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基础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基础
1. 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2. 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3. 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一、s 、v 、t 探源 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 、v 、t 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
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表示时间的t ,这个字母t 代表英文单词time ,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
表示速度的字母v ,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 ,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 。
velocity 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
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nce ,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 开头的。
关于为什么会用s 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 和代表时间的t 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s 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 、v 、t 三者的基本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可简记为:s vt =路程÷速度=时间 可简记为:t s v =÷路程÷时间=速度 可简记为:v s t =÷三、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板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例 1】 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考点】行程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巩固】 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考点】行程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例 2】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总结汇总版(题型全,知识点详细)
目录目录 (1)行程专题(1)——简单相遇追及问题 (3)行程专题(2)——多人相遇追及问题 (6)行程专题(3)——多次相遇追及问题 (8)模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8)模块二:运用比例关系解多次相遇问题 (8)模块三: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9)行程专题(4)——变速变道问题 (10)模块一:变速问题 (10)模块二:变道问题 (10)模块三:走停问题 (11)行程专题(5)——火车过桥问题 (12)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 (12)模块二:火车与人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12)模块三:火车与火车的相遇与追及 (13)行程专题(6)——流水行船问题 (14)模块一、基本的流水行船问题 (14)模块二、相遇与追及问题 (15)行程专题(7)——发车问题 (17)行程专题(8)——环形跑道问题 (19)模块一、一般环形跑道问题 (19)模块二、环形跑道——变道问题 (19)模块三、环形跑道——变速问题 (20)模块四、时钟问题 (20)行程专题(9)——比例解行程题综合 (22)模块一:比例初步——利用简单倍比关系进行解题 (22)模块二: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22)模块三: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23)模块四、比例综合题 (23)行程专题强化(1) (24)行程专题强化(2) (26)行程专题强化(3) (27)目录行程专题强化(4) (28)行程专题强化(5) (29)行程专题强化(6) (30)行程专题强化(7) (31)行程专题强化(8) (32)行程专题强化(9) (33)行程专题强化答案(1) (34)行程专题强化答案(2) (36)行程专题强化答案(3) (38)行程专题强化答案(4) (40)行程专题强化答案(5) (42)行程专题强化答案(6) (44)行程专题强化答案(7) (46)行程专题强化答案(8) (48)行程专题强化答案(9) (50)行程专题(1)——简单相遇追及问题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关于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s = v×t时间=路程÷速度可简记为:t = s÷v速度=路程÷时间可简记为:v = s÷t相同时间内,路程比=速度比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全部路程÷全部时间全部时间=全部路程÷平均速度全部路程=平均速度×全部时间相遇:甲乙从AB两地同时出发,两人在途中相遇,实际上是甲和乙一起行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例题1】(23中2012)一列慢车和一列快车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快车和慢车速度的比是5:4,慢车先从A站开出27千米,快车才从B站开出。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公式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总
结大全
【根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根本类型】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其他问题:利用相应知识解决,比方和差分倍和盈亏;
【复杂的行程】
1、屡次相遇问题;
2、环形行程问题;
3、运用比例、方程等解复杂的题。
查看: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公式和例题解析汇总。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电车)
相遇追及(多次)、电车问题一、知识地图简单相遇追及匀速直线行程多次相遇追及(包括火车过桥)发车间隔问题多次相遇追及环形线路行程(包括钟表问题)⎧⎨⎩⎧⎪⎨⎪⎩变速直线行程(求平均速度)流水行船不同参照系的行程自动扶梯行程中的比例关系其他类型(正、反比例运用)相遇点变化问题二、基础知识在历年“小升初”考试和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行程问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中的难点,“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今后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典型的相遇和追及所有行程问题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二)多次相遇追及通过图示介绍直线上的相遇和追及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求相遇次数2求相遇地点3由相遇地点求全程“线段示意图”和“折线示意图”是解行程问题特别是多次相遇问题的重要方法。
举个例子:假设A、B两地相距6000米,甲从A地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6千米/小时,乙从B出发,在AB间往返运动,速度为4千米/小时。
我们可以依次求出甲、乙每次到达A点或B点的时间。
为了说明甲、乙在AB间相遇的规律,我们可以用“折线示意图”来表示。
第四次相遇第五次相遇第六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第三次相遇第一次相遇折线示意图能将整个行程过程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例如AD表示的是,甲从A地出发运动到B地的过程,其中D点对应的时间为1小时,表示甲第一次到达B点的时间为1小时,BF表示乙从B地出发到达A地的过程,F点对应的时间为1.5小时,表示乙第一次到达A 地的时间为1.5小时,AD与BF相交于C点,对应甲、乙的第一次相遇事件,同样的G点对应是甲、乙的第二次相遇事件。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1.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篇一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2.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知识点篇二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3.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篇三1、姐妹两人骑车从相距10千米的甲地去乙地,妹妹比姐姐早出发10分钟,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姐妹两人骑车速度比是5:4,求姐姐甲地去乙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张爬山,下山按原路返回,往返共用了1.5小时。
上山时间是下山时间的1.5倍,上山速度比下山速度每分钟慢50米。
小张上下山共行了多少米?3、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
去时的速度是返回速度的3/4,去时比返回时多用了1小时,已知返回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
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千米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千米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多少千米?5、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
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5.5厘米和3.5厘米。
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
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4.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应用题篇四1、一列快客和一列普客从甲乙两个城同时相对开出,快客每小时行90千米,普客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2.5小时后,两列客车在途中相遇。
求甲乙两城市间的道路长多少千米?解:要知道甲、乙两城之间的道路长多少千米,就必须知道两车的速度和所行的时间。
因为两车是相对而行,所以速度应是两车速度和,时间是两车的相遇时间,这样就可以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了。
奥数-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学而思奥数模块之行程问题
学而思奥数模块之行程问题1、基本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2、简单的相遇、追及问题: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简单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各自解题时的入手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1.相遇问题:与速度和、路程和有关⑴是否同时出发⑵是否有返回条件⑶是否和中点有关:判断相遇点位置⑷是否是多次返回:按倍数关系走。
⑸一般条件下,入手点从"和"入手,但当条件与"差"有关时,就从差入手,再分析出时间,由此再得所需结果2.追及问题:与速度差、路程差有关⑴速度差与路程差的本质含义⑵是否同时出发,是否同地出发。
⑶方向是否有改变⑷环形时:慢者落快者整一圈(1)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2) 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
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2小时两车相遇。
甲列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师徒两人合作加工52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几小时以后还有70个零件没有加工?(2)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3) 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
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2.5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速度=路程÷时间(v=s÷t)时间=路程÷速度(t=s÷v)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平=s总÷t总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
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
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求平均速度:时间一定(v1+v2)÷2;路程一定2v1v2÷(v1+v2),牢记平均速度公式,就不会错。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数学公式及练习题
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数学公式及练习题1.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数学公式篇一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2.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篇二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是一个个三人行程问题,拆解开包含两个相遇(甲与乙、甲与丙)、一个追及问题(乙与丙),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三个人的速度,及一个关键时间“3分钟”。
第一个相遇:在甲与乙相遇后的3分钟时间里,甲、丙二人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从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行进的速度差造成的,乙、丙二人的行程是一个追及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即为乙丙二人行进的时间: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从开始至相遇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即为全程:(40+38)×114=8892(米)就这样,我们把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相遇追及问题,解题思路就会更加清晰。
3.小学生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篇三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奥数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完整版
奥数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典型例题】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典型例题】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1.1 根据基本公式,路程(和、差)等于速度(和、差)乘以时间。
对于火车过桥(隧道),长度也算在路程中。
1.2 时间等于路程(和、差)除以速度(和、差),速度(和、差)等于路程(和、差)除以时间。
1.3 速度差等于快速速度减去慢速速度,速度和等于慢速速度加上快速速度。
快速速度等于(速度和加上速度差)除以21.4,慢速速度等于(速度和减去速度差)除以2.2.三类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环形跑道。
2.1 相遇的含义是如果出发时间相同,则所走的时间相同;相遇时,两方都处于同一个位置。
在超过2人的行程问题中,相遇就是时间和距离的等量代换点;如果一方先出发或者有一方中间停止,则这一方还要算上先出发的时间或去掉停止的时间。
2.2 相遇时,速度和等于对应的路程和,有公式:路程和等于速度和乘以时间,时间等于路程和除以速度和,速度和等于路程和除以时间。
2.3 追及时,速度差等于对应的路程差,有公式:路程差等于速度差乘以时间,时间等于路程差除以速度差,速度差等于路程差除以时间。
2.4 在环形跑道的同向追及问题中,速度差等于每相遇一次的路程差为1圈。
距离差等于圈数乘以跑道长,时间等于距离差除以速度差,速度差等于距离差除以时间。
2.5 在环形跑道反向碰头问题中,速度和等于每相遇一次的路程和等于1圈。
距离和等于圈数乘以跑道长,时间等于距离和除以速度和,速度和等于距离和除以时间。
2.6 再次相遇问题相当于环形跑道,跑道距离相当于2倍总路程。
如果到对方出发点都又返回,再次相遇,与第一次相遇相比,二次相遇所走的总路程相当于环形跑道的总路程,即2倍总路程和2倍时间。
再次相遇与第一次相遇相比,共走3倍的总路程,花费3倍的总时间。
以后每次相遇,总路程等于环形跑道的距离,即2倍总路程。
规律就是1、3、5、7倍的总路程(时间)时相遇。
2.7 在顺水(风)或逆水(风)行程问题中,顺水速度加上逆水速度除以2等于船速,顺水速度减去逆水速度除以2等于水速,即速度和加上速度差除以2等于船速,速度和减去速度差除以2等于水速。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知识要点1、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就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OMO关系需用乘坐、乘法排序。
由于方法直观,但应当特别注意高速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相同可以分成三种:(1)碰面问题;(2)嗟乎问题;(3)赴援问题。
2、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就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成以下三种情况:(1)并肩而行:碰面距离=速度和×时间(2)bilateral而行:相腰距离=速度和×时间(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3、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在行程问题中,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的化解方法与通常行程问题的方法相似,但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就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碰面至下次碰面Jaguaribe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甲冲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一个全程。
4、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图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5、船在江河航行时,除了本身的行进速度外,还受流水的扒送和顶倪,在这种情况下排序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圣贤的路程,叫作流水行程问题。
流水行程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地用到,此外流水行程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度(船速:船本身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度(水速:流水的速度)根据加减法母石氏关系可以得:顺水航行中: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逆水航行中: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知道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还可以得出: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6、列举过桥就是生活中常用的现象,必须正确理解这类问题,首先必须懂从车头上桥至车尾返回桥高速行驶的路程就是多少,即为列车过桥总路程=桥短+车长。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速度=路程÷时间(v=s÷t)时间=路程÷速度(t=s÷v)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
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
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求平均速度:时间一定()2;路程一定2(),牢记平均速度公式,就不会错。
小学奥数题库《行程问题》基础行程平均速度4星题(含详解)全国通用版
行程-基础行程-平均速度-4星题课程目标知识提要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一个量。
•平均速度的求法当时间不相等时,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当时间相等时,平均速度=(速度1+速度2)÷2•“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的区别平均速度是指在整个过程的快慢程度;速度的平均是指速度的整体水平,是把所有速度加起来再除以它们的个数,得到的是一个平均数。
精选例题平均速度1. 一条路上有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比是1:2:3,小羊经过各段路的速度之比是3:4:5,如图.已知小羊经过三段路共用1小时26分钟,则小羊经过下坡路用了小时.【答案】0.6【分析】时间比为1 3:24:35=20:30:36=10:15:18,下坡路时间为12660÷(10+15+18)×18=0.6(小时).2. 小龙从家到学校的路上经过一个商店和一个游乐场,从家到商店的距离是500米,用了7分钟;从商店到游乐场以80米/分的速度要走8分钟;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300米,走的速度是60米/分.那么小龙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米/分.【答案】72【分析】商店到游乐场:S1=80×8=640(m),游乐场到学校:t1=300÷60=5(min),所以S总=500+640+300=1440m;t总=7+8+5=20(min).平均速度:1440÷20=72(m/min).3. A、B两人同时自甲地出发去乙地,A、B步行的速度分别为100米/分、120米/分,两人骑车的速度都是200米/分,A先骑车到途中某地下车把车放下,立即步行前进;B走到车处,立即骑车前进,当超过A一段路程后,把车放下,立即步行前进,两人如此继续交替用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乙地,那么A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米/分.【答案】10007【分析】在整个行程中,车是从甲地到乙地,恰好过了一个全程,所以A、B两人步行的路程合起来也恰好是一个全程.而A步行的路程加上A骑车的路程也是一个全程,所以A步行的路程等于B骑车的路程,A骑车的路程等于B步行的路程.设A步行x米,骑车y米,那么B步行y米,骑车x米.由于两人同时到达,故所用时间相同,得:x100+y200=y120+x200,可得x:y=2:3.不妨设A步行了200米,那么骑车的路程为300米,所以A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200+300)÷(200100+300200)=10007(米/分).4. 灰太狼爬一座山,上山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下山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它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是多少?【答案】8千米/时.【分析】不是.假设山路12千米,总路程是24千米,上山2小时,下山1小时,总时间3小时,平均速度为24÷3=8(千米/时).5. 小王每天用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骑车去学校,这一天由于逆风,开始三分之一路程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那么剩下的路程应该以怎样的速度才能与平时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答案】20千米/小时【分析】由于要求大风天和平时到校时间所用时间相同,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平时的15千米/小时相当于平均速度.若能再把总路程“任我意”出来,在已知总距离和平均速度的情况下,总时间是可求的,例如假设总路程是30千米,从而总时间为30÷15=2小时.开始的三分之一路程则为10千米,所用时间为10÷10=1小时,可见剩下的20千米应用时1小时,从而其速度应为20千米/小时.6. 倒霉熊开汽车从自己家A到企鹅家D,需先走一段平路再翻过一座山,其中A到B为平地(见下图),车速是30千米/时;从B到C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从C到D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到D全程为72千米,倒霉熊开车从自己家A到企鹅家D共需要多少时间?【答案】 2.4小时【分析】设上山路为90千米,下山路为180千米,则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90 + 180) \div (90 \div 22.5 +180 \div 36) = 30(千\dfrac 米时 ),\]正好是平地的速度,所以行A、D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30千米/时,与平地路程的长短无关.因此共需要72÷30=2.4(小时).7. 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15千米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到对面山里?【答案】下午1时【分析】邮递员走了12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5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在路上共用时间为:12÷4+15÷5=6(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6−12=1(时)到对面山里.8. 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答案】12【分析】上山3千米/小时,平路4千米/小时,下山6千米/小时.假设平路与上下山距离相等,均为12千米,则首先赵伯伯每天共行走12×4=48千米平路用时12×2÷4=6小时上山用时12÷3=4小时下山用时12÷6=2小时共用时6+4+2=12小时是实际3小时的4倍,则假设的48千米也应为实际路程的4倍,可见实际行走距离为48÷4=12千米方法二:设赵伯伯每天走平路用a小时,上山用b小时,下山用c小时,因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3b=6c,即b=2c.由题意知a+b+c=3所以a+2c+c=a+3c=3因此,赵伯伯每天锻炼共行4a +3b +6c =4a +3×2c +6c =4a +12c =4(a +3c)=4×3=12(千米)平均速度是12÷3=4(千米/时)【解】9. 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 20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 35 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 9 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需 712 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答案】 210;140【分析】 汽车往返甲乙两地共用时为 9+7.5=16.5(小时),且上坡的总路程与下坡的总路程相同都等于甲乙两地间的路程.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费时 120 小时,每千米下坡路费时 135 小时,从而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等于1612÷(120+135)=210(千米),如果从甲地开往乙地全为上坡,9 小时只走 20×9=180(千米).少 210−180=30(千米).每小时下坡比上坡多行 35−20=15(千米),多行 30 千米需要 30÷15=2(小时),因此从甲地到乙地,下坡用 2 小时,上坡用 9−2=7(时),行 20×7=140(千米).即甲乙两地间公路长为 210 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走 140 千米上坡路.【注】本题自然也可用方程的办法求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为 x 千米,下坡路为 y 千米.依题意 {x 20+y 35=9 ①x 35+y 20=712 ②解之得:x =140.10. 切斯特要从花莲赴彰化鹿港参加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爸爸开车出门前看了一下车子的里程表,刚好是一个回文数 69696 公里(回文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读到的数字结果都一样)。
四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班级姓名一、行程问题的类1.相遇问题——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2.背向问题——同一地点,同时出发;3.追击问题——同时行走,同向而行,最后追上。
二、知识要点:1、相遇问题(或背向问题)AB两地的距离=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2、追击问题:甲乙的距离=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击的时间相遇问题【经典例题】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例2.东、西镇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例 3.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3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例4.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
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例6.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
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1、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60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
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2.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飞向乙车,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遇到甲车又折回飞向乙车,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会讲故事,王先生开车去拜访这位老和尚,汽车上 山以 30 千米/时的速度,到达山顶后以 60 千米/时的速度下山.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巩固】 某人上山速度为每小时 8 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 12 千米,问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 14】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 300 千米外的乙地去,前 120 千米的平均速度为 40 千米/时,要想使这 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50 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可简记为: s vt 可简记为: t s v 可简记为: v s t
三、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总时间 总路程 平均速度; 总路程 平均速度 总时间。
板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
【例 1】 韩雪的家距离学校 480 米,原计划 7 点 40 从家出发 8 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 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 16 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
【例 17】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 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 4 米/秒、6 米/秒和 8 米/秒,求他过桥 的平均速度。
【巩固】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 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 11 米/秒、22 米/秒和 33 米/秒,求 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巩固】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时走 2 千米,回来时每时走 3 千米,来回共用了 15 小时.小明去时 用了多长时间?
【例 16】 小王每天用每小时 15 千米的速度骑车去学校,这一天由于逆风,开始三分之一路程的速度是每 小时 10 千米,那么剩下的路程应该以怎样的速度才能与平时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8 of 8
【巩固】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 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 50cm, 20cm,40cm(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例 18】 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 3 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 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 4 千米,上山每小时行 3 千米,下山每小时行 6 千米,在每天锻炼中, 他共行走多少千米?
3-1-1.行 8
【例 7】 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赶乘火车。若每时行 30 千米,则早到 15 分;若每时行 20 千米,则迟 到 5 分。如果打算提前 5 分到,那么摩托车的速度应是多少?
【巩固】 小红从家到火车站赶乘火车,如果每时行 4 千米,那么火车开时她还离车站 1 千米;如果每时 行 5 千米,那么她就早到车站 12 分。小红家离火车站多少千米?
【巩固】 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15 小时可到达。客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 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
【例 3】 一天,梨和桃约好在天安门见面,梨每小时走 200 千米,桃每小时走150 千米,他们同时出发 2 小时后还相距 500 千米,则梨和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巩固】 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 千米,用时 2 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 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 少时间?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1 of 8
【例 2】 甲、乙两地相距 100 千米。下午 3 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 10 千米;晚上 9 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 多少千米?.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5 of 8
【巩固】 汽车往返于 A,B 两地,去时速度为 40 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 48 千米/时,回来时 的速度应为多少?
【巩固】 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 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 50 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 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
【巩固】 两列火车从相距 480 千米的两城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 42 千米, 5 小时后,甲、乙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例 4】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三小时后乙车从 B 地出发,乙车 出发 5 小时后两车还相距 15 千米.甲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求 A、 B 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 distance ,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 s 开头的。关于为什么会用 s 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 v 和代表时间的 t 在字 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 s 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 s、v、t 三者的基本关系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3 of 8
模块二、平均速度问题
【例 10】 甲、乙两地相距 60 千米,自行车队 8 点整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去,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1 千 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0.8 千米。自行车队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例 11】 如图,从 A 到 B 是 12 千米下坡路,从 B 到 C 是 8 千米平路,从 C 到 D 是 4 千米上坡路.小张步 行,下坡的速度都是 6 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 4 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 2 千米/小时.问小 张从 A 到 D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7 of 8
【例 19】 张师傅开汽车从 A 到 B 为平地(见下图),车速是 36 千米/时;从 B 到 C 为上山路,车速是 28 千米/时;从 C 到 D 为下山路,车速是 42 千米/时. 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 2 倍,从 A 到 D 全程为 72 千米,张师傅开车从 A 到 D 共需要多少时间?
【例 5】 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 50 分。如果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 70 分。求往返 都骑车所需的时间。
【例 6】 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 10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 1 时到;以 15 千米/时的速度行 进,上午 11 时到。如果希望中午 12 时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A D
B
C
【巩固】 如图,从 A 到 B 是 6 千米下坡路,从 B 到 C 是 4 千米平路,从 C 到 D 是 4 千米上坡路.小张步 行,下坡的速度都是 6 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 4 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 2 千米/小时.问从 A 到 D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A
D
B
C
【巩固】 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 A 地出发,上山路长 30 千米,每小时行 3 千米.爬到山顶后,沿 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 6 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巩固】 老王开汽车从 A 到 B 为平地(见右图),车速是 30 千米/时;从 B 到 C 为上山路,车速是 22.5 千米/时;从 C 到 D 为下山路,车速是 36 千米/时. 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 2 倍,从 A 到 D 全程为 72 千米,老王开车从 A 到 D 共需要多少时间?
【例 20】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 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 2 倍,那么平路的速度是上坡的多少 倍?
【巩固】 小明上午九点上山,每小时 3 千米,在山顶休息 1 小时候开始下山,每小时 4 千米,下午一点 半到达山下,问他共走了多少千米.
【巩固】 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时走 2 千米,回来时每时走 3 千米,来回共用了 5 小时.小明去时 用了多长时间?
3-1-1.行程问题基础.题库
学生版
page 6 of 8
【例 13】 飞机以 720 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 480 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 的平均速度.
【巩固】 一个人从甲地去乙地,骑自行车走完全程的一半时,自行车坏了,又无法修理,只好推车步行 到乙地. 骑车时每小时行 12 千米,步行时每小时 4 千米,这个人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巩固】 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 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 55 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 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
【例 15】 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时行 2.5 千米,下山时每时行 4 千米,往返共用 3.9 时。小明往返一趟共 行了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基础
教学目标
1. 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 2. 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 1 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
知识精讲
一、 s 、 v 、 t 探源
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 s 、 v 、 t 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 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表示时间的 t ,这个字母 t 代表英文单词 time ,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表示速度的字母 v ,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 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 velocity ,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 speed 。 velocity 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与
【巩固】 某人要到 60 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 6 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后来有辆速度为 18 千米/时的 拖拉机把他送到了农场,总共用了 6 小时.问:他步行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