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友情漫谈

合集下载

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分析

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分析

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分析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深受世人喜爱。

在他的一生中,他与许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知己关系。

本文将从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的角度对他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友谊之一。

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李白同为“诗仙”。

尽管他们的性格和风格截然不同,但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都具有才华横溢的诗才,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在信件中互相赞美。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体现在互相扶持和帮助上。

例如,当李白在长安遭遇困境时,杜甫曾经帮助他,并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关心和支持。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其次,李白与白居易的关系也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知己关系之一。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和李白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关系。

李白曾经在白居易的府邸中寄居,两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和互动。

他们在文学上相互启发,相互赞赏对方的才华。

李白曾经在一首诗中称白居易为“白乐天”,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友情。

白居易也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李白,称赞他的才华和个性。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互相欣赏,更是一种相互鼓励和支持的关系。

此外,李白还与一些其他的知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例如,他与王之涣、王昌龄等人都有着密切的交往。

这些人都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们与李白一起交流文学,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李白在他的诗中多次提到这些朋友,称赞他们的才华和品德。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互相扶持。

总的来说,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与杜甫、白居易以及其他一些知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关系。

这些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互相鼓励。

通过与这些知己的交往,李白得到了启发和支持,也在他们的陪伴下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歌作品。

这些友谊不仅对李白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诗中的友情(1)

李白诗中的友情(1)

李白诗中的友情【摘要】李白一生恃才狂放,桀傲不驯,不事权贵,嗜酒如命,但他却是个性情中人,一生交友无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真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友情世界,去品尝他那如酒般醇厚芳香的友情!【关键词】唐代文豪韩愈曾这样盛赞李白:“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试想奇崛、脾气古怪倔强的中唐文坛领袖韩愈他服气过谁?但一提到李白,都禁不住翘起大拇指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我韩愈与李白比起来,那真是望尘莫及啊!的确如此,我们读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那种对人生,对光阴、对世事上的理解是何等的深刻,又是何等的洒脱,百代读来,唇齿留香。

那真是“秀品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真正给李白带来巨大声誉的是李白的诗歌。

“白诗也无敌,飘然思无群。

”他的好友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诗歌。

“李白、杜甫是大唐诗歌,群星璀璨的星空中,最光彩夺目,最光彩照人的双子星座。

在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月和酒,两个意象,而在题材方面写得最多的当数友情。

一、以诗会友,广交名流李白当年初入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贺知章。

贺知章当时已是名满京华的达官显贵人,而李白却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无名之辈。

《旧唐书·文苑》真实地记录李、贺二人相逢、相识、相知、相交的经过。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诏初至长安,一时未得进见,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这就谪仙“谪仙”的由来。

贺知章爱才、惜才、赞才、溢于言表,喜形于色。

贺知章与李白一见如故之情,他被李白的杰出的才华所倾倒,解下象征着自己官位、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一见如故,这就是英雄相惺。

后来,李白写了两首诗来深情回忆自己与贺知章的这次难忘的相逢。

这就是《对酒忆贺盛·二首》其一是: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

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

品味李白诗中的友情作者:王流笔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11期摘要: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是在远游中度过的,他自年少时离开四川,就开始了仗剑江湖的生涯,他为人豪爽,广交朋友,他有情有义,坦诚率真。

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

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为人,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

而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关键词:李白诗友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6-02李白的诗歌在那个诗意纷飞的年代里是一朵奇葩。

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他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

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是唐诗的巅峰,他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美丽。

他的诗歌在盛唐大放异彩。

他的成名和他成长的年代有关。

唐代科举进士以诗赋取士,这恐怕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看,这一政策也正促使了游学的兴盛。

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富贵的目的是自古有之,唐代更是兴盛。

那么这些人在远游的途中难免要相遇,难免会惺惺相惜,而且往往都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作为诗人,最拿手的方法就是通过“诗”这种载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这一方面,李白尤是如此。

他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他在政治仕途中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

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于是他为朋友写下了多少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几多感叹。

他和朋友的情谊辉煌了整个盛唐,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就让我们在时光中穿行,去寻找那些美丽的乐章。

1 深深的情谊与对自然的赞美要从李白的远游谈起,就不能不说起《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据说是李白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地时的的作品。

尽管诗意是对月抒情,却将月拟人化了,变成了对友人,对家乡的思念。

李白关于友情的诗句

李白关于友情的诗句

李白关于友情的诗句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关于友情的李白诗句,以及对其含义的相关参考内容:1. 《赠刘景文》中有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诗抒发了李白对好友刘景文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

这句诗也体现了李白对友情的坚定支持和无私奉献。

2. 《赠陆鸿渐》中有一句:“观其人兮如其渊,不可测度兮不可量。

”这句诗表达了李白对好友陆鸿渐深深的敬佩之情。

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陆鸿渐都是一个不可思议、不可捉摸的人物,李白对他的友情也因此愈发深沉。

3. 《早发白帝城》中有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句诗描绘了李白与好友别后的场景,通过自然元素的描述,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希望友谊长存的心情。

即使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李白与好友之间的情感依然牢不可破。

4. 《登金陵凤凰台》中有一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这句诗中的“白发渔樵”被认为是李白自己,这里其实是他对友情的自述。

李白把自己比喻为一个长年在江湖上打渔和砍柴的老人,习惯了看着秋月和春风来去。

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坚守,无论是什么时候,他都希望有好友陪伴在身边。

5.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有一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这句诗描述了李白与好友共饮美酒的场景,通过对美酒的形容,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难能可贵。

好友之间的分享和快乐愈发显得宝贵而令人回味。

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珍视,他笔下的友谊是纯粹而坚定的,经得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李白所表达的友情不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真的一种,也是他对世界的审美、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具体体现。

这些诗句传递给我们的是在纷繁的世界中,友谊的温暖和力量是不可取替的。

无论是在成功与困境、欢乐与忧伤之间,友情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和永远的宝藏。

《赠汪伦》李白友情的古诗词鉴赏

《赠汪伦》李白友情的古诗词鉴赏

《赠汪伦》李白友情的古诗词鉴赏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必须共同维系,任何单方面的示好或背离,不能称为友谊。

大家有知道关于友谊友情的古诗吗?小编会分享以下一首关于友情的诗歌给大家。

【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赠汪伦】译文及注释二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赠汪伦】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李白的友情诗句

李白的友情诗句

李白的友情诗句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李白的友情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长流。

”这首诗歌把李白的友情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铭记于心。

历史上的伟大友谊,尤其是人的友情,令人感动不已,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李白及其朋友们建立的友情,体会其间深厚的情谊。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他有一群特殊朋友。

他们之间有一种兄弟般的情谊。

大家在江湖上生涯相当,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友情。

首先,他们之间有交换诗词和书籍的做法。

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句《送韦湘入祁》:“春风化雨花时日,春雨落花不似杨。

韦湘去报旧时义,绿水青山在此行。

”这首歌唱出了他和韦湘之间的友情,表达了他们的友谊和互助的心意。

他们还交换书籍,把自己的作品互相发挥。

在此背景下,他们的友情变得更加深厚。

其次,他们之间频繁交流思想、艺术和思想文化。

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理论分享给对方,并在经常的交流中不断地探讨交流,从而激发对友情的热情。

此外,他们之间还有一种特殊的“胶水”饮酒。

李白及其朋友们偶尔会一起饮酒,聊聊天,酣畅淋漓地抒发心中的情怀,加深彼此的友情。

最后,他们之间的友情也表现在实际行动上。

他们经常为对方护航、做互助,当有困难时及时帮助,甚至为对方出生入死。

如李白在《送陆秀才游东京》中写道:“绿水芦花舟拥浪,风雨飘摇人未归。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乐游去春已迟。

”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李白的友情诗句,把友情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纯洁、自由、深厚,大家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肩并肩,共同实现心中的愿望。

“绿水青山在此行,云烟波浪何处觅?”李白的友谊,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就会生根发芽,在世间植根永存。

友情如水的古诗句李白

友情如水的古诗句李白

友情如水的古诗句李白
友情如水,润物无声。

这是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对友情的真挚赞美。

在古代诗词中,友情的表达常常是以水的形象来比喻。

水无形无色,却能滋润万物,友情的价值也同样如此。

李白的诗中,友情如水,既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也是一种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友情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不需要华丽的言辞,只需静静地存在,就能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李白的友情观念,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世界。

他把友情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超越了亲情和爱情的界限,是一种深刻的灵魂交流。

他在诗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理解,他认为,友情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即使是陌生人,只要有共同的命运和经历,也可以在彼此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友情的赞美,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交友”、“知音”等词语,表达了他对真正友谊的追求。

他的友情观念,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和诗人,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像李白一样,珍惜友情,把它看作是一种无价的财富,让它在我们的生命中发光发热。

- 1 -。

友谊地久长篇的李白诗。

友谊地久长篇的李白诗。

友谊地久长篇的李白诗。

有的人说友谊来自于共同的事业,也就是说置身于同一项事业就必须要以友情为基础。

这是片面的,不能本末倒置。

友谊不从属于谋生,人的情感更不会依附于功利,朋友不仅限于同僚,也不局限于年龄、国籍和信仰。

您对友情的看法呢?或者说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这种看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仙李白对友情的真知灼见吧。

李白一生的友情友谊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他所做的六首诗中,分别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酒忆贺监二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元730年,江夏。

和风熏柳,春意醉人,正是烟花三月时节。

李白得知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下广陵(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武昌)黄鹤楼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他到江边,两人执手相别。

滚滚东逝的长江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的帆船远去,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还是在五年前,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钱多任性的他,一出蜀地就散金三十万,挥金如土之手笔,可见一斑。

也难怪他敢在《将进酒》里写下“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

27岁那年,李白漫游湖北,客居安陆。

他听说孟浩然隐居在老家襄阳,便前去拜访。

年长李白12岁的孟浩然,是李白一直以来心存景仰的文坛前辈。

李孟二人禀性相投,一见如故,遂结为挚友。

2、《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下扬州的这年初夏,怀揣梦想的李白抵达帝都长安。

那时候的李白,青年才俊,意气风发,渴求着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一展抱负。

终于在苦熬了十二个蹉跎岁月后,他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接见,领供奉翰林一职。

这一切,都离开不开他的另一个好朋友,贺知章的提携。

和孟浩然一样,贺知章也是李白一直景仰的文坛前辈。

两人相识于长安紫极宫,当时的贺知章已是83岁高龄。

白发苍苍的他,读完李白递上的《蜀道难》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抑制。

春日忆李白的友情观

春日忆李白的友情观

春日忆李白的友情观
李白的友情观
李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友情观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其深厚的友情也经久不衰。

李白一生type的友情观象征着他广博的学识,他既不否认表面的友谊,也不轻视内心的交往。

他把友谊当成一件大事,珍惜每一次友谊所缔结的纽带,用温和、真情实感的态度对待朋友,以及将友情置于情感之上。

李白不仅把友谊当作一件大事,还把它当作一件无价之宝,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他在许多诗歌中写道:“一杯酒,一壶茶,一抹温情,两心知”,这是对友谊的最好诠释,李白的友情观蕴含着他的诗意,这种优美的友情也将永远深深地留在人们心中。

李白也提出:“友谊之石,重结一心”,他认为友谊不仅仅是表面相亲,还要在心灵层面上相互依存,因为他相信两个人之间可以有着深厚的感情,取之于心最能体现对友情的敬畏。

李白的友情观让人们感受到他的热情,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激发起了永远不熄的友谊之火,他的理论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份关于友谊的哲理,鼓励人们在友谊中把握一生的真诚珍贵。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第一篇: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

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

于是,诗兴也荡然无存。

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

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

浩然却并没有明说。

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

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

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

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

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第二篇:孟浩然和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

我们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就能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分别、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

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

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李白友情的诗歌精选

李白友情的诗歌精选

李白友情的诗歌精选友情如水,淡而长远;友情如茶,香而清纯;友情如酒,烈而沁心;友情如雨,细而连绵;友情如雪,松而亮洁。

人生短暂,珍惜友情。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白友情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赠友人其三[唐] 李白慢世薄功业。

非无胸中画。

谑浪万古贤。

以为儿童剧。

立产如广费。

匡君怀长策。

但苦山北寒。

谁知道南宅。

岁酒上逐风。

霜鬓两边白。

蜀主思孔明。

晋家望安石。

时人列五鼎。

谈笑期一掷。

虎伏被胡尘。

渔歌游海滨。

弊裘耻妻嫂。

长剑托交亲。

夫子秉家义。

群公难与邻。

莫持西江水。

空许东溟臣。

他日青云去。

黄金报主人。

沙丘城下寄杜甫[唐] 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唐] 李白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报道:浅谈李白诗中的友情

报道:浅谈李白诗中的友情

报道:浅谈李白诗中的友情浅谈李白诗中的友情2009.10摘要:以大鹏自比,用青莲为号,素有“诗仙、酒仙、谪仙”美誉的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一生爱诗、爱酒、爱月,然而他最钟情的还是友情,他是友情的伟大歌手,他的许多诗篇中跳动着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友情,他友情诗中描写平民情结、跨国之情、文人相敬相重等友谊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被后人世代吟诵。

关键词:李白平民情结文人相重跨国之情友情李白(701-762)一生浪迹天下,四海为家,时而笑傲山林,时而沉醉酒肆,时而炼丹修道,时而逍遥江湖(1),他经历坎坷,性格多元,心情非常矛盾,思想极为复杂。

他有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的任侠作风,有“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有“济苍生、安黎元,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进步理想和政治抱负,有“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气与傲骨,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定信念,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张狂,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豪放,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浪漫,有“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超脱,有“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的惬意,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落寞,有“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愤慨,有“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人世沧桑,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苦闷和忧思。

(2)但李白更有儿女情长、视友情如泰山的伟大人格。

他仰面朝天,风流潇洒,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朋友遍天下。

他生性喜欢交友,一生极为重视朋友情义,一生坚守友情的纯真,真挚的友情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他的许多友情诗,妇孺皆知,老少皆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吟唱不绝。

他深知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人的生活才会显得丰富多彩;他深知生活中需要友情的宽慰和滋润,没有友情的生活,是孤独的,枯燥的,乏味的。

李白的诗文友情有哪些

李白的诗文友情有哪些

李白的诗文友情有哪些李白的诗文友情有哪些李白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

那李白的诗文朋友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白的友情诗,希望能帮到你!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注释:(1)轩冕:古代卿大夫乘坐的车子和所戴的礼帽,此处泛指官位爵禄。

(2)中圣:喝酒,魏晋以后,人们把清酒称为圣人,把浊酒称为贤人。

品鉴“吾爱孟夫子”是全诗的基调,这五个字表现出李白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读来非常亲切。

次句写“爱”的原因:潇洒风流的气度人品。

“红颜”与“白首”对仗,“轩冕”与“松云”对应,概括了浩然一生的经历。

“弃”,不屑一顾;“卧”,安闲自得。

颈联从横的角度描写浩然的隐逸生活。

皓月当空,把酒临风,醉卧花丛,不知有君。

尾联再度直抒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

孟浩然被时人视为风流自赏,独卧林泉的高士,李白此诗写对高士的敬仰,诗风亦自然飘逸,摇曳错落,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泾县(今安徽泾县)的一位村民。

(2)桃花潭:在安徽泾县西南。

品鉴李白的一生从南走到北,从西走到东,结识了无数天下英豪。

在他的朋友中,既有显贵名流,亦有普通民众。

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他与旅途中结识的一位村夫之间的离别之情。

前两句叙事,写送行场面,后两句抒发感慨。

结构紧凑,情景相生。

沈德潜云:“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有此转换,空灵蕴藉,情意俱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1)王昌龄(698?一757?):字少伯,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

擅长七言绝句。

《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左迁:贬官。

龙标:今湖南黔阳。

(2)子规:杜鹃鸟。

(3)五溪:雄溪、精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

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

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切唐朝李白的诗作中表达朋友间深情的句子(二)

切唐朝李白的诗作中表达朋友间深情的句子(二)

切唐朝李白的诗作中表达朋友间深情的句子(二)
切唐朝李白的诗作中表达朋友间深情的句子
•朋友一生忠诚
–万里共云屏,常有鸳鸯守。

–相逢处、不要人顶礼,白骨露于野。

•友谊似春天般温暖
–出门俱是看花人,花底不寻花底人。

–醉舞阳关,恰如春花胜。

•朋友间的相互扶持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离别时的深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折腰低语问尘埃,三杯两盏淡酒。

•饮酒作乐,表达友谊
–倚天剑,出鞘有名气,平明近好风。

–饮酒德音公不死,转战谁人得我心?
•友谊比金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此时无声胜有声,画堂春宴绝尘埃。

•朋友是心灵的寄托
–宴罢酒醒深夜灯,千呼万唤始出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友谊永恒
–幽期未有期,桃李芳菲送远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不相离。

以上是我根据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中表达朋友间深情的句子进行
整理的一些经典句子。

这些句子体现了李白对于友谊的珍视和表达,
以及朋友间的深情相交。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李白饮酒诗歌中的真挚友情

李白饮酒诗歌中的真挚友情

李白饮酒诗歌中的真挚友情酒作为诗的载体,不仅成为友情的纽带,同时还具有深邃而隽永的象征意蕴。

一壶酒,可以在月下独酌,也可在林中共饮,更可在送别中问盏。

李白不甘寂寞,经常汇聚朋友,对酌数杯,并吟诗侃情,这乃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李白一生极为重视朋友情义,结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生死之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朋友情、长幼情、亲戚情等美妙诗篇。

《早春寄王汉阳》能以文会友,《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能以酒识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能以“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与朋友共勉,以排遣忧伤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是抒写几位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是李白离开蜀地当年游历金陵暮春时节,与朋友的话别。

“风吹柳花满天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暮春三月,花香飘溢,酒肆满店飘香,主人一边“压酒”,一边“唤客”,出语自然,可谓口语入诗,语气畅朗,笔调轻柔。

这舒心的酒给人以清新、明快、美妙的感觉,暗示送别友人之时的畅快之情。

吴姬满面春风的样子,容貌的美丽,手脚的利落,态度的热情,小巧的酒家,浓烈的美酒,朋友在此宴别,岂不情趣盎然?“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交友甚广,各路朋友都来送别,可见李白平日胸怀的开阔,性情的活泼,为人的豪爽,情感的真挚。

这种对待朋友的深情,至今仍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回味。

古人写离别时,很少不言愁,不言恨,所谓“离别愁恨是也”,也正如江淹《别赋》开头语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白一扫传统离别诗的悲酸之态,开一代离别诗豪放之先河。

字里行间洋溢着盛唐时期生活的美好,表现出蓬勃向上的气象,透视出对仕途充满信心地乐观情怀。

其送杜甫诗云: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逝水,海色明组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把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写得鲜活,让人感动万分。

《送殷淑》云:“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李白友情的研究报告

李白友情的研究报告

李白友情的研究报告简介本篇报告旨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李白的友情进行研究和探讨。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流传千古,其中不少作品以描绘友情为主题。

通过对李白的友情诗作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窥探古代文人的友情观和诗人的人格特点。

李白及其友情观李白是唐代文化繁盛的时期出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高度赞美。

李白的友情观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诚和坦率:李白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十分真诚和坦率。

他的诗作中,经常表达对朋友的直接情感和深厚情谊。

例如,他在《送友人》中写道:“送君之时锦帕香”的句子,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怀念和祝福。

2.情感深沉:李白的友情表达爱护和珍惜。

他在诗歌中写道:“贱子愧何惭,君家在襁褓。

赤身足食时,长欲委罗载。

”这表明了他对友情的尊重和珍视。

3.志同道合:李白与许多文人墨客都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他们互相推崇和鼓励。

在《赠王十二白水县丞》中,李白写道:“同道殊未贱,诣阙无他事。

宴迟论文羽,夜久愧柏梨。

”可以看出他与王十二的文化共鸣和志同道合。

李白友情诗作解析《送友人》去年夏侯骑马游冶,把酒言欢坐长堤。

双鬓不如添白少年,人生如梦不过期。

萧萧紫府鸣琴上,采薇行乐无忧欺。

送君之时锦帕香,敢惜千金买杯水。

这首诗描述了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诗人以坐长堤共饮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欢聚场景。

全诗意味深长,通过“双鬓不如添白少年,人生如梦不过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友情逝去的感概。

最后两句“送君之时锦帕香,敢惜千金买杯水”更是将友情的珍贵和难得展现出来。

《赠王十二白水县丞》官槐赐我非常篇,小园群灯犹夕然。

庭和气,曲回车,御风匈匈入九天。

同道殊未贱,诣阙无他事,宴迟论文羽,夜久愧柏梨。

去去酒罢饮一杯,丹妆双袖万重开。

我亦逍遥肆意游,怎奈长江悲似水!这首诗是李白赠给王十二的,诗中展现了他们志同道合、共同追求文化的状态。

他们一起在庭院中欢饮,感受自由自在的快乐。

整首诗以境界高远的九天、柏梨和长江作为象征,展示了他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李白送给高适的诗

李白送给高适的诗

李白送高适:友谊之诗的深意李白和高适,两位盛唐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们之间的交往早已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李白送给高适的诗,正是这段深厚友谊的见证。

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歌,我们能够窥见当时文人风采,感受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

1.乘风翻江出云去:开篇之势挺拔诗的开篇“乘风翻江出云去”,豪放的气势如同江水奔流,犹如潇洒的文人挥洒才情。

这一句的形象描绘表达了李白对高适的崇敬之情。

通过这个开篇,我们感受到了友谊之诗中的豪情壮志。

2.郡邑浮光照曲水:独特的写景手法“郡7. 文学巨匠的情感表达:妙语婉约的诗篇李白的诗歌承载了丰富的情感,通过他妙语婉约的表达,友情之花在诗篇中如诗如画。

诗中那一抹淡淡的离愁别绪,不禁让人感叹文学巨匠的情感表达之精湛。

这也为友谊之诗增添了一层深远的文学内涵。

8. 古今共通的友谊主题:超越时空的感慨友谊之诗是超越时空的感慨,它贯穿古今,共通于各个时代。

李白送给高适的诗,虽然生活背景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共通的。

这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友谊的经典之作,值得后人品味与传颂。

9. 文人情怀的传承:友谊之力的永恒光辉在友谊之诗中,文人情怀得以传承,友谊之力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李白送给高适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们之间友情的见证,更是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这种文人情怀的传承,为友谊之力注入了永不衰竭的动力。

10. 永恒的友谊之韵:超越生死的羁绊“千载相逢,何惜骨肉亲”,这是友谊之诗中的一句婉转动人的表达。

它超越了生死的局限,描绘了友谊之韵的永恒之美。

正是这种超然的境界,使得李白送给高适的诗歌,成为友谊之韵中11. 推崇友谊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李白送给高适的诗歌,不仅仅是友情的写照,更是推崇友谊文化的珍贵财富。

在当今社会,友谊的力量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座桥梁。

通过推崇友谊文化,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

12. 艺术与人情的交融:文学的深刻魅力友谊之诗是艺术与人情的交融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中的友情漫谈学号:201109081950 姓名:陈锦玉指导教师:谢刚摘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李白和孟浩然是不熟识的朋友,但这个千古绝唱却道出了李白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不仅如此,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们的友情更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另外,王昌龄与李白的感情分量也是相当重的,“仗剑去国,辞离远游”的李白,心中更是涌上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就表达了他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

众人皆知的李杜之交与李孟之交更是如出一辙,幻化出浓浓的情谊流淌在后世千年。

关键词:李白诗友情在唐代繁花似锦的诗坛上,有一朵奇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名字叫“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是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为人豪爽,行侠仗义,而且他的诗歌又往往是一鸣惊人,在那个诗意纷飞的唐代更是一朵奇葩。

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的一生是在远游中度过的,他自年少时离开四川,就开始了仗剑江湖的生涯,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

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

而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一部《唐诗三百首》选了李白的诗30多首,而这30多首中竟有一半以上是送给朋友的诗,使我不禁联想到李白的一生。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流中,李白是不朽的,李白的诗也是不朽的。

能从古词,民歌甚至散文中吸取营养,而不拘于传统格式。

他性格豪放,桀骜不驯,游踪遍及南北各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意境奇妙。

李白一生极重视朋友情义,娓娓道来,不少诗篇写到亲情、友情、别情,同时留下了许多歌颂、赞美友情的美妙诗篇。

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他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

纵观李白的一生,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

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他的诸多名篇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以磅礴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另后人无法企及。

据史料记载,李白生在中亚西域的碎城,后随父迁移到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唐代科进士这一政策也促使了游学的兴盛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前程。

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唐代诗人几乎都有远游经历。

那么这些人在远游途中难免要相遇、相知,又难免惺惺相惜,结下深厚的友谊。

作为诗人,往往以诗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重情义的李白亦是如此。

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富贵的目的是自古有之,唐代更是兴盛,唐代科举进士以诗赋取士,恐怕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

李白的诗歌是在盛唐大放异彩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看,这一政策也促使了游学的兴盛。

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唐代诗人都有远游的经历。

这些人在远游的途中往往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作为诗人,最拿手方法就是通过诗这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他在政治仕途中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

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于是他为朋友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几多感叹。

他和朋友的情谊辉煌了整个盛唐,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李白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就让穿越我们时光的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李白诗中那些美丽的乐章。

我们说李白的结交范围之广,从这首被人历来传诵的《赠汪伦》诗中就可见一斑。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传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了一封特殊的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旅游,“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对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来说当然欣然而往,等去了才发现上当,但村民汪伦的热情好客让他深受感动,以至于离别之际倍受感动,以潭水之深度尚不及朋友情深,这样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句子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道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自然而又情真,成就后世送别之经典。

当然李白不是后世的蒲松龄,结交的尽是山精树妖、鬼狐精怪,他在远游生涯中曾有“饮中八仙”、“竹溪六逸”等称号,就说明了他结交的人很多,而且范围很广,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都是一见如故,推心置腹。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结交的朋友总有天各一方的时候,尤其对于李白这样远游之人,更是经常面对离愁别绪。

那种对朋友的怀念,对知音的惜叹,甚至对平凡之人的感慨如何来表达,只有寄赠诗歌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

所以对于这些欣赏他以及他欣赏的人,诗人更是将诗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写下了许多至情诗篇,至今被人广为传颂。

这些有名赠诗相对于上一部分来说,似乎更能体现李白对友情的看重。

谈起李白的友情,就不得不说到“李孟之交”了。

李白东游归来“酒稳安陆,蹉跎十年”的那段日子,结识了孟浩然。

在此之前,李白与孟浩然都读过相互的诗,因而一见如故。

孟浩然曾隐居山中,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李白也有类似经历。

他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他少隐岷山,又隐徕山,被唐玄宗召回京师,供奉翰,终因小人馋毁,被赐金放还。

他虽在政治仕途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

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他为朋友写下许多诗篇,为后人留下几多感叹,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孟浩然也是一位极具政治抱负的人,因仕进无门,才隐居深山,以饮酒吟诗为乐。

韩朝宗出任襄州(今襄阳市)地方官,李白写了著名《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结果,韩未予理睬。

李孟如此相似的人生境遇使二人之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真挚友谊,同时,二人又为彼此文才所折服,遂成为至交。

朋友这种真挚感情的流露,便是一篇篇炙热的饱含情谊的诗篇。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诗中第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即开门见山的点题,表达出对孟浩然的爱慕敬仰之情。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

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末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说这座山太巍峨了,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诗人仰望高山形象,使那种“爱慕敬仰”之情更具体化了。

此向他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中二联不仅仅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而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本诗语言古朴典雅,虽无华丽词藻,但句句飘逸疏朗,字里行间透露出二人之间情谊之深。

公历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又亲自送至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仍贮立江岸,望着孤帆远去,惆怅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脍炙人口的佳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以其充满想象的神来之笔,让我们眼前浮现出滚滚波涛、河山秀美的画面。

诗句中,在那个正值春光烂漫的时节,却是好友孟浩然辞行的日子。

船已出发,慢慢远去,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眺望那帆孤舟,载着好友渐行渐远。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虽然是写景,却饱含了诗人对好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以及不能随好友同行的惘茫,言有穷而意无尽,另读者陶醉其中…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如这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一生仕途曲折,曾屡试不第,后来遁入自然的山水田园当中。

他尽管大李白十多岁,但和李白的性情相同,情谊非常深厚,可谓忘年之交。

这首诗就写于两位诗人心灵情感互通之时。

因为孟浩然的诗名早已誉满天下,所以诗歌正如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开门见山,以灵动的真情描绘了一幅隐士图。

尤其巧妙化用《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句,由可爱归结为敬爱,生动传神地体现出高度的欣赏,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脍炙人口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赋予江水人情美,写它不远万里的送诗人乘舟远别,但送别而未别,一句“万里送行舟”把江水和诗人的情意变得绵长无尽。

虽然此类诗歌尽管没有指明友人是谁,却是李白友情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人李白已经和自然、和宇宙融入了深深的情谊。

如《金陵酒肆留别》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送友人》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将进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写的率真自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震撼而持久的感受。

这些诗不仅是为友谊而写,更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更是诗人坦荡胸襟的真实写照。

二十六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地时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尽管诗意是对月抒情,却将月人格化了,俨然是变对友人和对家乡的思念。

尤其是首尾两句交相呼应,看到山月随着江水跟自己远去,诗人的心中涌上一种思念之情,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顿时充满全诗。

李白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辞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行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