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_第三章水流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 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 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 的侧蚀作用(或称旁蚀作 用)。 侧蚀作用是平原区河流及 河流下游的主要侵蚀形式。 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中下游河曲的形成和发展 :
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 凹岸下部岩石不断破碎被 掏空,上部的岩石也随之 崩塌。破坏下来的岩石碎 屑被单向环流的底流搬运 到河流的凸岸沉积。结果 是:河床的凹岸不断向谷 坡方向后退,而凸岸不断 前伸,河道的曲率逐渐增 加,使原来弯曲较小或较 平直的河床变得更弯曲, 形成河曲。 大幅度弯曲的河曲在洪 水期中可能被截弯取直, 遗留的河道形似牛轭,形 成牛轭湖。


二、平原区河床地貌(沉积地貌) (1)心滩(channel bar) A、由双向环流作用形成,多发生在水流由窄束段进入开阔 段部位的河床中; B、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 C、心滩上游不断侵蚀,下游不断沉积,缓慢向下游移动; D、具有二元结构。 (2)边滩(point bar) A、由单向环流形成,多发生在弯曲型河道的凸岸偏下游方 向; B、横剖面呈不对称形态; C、洪水期被水淹没; D、具有二元结构
洪流的流道:切沟、冲沟、坳沟 切沟是冲沟的初级阶段,坳沟是冲 沟的衰老阶段。
wenku.baidu.com
(3)河流:在冲沟的发育过 程中,沟底下切至地下水面线 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的 不断补充,暂时性水流转变为 经常性水流,即为河流。 特点:线状水流,具有固定流 道,经常性水流。 其形成的堆积物:冲积物



二、河谷形态要素
(2)洪流:随着片流 的进一步发展,山坡上沿 最大坡度方向可出现一些 沟槽的雏形,其一旦形成, 水层增厚,水量增加,冲 刷能力增强,片流中更多 水流向沟槽集中,并以较 大能量冲刷、扩大沟槽, 片流转变为线状水流,称 特点:具有固定流向和流道, 为洪流。 但时断时续。 其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
河流的流道或由河流所形成的 谷地称为河谷。河谷的形态要 素包括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

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河 床是指平水期河水占据的谷 底,也称为河槽。河漫滩是 经常被洪水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是河谷两侧因河流侵蚀 而形成的岸坡。古老的谷坡 上常发育有洪水不能淹没的 阶地,阶地是被抬升的古老 的河谷谷底。
第三章 水流的地质作用
3.1

水流概述
大气降水落在地面,一部分蒸发 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 地下水,另一部分沿地面由高向 低流动形成地表水。本章两部分 内容: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河流的形成过程 河流又片流、洪流发育而成。 (1)片流:水流沿自然斜 坡流动,水层薄、流速小、 无固定流向的网状细流。特 点:靠大气降水补给,时断 时续。 其形成的堆积物:坡积物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称为坡麓, 谷坡与山坡交界的转折处称 为谷缘,也称为谷肩。
三、河流的动能
河流具有的动能,称为河流的活力(E);
1 2 E Q V( Q为流量, V为流速) 2
地面流水作用于克服水流内部的粘滞阻力、
流水与地面、空气等的摩擦力以及搬运泥沙 所消耗的总能量,称为河流的负荷(L)。
E L : 侵蚀作用 E L : 搬运作用 E L:沉积作用
3.2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所挟带的 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 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侵蚀作用 按侵蚀的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一、河流的下蚀作用 (1)下蚀原因 A、顺坡而下的水流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 B、携带的沙砾不断撞击河底; C、锅穴作用 (2) 侵蚀基准面 将控制河流垂直下切作用的下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分永久 侵蚀基准面和暂时侵蚀基准面。
3.3 河流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一、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 机械搬运作用可分为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在河流中、上游水急、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 存,且推移、跃移更主要;在中下游则是跃移和悬移更主要。 颗粒的搬运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流速增大,推移可变 为跃移,跃移也可变为悬移。流速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转 变。 二、沉积作用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有三个主要场所:一是河流汇入其它相对 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二是 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地势较 平坦,沉积作用明显;三是河流的凸岸,由单向环流侵蚀凹 岸,其产生的碎屑在凸岸沉积。


(3)对河谷横断面的塑造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 其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活力 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大,具有 较强的下蚀能力,河谷的加深 速度快于拓宽速度,形成在横 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 称V形谷。
(4)对河谷纵断面的塑造 A、急流 B、瀑布 C、平衡剖面

(4)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 时,还使河流向源头方向 发展,加长河谷,把河流 向源头发展的的侵蚀作用 称为向源侵蚀作用。
3.4 河谷地貌




一、山区河床地貌(侵蚀地貌) 山区河床的横剖面呈深而窄的“V”形,河床纵剖面比降很 大,床面起伏,常发育有岩槛、石滩、深槽、跌水瀑布等阶 梯状地形。 1)岩槛 :由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形成,因形似门槛而 得名。当岩槛高度大于河水深度,使局部河床呈悬崖状阶梯 时,就会形成跌水瀑布。 2)石滩 :又称礁滩,是指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岩石露头。石 滩有的与岸边相连,有的孤立于河床中。 石滩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顺河走向的岩性不均一,造成抗 冲刷力弱的岩石河床深,抗冲刷力强的岩石河床浅,形成水 下石滩;二是来源于谷坡崩塌、滑坡或两岸支沟冲入的巨大 岩块,滞留水中,成为石滩。 3)深槽 :指山区河床中,由断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软 弱岩层或囊状风化带等抗冲刷力较弱的部位,因冲刷的不均 匀性而成为特别深的槽形洼地。 河床深槽是由河底的漩涡流带动卵砾石不断进行磨蚀作用形 成的,大多分布于河流侵蚀作用强度极大的峡谷河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