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关于高中学生常 见心理健康问题 以及解决方法
![关于高中学生常 见心理健康问题 以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1870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b.png)
关于高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诸多困难,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压力过大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需要应对各科目的大量学习任务,考试成绩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
因此,很多学生对成绩和学习产生焦虑和压力,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着来自老师、同学、家人等各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一些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与同学相处不和、与老师矛盾、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心理不适。
3.情感困扰青春期是情感波动较大的时期,高中学生可能会面临感情困扰,比如恋爱问题、友情矛盾等。
这些情感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4.自我认知问题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阶段,高中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外貌等方面产生不安和困惑,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规划感到迷茫。
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为了帮助高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应对压力和情感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不适,解决学习、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3.营造放松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4.加强家庭关系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多沟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问题。
5.培养积极心态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6.增强自我认知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提高自信心。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3e14ffb7360b4c2f3f64a9.png)
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1篇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
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e53d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2.png)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厌学心理。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2、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时期正是叛逆期,部分学生会表现为在家里“不受教”、“不听话”,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4、早恋问题。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我们家长平时要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平等,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
所以家长把命令的口吻换成商量的口吻,把“有色眼镜”换成理解和宽容,避免因为压抑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2、建立信任关系。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第一步是建立与他们的信任关系。
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才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扰。
3、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父母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青少年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见。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资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资](https://img.taocdn.com/s3/m/157a80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1.png)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资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症状包括情绪
消极、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等。
2.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包括
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3.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其
症状包括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躯体症状等。
4.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其症状包括强迫性计数、强迫
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5.嫉妒心理。
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
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
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6.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
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感到学习没劲, 丧失上进的信心, 学习欲望低下, 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更严重者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7.情绪方面的问题。
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 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 不稳定,
而且容易冲动, 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 可能会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 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
多变的情绪, 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
教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a74f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3.png)
教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下:
1. 学习压力: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可能会出现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2. 情绪问题:中学生可能会面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
3. 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紧张、孤独、被欺凌等。
4.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问题,如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不满或不自信。
5. 青春期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如性成熟、情感问题等。
6. 家庭问题: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家庭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疾病、家庭经济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等。
同时,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学会放松技巧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心理困惑:
![中学生的心理困惑:](https://img.taocdn.com/s3/m/8c2cb0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1.png)
中学生的心理困惑:
1.学业压力
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来自家长、老师还是自己,都会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面对大量的课业内容,同时还要为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准备。
这些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失眠、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2.情感困扰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上的困扰也是非常普遍的。
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等等。
有些中学生因为情感问题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3.自我认知不足
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往往难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不安,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4.社交压力
中学生的社交圈子开始扩大,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交压力,比如被排挤、被欺凌、被孤立等等。
这些问题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5.对未来的恐惧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
但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他们往往感到恐惧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面临选择困难,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未来会变得一片迷雾。
以上就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从教育和帮助方面入手,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d071c2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8.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六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厌学心理、考试焦虑、早恋问题等。
(一)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萎摩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
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并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对于这类学生要多激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小赵是我班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同学,他成绩上游,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他去和同学玩,他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38ba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1.png)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学生是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问题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情绪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生了许多变化,情绪问题也随之出现。
他们可能会有焦虑、压力、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焦虑对于一些中学生来说,入学考试、高考、升学考试等重要考试会带来很大的焦虑。
在考试前,他们可能会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不良情绪,中学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掌握考试的基本知识,避免过度焦虑。
2.抑郁由于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抑郁。
他们可能会经历自我怀疑、自卑、孤独等问题。
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学生应该寻求家人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来缓解抑郁情绪。
3.自闭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自闭症状,他们可能不愿意与人交流、呆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些情况需要注意,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此外,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交圈,扩展交流范围,缓解自闭情绪。
二、适应问题中学生通常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经历了许多改变,比如转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适应问题,如下所示:1.适应新环境当中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或高中时,他们可能会遇到新环境和新同学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和不舒服的感觉。
为了适应新环境,中学生可以尝试主动交朋友、积极参加学习和社交活动等,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学习方法问题当中学生遇到新学科或新教学方法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另外,中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的辅导课程,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5254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0.png)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有些问题较为常见,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和帮助。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初中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应对海量的知识点、大量的作业、严格的考试等。
一些学生由于对成绩的追求过高,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校教育的单一性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缺乏学习的乐趣。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习并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而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增加学科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潜能,提供更多的选择。
学校和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二、自我认知在青春期,初中生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成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等存在着过高的期待和不满意,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自我放任,自大自负等问题。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成就感。
学校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
学校和家庭可进行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其内在的自我价值。
三、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他们面对着来自家庭、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社会的各种关系。
一些学生面临着来自同学之间的欺凌、排斥等负面的人际交往,让他们产生抑郁和自卑情绪。
有些学生在面对父母的期望时会感到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沟通方式,导致沟通不畅,产生家庭矛盾。
解决方法: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防止同学之间的欺凌现象的发生。
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辅导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四、焦虑和抑郁初中生因身心发育不成熟和面对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f70e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5.png)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中学生是一个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问题等。
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学业压力问题学业压力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许多中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学业压力,是当前中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解决办法:1. 管理时间:中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寻求帮助: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中学生可以主动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 放松身心:中学生可以通过运动、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4. 培养兴趣爱好:中学生可以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生活乐趣。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中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会面临友谊破裂、同学欺凌、家庭矛盾等问题,造成心理困扰。
解决办法:1.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家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2. 培养自信心:中学生需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应对。
3. 学会处理冲突:中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通过沟通和妥协解决问题。
4. 寻求支持: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心理咨询师寻求支持和建议,解决问题。
三、自我认知问题自我认知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自傲、自怜等问题,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
解决办法:1. 自我认知:中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9506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9.png)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
1.情绪波动: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沮丧、焦虑或易怒。
2.焦虑和压力: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面对考试、升学等各种压力,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状况。
3.自我认知不足:中学生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阶段,可能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感到自卑和无助。
4.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关系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沟通不畅、相互理解不足等。
5.学业压力过大: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厌学等情绪。
6.网络和手机依赖:过度依赖手机和网络可能导致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等问题,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7.自尊心问题:有些中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感到自卑,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8.情绪调节能力不足:中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难以平静下来。
9.自信心不足:一些中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和放弃。
10.考试焦虑:面对考试,中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影响他们的表现和成绩。
11.厌学情绪: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等原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
12.早恋问题: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对异性的关注增加,可能会出现早恋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5c8d7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6.png)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学生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较为关键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焦虑与压力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增加。
2. 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学会寻求帮助,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
•培养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
•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二、自我认同与自尊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困惑,并容易受到同伴评价影响而产生自卑感。
2. 对策建议•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肯定。
•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
三、情绪管理与冲突处理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与同学之间的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如写日记、找朋友倾诉等。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情绪冲突的发生。
•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沟通、妥协和寻求第三方帮助。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厌学与学习困难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遇到学习困难。
2. 对策建议•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分解任务。
•寻找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做好笔记等。
•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调整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五、家庭关系与独立性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家庭关系方面面临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容易产生紧张和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权威,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53f6c0bd64783e08122bde.png)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表现在厌学、学习压力过大和考试焦虑上。
1、厌学问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简单的说,厌学就是讨厌学习。
厌学者往往对学习伴有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在课堂中表现出不认真听课、打瞌睡、看小说或做自己的事情,对老师的提醒阳奉阴违,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愿主动学习,有的甚至会选择逃学或旷课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学习速度下降,学习质量不高。
一般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差,不自信。
这也导致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往往以学习无用为借口逃避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有调查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压力,初中生群体中55.5% 感到有学习压力。
近年来,因承受不住来自学习的各方面压力,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频现报端。
因此,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日益成为了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学生学习压力最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尤其是我国的父母总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且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孩子成绩不好就会给予责骂或训斥等,这些让学生倍感压力。
还有同学间竞争激烈,学生自身学习计划和时间难以分配,奋斗目标较高或学习动力不足等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
而且,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求职场上学历至上等也让学生产生自我的过度危机感与忧虑感。
很多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而表现出一定的躯体反应,如视力不断下降、时常感到身体乏力、头昏、头痛、胃口不舒服等,有的可能会入睡难、易醒、失眠等。
3、考试焦虑焦虑是指自尊心受到威胁或预计可能受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避免,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个体保持较高的心理兴奋度,促使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问题上,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ea10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8.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情感。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集中、听不进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继续学习,产生焦虑;有些学生害怕或回避上学,或产生恐惧反应,或处于抑郁状态;一些学生有矛盾的想法和愤怒的反应,使他们易怒和依赖。
2.行为。
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都存在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力抑制。
以前学习能力很好,成绩也不错。
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导致学习困难,上课记不了笔记,记忆力差,不会写作文,不会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法继续做一件事,无缘无故停下作业或看书,摆弄小物件或漫无目的发呆。
第二,社交退缩。
与同学交流少了,学习生活活动少了,体育课不愿意说话,不愿意运动,成了同学活动的旁观者,脱离了同伴群体。
第三,品行混乱。
违反适龄社会规范和准则的行为,如逃学、打架、说谎、偷窃、吸烟、离家出走等都有可能发生。
也有一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不遵守纪律和骚扰他人。
第四,行为退步。
表现得像个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活动没有计划,喜欢小孩子的游戏,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因为不能和同学一起玩,一起说话。
3.生理功能。
表现为头晕、脑胀、入睡困难、腰酸、心悸、乏力等。
,但是体检没有具体的身体问题。
心理学消除紧张的妙招1、保持充足的睡眠。
2、每天花15~20分钟静坐、深呼吸和冥想宁静画面。
3、练习太极拳或瑜伽。
4、学一种新的业余爱好。
5.发脾气前先数到10,会缓解压力。
6.不要通过喝酒、抽烟、喝咖啡、吃吃喝喝来消除紧张情绪,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7.避免让你不开心的情况和你讨厌的人。
高三学生心理疏导方法1.自我调节:高三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之余,适当运动,听歌,和朋友聚会等活动。
不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应该放松一下。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dc96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总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家长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学会适应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巨大压力,如考试、作业等。对策是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影响而产生自我 价值感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与积极正向题及其对策简析
3. 情绪波动: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对 策是学会情绪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同时与家人和老师 保持沟通。
4. 社交困难:中学生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羞怯、孤独等。对策是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主动结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
![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4781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9.png)
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初中生心理常见问题篇1(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
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
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
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
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生理方面。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我们只做参谋青春期,对孩子的人格取向、心理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出现叛逆思想。
作为父母,要怎么去引导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呢?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对孩子越来越看不惯了:不讲文明礼貌,个性张狂随意、一味装酷扮靓、经常荒疏学业等等,结果除了满肚子恨铁不成钢的不满,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郁闷。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19cc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4.png)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由于学业要求的增加、升学竞争的激烈,中学生常常感到学习压力巨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中学生可以利用番茄钟、时间管理工具等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集中大量时间在学习上,造成压力过大。
2. 寻求帮助: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减轻学习压力。
3. 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学习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谊问题、同学冲突等。
这些问题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以下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1. 学会沟通与妥协: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妥善处理分歧和冲突,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 培养友谊:中学生可以主动交朋友,参加校园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3. 倾诉与寻求帮助:当中学生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可以向老师、辅导员或家长倾诉,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帮助。
三、自我认同问题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常常面临自我价值、身份认同等问题。
以下是解决自我认同问题的方法:1. 接纳个体差异:中学生要理解自己与他人存在差异的正常性,培养自信心,接纳自己的特点和不足。
2. 发展个人兴趣: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兴趣社团和学校活动,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找到自我认同感。
3. 家庭支持:家庭应给予中学生支持和鼓励,与他们进行积极沟通,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观。
四、考试焦虑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类考试,而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减轻考试焦虑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提前规划学习进度,逐步复习,减少考试紧张感。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5f33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e.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一)、厌学问题1、厌学的表现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
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
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
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
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
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
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
都易失去学习兴趣。
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习疲劳问题1.学习疲劳的表现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目前,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
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
1.导致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负担过重。
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
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量”,使孩子疲于应付。
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
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
学习没有一定之规,忙忙乱乱。
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
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学习兴趣。
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
学习无愉快可言。
(4)、脑营养不足。
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
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三)、考试焦虑问题1、考试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1)、情绪激动、慌张、不能自制。
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
(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
(3)、注意障碍。
即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4)、记忆障碍。
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出,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
(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
2、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
1、个体的自身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1)遗传素质。
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由于每个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
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人,对刺激环境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人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2)认知评价能力。
考试能否引起中学生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
认知评价能力包括个体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价。
一个高中生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价过低,其考试焦虑水平必然过高。
如果一个高中生将高考只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水平便不会很高。
(3)知识准备。
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
否则,便可能会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坐卧不安,焦虑加剧。
2、外部因素对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影响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
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有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说:“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使他们失望”。
还有些家长不仅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使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
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几天一大考,每天一小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中学生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
此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因而拥挤在升高中、上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给学生参加重要的考试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案例1:王X,女,15岁,某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中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
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名,学校,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拒绝上学,拒绝参加中考。
案例2:某男生,上初中(非重点中学)时,该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又是一班之长。
在学校的各种竞赛中经常获奖。
考入重点高中,他非常兴奋和高兴,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时更优异的成绩。
但刚入学的摸底考试,就让他大失所望。
在极度的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加勤奋和刻苦,但期中考试的成绩仍不理想。
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考试期间常常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得多。
他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
考试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紧张,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上述二个案例都属于考试焦虑,有着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三位当事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一心期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二是三位当事学生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均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并伴有不良躯体反应。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树立自信。
一方面应帮助其对自己提出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应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其意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