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比较阅读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中考语文专题3爱莲说对比阅读(解析版)
爱莲说(一)(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二:①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
”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水陆草木之.花避暑而暑为之.退B.出淤泥而.不染乃摘而.藏之C.长跪而谢.之及花之既谢.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
《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9篇)《爱莲说》阅读附答案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参考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三)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之欧阳学创编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最新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
(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二)参考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爱莲说比较阅读带答案
内容相关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就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就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
②薄丛:贫瘠得丛林。
③芳:散发出芳香。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得一项就是(2分)( )A 、 自⎩⎪⎨⎪⎧自.李唐来自.非亭午夜分B 、 清⎩⎪⎨⎪⎧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冽 C 、 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 鲜⎩⎪⎨⎪⎧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 2、 把下面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得思想感情,用“莲”自比得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与“牡丹”?(2分)4、 语段(一)与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得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手法相关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
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
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
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瞧梅花记》)注:①杂沓:聚集得样子。
②舆:车。
③游屐:指游人。
④萼:环列花朵外部得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
⑤偃:倒下。
⑥浮白:指喝酒。
⑦占:口述(文辞)。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
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②瑞:吉,善。
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比较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 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善绘者以意取似。
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 兰画得像样。
4.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 者__洁__身__自__好__、_不__慕__名__利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高__洁______的品性。(3 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实用5篇)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实用5篇)1.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第1篇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小题1】(1)多(2)洗涤(3)长枝节(4)很少【小题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小题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枝”这个字就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长枝节”。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独为只的意思、之为无意义、而是转折的意思、染是被沾染、亵是玩弄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相关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
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③芳:散发出芳香。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自⎩⎪⎨⎪⎧自.李唐来自.非亭午夜分B. 清⎩⎪⎨⎪⎧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冽 C. 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鲜⎩⎪⎨⎪⎧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手法相关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
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
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
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
②舆:车。
③游屐:指游人。
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
⑤偃:倒下。
⑥浮白:指喝酒。
⑦占:口述(文辞)。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出⎩⎪⎨⎪⎧出.淤泥而不染卷石底以出.B. 通⎩⎪⎨⎪⎧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C. 远⎩⎪⎨⎪⎧香远.益清亲贤臣,远.小人 D. 闻⎩⎪⎨⎪⎧陶后鲜有闻.闻.寡人之耳者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4分)三、(2019南阳市唐河县二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2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
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
②渥(wò):红润的脸色。
③黟(yī)然:形容黑的样子。
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⑤奈何:为何。
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
⑦戕贼:残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益⎩⎪⎨⎪⎧香远益.清有所广益.B. 谓⎩⎪⎨⎪⎧予谓.菊太守谓.谁 C. 劳⎩⎪⎨⎪⎧ 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 D. 欲⎩⎪⎨⎪⎧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颓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 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借写“草木”言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语段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4分)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动:萌发。
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③后:指武则天。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2)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语段(一)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4. 语段(一)(二)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分)参考答案一、1. B(2分)【解析】A项中两个“自”的意思分别是“自从”“如果”;B项两个“清”的意思都是“清澈”;C项两个“观”的意思分别是“观赏”“景象”;D项两个“鲜”的意思分别是“少”“新鲜”。
2. (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1分,大意1分。
共2分)(2)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很多了。
(“宜”1分,大意1分。
共2分)(共4分)3. 运用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从而更好地突出莲高贵(高洁)的品质。
(意思对即可。
手法1分,分析1分,共2分)4. 语段(一)认为君子应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庄重质朴。
(意思对即可。
1分)语段(二)认为君子在无人赏识时,要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要不改操守。
(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二、1. A(2分)【解析】A项两个“出”的意思都是“露出”;B项两个“通”的意思分别是“贯通”“顺利”;C项两个“远”的意思分别是“远播”“远避”;D项两个“闻”的意思分别是“听到”“使……听到”。
故选A。
2.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亵”1分,大意1分。
共2分)3. 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
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4.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意思对即可。
2分)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
(意思对即可。
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
洞庭梅花不比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游人到达那里,所以我多年来都会舍弃玄墓、光复这两座山,专门到洞庭湖(观赏梅花)。
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飘荡在衣袖间。
靠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梅树,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色的梅花镶嵌其间,古木的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
其中一株梅树横卧在水面上,我酒喝得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花影和人影,开怀畅饮(灵感突然涌现)。
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寓所。
三、1. C(2分)【解析】A项两个“益”的意思分别是“更加”“帮助”;B项两个“谓”的意思分别是“认为”“为、是”;C项两个“劳”的意思都是“使……劳累”;D项两个“欲”的意思分别是“想要”“快要”。
2.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甚蕃”1分,大意1分。
共2分)(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鲜”“闻”1分,大意1分。
共2分)(共4分)3. 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来描写莲花。
(2分)4. 语段(一)借写对莲的喜爱,表达了对君子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借写牡丹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分)语段(二)通过对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阐述了百般的忧虑和万事的操劳必然损伤着人的身心和精力的道理,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处境的忧思。
(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使他的身体劳累,(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如枯槁的木头,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
(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那样长久的肌体,想要和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考虑究竟是谁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四、1. (1)多(2)竖立(意思对即可。
一小题1分,共2分)2.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染”“濯”1分,大意1分,共2分)3. 相同点:都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意思对即可。
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4. 语段(一)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作者通过写牡丹表达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弃。
(2分)语段(二)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
(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我开始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
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日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当的,但是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愈诗:“夕贬潮州路八千”。
)植物的生长、萌发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即使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一穗来;武则天虽为一国之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如果武则天是有见识的,就应当贬谪所有的花卉而唯独推崇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