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子女须怀自然心态
家庭教育的五个基本态度(原创)
家庭教育的五个基本态度(原创)家庭教育的五个基本态度关注孩⼦的⼼理状态,构建和谐的学习场,凝聚学习场动⼒,需要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保持五个基本态度。
1、慈爱宽容的态度。
对于孩⼦的爱,⾸先是出于⾎缘的本能的爱。
这样的感情当然是伟⼤的,⽆私的。
同时,由于这个本能的⽼母鸡都会的爱,也很容易让爸爸妈妈出现偏差。
⽐如,我们因为怕孩⼦受到伤害给予过度的呵护;在孩⼦的⾏为上给予限制;对于孩⼦的失误,表现得急迫些甚⾄会指责、抱怨、辱骂或者是殴打等。
所以能不能在孩⼦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如既往的爱孩⼦,相信孩⼦,允许孩⼦出现失误,犯些错误,并且给予孩⼦积极的⽀持帮助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有爱⼼,更要会表达,科学地表达我们的爱。
有慈悲⼼,有宽容⼼,有博爱⼼有感化⼼。
2、勇敢⾯对敢于担当的态度。
在孩⼦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是去抱怨去指责,⽽是和孩⼦站在⼀起,共同去⾯对,去承担。
我们要和孩⼦⼀起去积极地了解事情的过程,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成长。
3、尊重的态度。
这在现在的中国家庭要做到这点,是需要付出勇⽓的。
⼏千年的中国⽂化,⼀直在进⾏着⾝份的教育。
我们说爱孩⼦,也往往是站在⾼于孩⼦的位置上去爱。
是象爱我们⾃⼰⾝体的⼀个部分⼀样去爱。
有的时候我们说尊重孩⼦就有点“让”的意味在⾥⾯了。
我们在进⾏德育的教育,感恩教育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还是要孩⼦去尊重长辈,去尊重⽼师。
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同时,我更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把孩⼦看作⼀个独⽴的与我们平等的⽣命去深刻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尊重孩⼦。
这样或许更加有利于孩⼦的成长。
4、科学的态度。
中国古代讲“智”。
⼀⽅⾯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去不断的学习,完善⾃⼰的知识结构,⽐如孩⼦成长的⽣理知识、⼼理知识。
⼀⽅⾯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去运⽤指导我们的教养观念和⾏为,更好地帮助孩⼦成长。
5、信守承诺的态度。
在⽬前,有许多所谓问题孩⼦的家庭中,我发现有个共同的特点。
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好的心态与方法
心态:(不应有的心态)1、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2、不喜欢听孩子的介绍或说明,不用心分析,对待孩子的做法过于急躁。
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望值过高,强加于孩子身上。
4、大喜过望和大失所望。
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遇到好的结果,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信口应允百依百顺。
对于不好的结果,就失望、恼怒,甚至于一反常态。
5、不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而过于强调学习成绩,所有的事情,都去代劳,让孩子失去生活中体验的机会。
6、希望孩子懂得礼貌,生活中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身教盛于言教。
7、站在家长自己的角度去对待孩子,只看到了自己,忽略了孩子的角度。
看事情片面,做事容易武断。
8、知道与孩子之间有鸿沟,却不知道产生的原因,而无法正确的去面对。
怨天尤人,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
9、要求自己的孩子与我们的期望中的目标相比较,其实这就是一种伤害孩子的方式,我们没有察觉,会愈演愈烈。
10、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却没有做到可以去呵护我们的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出现束手无策。
学校与孩子之间,我们家长是调节剂。
方法:(不当的做法)1、主动承担孩子的学习任务,做到随时陪读。
2、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孩子去执行。
3、主观臆断给孩子制订计划和加补课外学习内容,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致使孩子厌学。
4、兴趣和爱好是家长的,而不根据孩子的具体喜好和特长,致使孩子做事前功尽弃,没有好的收益。
5、家长自己一些言行举止不应该做的,演示给孩子,而回过头来找孩子的麻烦。
例如:善意的谎言在孩子面前说、不喜欢吃的食物,在饭桌前说、做事挑拣,(说“我就不喜欢做xx事情)却说孩子没有耐性、没有很好的孝敬父母,潜移默化的带给了下一代。
6、处理事情经常简单粗暴,却说孩子脾气不好,其实这就是在复制自己的父母。
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7、对孩子没有耐心去交流和关心,有冤枉孩子的事情发生。
8、家长自己有没有再提升,对孩子的成长关系很大,与时俱进,是我们家长的提升和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以对孩子有带动性和激励感。
调整好心态,学会真正爱孩子
级 当成是 自己不 断汲取 成功 力量 和勇气 的温 室 。如 生 自己管理 , 自己完善 。一个优 秀的班集体 离不开优 此 , 生才会 学 得 安心 , 学 学得 快乐 , 自己变得 更优 秀的学生 。 使 利用一切 可利 用的机会 , 让学生得到锻炼 , 秀, 全心全意地为班级创 造更骄 人的成绩 。 是我培 养学生 能力 的方法 之一 。小 到每 天 的卫生情 三、 在统 一的集体 中追求个性的发展
主 题泌 龙始
教育 剥研 论坛 ・iv v J 。 a o
调 整 好 心 趸 s 会 真 正 爱 孩 子 掌
■ 沙纯青
近 日, 学校六年级 的班主任将一个看 似文绉 绉的 男 孩领到德 育处 , 了解其 原委 。原来这个 成绩不理想 的孩子 不愿 与父母 生活 , 逃离 家庭 , 实让班 主任 要 着 担心 , 了工作 , 做 但收效不 大 。这让我 十分诧异 , 哪有 不想 回家 的孩子 呢? 是什么使小小年纪 的孩子感受不 到父母 的关爱 , 宁可选择离 家出走 ? 而 深谈后 , 问题逐 渐清晰 。这是一个离异后 重组的家庭 , 子成绩不 太 孩 理想 , 而父 亲又是 不太会 与孩 子交流 的人 , 然心 中 虽 爱孩子 , 孩子却浑然不 知 , E听见 的只是责骂 , 但 终 l 孩 子 已厌倦 了这种生活 , 家 出走 的想法 由此产生 。难 离 道这都是孩子 的不是 吗? 这让我感到家长 与子女 沟通 是何等 的重要 。曾有人说 :教育孩子说难 就难 , 容 “ 说 易也容易 , 关键在 于态度 和技 巧 。” 定是一个 相对统一 的集
体 。有着统 一 的班 规 , 一 的步伐 , 统 统一 的 目标 和方 向。然而 ,一个 班级是 由 4 位 独立 的个体 组合而 成 9 的。 因此 , 强调大方 向一致 的前提下 , 我 我从来不 实行 统天下 ” 的政策 。相反 , 我提倡并鼓励学 生发挥个 性特 长 , 放大镜放 大各 自的闪光点 , 每位学 生个 用 借 性 的发展更好地完善班集体 的全面发展 。 1 . 为学生架设 成长 的阶梯 , 允许 学生在错误 中成 长, 让学生 自己攀爬 , 自己改变 。 学生成长 的道路必定 要 走许多 弯路 , 这也正是学 习的真谛 。成长 中经历错 误 是不 可避 免的 , 以我允 许我 的学 生犯错 , 鼓励 所 并 我 的学生在错误 中跌打滚爬 , 并从 中振作 。岳 阳是一 个 学 习基础 薄弱且 习惯 、态度 均令人担扰 的男 生 , 会 与学生打 闹 , 恶作剧 , 也会 与任课 教师起 冲突 , 对教师 产 生偏 见导致作业不完成是 常有 的事 。 他是一个孤傲 和 固执 的学生 , 味 的惩罚 和训 斥只会使他 的反叛变 一 本 加厉 , 而温婉 的规劝和教育则 不仅能平复他 内心 的 冲动 , 更能拉近彼 此的心灵 。记得 与岳 阳被任课 老师 “ 骂并告之家 长之后 , 痛” 我心平 气和地找他说 的第一 句话是 :是不是有点委屈?” “ 话音 刚落 , 的眼泪掉 了 他 出来 。他哭 了 , 表示他 有悔改之意 。我没有骂他 , 并在 简 短 的劝 慰之下 , 了他一 个晚上 的 时间 , 给 让他 自己 反思, 然后第二天 给我一份认错 报告 。他欣然地 接受 了我 的教 育 , 通过 自己反 思 , 并 自己分 析 , 自己总结 , 在 老师给他架设 的阶梯上攀爬 , 最终认 识到 了 自己的 错误 , 并得 到了相应的改变 。 2为 学生 提供锻 炼 的机会 , . 在实 践 中长大 , 学 让
家长需要具备这四种心态,让孩子无家庭压力迎初中考试.doc
家长需要具备这四种心态,让孩子无家庭压力迎中考家长需要具备这四种心态,让孩子无家庭压力迎中考家长需要具备的四种心态第一种心态:平常心。
随着中考开考时间的临近,家长们更要有一颗平常心。
因为中考对孩子们来说,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一块踏脚石,可不是成为孩子的绊脚石,这就意味着家长的心态如何,也会间接影响孩子们的考试,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考试压力,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中考。
在中考期间,也不要太过于干扰孩子,适当的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
在生活上,也不要有太大的变动,尽量不要因为这些外在因素影响孩子学习。
第二种心态:宽容心。
越是临近中考,有些考生心理压力越大,这样就会影响成绩浮动大,家长这时要做到以宽容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即使孩子这次考试失利了,但孩子可能下次就会考好。
毕竟孩子也是努力过了,虽然结果可能会有些不如人意,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短,不能只是片面的就要孩子考高分,家长们还要看见孩子的进步,适当的时候,多给孩子优秀鼓励,增强孩子的中考心理。
第三种心态:同理心。
家长们要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去责问孩子,然后采取唠叨式说教,这样不仅不能改正孩子问题,还可能使孩子更厌烦。
所以家长们要去理解孩子对中考的烦恼和焦虑,了解孩子的困扰和疲惫,还要适当的排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和中考压力,让孩子更轻松的迎接中考。
第四种心态:仁爱心。
越是接近中考,孩子的复习进度也会加快,复习量也会加多,用脑频率也会增多,家长们这时就要让孩子在身体上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要让孩子吃好睡好,这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家长们在吃的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清谈但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比如核桃、鸡蛋、牛奶等,夏天天气炎热,家长们也可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降温消暑的食品,比如绿豆汤、银耳羹等。
但还需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大补,毕竟有时孩子身体可能接受不来,反而是害了孩子,适当的饮食起居就好。
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
理由一: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年龄段的班级,他的能力显得平平,还有可能事事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
做平和心态的家长1000字
做平和心态的家长1000字作为家长,我们一定想要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会失去平和心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为此,我认为重新审视我们的心态,让自己保持平和、理性、耐心、宽容,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追求的目标。
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做到“等待”。
我们很难避免在孩子的成长路程中,会有许多失望和挫折,很多家长会期望过分高的成绩和表现,但孩子可能某些方面还需要时间来发展,进步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有耐心等待。
应该心怀平和,给予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让过分的教育压力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
其次,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做到“认真聆听”。
与孩子沟通是相互的,孩子有时也需要我们的倾听和理解,这时候我们需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不要单方面的强调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厌倦,逐渐产生反感情绪,影响和扰乱家庭氛围。
第三,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做到“宽容”。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或犯一些小错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从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马上指责或惩罚孩子,先了解情况,动之以情,讲明道理,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去改正错误。
第四,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做到“理性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而做出一些冲动、不理性的决定。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先问自己五个为什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做出决策。
对于某些需要经过长时间考虑和讨论的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理性思考,通过分析,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第五、要有平和的心态就要做到“善于自我调节”。
无论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还是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我们都需要善于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毕竟,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我们自己的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孩子们也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
养儿要有好心态
龙源期刊网
养儿要有好心态
作者: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珍稀儿”“富贵儿”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四个老人,一对儿女,孙辈自然成了宝贝。
然而,这样的家庭结构养育出来的孩子,并不让人省心。
哮喘、过敏、易感儿、白血病、小儿成人病……形形色色的健康和疾病问题,让许多家长耗尽了心力;自理能力差、娇气、暴戾……媒体披露的一些事情虽然只是个例,但足以让人们瞠目结舌: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三字经》以最简单朴素的语言说:子不教,父之过。
透过现在孩子们身上的种种问题,折射出来的是父母长辈养育儿女的不当心态。
当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当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家长们理应回顾自身,你把养儿的心态摆正确了吗?。
对待孩子的态度感悟
对待孩子的态度感悟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以爱和尊重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爱。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要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思考方式。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类为“好”或“坏”,而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
例如,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耐心地听他们解释原因,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惩罚他们。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世界,而不是被过度保护或束缚。
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我们应该倾听并尊重他们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决策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选择。
我们还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如焦虑、压力和挫折感。
作为父母,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正确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持不懈。
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
我们要用我们的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们要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宽容和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影响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以爱和尊重的心态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让我们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对待子女的态度
对待子女的态度对待子女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子女。
首先,父母应该尊重和关心子女。
尊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个性、意愿和观点,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
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话语,要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空间。
同时,父母要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只有尊重和关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足够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子女需要逐渐独立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要给予子女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学会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当子女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后果,而不是轻易指责和惩罚。
我们要相信子女的能力,给予他们信任和自主权,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
第三,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孩子往往需要父母的认可和鼓励来建立自信心,面对挑战和困难。
父母要对子女取得的进步和努力表示肯定和赞赏,不要过分注重结果,而是关注过程。
我们要鼓励子女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和机会。
当子女面临失败和挫折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四,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行为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要有公平、诚实、宽容、有爱心的态度,给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陪伴他们度过生活的各个阶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父母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沟通是解决问题、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
父母要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平等对话,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
作为父母,与孩子相处的心态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成长。
在与孩子相处中,父母需要保持积极、耐心、理解和尊重的心态。
首先,父母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如果父母在情绪上失控,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进而导致孩子的情绪失控。
因此,父母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平静。
其次,父母需要有耐心。
孩子天生好动,常常难以安静下来。
但是,父母需要有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发展。
同时,父母需要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而不是急于求成。
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会逐渐成长和进步。
再次,父母需要理解孩子。
孩子天生好奇,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烈。
但是,父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误解和不理解。
因此,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进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最后,父母需要尊重孩子。
尊重是一种信任和尊严的表达。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在和孩子沟通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不以批评和责备的方式对待孩子。
只有通过尊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总之,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心态非常重要。
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需要保持积极、耐心、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给孩子一个温暖和协调的
家庭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自信、健康、有爱心的人。
子女独立成长的三个心态
子女独立成长的三个心态作为父母,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是一件令人快乐而又不舍的事情。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成长,走出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未来。
但是,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角色已经开始转变,由“领导者”变为“指导者”。
我们需要培养好的心态,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成熟、独立,并创造自己的成功。
一、放手的心态放手的心态,是指父母要有一个较高程度的信任和允许子女自主行动的态度。
因为孩子们正在建立他们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价值观,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尝试新事物、去冒险、犯错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如果父母总是干预孩子的选择、指导孩子的决策,孩子们就难以自主思考,甚至成为父母的“小将军”,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掌控。
而父母放手的心态,则能够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掌握自己的方向。
二、鼓励的心态鼓励的心态,是指父母积极地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和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功。
在成长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在关键时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父母不能总是担心孩子失败,而应该尽力去理解孩子们,并把孩子们坚定成长的信念融入家庭文化中。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给孩子机会去尝试、不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的成长心态就会出现问题,缺乏挑战精神,不断依赖父母的意见,最终难以成为真正独立和自信的人。
三、接纳的心态接纳的心态,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不要强制性地制定家庭规则、期望并“要求”孩子按照这些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天赋,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和包容孩子的不同,鼓励每个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这并不是自己期望看到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比如过分强调成绩,忽视孩子的个性、特长和欲望,孩子们就容易变得孤僻和自卑。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迷茫、失去方向。
总的来说,父母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成功。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终身影响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终身影响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积极心态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在孩子终身的发展和人生道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积极乐观的父母会传递给孩子勇敢、坚定和积极的信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和成功。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终身影响。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父母会用阳光般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们会教导孩子要勇敢面对问题,永远不要轻易放弃。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受到积极成长的激励,同时也会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往往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在一个充满积极正能量的家庭里,父母会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勇于探索、勇于迎接挑战。
父母的积极心态会让孩子养成追求卓越、不怕失败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学业上永远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父母的乐观态度也会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不会轻易丧失信心,而是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培养出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会教育孩子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懂得感恩和与人和睦相处。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成熟和独立。
父母的引导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时能够克服困难、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
如何在亲子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如何在亲子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在亲子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心态和自信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培养、鼓励和赞扬、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和培养逆境应对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亲子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一、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积极心态和自信心的基础。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成就和困惑,通过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心态。
同时,父母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独立决策,培养自信心。
二、鼓励和赞扬在亲子教育中,鼓励和赞扬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并向他们传达肯定和赞许。
鼓励和赞扬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父母要通过鼓励和赞扬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三、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发现并培养他们的个人特长。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孩子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才能和自信心。
父母可以提供各种学习和娱乐资源,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四、培养逆境应对能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父母要教育孩子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心态。
他们应该理解挫折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从而培养孩子的逆境应对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孩子思考挫折给他们带来的启示,向他们灌输战胜困难的积极心态和韧性。
五、学会与人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孩子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父母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倾听和理解,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六、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树立积极心态和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端正教育子女的心态
端正教育子女的心态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教育,通常表现为种种心态。
这中间,有的是积极的正确的,符合家庭教育原则,促进了子女的成长、向上;有的心态,则是消极的有害的,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思想,阻碍了子女的正常发展,为教育帮了倒忙。
下面,指出几种常见的父母的不健康心态,顺便作一点分析。
(1)过度宠爱。
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对子女爱心至上,忽视教育。
觉得子女是“心尖儿”“宝贝”“一朵花儿”,把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
孩子有了优点,爱向别人张扬,妄为吹嘘子女是什么“尖子”“新星”“状元”;孩子有了缺点错误,则视而不见或百般掩饰、开脱。
甚至把缺点解释成为优点。
若是末生、独生子女,就更是爱上加爱,含着怕化了,抱着怕炸了。
父母这种过度宠爱的心态,造成孩子娇骄二气,谁也碰不得,渐渐形成他们任性、没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2)过多照顾。
有这种心态的父母,总是想,“孩子小,多疼疼”“自己吃过苦,孩子该享福”。
于是把子女的生活安排得舒舒服服。
真是食来张口、衣来伸手。
日子不太宽裕的家庭,哪怕父母节衣缩食,也要让子女消费超前。
子女本来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劳动,父母偏要操心费力,哪怕“累得贼死”,也要让子女舒适、满意。
父母无微不致的照顾造成子女懒惰、怕苦、大手大脚、对他人缺少义务感,以及遇事不知如何适从的性格特点。
(3)过分担心。
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心理常常不平衡,怕字当头。
他们怕有优势和获得嘉奖的孩子滋生傲气,怕处于中游状态的孩子学习下滑,怕身体瘦弱的孩子暗生疾病,怕有错误缺点的孩子继续变坏。
于是采取限制性措施,不许干这干那,不许与一些人接触,不许自由活动等。
还采取保护性措施,如上下学接送,代替孩子做值日,不许参加体育活动等。
父母这种过分担心的心态,造成孩子循规蹈矩、不敢冲、不敢闯,渐渐形成他们胆小、怕事、紧张、压抑、唯父母的意愿是从的性格特点。
(4)过高期望。
有这种心态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惜花大量的人力财力作子女的智力投资,一心指望子女学习优异、竞争取胜。
保持平和心态,做不焦虑的父母老师心得
保持平和心态,做不焦虑的父母老师心得当今社会,家长们的焦虑似乎成了常态,从孩子呱呱坠地喝什么奶粉到孩子入园上学去哪所学校,无一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促使着父母不敢让孩子独立去冒险,不敢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不敢让孩子失败犯错,更不敢让自己对孩子有任何的松懈。
我想,只有我们放下焦虑,心平气和,才能成就孩子,成就家庭,成就自己。
下面是我的心得。
“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为了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龙”、“凤”,父母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教育环境和发展智力的条件。
从二年级开始,我就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吉他、架子鼓、英语、奥数等等,从小就带着他参加各种机构举办的比赛。
在各样大赛中获得的奖项,成了我们向外人炫耀的资本,而我们却从未想过这种带有功利性的炫耀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背后是一个满怀功利心的家长,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是否也难成大师。
我们总以为只要孩子按照家长的安排学习,就会有光辉的前程,从来不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不能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那对孩子来说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只会是一件敷衍父母的苦差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叫作“别人家的孩子”,并处处将子女与其进行对比。
难道“别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比自己的孩子出色吗?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归宿,成功的定义也是各有解释,只要努力,父母就应该为孩子感到自豪,父母应
该积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珍惜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
中年人对孩子的心态
中年人对孩子的心态中年人对孩子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代人是成长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与现代家庭和孩子的关系有所不同。
在过去的年代,孩子的地位不如今天的重要,因此中年人往往在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偏见和心态,需要注意和及时纠正。
首先,中年人往往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续,期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造成了一种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观念的心态。
这种心态容易导致中年人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导致孩子的自我实现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中年人往往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常常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
这种心态可能导致孩子遭受过多的精神负担,甚至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中年人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爱好。
再者,中年人往往会对孩子过分保护,限制孩子的行动范围。
这种心态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直接影响其成长。
中年人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足够的锻炼和探索,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年人往往会过分地投入工作和事业,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这种心态可能导致家庭的亲密关系被破坏,让孩子产生情感虚无的感觉,甚至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中年人应该掌握一个适当的时间和节奏,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情感关系。
总之,中年人对孩子的心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发展。
中年人应该适当调整心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孩子发展自身的潜能,让其在未来能够成为独立、自在和自信的人。
育儿知识-父母应如何持有平和的心态
父母应如何持有平和的心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曾,父母的情绪很重要。
心态就犹如彷如我们看世界的眼镜,世界的颜色取决于太阳镜的颜色,好的心态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坏的心态反倒使世界变得乌烟瘴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父母的心态往往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数父亲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无不萦绕着父母的心弦,他们往往对孩子极其关注,甚至远远多达超过了对自身的关切。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就不能能保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教育子女上为的环境问题上患得患失。
由于对孩子过度关注,父母产生了人世间的担忧和烦恼,他们往往需要对孩子产生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对孩子那么好,他都不领情!”……这种由于心态没有放平而产生的抱怨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那么父母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敲定教育子女的重任呢?心理家长在对待小朋友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平和的心态,绝对不能把抱怨放在嘴边。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很难预料到会碰上什么问题,孩子会有什么暴力行动……唯有保持大度的心态,继父才能从容地应对一切教育难题。
例如,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只有将心态放好,既不抱怨自己的无能,也没有埋怨孩子的不争弋,心平气和地去反恩、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请看前面这位母亲的内心独白:我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聪明伶俐。
刚入小学时,孩子不爱听课,不好学,对老师的j比评置之不理,有时候甚至须要在仍须课堂上哭闹。
不好好讲课的孩子,回家写成作业就很困难,入学一个月内,几乎每次写作业都要哭,我感到非常绝望。
那段时间,为了孩子的事情,我和丈夫为此不知道吵了多少次嘴,家中总是弥漫着“火药味”。
我甚至怀疑我的孩子无药可救了,见人就诉苦。
有时侯我硬是甚至恨不得打孩子几个巴掌。
我就只差放弃了。
后来,我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并与许多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很多时候,也许是我教育孩子的心态不未必对,是我没有正确对待教育孩子关键在于这件事情。
如何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孩子
如何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孩子如何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孩子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孩子,希望有所帮助!我父母的大部分行为并非都受理智支配,而是受(潜意识)感觉控制的。
深切的失意情绪、潜在恐惧、内心压力以及受到抑制的权力和报复情感,使许多人变成自身发展过程的俘虏。
这些内心的压力就像铁夹子一样箍住了当事者的胸腔,让他透不过气来,甚至说不出话。
感情飘忽、不知所措地寻找原因的人,自然找不到与人沟通的言辞。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包括父母之间),常常会树起一堵看不见的墙,它妨碍了在冲突发生时建立起一座语言沟通的桥梁。
于是互相交谈似乎变得不可能——而抵触性的情绪激动的交锋反倒成了家常便饭。
一个成年人在以往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这种感情闭锁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下面的这个例子便能清楚地展现出来:一位母亲到咨询站来,因为她8岁的女儿在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虽然她把学习的内容都搞通了,但是课堂作业的成绩仍旧急转直下,她就是集中不了心思。
她每天神情恍惚、毫无兴致地坐在学校的课桌边,很容易走神,做家庭作业时总是耽搁很长时间。
“当然我老得帮她的忙!”这位母亲说,“否则她永远也做不完。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发现她不仅总帮助女儿学习,而且在其他方面也事无巨细一概包办。
结果,孩子已习惯于依赖这位帮手,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不言自明的。
尽管母亲的操心完全表现为无数满怀责备的提醒和心绪激动的言辞(“赶快!”)(V类),但是总括一下问题所在,正是母亲过分操心使孩子不能独立。
我们同这位母亲试着制定了一份计划,来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次咨询谈话时,这位对心理学问题十分感兴趣的母亲向我们述说了她对自身的观察,颇具启发性。
“我曾试着按计划做,但根本不行,我心里就是放不下她。
显然是我有一种真正的依赖性,自己还没意识到。
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平静心
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平静心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平静心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平静心每个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对孩子的未来有种种的设想,希望他们能够成材,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辉煌的事业……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是否能做到一直陪着孩子成长呢?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母亲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要多于父亲,称职的母亲应该做到精心、静心、耐心的教育孩子。
母亲,是人类的本源,也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在胎儿没有出生的时候,不仅仅开始吸收母亲体内的营养,也开始吸收了母亲的精神,一个优秀的母亲,在这个时期就会开始修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修养,让孩子有个美好的起点。
言传身教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家中有个温柔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更能体现家的温馨,家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更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当孩子出生开始成长的时候,母亲就应该开始静心的教育孩子,引领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从零岁开始,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当孩子的母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孩子永远的支柱,静心教育孩子能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及生活细节,不要以一个家长的姿态高高在上,或者是用粗暴简单的方法管教孩子,那么孩子会疏远家长。
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既不能望子成龙心切,用高压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也不能溺爱娇纵孩子,任其成长。
惟有静心的与孩子相处,做孩子亲密的朋友,才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优点,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静心的做到及时疏导,防微杜渐。
当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母亲更要以一个女人细腻的心静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孩子永远的朋友,深入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全方位的教育好孩子。
有些母亲整天沉迷在麻将中或网络里,却时常责骂孩子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作业为什么没有完成,而有些母亲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太多的精力管教孩子,使孩子在成长中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母亲怎样心态平和教育孩子
母亲怎样心态平和教育孩子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没发芽的种子,最后长成什么,不完全是家长的意志决定的,种子本身已经决定了它可能的方向。
所以,培养孩子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那么母亲怎样心态平和教育孩子?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
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
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一些人问:家长教育儿童安全的技巧有哪些?笑口常开。
开怀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
”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
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让孩子身体健康、情绪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待子女须怀自然心态王中平(一)下一代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使我们的子女能在人生道路上健康的成长,这是每一个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孩子真不争气,处处不让我省心”;“我的病就是孩子给气的”;“我的孩子真听话,真懂事,将来长大了肯定能有出息,我一定要好好地培养他”……由于这些家长对自然规律缺乏理解,不清楚孩子的种种做法都与其家长的思维观点有关,是对家长不正常心理的点化,不清楚是在平衡着家长什么,使这些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急、气、恨、怕、溺爱等不良心理,给自身带来了很多疾病,给心理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给孩子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宠爱型:可怜天下父母心,疼爱子女是人类的天性。
如今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到大生活在甜蜜的爱河当中。
然而人们往往不在意,这些过分的爱能转化为彻头彻尾的害。
有些家长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
而且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不给孩子一点点锻炼的机会,致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自私任性,生活懒散,意志脆弱,有的甚至狂暴无理,骄横孤僻,冷酷无情等,有的孩子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变态。
这种愚昧的爱会使孩子变成“次品”或“废品”,使得有些孩子慢慢地走入了误区,而有些家长却茫然不知。
不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好错了,而是对孩子好时那种欲望和不平静的心理状态好过了,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不良结果。
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当你不理解自然规律时,对孩子过分地好下去,那么自然规律就以反向平衡使你的孩子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行为,用你从宏观上不能理解的现象,来平衡你对他的过分好,这就是自然平衡的反作用力。
当你好过了的时候,必定有相反的结果来平衡你。
例如:一、用学习成绩不好来平衡。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出国深造、升官发财等等。
所以从各方面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进行各方面的智力投资,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
但结果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下降,贪玩儿,放学不回家,严重地发展到留级的程度,甚至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自然是无情的,家长对孩子的欲望越强,希望值越高,孩子学习起来就越困难。
因为家长这种不平静的心态,给孩子思想上施加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使孩子不能正常的思维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这时家长又非常伤心,怨天怨地,觉得孩子不明白家长的一片苦心,以致造成自己身心两方面的痛苦与疾病。
二、用病来平衡。
有些家长对孩子好过了以后,孩子会经常得病,弄得家长莫名其妙,非常着急。
在精神失常的孩子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家长认为听话懂事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普遍较好,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大多能百依百顺。
但是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患此病呢?因为这些孩子的性格大多内向,对家长那种欲望太强的心理没有力量去平衡,只有努力刻苦地学习,尽量满足家长的欲望。
这样久而久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超负荷的运行下,自己又无法平衡时,自然就来做这个工作,使孩子生病,让你清醒,告诉你对孩子的欲望太强了,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如果这些家长不了解自然规律,不知道这是在平衡自己的欲望,又产生了新的烦恼,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只落得一身疾病,两败俱伤。
三、用不听话,不学好来平衡。
现在有些家长对他们的独生子女百般疼爱,绝对服从,可以说他们成了家里说一不二的小皇帝。
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怎么能够成才呢?怎么能不让家长失望呢?但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走入歧途,为所欲为,出现了打架斗殴,旷课留级,偷、抢东西,蛮横无理、称王称霸等,家长一度会出现苦恼、失望、忧伤、直至病魔缠身,还不清楚原因何在。
第二类,强迫型:有的家长习惯于用自己的人生观去约束孩子,当他们发现感情救不了孩子的时候,认为就要让孩子去锻炼,进而给孩子施加压力,同时也给创造优越的条件,再三对孩子强调你要照我的话去做,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大学,有好的前途,能够出类拔萃,出人头地等等。
但他们并没有站在自然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他们首先不考虑孩子的自身素质和心理特征,其次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味地要求孩子按家长设定的模式和意愿去做。
这些家长虽然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和无偿的代价,最后免不了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但在这当中也有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孩子,原因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比较坦然,很少有显示心和亢奋心,而且把成绩和进步,变成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家长的这种平静的状态,无疑使孩子的心理也能够感到平静。
而且可以再接再厉,同时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道路,也会大有益处。
第三类,自然型:这些家长的欲望并不强烈,比较能够顺其自然,而且心中有数,他们既了解孩子的自身素质、兴趣爱好,同时也信任孩子具备成功的能力。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家长能掌握火候,并不是不加限量地让孩子接受,他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等平静的让孩子吃苦锻炼。
他们是根据孩子的自身的条件,平静地给以引导,同时也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当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亢奋的时候,家长适当地给予平衡;当孩子泄气失落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其能够稳步成长。
由此看来一个孩子的成功,不但是孩子本身具有成功的能力,还需要我们的家长有面对成功的承受力。
如果孩子刚刚有一点成绩,家长就激动、吹牛,那么很快就会让你失望,因为自然是无情的,对这些家长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必定要进行平衡。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家长每一个不自然的想法或做法,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
人们应该明白,爱也是一分为二的,爱有其利,亦有其弊,爱和害是相辅相成、灵活变化的一对矛盾。
而一切偏爱、溺爱、过分的爱,都是愚昧、自私的爱,都会害人的。
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理解自然规律,能够以平静的心情去培养教育下一代,经常和孩子谈心,鼓励他们进步,使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
这样长大以后,才有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所殷切希望的。
怎样教育子女(二)王中平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态就不平静,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孩子去接受很多东西。
家长盼孩子好,望子成龙,天天盼孩子好好学习,想办法托人请家教,或对孩子态度粗暴,逼着孩子学,对孩子不学着急,这样对孩子,是不是孩子学习就一定能好呢?很多时候不是这样,这就是你教育孩子时心情不平静,孩子反馈给你的结果。
因为自然有平衡法则存在,人的生活中就需要有平衡,平衡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做任何事只有符合平衡的法则,你的愿望、理想、目标才能实现。
而要符合平衡的条件就是要事事心平,而不是急着想、盼着想就能实现。
人付出时有个状态问题,你心态越平静,事情反馈的结果和你的想法就越接近。
如果在付出时你的心态不平静,得到的结果是相反的。
大多数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带有着急、盼望、担心、强制、保护心强等心理。
因此,得到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效果相反,这也正是调整家长心理的重要性所在。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常常唠叨,其实家长说的话,孩子都能背下来,但他为什么不按着去做呢?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心理是不平静的,因而导致说话的态度、说话方式,使孩子不愿接受。
所以,孩子就是个显示器,显示的是家长的很多心情及状态。
许多家长只知道自己的辛苦,而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其实孩子也在承受来自学习、考试、家长、老师、学校等多方压力,有时他即使能把家长的话都背下,也不会去执行,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感受,反而执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是一种强加的状态,孩子是不愿接受的。
你真的不跟孩子较劲了,把你的虚荣、面子放下来了,孩子会有所改变。
人不是在追求幸福吗,在你平静、坦然、自然的前提下你得到的才是幸福。
如当你心态越不平,你的磨难也越重,你过分的程度跟你磨难是成比例的,过分有两种,一种是心情过分,一种是你对事情的心理定位过分。
社会上普遍重视的是外因,为孩子创造什么环境,什么条件,吃什么营养等,而忘记了注重内因,研究内因才能解开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迷团。
当投入与孩子的结果不吻合时,家长的心理出现很多疑惑,为什么为孩子投入了那么多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违背了客观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就像现在的孩子,患蛀牙的比前一两代人严重的多,但现在牙膏、牙刷比以前好多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患蛀牙反而多,这就是外因和结果不吻合的一个例证。
研究内因的方法就可解释这个原因,孩子在生活中吃苦、吃硬的能力与牙的坚硬度有关,你给孩子输入吃苦、锻炼的心理程序越强,他的牙越好。
人身体不仅仅受营养物质的控制,还受人的心理程序的控制,你的心理排什么程序,身体的化工厂就按这个程序化合。
家长怕孩子吃苦、怕他受罪、怕他碰上苦难、碰上硬的东西,家长的这种心理把孩子原有的功能破坏了,现在孩子一出生家长就给他制造优越条件,他不用吃苦,没有困难要去克服,要那么硬的牙干什么呢?为什么吃甜的牙不好,孩子得到的甜蜜越多,他克服硬的能力越差。
残酷的年代,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你如不能吃苦,就不能生存,从小给孩子排了一套要克服困难的程序,孩子的牙就好。
克服困难的心理和牙的健康程度是连着的,家长给孩子编了什么程序就有什么结果。
家长照顾孩子时的心越重,孩子越容易得病。
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投入很多,关心特别重,但是孩子的身体经常出毛病。
当孩子得病了,家长更加紧张,越紧张孩子病越重,出现了恶性循环。
让家长常常感到困惑的是我对孩子这样精心,孩子身体怎么还这样?平衡法则告诉我们,正因为你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孩子身体才这样,你有这样的心理,孩子的身体就有相应的表现。
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这时孩子吃的苦,对孩子的身体而言起的是正作用。
能放松、坦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起到的是正作用,最重要的是平衡、平静,第三十六讲怎样教育子女(二)王中平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态平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的心情对孩子的发展有定向、定性的影响。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为了什么努力投入付出后,就应该成功。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两方面的结果,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但是得到是有前提条件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分析一下,自己周围学习好的孩子都具备什么前提条件。
同样的方法,有的家长做了有效,有的就无效。
其实,有些孩子学习不好,正是用来平衡家长以前的不平心情。
我们认为人有很大的潜能,孩子也有很大的潜力,家长用自己的不平心情,用你不自然的观点约束了孩子,把他的很多能力影响、制约了。
就像计算机,你存上一个程序,它就会按照这个指令运行。
你对于孩子过于紧张的点,就是他最容易出问题的点。
你对孩子着的什么急最大,所对应的事物受的影响就最大。
家长对孩子看重的点不一样,着的急不一样,孩子给你的反馈就不一样。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看得不重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看得重,认为学习再好,身体不好以后干什么也不成,把孩子身体看的重,孩子身体反而不好,在平衡你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