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探索:在一条轨道上比快慢
要点:
①将小组成员分为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终点并及时发令停止计时。 ③发令员尽量使用一个字的口令,如“跑”“停”。 ④计时员操作秒表要与发令员的指令同步。 ⑤操作员放开小球也要和指令同步,并且不能给小球施加助力。 ⑥记录员除了记录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小球是否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提醒 小组成员重新开始。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一
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 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 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探索二
在这些并交流。
拨动尺子,圆点上下振动
拨动指尖陀螺边缘,圆点转动
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 和之前一样吗?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 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如:前进、后退、转弯、旋 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画出人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探索一
做一个较低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木块在斜面的运动
探索三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小学科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

小学科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一、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1. 课文:云的种类2. 课文:云是什么?3. 课文:识云4. 课文:云里有什么?5. 课文:云在干什么?二、第二单元:小小发明家1. 课文:杰米的发明2. 课文:发条鱼3. 课文:触摸式词典4. 课文:插队机器人5. 课文:发明多啦美乐斯三、第三单元:我的五官1. 课文:我的眼睛2. 课文:我的嘴巴3. 课文:我的鼻子4. 课文:我的耳朵5. 课文:我的手四、第四单元:每个生命都美丽1. 课文:蝴蝶的变化2. 课文:鸟巢3. 课文:蜜蜂有办法4. 课文:飞得最高的生命5. 课文:猴子的尾巴五、第五单元:爱护环境1. 课文:学水2. 课文:保护森林、水源地3. 课文:节约用水4. 课文:怎样做好垃圾分类5. 课文:环保小卫士六、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园1. 课文:家2. 课文:家的变化3. 课文:人们的乐园4. 课文:爱与关怀的家5. 课文:回到家七、第七单元:探险乐园1. 课文:进入小小镇2. 课文:梦想3. 课文:五星级探险乐园4. 课文:小镇变了样5. 课文:欢乐与奇遇八、第八单元:轮流做课代表1. 课文:课前准备2. 课文:快乐体验3. 课文:请点评4. 课文:课后总结5. 课文:交接班九、第九单元:同心协力奶牛精1. 课文:移民记2. 课文:同心协力3. 课文:牛粪汤4. 课文:大展宏图5. 课文:欢迎新朋友十、第十单元:连连看1. 课文:邻居的秘密2. 课文:相邻的声音3. 课文:秦始皇4. 课文:三国演义5. 课文:连连看十一、第十一单元:理发师爷爷的记忆石1. 课文:一件发夹的故事2. 课文:胜利纪念碑3. 课文:记忆的石头4. 课文:红色警钟5. 课文:永远燃烧的纪念碑十二、第十二单元:生活大智慧1. 课文:生活大智慧2. 课文:雨女无瓜3. 课文:零用钱的小智慧4. 课文:小动物们的日子5. 课文:大智慧指引我们。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科学:在生物科学方面,学生们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他们学习了植物的不同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如根、茎、叶和花。
同时,他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并了解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生活方式。
2. 物质科学:在物质科学方面,学生们学习了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他们了解了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并学习了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此外,他们还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混合物和溶液的制备方法,并了解了它们的用途。
3. 地球科学:在地球科学方面,学生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他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了解了造成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此外,他们还学习了一些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并了解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方面,学生们有机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他们学习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学会了记录观察结果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总体而言,2024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1教科版三下科学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第1课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三下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111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跟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挪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央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按照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思考:生活中直线运动有哪些?曲线运动有哪些?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4.各种运动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相互联系。
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方法: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圆点的运动轨迹。
5.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冰刀在冰面上滑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路面上滚动。
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6.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终点。
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共43个)

实验名称
观察前三周凤仙花的生长变化(D)
实验器材
凤仙花植株、记录表
观察步骤
1、凤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
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
3、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
4、刚出土的凤仙花叶的样子。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观察记录
出土时间
植株的样子(图)
茎的颜色
叶的样子(图)
1、第一对叶子是椭圆形的,表面光滑,没有叶脉。
2、叶子的排列(画图):
7、
实验名称
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D)
实验器材
凤仙花植株、记录表
观察步骤
1、现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或拍下来。
2、描述茎的颜色,测量它的粗细和高度。
3、数一数,植株上有多少片叶子。
4、观察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画一条蚕宝宝
16、
实验名称
观察蚕吐丝前后的变化(A)
实验器材
快吐丝的蚕
实验步骤
1、观察吐丝前蚕的特点;
2、吐丝后蚕的特点
3、蚕怎样吐丝
观察结果
吐丝前的蚕
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食量减退直至停食,身体透明。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
蚕怎样吐丝
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其他发现
2、每过2分钟读数一次,并记录。
3、分析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温度记录表(参看书本47页)
2、自来水的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另外三杯水的温度逐渐下降,一直降到室温为止;与室温的温差越大,温度下降速度越快。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编辑课件
67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茎的颜色是:
(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是绿色的)
编辑课件
68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子的颜色是:
(绿色的)
编辑课件
69
__月__日(长出第一对真叶)
时
后
后
后
后
茎的颜 嫩黄色 黄绿色 嫩绿色 绿色 深绿色 … 色
60
植物为什么要先长根呢?
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 物生长的需要;
它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植物不会 倒伏或被风刮倒。
编辑课件
61
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 物生长的需要;
它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植物不会 倒伏或被风刮倒。
编辑课件
62
种子变成了幼苗
编辑课件
63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编辑课件
72
植物的叶子和幼苗时的茎 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 们的叶片里,有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 我们称它为叶绿素,它是植物细胞叶 绿体中 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
编辑课件
73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原理
绿色植物的时片里,有一种叫叶绿体的物质。 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全册课件
编辑课件
1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编辑课件
2
第一节
植物 新生命的开始
编辑课件
3
下面的图片中是些什么动物,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从鸡蛋里孵出来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范文参考☆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温度与温度计
教材依据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
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
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
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
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
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
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
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
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
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
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
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
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以便加以巩固。
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
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
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
要使用工具——温度计。
(板书:温度与温度计)
(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
(距地面1,5米处)
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
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
(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
)
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
(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
)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
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
(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
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
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
5、小结。
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
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
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
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
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
(多媒体课件)
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
(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
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
(八)板书设计:刻度平
玻璃管上
液柱停
液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