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毛乌素沙漠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
播种绿色,是陕西人70年的坚守。
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启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和脚步“定格”在这里。
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万亩,使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
70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8%,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绿水青山”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
这些年,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摘编自《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陕西日报》2020年4月23日)材料二:
已有的沙漠改造经验,往往是在外延上下功夫,种树、种草,取得了许多成效,但这种沙漠治理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还经常面临着沙进人逃的窘境和风险,重复治理不断。
若从内涵上着力进行突破,不仅可以一劳永逸地改造沙漠,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成分是砒砂岩,另一种成分是沙子。
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风化,一遇风就起尘,一遇水就松散,随水大量流走,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沙子,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不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同砒砂岩一样,是导致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罪魁祸首”。
两者能不能结合起来,变两“害”为一“宝”?陕西省组织科学家从改造沙漠的内涵入手,进行了一项前无古人的研究试验。
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起早贪黑,在沙漠采取沙和砒砂岩样本,在实验基地建设了14块试验田,进行不同配比的土壤试种,研究在不同水旱条件下土壤胶结作用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几度寒暑,科学家们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集成了砒砂岩与沙组合成土的配方技术、田间配置技术、规划设计技术、规模化快速造田技术和节水高效技术,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创建了在生态脆弱区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
经过艰苦的努力,沙漠改造首先在试验田取得成功。
连续几年平均亩产马铃薯超过5000斤,玉米单产平均超过1600斤。
(摘编自《且看大漠神工》,《人民日报》2014年9月14日)材料三: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属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盐池县。
毛乌素沙地的治理在“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大背景下,未治理面积仍然很大,林下经济、复合农林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等问题,不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距离达到可持续的产业化治沙仍有较远距离。
同时,该区域已有的“沙产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分析,缺乏对当前发展现状的评价。
尤其缺乏对在一线实践“沙产业”的企业机构的定义梳理、统计分析。
要了解“沙产业”的特征、问题、前景,实现其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更准确地把握沙漠治理产业化的现状。
为此,本研究给出了“沙产业”企业的定义,编制了毛乌素沙地“沙产业”企业清单,并通过对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各县级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林牧渔业发展水平、沙产业企业数量及规模等情况的分析,评价了当前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摘编自《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6期)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往种树、种草等方法尽管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往往没有在内涵上着力改造,因此投入大、耗费多,常带来重复治理的问题。
B. 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风化、遇水松散流失与沙子结构松散、漏水漏肥的特性是造成我国沙漠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
C.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是在研究不同水旱条件下土壤胶结作用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配方是科学而固定的。
D. 沙漠改造在试验田取得成功,连续几年马铃薯、玉米获得高产,这是生态脆弱区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取得的成效。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曾使毛乌素变成茫茫大漠,70 年的努力和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启动使其得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B. 乌素沙漠即将“消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都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距离达到可持续的产业化治沙仍然有较远距离。
C. 毛乌素地区沙产业研究可通过对一线实践企业机构定义梳理、统计分析,准确把握相关现状,为下一步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D. 多年来,人们采用多种措施对沙漠进行改造,促进了毛乌素荒漠化的逆转,但可持续的产业化治沙之路依然遥远。
3. 以上三则材料均和沙漠治理有关,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玛克家的小儿子
李娟
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别坏,老是朝我扔雪球。
到了夏天,就朝我扔石头。
活该这个死小孩都长到一米七了还在上小学六年级。
喀吾图乡小学放学时,就是喀吾图最热闹的时候。
整条马路上到处大呼小叫的,无数个书包上下乱飞,丢来甩去。
——阿玛克的小儿子突然从背后袭来,一把揪住我的辫子。
出于对他长期以来的经验性的防备,我迅速做出反击,用手肘往后一顶,另一只手连忙攥着辫子根往回拔。
并且回过头来用脚踢他。
可是这死小孩左闪右闪的,就是踢不着,而且死也不松手。
我急了,拽着他的衣服,用力往回扯辫子,还伸出指甲去抓他的手背。
可是他个子比我高那么多,我哪是他的对手呀,而且又不敢太猛地跟他拼命,辫子扯着会很疼……
结果当然是他赢了——同过去无数次发生过的一样。
我哪能善罢甘休!咬在他后面紧追不舍,我们两个一前一后地呼啸着穿过整个村子,一直追到边防站圈马的院子的后院墙那儿。
我就知道我逮不住他的——他冲到院墙跟前,往墙上一扑,双手撑在上面,长腿一迈,就跳过去了。
我又气呼呼往回跑,径直去到这死小孩家,堵在门口等。
他美丽的母亲从那儿进进出出的,不时地给我打着招呼。
我正气得要死,又和她说不清楚——她一句汉话也不会,只好哼哼哈哈和她应付一阵……突然瞥见院墙拐角处有人影鬼鬼祟祟往这边看,可一转眼的工夫又不见了。
我真是快要疯掉了!直冲进他家正屋,大喊一声,向他爸爸冲去:“哥哥!你家娃娃坏得很!他太坏了,
他抢我东西呢!”
“哦?”他把头扭向儿子:“怎么回事?”
他那个臭儿子这会儿又一副老实得不得了的样子,飞快地给他说了两句什么,然后再委屈地把衣服左边的口袋翻出来,再把右边的口袋也翻出来,然后翻裤子口袋。
“还有书包!”我不依不饶。
这个死小孩很无奈的样子,捞过书包带子,把里面的书呀本子呀铅笔呀什么的稀里哗啦全抖出来倒了一炕。
我气得……我都快要哭出来了——不过是一个五毛钱的橡皮筋!我扭头踢开门就跑了,不管他母亲在后面怎么喊。
除此之外,他从我这里抢走的东西另外还有两根缠着彩色毛线的橡皮筋,一个漂亮的信封,一串手链,三个发夹,一枚细细的玛瑙戒指……对了,还有五毛钱,他还抢走了我五毛钱。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也不是没抢过他的东西——那天他来我家店里打酱油,我趁他和我妈在酱油桶那儿付钱的时候,弄走了他的书包。
没收了里面的一串钥匙和一本新的作业簿。
另外我还霸占了他的一把小刀,虽然很锋利,但仍不能抵消。
除了抢东西,这个小孩还有一点最可恨——他老是模仿我的口气说话。
我在柜台后面和顾客讨价还价,他就在旁边捣乱,一个劲地打岔。
只要有这个死小孩在,就根本别想做生意了。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商店本来就是谁想来就来的,况且这本来就是他家的房子。
每过几个月,我妈就让我去交房租。
那时候他总是早早地就把登记的小本子翻出来,摆在炕上的小茶几上,老老实实地陪我一起坐着喝茶,等他爸爸来收钱。
只有这时候,这小孩才能对我好一点,他把他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江米条呀之类的食物摆了一桌子。
还专门从糖碟子里拣了一颗给我。
我“嘎嘣嘎嘣”地嚼掉,说:“不好吃。
”
他连忙又另拣了一颗给我。
终于,这小子熬到小学毕业就从喀吾图消失了。
听说在城里打工。
有一次我去城里,还看到过他一次——居然在打馕的摊子上帮人揉面!好大一堆面团啊!小家伙穿着背心,系着白围裙,头发上脖子上全是面粉,正“夯味夯味”干得起劲。
我在外面看了一会儿,本想打个招呼,喊他一声的,却突然想起,和这小家伙斗争了这么长时间,居然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
我一般都叫他“死小孩”,心情好的时候,就叫他“小孩”。
冬天的时间,小家伙回来了,带着女朋友。
他懂事得要命,还像模像样地和我打招呼呢,还掏出两块五毛钱买啤酒。
我用启子开了瓶盖,眼光随便一瞟——气死我了,我一眼看到我的那根黄色的橡皮筋正端端正正系在他的漂亮女朋友的辫梢上……我立刻瞪了旁边的死小孩一眼,把啤酒瓶子往他面前一顿,泡沫翻涌出来,淌得
到处都是。
我又“刷”地扯出一块抹布,恶狠狠地擦了起来。
我不理他,转过脸去和他女朋友说话……
那边那个死小孩磨磨蹭蹭喝完酒,又没边没际粘乎了一阵,实在没啥戏喝了,这才领女朋友离开。
冬天的喀吾图,让人觉得喀吾图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冬天那么漫长。
而到了夏天,又总觉得什么时候都没有夏天那么漫长。
好了,阿玛克的小儿子走了,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
而我还在这里。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把他妈妈做的食物摆了一桌子,还专门从糖碟里拣了一颗给“我”,是看在“我”来交房租的份上,而不是对“我”有了善意。
B. “我”称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死小孩”,是因为他对“我”做的恶作剧让“我”很气愤,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亲密的体现。
C. 文章开门见山,写道“阿玛克家的小儿子特别坏”,既点明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引发了读者对下文的阅读兴趣。
D. “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而“我”还在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年轻人离开乡村的失落及自己坚守的执着,意蕴丰富且深长。
5. 文章重点记叙了一次“我”与“死小孩”较量的经过,写得扣人心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6. 汪曾祺说:“一个小说家,不应把自己知道的生活全部告诉读者,只能告诉读者一小部分,其余的让读者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
”本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点。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
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
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
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
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教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
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
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
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
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
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
B. 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C. 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D. 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8. 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北邀当国者相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士萃于左丞相府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 而不在使者之目独五人之曒曒
C. 归而求救国之策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D.以资政殿学士行敛赀财以送其行
12.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 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 《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 《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3. 翻译划线句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韩干马图①(节选)
张耒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②方。
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
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
③
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④为谁芳。
[注]①韩干:唐代著名画家,被玄宗召入宫廷专画内厩名马。
②凫臆:野鸭的胸部。
③燕贼:指安禄山。
安禄山曾改国号为燕。
范阳:在今天河北涿州一带。
安禄山在这里发动了叛乱。
④苜蓿:多年生开花植物,可作饲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就渲染马的不凡:头如飞翔的凤凰,双颊生光,体态丰硕健壮。
B.再用牵着缰绳的侍从好像靠在马旁,场面如同皇帝驾临衬托马的不凡。
C.“北风”两句极写安史之乱时,叛贼猖狂,国家遭受劫掠打击的沉重。
D.本诗用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写出马的非凡神采,是为诗的抒情作铺垫。
15.诗以“满川苜蓿为谁芳”为结尾,写到苜蓿遍野,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好的广告词,除了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广告人的营销意识。
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①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
——房地产公司广告词
②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
——“天大”制药广告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
高三是人生旅途中关键的一年。
光阴似箭,距离高考还有40余天,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存亡的时候。
在这个好关键的时期,您的孩子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
为了帮助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本校决定于本月30日在各班教室举行“家校联盟共努力,师生同心争上流”主题家长会。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一定不能缺席或迟到。
xx中学高三年级组
2019年4月25日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其配方是……固定的”错误。
文中没说“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配方”是固定的。
根据文中“几度寒
暑,科学家们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的内容,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配方应是不固定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即将‘消失’”错误,原文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选项扩大了范围,没有写明是“从陕西版图‘消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从材料一中“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70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这些年,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主要重介绍陕西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成效;从材料二中“几度寒暑,科学家们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经过艰苦的努力,沙漠改造首先在试验田取得成功”等内容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治沙思路的改变和治沙技术的突破;从材料三中“不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距离达到可持续的产业化治沙仍有较远距离”“要了解‘沙产业’的特征、问题、前景,实现其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更准确地把握沙漠治理产业化的现状”“评价了当前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等内容可知,材料三侧重评价毛乌素治沙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该评价的作用及意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色能力。
C项,“……,而不是对‘我’有了善意”理解有误。
阅读文本“那时候他总是早早地就把登记的小本子翻出来,摆在炕上的小茶几上,老老实实地陪我一起坐着喝茶,等他爸爸来收钱。
只有这时候,这小孩才能对我好一点,他把他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江米条呀之类的食物摆了一桌子”分析可知,“我”去交房租,他把他妈妈做的食物摆了一桌子,还专门从糖碟里拣了一颗给“我”,正是刻画了他对“我”的一种单纯的善意,在清新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