俗 婚礼习俗 生活习俗
春节习俗
1 大年三十早给先人上坟,和清明一样,全家都去!晚饭吃饺子,~晚上吃饭前,在 门口烧纸钱祭祀先人,放鞭炮,12点再放一次,通宵不睡觉,叫守岁,打麻将的最多! 2 初一早上晚上都个放一次鞭炮。全天在家不出门,吃臊子面的多! 3 初二给父母家拜年, 4 初三去长辈家拜年,头三天是大年,所以必须在初三拜完,转几家都可以! 5 初四开始去同辈家拜年,唐兄弟,表兄弟等! 6 初五,破五也叫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黎明即起,放鞭炮, 打扫卫生!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 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 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 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 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 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7 初八,闹社火,全市各区各乡各村都会有社会队,浩浩荡荡,一路敲敲打打,到中 心广场集合,给老百姓拜年,经过政府,机关,大的单位,都会有本单位的人出来放 鞭炮,叫“迎社火”。社火队也会停下来,表演一番,一般单位都会给红包的! 8 十五,(元宵节)早上早起,放鞭炮,“送年”,晚饭前,在门口烧纸钱,祭祀先 人!记住这晚要吃元宵的!!晚上看花灯,跳火堆,放烟火!
生活习俗
兰州人最喜欢吃牛肉拉面,每天早晨上学上班前如果不吃上一碗兰州 拉面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所以吃牛肉面也成了一种兰州人的习惯。 兰州人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你若来兰州人家做客你会毫不感觉到拘 谨,可以随随便便像自己家一样,主人会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招待你, 你如果是常客那么你喝不醉是不让你出门的,如果你不等着主人招待 吃一顿饭的话你肯定是走不了的,会拉着你让你吃完饭再走,或者直 接让你住到他家不让你走,去兰州人家做客你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人 情味和善良朴实的情怀。 如果你来兰州看到有人为社会的不公伸张正义、有人为有困难的人慷 慨解囊、有人为老人让座、有人为帮助别人而疯狂,那么他一定就是 兰州人,兰州人就是这样一个为社会默默做着贡献不计回报,为祖国 的建设增砖添瓦的一个优秀的群体,如果你刚来兰州,我相信要不了 多久你就会爱上这个城市,爱上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文化名片
《读者》杂志在1981年3月创 刊,原名为《读者文摘》,是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本 综合性的文摘杂志。其在 2005年4月份的月发行量达到 910万册,位居中国首位,以 及世界综合类期刊的第四位, 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对海内外数以万计的读者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故而有着“中 国人的心灵读本”以及“中国 期刊第一品牌”的美名。
婚礼习俗
随着地域的变迁,民族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这里,就向 您介绍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兰州婚礼习俗。兰州的婚俗包括订婚、 下彩、结婚等内容。 旧时订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不见面,全凭媒 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 若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方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 不同意,不开瓶口将酒退回。有的地方,女方若同意便招待一顿长面, 否则就是不同意。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 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点心、连瓶酒(两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 女方家请来至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定了婚。男方回去时,女方 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男方带回去。如今,逐渐演变为由介绍人“引 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预定日期举行订婚 仪式。俗称“提提合”或“下定礼”。 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或平时都 可去女方家。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 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 家,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 一般城市高于农村,水川地方高于山区。
兰州历史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 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 “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 设臵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 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臵州,在此设立 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 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臵沿革基本固定下来, 相沿至今。 兰州,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 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错和农 牧业生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 齐家文化。
传统舞蹈
甘肃省著名的兰州太平鼓舞自古 便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其主要 流传于今甘肃省的兰州、永登、酒泉、 张掖以及靖远等一些地区。兰州太平 鼓具有庆贺新年与太平的含义,是兰 州地区的广大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民 间表演形式之一。在这里,每当举行 大规模庆典活动的时候,太平鼓表演 绝对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充满了浓郁 的西北民族艺术魅力。太平鼓作为人 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有着非常悠 久的历史,但对于太平鼓的起源却是 众说不一,据《玉海》中所载:“羯 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早期的太 平鼓大约出现在西汉时期;但根据当 地的老艺人所传,则为明朝大将徐达 在攻打兰州王保保时所创。兰州太平 鼓在2006年5月20日被正式列为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朱军,央视新闻联播主 持人李修平,都是兰州人
央视名嘴朱军
出自兰州的名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
出自兰州的名人
新闻联播李修平
出自兰州的名人
毕业于兰州大学的李阳
李阳:疯狂英语创始人 也是第一个把英语教到 外国的中国人
来自兰州的快乐男生魏晨 07年快男第三名获得者
兰州语言
兰州话欣赏
饮食文化
兰州牛肉拉面作为兰州市著名的小吃以及 特色的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全国都享 誉盛名。如今,中国烹饪协会已经正式授予兰 州市“中国牛肉拉面之乡”称号。
灰豆、甜醅、热东果、酿皮、糖锅盔、糖油糕、鸡蛋醪糟、浆 水漏、砂锅、羊杂碎、羊肉泡膜、砂锅、手抓羊肉、麻辣烫等。
传统技艺
甘肃省著名的兰州水车又有着“天车”、“翻车”、“灌 车”以及“老虎车”等多种称谓,发展至今已逾几百年的历史。 跟据《重修皋兰县志》中的记载:“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 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黄河大水车 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56年,由段续在其晚年所发明的 非常适合于当地使用的水车。这种水车是借助于黄河水流的自 然冲击力的一种水利设施,其安装于黄河的南岸,在旺水季时 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而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利用 堰间的小渠使河水自流助推。这种利用水车的转动,自行提水 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被誉为古代的“自来水工程”。黄河大 水车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体 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其制作技艺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