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分析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范本如下:正文: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有着独特的风采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存在明显的异同。
首先,陶渊明活动在东晋末年,是一个动乱的时期。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乱世的痛苦和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而谢灵运则生活在唐朝盛世,有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他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代荣耀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和意境上也有明显的异同。
陶渊明的诗歌主题较为广泛,包括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乡土情怀等多个方面,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谢灵运的诗歌主要围绕着对时代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展开,他的诗作更为典雅,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三、表达方式和技巧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在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上也有一些异同之处。
陶渊明的诗作简练自然,语言质朴真实,常常采用对景写景的手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而谢灵运的诗作则更多地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凝练性。
四、影响力和地位的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田园诗的祖师”,他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谢灵运虽然没有陶渊明那样广泛的影响力,但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代诗人之首”。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陶渊明和谢灵运的代表作品选集,以供读者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中,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2001中本(4)班442号汪立峰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
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自然,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是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追求诗歌声色之美,开创了南朝的一代诗风。
他们的诗歌意思甚深,深,其实是晋宋之交田园、山水诗二大鼻祖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共同特点。
陶诗语淡,思顺,格局疏朗,是深入浅出;谢诗语炼,思屈,格局密致,是深入深出。
故陶诗舒徐不费力,而谢诗峻刻稍滞重,则为二人不同之个性特征。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一、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而谢灵运诗歌是以摹象为主。
他们自然观不同,陶基本上承先秦以来道家的自然观,谢则更多魏晋以来玄学的自然观。
沈德潜曾对陶诗与谢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
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陶是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他的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
陶渊明的诗歌体现“率真”、“任情”的美学追求。
从其作品看他对自己形象的塑造、率真、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左右,我行我素,倒像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驱。
他要自己的作品都能“颇示己志”,“为情而文”而不是“为文而情”,率性而发,毫无掩饰,从“胸中自然流出”。
因此,他对生活的种种体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喜怒哀乐,都融会在作品中,人们可以透过其作品看到他高尚的“人格”。
谢诗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引言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的诗歌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转变,并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陶渊明的背景与风格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化名人,被誉为“田园诗人”。
他出生在文化昌盛的士人家庭,对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赞美为主题,他倡导自然、简朴、清静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作品特点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写景、抒怀和议论三大类为主。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饱含哲理。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山水情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转变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在其一生中经历了明显的转变。
他早期的作品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他的诗歌作品逐渐从田园风格转向了寓言和政治抒发。
谢灵运的诗歌艺术谢灵运的背景与风格谢灵运(385年-433年)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诗人”。
谢灵运的家世显赫,年少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他曾凭借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为南朝宋立下了赫赫战功。
谢灵运的作品特点谢灵运的诗歌作品以抒发情感和反思人生为主题,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奔放和豪气。
他的诗歌语言富于比喻,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又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思考。
谢灵运诗歌风格的转变谢灵运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转变。
他早期的作品充满激情和豪气,反映了他年轻时的行动力和政治抱负。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他的诗歌作品逐渐变得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
他开始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比较相同之处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唐代诗坛上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在当时备受推崇。
本文将就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豁达淡泊为主要特点,他通常写山水田园和自然景观,叙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深刻地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谢灵运的诗歌风格则更为豪放洒脱,他善于用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独具一格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
陶渊明是一个田园诗人,他生活在乡村中,接触自然和农民的生活,因此他的诗歌也更贴近自然和生活。
而谢灵运则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游走于朝野之间,广泛地涉猎历史和文化,因此他的诗歌更具有学问性和思想深度。
总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无论是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还是豪放洒脱的豁达诗,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的诗歌创作。
他们的成功也说明了,一个杰出诗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与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相适应。
- 1 -。
陶渊明与谢灵运之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之比较在诗歌文坛上,陶渊明和谢灵运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陶渊明第一个将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
在其后的谢灵运模山范水,其创作的山水诗,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的影响之下,南朝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作。
因此,探索二者诗歌的异同与优劣很有必要。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之处首先,是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
陶渊明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对于归隐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于陶渊明来说,他是自发的想要隐居的,他的理想是要造福天下的百姓,可是在那样的一个尔虞我诈、黑暗腐败的官场之中,这样的抱负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最终如同久居樊笼里的小鸟回到自然一般,无比兴奋地重新又投身到了田园生活的怀抱之中。
他的诗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塑造出来的恬静欢快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受到的是他对弃官归隐发自内心的欣喜。
而反观谢灵运,他只是因为被贬,被迫寄情于山水。
他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是想要在官场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志向却不能的愤懑。
而谢灵运不同于陶渊明的自发隐居,他的寄情山水,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谢灵运身处世家大族,无法舍弃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无法真正地如陶渊明一般享受田园的生活,对于权位也充满着热衷与渴望,但是却在政治上失意,上升无望。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目光转向山水之间,以此来掩饰他对权力求而不得的失落。
“薄霄愧云浮, 棲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佳。
”不过寥寥数语,便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无奈、失意以及满腹牢骚。
其次是描写侧重点的不同。
袁行霈先生说过:“陶氏写松意不必在松,写菊意不必在菊,写归鸟不必在归鸟,言在此而旨归于彼。
但谢氏则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也就是山,写水亦就是水。
”陶渊明更加侧重于展现自己农村的田园生活,在劳动耕作中的感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片面地描述自然景观,更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他写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谢灵运诗歌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
谢灵运诗歌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两位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两位诗人在文学风格、诗歌主题上有着不同的表现。
下面就来比较一下谢灵运诗歌和陶渊明诗歌的不同之处。
一、文学风格比较谢灵运生于唐代,为中唐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文学风格以豪放为主,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常常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抒发他紧张激烈的内心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表现。
陶渊明是晋代诗人,对村庄、山水和自然景观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他的诗歌文学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多以叙事、抒情为主,其形式上比较简单,语言质朴自然。
二、诗歌主题比较1. 谢灵运的主题谢灵运的诗歌主题比较广泛,包括抒情、咏史、写景等多种类型,其中以抒情最为突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他对生命、爱情、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他的《唐多令》中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表达了对自身和英雄人物的追求和向往。
2. 陶渊明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主要以自然、山水、田园为主题,他善于运用自己对自然的感性认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例如,他的《桃花源记》中写到“花落江南,眼前不见水,地下却流泉”,以桃花源的奇境为背景,表达出对人类自由幸福社会的美好向往和不切实际的遐想。
三、语言风格比较1. 谢灵运的语言风格谢灵运的语言风格相对奔放,行文十分流畅,常常采用连句成篇的方式,使诗歌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句多以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主,并且表现出很强的感情色彩。
例如,他的《离骚》中写到“寓意深长,意犹未尽,欲说还休,半辞而废”,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感受。
2.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十分简洁,词语古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辞或华丽的词藻,但却能够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分自然而简约,却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总结,谢灵运和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色。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艺术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艺术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展现整体的自然美;而与之相对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则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
两人虽有某些相似的人生经历,但诗歌风格迥异,本文将从诗歌艺术方面来比较。
关键字: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陶”“谢”千古并行,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山水诗创作的缘故。
田园诗与山水诗往往并称,但是却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是它的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诗人更注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观的审美,往往和旅行联系在一起。
陶渊明写得最多的是田园诗,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的写出躬耕之甘苦;谢灵运写的最多是山水诗,是继田园诗之后,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
沈德潜在曾将谢诗与陶诗作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
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1从诗歌发展角度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乘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
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具体来说,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从写意到摹象中国诗歌一直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导语: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东晋私企两位非常重要的诗人,那么他们两人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陶渊明是魏晋诗风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还有些发展与创新。
一、陶谢诗歌的相同点(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
陶渊明的很多田园诗中,都将玄理溶入日常生活,比如说《饮酒》诗第五首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陶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解答。
他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中见到了南山,看到了南山的归鸟,体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谢灵运的诗中,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山水成为他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前半写景,后半谈玄,如《石壁精舍还湖作》结尾处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寓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一般是化用老庄之意,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观的自然境界的追求。
(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文尽管在内容风格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重抒发视自我情感。
陶渊明以写意为主的诗歌创作。
他所描写的田园家居风物明显寄托诗人自身的象征意味。
“飞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
四言《归鸟》组诗中的“飞鸟”晨去于林,一旦发现外界“和风不恰”之时就“翻翮求心”,回归到久林之中,“顾俦相鸣”,“众声相谐”,“欣及旧栖”都表现了飞鸟归林后怡然自得之态。
飞鸟的形象恰是诗人仕而终归与隐的象征,飞鸟归林之后的怡然之态也是诗人归隐之初心态的真实反映。
另外,松、菊也是常常出现在陶诗中的意象,也具诗人自况的意味。
陶渊明诗中常常描写清爽高远澄净的景物,那些风景外物正是诗人明朗清净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差异
平衡 内心 的激烈 冲突 ,他只得采 取 隐 于官 的 处 世 哲 学 ,而 始 终 没 有放下对政治 的幻想和对 官场 的
诗 坛上 ,他们被 称为晋宋 诗坛 的 双子星座 , 称陶谢 。然而陶谢 的 并 诗 风 却 有 着 极 大 的 差 异 性 ,表 现
在 诗 歌 意 境 上 ,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特征 :
1“ .众鸟欣有托 ” 空庭来 鸟 与“
雀”
山水 中排遣 他 内 心 的烦 恼 和苦
闷。
陶渊明家道 中衰 ,但 饱读群 书, 特别 是备受儒家思 想的熏 陶 , 胸 怀 “ 济苍 生 ” 大 的宏 大 目标 , 但 终 因“ 志未 酬 ” 诀别 官场 ; 猛 而 陶
渊 明刚 正 不 阿 又 达 观 委 顺 追 ,既 求 功 业 又酷 爱 田 园 ,既 反 抗 世 俗 又 安 贫 乐 道 , 耻 于 流 俗 , 充 满 他 与 虚伪机 诈 的黑 暗官 场格 格 不入 , 只有 归 隐 田 园 而 保 持 自己 高 尚 的 情 操 ; 田园 既 是 诗 人 归 隐 的 精 神 家 园 ,也 是 诗 人 安 贫 乐 道 的 必 然 归 宿 ,他 既 充 分 享 受 田园 带 个 给 他 的逍 遥 自在 ,而 又 通 过 描 写 农 村 生 活 和 农 夫 的 疾 苦 抨 击 官 场 的
关键词 : 渊明 谢灵运 陶 诗 歌 意境 价值取 向
陶 渊 明 (6 — 4 7 是 东 晋 也 35 2 ) 是 整 个 魏 晋 南 北 朝 时期 诗 坛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的 人 物 ,是 田 园 诗 的 开 创 者 ,稍 后 的 谢 灵 运 ( 8— 4 3 35 3 ) 是 南 朝 新 诗 风 的 开 创 者 。 在 中 国
时机 以求一逞 ,虽然身体逍 遥于 山水 , 心却 在仕途徘徊 。
关于陶渊明和谢灵云诗歌比较
关于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比较提纲一对陶渊明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1.1 生活背景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
曾在做过县令,因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
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
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也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
1.2 艺术成就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二对谢灵运的生平进行简单介绍2.1 生活背景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原名谢公义。
东晋末年的诗人。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游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他所到之处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是他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2.2 艺术成就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句过于雕琢,冗长。
其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三对陶谢两位诗人的诗词进行比较3.1 在诗风上陶渊明的诗词古朴,平淡与醇美,追求情、景、理的统一,而谢灵运则喜欢对事物进行精细的描写,精妙的文笔是谢灵运的写作风格。
3.2 在写作手法上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论陶渊明与谢灵运田园山水诗的比较
论陶渊明与谢灵运田园山水诗的比较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晋末宋初时期出现了两位大诗人,一位是汉魏古诗的集大成者陶渊明,另一位是扭转了魏晋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派的第一人谢灵运。
两人同为田园与山水两派诗歌的先驱人物。
虽有某些相似的人生经历,但二者的归隐和诗风却迥异。
本文将从诗歌艺术方面来比较两者,目的在于揭示二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和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田园诗山水诗比较谢灵运和陶渊明是我国晋宋时代两位著名的诗人,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态,反映在其诗歌里便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
穷途多厄的陶渊明最终能平心静气地把自我融入田园,在理想化的田园中完成自身的审美追求,因而诗歌情感平淡自然,并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富贵多难的谢灵运始终没有摆脱世俗功名的诱惑,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矛盾痛苦的心情,而将自身置于山水之外,无法于山水真正的合而为一。
陶渊明是自然的参与者。
他高唱着《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田园将芜胡不归”,永绝仕进之路,回归田园,于“人境”处,结草庐一间,心远世俗尘埃。
他的归耕不仅是对黑暗现实的抗争,也是对入仕人生的一种超越,意味着一种新的人生选择,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他的归耕,是直接来到社会生活的底层,与广大农民一起,直接参与到田园生活中。
他经历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业生产过程,他“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正因为他正真地参与到自然田园之中,他才能够在自然的运化中体悟人生,获得人与自然相冥契的心境,领略生命扩张、消融,并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感[1]。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陶渊明认为,人秉受天地之气而生,“茫茫大块,悠悠高曼,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人死也不过是复归自然:“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其三)人的生存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神释》)“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分,常傲然以称情”(《感士不遇赋》)。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之比较【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的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诗歌开始走向完善,经历了从孕育、萌芽到发展、成熟的漫长过程,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审美模式。
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的鼻祖,谢灵运为山水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谢灵运的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并在它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后人将他们的诗歌并称为山水田园诗,他们的诗风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田园诗山水诗异同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了冲击,但并没有中断,儒家学者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山水田园诗吸取了玄言诗的优点,并在其基础上具有所突破。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并且广为流传。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他喜欢描写恬静的田园风光,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写入诗中;而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一代诗风,他喜欢刻画奇山秀水,善于抓住细节,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描摹,注重展现大自然的形貌、声色和生动的气韵。
他们的诗歌均继承了玄言诗,均借田园山水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但诗歌的创作又各具特色。
一首首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带领下逐渐出现,就像一曲曲家园里的歌声,让人陶醉,让人向往,带人抵达自然的最深处,抵达生命的最深处。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被世人称为“山水田园诗”呢?它们又具有哪些异同呢?一、田园诗和山水诗概述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的诗歌,内容包括农民、渔夫等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农村景物以及作者在田园生活的亲身经历等。
陶渊明是在东晋末年开始写田园诗的,它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当时的文人学士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因此他们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于乡村纵情于山水,导致文学领域的玄言诗、山水诗均盛行于一时。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都是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二者有明显存在差异。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诗歌成就的不同谢灵运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陶渊明是田园诗。
(2)诗歌艺术手法不同谢灵运山水诗具有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
他的诗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繁冗堆砌、语言晦涩。
而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写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3)诗歌表现手法不同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4)诗歌意趣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5)诗歌对自然的描写方式的不同陶诗一般是把主观感情倾注到诗中去,因而他笔下的农村景色宁静、淡雅,以与官场的喧闹、污秽形成对照,这就蒙上了诗人热爱田园和闲适情趣的感情色彩,实际上现实的农村不完全是那个样子。
谢诗则多选取大自然中美的对象进行细致描写,力争形似逼真,以揭示大自然真正美的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陶诗偏于写意,而谢诗则偏于写实。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追求 “ 物我 一体 ”的艺 术境界 。罗 宗强先生说 : “ 在中 国文化 史上, 陶 渊明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 的人 。 他成 了 自 然 间的一员, 不是旁观者 , 不是欣赏者 , 更不是 占有者 。自然是如此亲近,他完全生活在大 自然 中。 他没有去描 写 山川 的美 ,也没有专 门叙述他从 山川的美 中得 到的感受 。 山J I I 田园,就在他 的生活之 中, 自然而然地存在 于他 的喜 怒哀乐里 。” 谢诗在描绘山水的基础上 , 注 重声色 , 注重物象 , 追求形似 , 是一种“ 物 境 ”。谢灵运始终没有摆脱世俗功名 的诱惑 ,总是把 自身置于 山水之外 , 诗歌 中常 常流露 出一种 矛盾 的心情 ,作者 的身影 也时时 出现 在诗篇 中。 山水诗 中的景物渗透 佛理,景 中含 理,理中有景 。谢灵运的 山水诗始终 存在着诗 人与 山水两个 对等客体 ,无 法也不 曾在 自我对象化 的山水 中完 成自 我 的描绘。他 的山水诗往往缺 乏整体 的 自 然 美,也正 因为他对 山水 的描绘多是站在山水之外进行 的,所 以很难与山水达成物我两 忘的境 界。 二 .由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 艺术转 变的文学意义 刘勰在 《 文心雕龙 ・明诗》中说 , “ 宋初 文咏,体有 因革 庄老 告 退而 山水方滋 ”。沈 德潜也 曾云, “ 诗至于 宋,性情渐 隐,声色大 开, 诗运 一转 关也 ”。都 明确指 出刘宋 初年是 “诗运 转关 ”时期,而陶渊 明 和谢 灵运 则是这一 诗运 转关 时期的代表人物 。陶诗体现 了魏 晋 以来古 朴 诗歌 的基本风貌 ,谢 灵运则开 启了南朝诗歌 一代新风 。从 陶渊 明到谢 灵 运 的诗风转变 ,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诗歌 艺术从 “ 重古朴 ”到 “ 尚 声色 ”的发展变化 正是在 陶谢 两位诗人的创作差异中体现 出来 。 玄 言诗窒息东晋文 坛数百年 ,陶渊 明的 田园诗和谢 灵运的 山水诗 应 运而 生,这具有 时代的必然性 。 自谢灵运之 后, 山水诗在 南朝成为 一种 独立 的诗歌题材 ,并 日渐兴盛 ,成为南朝诗 风的主流 ,并一直影 响到唐 代 。而作为 田园诗的开创者 ,陶渊 明对唐代 山水 田园诗 的影响也是 明显 的。唐代的 山水 诗皆 以陶渊 明为祖 ,追求清 新 自然浑然 一体 的意境 ,又 各 有 自己的特色 。盛唐 山水 田园诗也正是 在此基础之 上繁荣起来 的。山 水 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王维 、孟 浩然等 ,继承 了前代 山水 田园诗人 的成就 而 又有 了新 的发展,其笔下 景物不仅 具有 谢诗 的化工 肖物之妙 ,又 能 以 陶诗清 新 自然的语言传达 田园之趣味 , 山水之 精神, 情景交融 , 物我合一 。 可 以说 ,由陶渊 明到谢灵运 诗歌艺术 的转 变,不仅深 深影响 了南朝 一代 诗风,而且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 ,也有着十分积极 的意义 。
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诗比较
之诗风的比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 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 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 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 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 花源诗》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暧暧远人村,依依 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后期的田园诗没有了初归田园时那 种欢愉与忘情,在他后期的田园诗中,常 常流露出绝望的哀叹。如:令人感伤的是 《乞食诗》:
• 谢灵运着力地勾勒描绘,想 把山水四时、朝昏、阴晴的 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 巧似的地步。他不满足于陶 诗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他 要分解,把景物分解成一个 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
•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 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晚出西射堂》)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概述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 诗大致分两个发展阶段:
a.刚归隐时期
b.在田园生活时期
他对田园生活充满天真的向往和艳羡,在诗中纵 情地歌咏优美恬然的田园风光,来与污浊的官场 相对照,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以及回归自然、寻得真实的自我以后的欢欣。如 《归原田居》之一:
• 时雨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游南亭》)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1. 引言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
本文将从主题选取、风格特点、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以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2. 主题选取2.1 陶渊明的主题选取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山水田园为主,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2.2 谢灵运的主题选取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颂扬壮丽山河的作品,也有描绘爱情、忧国忧民的诗歌。
3. 风格特点3.1 陶渊明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他注重用意象描写来表达情感,以及通过对自然的抒发,展现内心的追求和愿望。
3.2 谢灵运的风格特点谢灵运的诗歌风格雄浑壮丽,语言华丽辞藻,情感激烈澎湃。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的情绪共鸣。
4. 艺术手法4.1 陶渊明的艺术手法陶渊明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对立,突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夸张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4.2 谢灵运的艺术手法谢灵运的作品常常采用典故、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以丰富作品的语言表达。
他还注重音节的运用,以及对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5. 比较分析5.1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共同之处陶渊明与谢灵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都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
5.2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不同之处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而谢灵运的诗歌则广泛涵盖了咏史抒怀、颂扬壮丽山河、描绘爱情等各种主题,语言华丽辞藻,情感激烈澎湃。
6. 结论通过对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主题选取、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摘要: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生平简介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三、谢灵运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四、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异同比较五、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正文: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两人的生平简介、诗歌主题与风格特点、异同比较以及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务,因不堪官场黑暗,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谢灵运(385-433年),字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谢客。
他历任秘书郎、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等职,因参与政治斗争,最后被贬为永嘉郡司马。
二、陶渊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主题以田园生活为主线,表现出他对官场黑暗的憎恶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他的诗歌风格以平淡自然、真率质朴为特点,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三、谢灵运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谢灵运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也有抒发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风格以华丽、细腻、清新见长,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被称为“山水诗派”的代表。
四、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异同比较相同点:两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都曾投身官场,后因各种原因归隐田园。
不同点:陶渊明的诗歌主题更偏向田园生活,对官场黑暗有强烈的反感;而谢灵运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山水景物,抒发政治抱负。
在风格上,陶渊明的诗歌质朴、自然,谢灵运的诗歌则华丽、细腻。
五、对他们诗歌的评价与影响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传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创立了田园诗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谢灵运的诗歌则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对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等产生了启示。
总之,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歌各具特色,代表了东晋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峰。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俩位古代诗人可真是个性迥异,一个是田园诗的“诗仙”,一个是山水诗的“大师”。
说到陶渊明,他的诗简直就像是一杯清茶,淡淡的,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他特别喜欢描写自然,像《归园田居》那种,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真是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来,仿佛让人看到他在那片金黄的稻田里,悠闲自得,周围是一片宁静,鸟儿在歌唱,花儿在争妍,真让人羡慕得不行。
他在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简直让人心都融化了,读着就想立马去农村住几天,享受那种田园生活。
再说说谢灵运,他的诗就像一幅幅优雅的山水画,笔触细腻,构图讲究。
他特别擅长用奇巧的景色和流畅的意境来表达情感,像《登池上楼》那首,简直是让人如临其境。
山清水秀,云卷云舒,谢灵运用那些美妙的词句,把自然的灵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里,仿佛每一座山都在低语,每一条水流都在诉说,让人觉得自然和人心是多么和谐,简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了后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像是在云端遨游。
不过,两个人在情感表达上也有差异。
陶渊明的诗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他的词句里不带一点浮华,朴实无华,却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
就像他在田园中,虽然身处宁静,却又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那种对生活的感悟,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而谢灵运呢,他的诗中充满了激情和张扬,特别是对大自然的描绘,时常让人觉得他就像在舞台上,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都搬到观众面前,感染每一个人。
陶渊明常常选择在平凡中找到乐趣,他不爱与世争斗,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简单生活才是真。
你想啊,他在田间小路上散步时,边走边吟,那种悠闲,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而谢灵运就不一样,他更像是一个浪子,四处游历,把山川河流都当作自己的朋友,边走边感受,边写边醉,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豪情壮志在字里行间流露,简直是让人热血沸腾。
两位大师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陶渊明的语言简练明了,平易近人,读起来像是和朋友在聊天,亲切又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分析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两个人虽然生活在一个时代,其诗歌却截然是两个时代的代表。
在历史上,魏晋诗歌诗风的古朴在陶渊明那里达到高峰,而谢灵运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写下大量山水诗,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追求声色。
因为谢灵运代表了诗歌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他在生前身后,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和推崇。
但他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显然不及陶渊明。
后世对两位诗人的评价各有多极,但绝对的一点是,整个盛唐诗歌能达到艺术的高峰,主要源于汲取了两位诗人所代表的诗风的精华。
至于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诗歌诗风的过渡,也体现在陶渊明、谢灵运两位诗人的诗歌中。
在陶渊明之前,也包括陶渊明的大多诗人的诗歌主要是写意,就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所写田园之景,所诉内心之情,都是充满诗意的,他在写诗的时候,从不追求名句,刻意雕琢某句,而是追求整篇诗歌的浑然一成,所有的情感都是自由流露。
在陶渊明之前,所有诗人写山水、实景,但都没有成为真正的流行趋势,直到谢灵运,先前诗歌写意的趋势渐渐没落,而对诗歌句子斟酌,追求写实成为真正的诗歌发展趋势。
诗歌诗风,真正从写意风转为写实风。
谢灵运所写的山水诗,放弃了浑然一体的整体结构,去追求字句匠心。
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窥不见练字、修辞的踪迹,而是意象的加成、平淡无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表现出来,很少有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
在谢灵运的诗歌中,没有了陶渊明那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特点,他放弃浑然一体的诗歌特征,而是追求单个事物的临摹,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就如《入彭蠡湖口》这首诗中的“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秀”与“屯”的运用,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次次斟酌锤炼后决定的。
在《游赤石进帆海》的“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中的“和”与“歇”也是如此。
两个人风格的不同,也是两个时代诗风转变的象征。
陶渊明认为,简单的诗句是不能诉尽诗人内心的情意的,那他就致力于突破语言的局限性,强调言外之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
所以,在读陶渊明的许多诗歌时,我们会有一种诗句平淡、技巧一般的错觉,但其实,陶渊明诗句的平淡并非浅薄无味,也非摹影伤形,而是韵味隽永,意味深长,通过平淡的诗句,创造宁静、自然的意境,这种不漏痕迹的艺术手法,是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方面,谢灵运的艺术技巧,超越不了陶渊明,但在其他的方面,谢灵运自有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自然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是“自然”的。
他的山水诗中的许多山水之景,都极为精巧细致,格外的鲜丽清新,自然可爱,这都是在谢灵运的精心雕琢下形成的,所以其中诗是“自然”之感浑然天
成。
这是独属于谢灵运诗歌的魅力之处,后世的许多人都对谢灵运的这种艺术手法大为称赞,并竞相模仿。
总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魅力。
虽说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为诗文史的意义更为重大,但在艺术表达方面还是不及陶渊明。
再者,两个人诗歌的风格不同,不仅仅是两人性格的不同,也是时代风尚的差异,从陶渊明诗歌到谢灵运诗歌的转变,体现了两个时代诗风的嬗递。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分析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两个人虽然生活在一个时代,其诗歌却截然是两个时代的代表。
在历史上,魏晋诗歌诗风的古朴在陶渊明那里达到高峰,而谢灵运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写下大量山水诗,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追求声色。
因为谢灵运代表了诗歌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他在生前身后,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和推崇。
但他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显然不及陶渊明。
后世对两位诗人的评价各有多极,但绝对的一点是,整个盛唐诗歌能达到艺术的高峰,主要源于汲取了两位诗人所代表的诗风的精华。
至于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诗歌诗风的过渡,也体现在陶渊明、谢灵运两位诗人的诗歌中。
在陶渊明之前,也包括陶渊明的大多诗人的诗歌主要是写意,就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所写田园之景,所诉内心之情,都是充满诗意的,他在写诗的时候,从不追求名句,刻意雕
琢某句,而是追求整篇诗歌的浑然一成,所有的情感都是自由流露。
在陶渊明之前,所有诗人写山水、实景,但都没有成为真正的流行趋势,直到谢灵运,先前诗歌写意的趋势渐渐没落,而对诗歌句子斟酌,追求写实成为真正的诗歌发展趋势。
诗歌诗风,真正从写意风转为写实风。
谢灵运所写的山水诗,放弃了浑然一体的整体结构,去追求字句匠心。
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窥不见练字、修辞的踪迹,而是意象的加成、平淡无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表现出来,很少有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
在谢灵运的诗歌中,没有了陶渊明那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特点,他放弃浑然一体的诗歌特征,而是追求单个事物的临摹,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就如《入彭蠡湖口》这首诗中的“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秀”与“屯”的运用,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次次斟酌锤炼后决定的。
在《游赤石进帆海》的“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中的“和”与“歇”也是如此。
两个人风格的不同,也是两个时代诗风转变的象征。
陶渊明认为,简单的诗句是不能诉尽诗人内心的情意的,那他就致力于突破语言的局限性,强调言外之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
所以,在读陶渊明的许多诗歌时,我们会有一种诗句平淡、技巧一般的错觉,但其实,陶渊明诗句的平淡并非浅薄无味,也非摹影伤形,而是韵味隽永,意味深长,通过平淡的诗句,创造宁静、自然的意境,这种不漏痕迹的艺术手法,是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方面,谢灵运的艺术技巧,超越不了
陶渊明,但在其他的方面,谢灵运自有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自然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是“自然”的。
他的山水诗中的许多山水之景,都极为精巧细致,格外的鲜丽清新,自然可爱,这都是在谢灵运的精心雕琢下形成的,所以其中诗是“自然”之感浑然天成。
这是独属于谢灵运诗歌的魅力之处,后世的许多人都对谢灵运的这种艺术手法大为称赞,并竞相模仿。
总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魅力。
虽说后人认为谢灵运的诗歌为诗文史的意义更为重大,但在艺术表达方面还是不及陶渊明。
再者,两个人诗歌的风格不同,不仅仅是两人性格的不同,也是时代风尚的差异,从陶渊明诗歌到谢灵运诗歌的转变,体现了两个时代诗风的嬗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