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外教育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1测绘韩体忠
一,我国教育史简介
提起我国教育史,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在汉朝,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而到了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在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在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在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而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体现了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二,外国教育史简介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苏美尔人发明了"泥板书"和楔形文字文字,这就为两河流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苏美尔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到巴比伦时期,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先后出现了婆罗门教教育,佛教教育,但古代印度的教育操于宗教之手,成为神学附庸。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例如;查理曼的教育改革,骑士教育。而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其教学内容也由最初的传授实用知识变为以诵习《古兰经》为主。早期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聚会礼拜的圣地,也是兼施初、中、高三级教育的教育场所。中世纪晚期西方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城市学校和经院哲学院,进入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下来,在文艺复兴期间产生了文法学校和公学属中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最为
著名的牛津、剑桥大学成为大多人的目标, 17世纪《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且确立了教育院,教育委员会。法国拿破仑时期对军事技术教育和科学事业十分关注,并创办了一些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及巴黎高等师范学,美国首先通过法律,成立“州教育委员会”,设“州学校督察长”,征收“办学税”等,确立了美国教育由州以及管理,教育分权的制度。而日本颁布《中学校令》,规定中学是为实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分为普通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
三,中外教育的差异及结论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我国的教育强调对人的思想道德,礼仪方面的修为并且占据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如我国早期的教育著作《大学》就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在西方教育中虽然也重视教育对人的品德的教育,但更多的是关注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如西方的斯巴达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来保卫国家。二,我国古代教育强调个强调经典学著的知识学习,而外国则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在我国历史上,《四书五经》,《三字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而唯一做官的机会就是科举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就是一篇文章。而外国则是考核个人的全方面技能,特别是军事技能,如雅典教育,他们的考核项目则广阔的包含文艺技能,体育技能,军事才能,只有拥有全方面的技能才能立足社会。三,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和封建的思想束缚,普遍以苦读圣贤之书为贵,自古就有:“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之说,而教育归咎于儒家思想,教育思想比较单一,教育受控于朝廷,而西方教育思想比较丰富,如柏拉图《理想图》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智者统论》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等等,而教育开始受控于宗教,宗教神圣色彩比较浓重,发展到后来,专行设立教育部门进行主管。
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后,有着不同文化的渊源,发展到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明显地存在着“两强、两弱”现象。“两强”是指我们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牢固,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中国学生屡屡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上摘取金牌即为最好的明证。“两弱”是指我们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通薄弱,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薄弱。由此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强烈地感受到中外基础教育的巨大差异在于:一个强调知识学习;一个强调能力培养。如果两者能相互结合,这也许将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和发展的一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