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1
(学校的性质、教学的作用、学校工作实践决定)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 的中心工作,但不是唯一。
问题 :
怎样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时间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内容上,以书本知识为主 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活动开展上,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
附加:教学的作用
(1)表现在它对学生知识、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教学及其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广义的教学往往和教育通用,是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 切含有传授和学习某种经验成分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所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 当中,并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室和学校。 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 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 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力,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 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是紧
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 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化上: (1)认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学性的学科内容,教育作用必然伴随而生。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 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 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 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 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 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 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 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 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 能力才有其价值……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1、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教学不等于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途径不仅仅只包含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考点:要求掌握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在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有力工具。

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学校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党务、行政、后勤等,学校教育的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练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考点:正确理解“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句话的内涵。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

3、培养审美情趣、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

受认识论一般规律的制约。

特殊性。

认识目的特殊,非发现发明而是缩小差距。

认识对象特殊:书本。

认识条件特殊:教师的指导。

认识序列特殊:多端性。

认识过程特殊:人类认识的捷径。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的认识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第七章 教学上65页PPT文档

第七章 教学上65页PPT文档
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肯定要写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 “我叫红领巾。”
作文题目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就 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警察叔叔擦汗,捡 钱交给老师……”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 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 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 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 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 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一般概念 在广义上,凡是以一定文化为对象,
有教有学、教与学统一的活动,都可 以称为教学。
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学,即在国家 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所 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和教学手段,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 认识的间接性:间接与直接的关系 2. 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3. 认识的教育性: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4. 有教师指导的认识 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 动力。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习动机开始,从作好 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
(二)领会知识
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遵循学生认 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感知教材;并在此 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论证来理解教 材,掌握新知识。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想也许、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知识与方法同样重要。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三、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注重“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这是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思孟学派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论专著。

阐述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与方法朱熹比较强调学与思,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法,但他对行有所忽视。

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思想被称为“产婆术”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中。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

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教学过程理论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因而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卢梭极力主张自然教育,卢梭所谓的自然教育是指儿童内在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并首创发现教学赫尔巴特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教学,是他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5、洛克: • 白板说 绅士教育 •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 6、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科学的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代表
•教育学科建立的标志:《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次作为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
始于康德。 •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以伦理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观点是在吸收凯洛夫教育学的观点基础 上形成的。 (1)认为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 首先,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其次,要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到实 践应用的认识过程。
计过头,片面强调了教学过程的智力目标,所以他的理
论很难被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 • 当代教育观的变革趋势:
1、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是知也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乐正克《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最完 整的教育著作,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 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如下:
教育的作用: A、教育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 B、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化民为俗, 其必由学。”“建国君民,其必由学”。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A、提出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B、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制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三)教学的任务 技能: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动作操
作与智力操作的能力。 如: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七章 教学(上)+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七章 教学(上)+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教学(上)重点提示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所以,本章是考生迎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结构。

(3)教学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纲链接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包含以下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4.历史上的教学过程:(1)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

(4)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

(5)杜威,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6.教学过程的特点:(I)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从萌芽、产生到发展、完善、变革,都始终在研究教学、 改进教学,已具有一整套的理论、技术、方法。 其三,从现有条件看,除非研究型大学,多数高校科研条 件还比较差,从硬件到软件,都有待加强建设;即使是研 究型大学,科研条件比较好,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参与科 研的需要。 其四,从现有的教师队伍看,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远远强于科研能力、强于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 能力。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 构成。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因为: 其一,从学习时间看,当前高校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正
是通过教学这一量大面广的活动来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务。 其二,从成熟程度看,应该说教学是最成熟的途径。高校
一、名词解释 高等学校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高等学校的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类型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
哪些特征?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依据、活 动方式、运用因素及管理目标等因素。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
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
教学观念更新
(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 善知识结构
(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 长创新才能
(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 促进个性发展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教育。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教育。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3、教学中教与学。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概括:教学既包括教师直接的教和学生接受学习,有包括教师间接的教和学生发现学习。

)二、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

基础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

3、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教学就是智育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教学)。

6、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叫智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孔子)。

8、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思孟学派)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夸美纽斯)。

1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学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1、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是(凯洛夫)。

12、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

13、教学认识的间接性主要指(获得间接经验)。

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的争论。

15、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7、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20、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建立学生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21、《学记》强调“学不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23、拔苗助长违背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4、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法)。

2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26、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发现学习)27、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教师个人卫生要注意。挑鱼刺带塑料手套,分
发食物不要用手抓。
(三)午睡— 环境温馨, 适
时适度
▪ 午睡对于幼儿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正是生发发育旺盛的时期,每天需要 睡9-10小时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利 用午睡时间对睡眠进行补充非常必要,根 据季节午睡时间一般为2一2.5小时。
(1) 各岗位职责
食厌食。
▪ 不给孩子吃过饱,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 ▪ 按时送孩子入园,配合进餐班级工作。
(2)注意 事项
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
鼓励幼儿独立进餐。不要催促幼儿,提醒幼儿
在用餐时间内进餐完毕(中大班不少于30分钟, 小班不少于40分钟,15分钟左右吃完点心)
培养良好进餐习惯巡视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
观察其进食量,给予个别幼儿特殊照顾;纠正幼 儿不良进餐习惯,如汤泡饭,吃完饭后再吃菜, 只吃肉不吃菜,控制暴饮暴食幼儿,鼓励食量 小的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
二、幼儿园日 常生活活动的 特点
1、习惯性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
养成性格、性格形成命运。也就是常规,习 惯养好了,以后幼儿就能很自然地活动,不 需费九牛二虎之力。由此特点,我们在组织 日常生活活动时应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自在性
要组织集体活动,使幼儿学习、适应集体生
2、保育员:
做好盥洗准备:包括适温的流动
水、肥皂、毛巾、漱口水、牙杯 牙刷等。
协助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洗手、
漱口、刷牙方法和注意事项。
帮助年龄小的幼儿进行挽袖子、
洗手等。
保持孩子衣物干燥整洁,如果
弄湿、弄脏,及时更换。
替有需要的孩子梳头发、剪指
甲。
3、家长:

教育学第七章教案

教育学第七章教案

标题:教育学第七章教案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过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和个性。

本文将针对教育学第七章的内容,设计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 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分析和评价不同教育模式的优缺点;4. 思考和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介绍;3. 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分析;4. 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学生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章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分享意见和观点。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教育实例和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章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引入阶段:- 介绍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和思考。

- 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2. 探究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实践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讨如何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制度。

4. 总结阶段:- 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课程第二节课程的基本范畴◆课程的目标:考察课程目标可以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着手。

(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将课程目标分为以下三层次。

1.第一层次:即教育目的,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同社会根本价值观一致,有较强哲学和政治倾向,如培养合格实惠公民等。

在这个层次上,因教育目的要凭借课程来实现,故教育目的必与课程目标一致,不存在独立于教育目的之外的课程目标。

2.第二层次:这个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阶段的具体课程,比总体目标更具体(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里的表现)。

国内对各级各类课程目标的阐述即处于这个层次上。

3.第三层次:这是更具体,与课程关系最直接密切的目标。

第一,二层次的目标能否真正体现和落实到课程中,主要取决于能否科学和恰当的分解这个层次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在课程目标的某个层次上,根据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将课程分为并列的不同类别,公认的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部分。

◆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所有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

如课程设计,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等。

◆关于课程内容的不同主张,最集中地取决于对课程本质的认识,即知识本位,经验本位,活动本位的课程观。

◆根据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课程的内容就是知识。

而经验本位和活动本位的课程观,则将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体验纳入课程内容中,并且作为课程内容的必要条件。

◆关于课程论的不同主张,也取决于人们在课程内部一些基本关系的问题上的倾向性。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和要素主义的不同主张。

2.儿童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关于语文教程,一方选名篇经典,一方选贴近学生生活题材。

3.科学与人文基本关系表现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程和罗杰斯的自我表现教程的差异上。

◆课程类型也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课程。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目录

《教育学》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第二节教师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七章教学(上)第八章教学(下)第九章德育第十章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目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第二节知识的获得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八章学习策略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标规范下的,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 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 得一定的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 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途径 学习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与 成长的平台。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1、代表人物:杜威
教学过程理论:五步教学法 (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 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 各种假设、推断那种假设能解 决问题、经过假设获得结论) 特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 个人探索进行学习,能够发 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代表人物:凯洛夫 教学过程理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 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实践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 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 统知识的偏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学校的教 学水平。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1、孔子及儒家教学过程 公元前6世纪,孔子提出把“学””思””行”看作统一 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早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强调个人能动的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学习过程。 2、苏格拉底教学过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 盾,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真知。 3、昆体良教学过程 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 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特点: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二)教学的定义

(1)最广义的理解。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至生 活本身都是教学。
(2)广义的理解。是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目的、有领导,经常而 全面的影响。


(3)狭义的教学。是指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它以传授和学习 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以此对学生的身心施行多方面的影响。这是 教学的主要特征。
就忽略了教学过程本质的其他特点。


3.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了教学中的情感 因素问题,并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 动力。这一学说,对传统教学本质观是一 个冲击。 4.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 。
控制论——信息论意义上的教学本质观是60 年代在德国产生的。它的提出者是弗兰克 和库贝。他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对学生进 行行为控制与行为管理的过程。控制论与 信息论是分不开的,教学控制系统对学生 行为的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教学认识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学生的认 识过程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表现 出不同的规律性。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 矛盾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教学认识 客体对象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 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一个序列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彼

2.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
立,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
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是发挥教学的教育功 能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过程
(2)学生学习间接绊验要以直接绊验 为基础。如果在学习时没有学生自己的直接 绊验的参不和帮劣,是很难对间接绊验和乢
本知识迚行接叐、理解、消化和巩固的。所
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绊验,增 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知识,以 保证教学的顺利迚行。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掌握知识不収展智力相统一
术业与攻”,叐过与业教育的培养和讪练,具有
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绊验, 幵掌握了教育、教学觃律。因而教师的指导决定 着学生学习的斱向、内容、迚程、结果和质量,而 丏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斱式。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収 挥学生参不教学的主体能劢性。 3、建立吅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本途徂。包含以下几个斱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収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 2、教学由教不学两斱面活劢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不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例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真题] 教学活劢包括了学生配吅教师上课而迚行 的( )等活劢。
A、独立作业
C、预习 E、课外活劢 【答案】:ABC
B.目的性
D.教育性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绊验不直接绊验相结吅。反映了教学中传
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的
关系、理论不实践的关系、知不行的关系。
(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绊验为主 ( 2)学生学习间接绊验要以直接绊验为基础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教学中学生直接绊验的获得,不人类实践活劢
个案例。
第二节力的基础;(2) 能力収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不 収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育学第七章--课堂教学

教育学第七章--课堂教学

LOGO
课堂教学
LOGO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过去:掌握知识的数量、速度和难度;以结果性成就作为根
本标准; 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乐学善学的态度;在学
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档案袋评价
课堂教学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概述 1、教学理论的概念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
课堂教学
LOGO
于是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即将教材分成 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程序教 学的材料除了以书本形式,还可用教学仪器或计算机呈现,称为“计算 机辅助教学(CAI)”。
课堂教学
LOGO
• (2)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直线式”,包括以下特征:①小步骤进行;②呈现明显的反 应;③及时反馈;④自定步调学习。(如图1)
课堂教学
LOGO
3、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教育与教学
教育: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学校的教学、后勤、管理等工作; 教学: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 课程:教育性经验及其进程规则,突出教育内容及其动态生成; 教学:经验获得及其进程展开的运行机制与活动状态,
突出教育行为及其活动变化; ➢教学与智育
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
• 古代中国 •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如“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思想都出自《学记》。 • 孔子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教学思想,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 施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根本目的。
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 与多样性的统一。
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区别几组概念: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 一个基本途径。(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 动、社会活动等对学生教育)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是交叉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 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 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是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 课外与校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二、教学的意义
2. 个体发展功能:教学是进行 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途径。传承科学文 化、师生、生生的互动,对 学生的发展起着引领培育及 奠基作用。
3. 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教学是学 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坚持以教学 为主的原则,提高教育质量。重 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知识、 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 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即创新);这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
(一)教学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传授和学习一 定的生活经验、生产劳动经验和 社会风俗习惯活动就已存在。这 时教学活动同生活本身是同一回 事。其特点是自发的、偶然的、 非定型的。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验的不断 积累和复杂,文字出现,体脑分工,过去那种同 生活混杂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 的需要。此时,学校产生了。学校的产生促使教 学活动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从生活本身分化出 来,其特点是自觉的、经常连贯的、也日益定型。
教学与自学关系:关系较复杂、紧密联系。学生自学有两 种:一种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 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 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教学由教与学两 方面组成,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1. 社会发展功能:教学是严密 组织起来的传播系统知识、 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 式。传承文化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上,起着引领的重要作 用。
2.儒家思孟学派在《中庸》中明确提 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辩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学记》(相传为孟子的学 生乐正克所著)。《学记》是 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较 系统完整的一篇教学论专著。 《学记》全文共1200多字,篇 幅短小,却系统地概括了先秦 中国的教育经验,精辟地阐明 了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地位与作 用、教育目的与任务、教育制 度与内容、教学原则等。
6
(二)教学的含义
布鲁纳(美国)认为
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 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 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
王策三认为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 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 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 技能,同时获得一定的发展,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李秉德认为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 进行学习的活动。”
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开发文化 宝库的钥匙,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主要内容
01教学概述 02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03教学过程
01
一、教学的概念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学过程思想
夸美纽斯(1592-1670):《大教学论》1632年版 主要贡献:
1. 首创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建立严密而稳定的教学秩序;教 学应成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 提出教学艺术的根本指导原则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 “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古代中、西方教学共性:教学是以 学生的学为主要活动,强调学生的 学习能动性,注重政治、德行与文 化的传习,把践行当做教学的基础, 旨在培养贤能的统治者与官吏。虽 然提倡启发引导,然而在实践中体 罚、专制、死记硬背流行。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教学思想 仅停留在认识的经验描述阶段,并 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理论体系。
3. 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强调重视事物的真实性质和起源。 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知识在于, 坚定地把握原因”,而“原因是悟性的向导”
(二)卢梭的教学过程思想
卢梭(1712—1778):其思想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资产 阶级反对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制度,追求自由、平等的理 想;在教育上反对压抑儿童的基督教“原罪论”,认为 人天性本善,主张自然教育。
著作:《爱弥儿》(1757-1767)——自然教育论
《学记》
4.宋朝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的读书 法。
(二)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教学思想 1.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 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法是归纳法、探究法、发现法的渊源。
2.在西方,古罗马教育家的昆体良(约35-96)在他所写的《雄 辩术原理》中,总结了他在修辞学校长期任教培养演说家的经验, 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三)教学的概念(界定)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 的,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学 生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课程 预设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 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 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 的个体素质的活动。
简言之,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 发展的活动。
教学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展新人的要求。 三.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02
教学过程理论的 发展
一. 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一)古代中国
1.在公元前6世纪时,我国孔子及儒家注重伦理政 治教育,倡导修身以治国、平天下,其教育思想中 便含有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其提出了“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 ,形成了 “学”“思”“行”的学习过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