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1
《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读书心得体会1澄迈县第一小学林昌涛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
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
如果说有效语文(语文的有效性)是对语文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语文(语文的卓越性)则是对语文的理想要求。
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不仅要让语文变得效果更好、效用更高,而且要让语文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使师生通过语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从而使人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
显然,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思想、一种语文理念,而不是一种语文模式、一种语文方式;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精神、一种语文境界,而不是一种语文行为、一种语文水平;卓越语文是一种语文态度、一种语文品质,而不是一种语文表现、一种语文成绩。
对教师来说,卓越语文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
可以说,卓越语文是所有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师共同的语文主张和语文追求。
卓越语文的旨趣是精神性和理念性的,而非物质性和可操作性的。
但是,没有落地的主张和追求岂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卓越语文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特别是当前立德树人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尝试从“意义”“发展”“能力”“素养”“智慧”“思想”等核心要素来探寻卓越语文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让卓越语文可视化、可操作,希望给老师一点参考、启发和借鉴,我们相信老师会有更多的创造性。
读后个人的几点反思:1、从有效语文走向卓越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要想把知识学活,就不能不联系生活。
课堂语文不仅要有学科味,体现学科特有的文化和特征;也要有生活味,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精彩摘录
教学,一直是我们教育领域中不断探讨和研究的主题。从有效教学到卓越教 学,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教育理念的飞跃。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 开每一位教师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今天,让我们从《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这本书中,一窥那些触动心灵的精彩摘录。
目录分析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书籍,旨在 帮助教师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 解到作者对于卓越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 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潜能,唤醒灵魂。”这句话道出 了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卓越教学的理念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 学生潜能的开发者、人格的塑造者和未来的引路人。这样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更 加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
书中还提到:“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生命的绿洲。”这句话提醒我 们,课堂除了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环境。在这里, 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共同成长。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这样的课堂 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阅读感受
近日,我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深感其对于教 育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洞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 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余教授的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 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学的本质,并探寻通往卓越教学的路径。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第六章”核心导向”的教学中的第三节“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这一章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素养的特征和意义读了这部分主要围绕三的个关键词“知识”“能力”“素养”来展开,描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的突出表现。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内层,由此可见,知识和能力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是影响人的精神、品质和性格。
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他包含了知识和能力,就内容而言,它具有广泛性,除两者外还有其他广泛的东西,所以对学校教育特别必要强调核心素养。
人的素养形成,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小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质。
作为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就如房屋的地基,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例如:陆珊老师教授的《美丽的秋天》以三首秋天的小诗《落叶》、《秋天里的淘气包》、《秋天的色彩》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渎、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打节奏读、诵读的方式感知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
同时抓住语言训练点:“秋天,把给了,秋天,把给了,秋天,把给了。
”让学生结合活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同时也在赏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进而爱上四季,爱上大自然——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他们的心灵上种下一棵保护环境,爱美的种子。
何以看出,现在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二、核心素养内容和体系的建构从不同角度,可以构建不同体系的核心素养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建核心素养的体系。
第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来构建。
第二、从教育的角度来构建。
第三、从文化角度来构建。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心得(一)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心得(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找到涓涓流水,才能让学生们长期都能喝到甜甜的水。
于是,我拜读了余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希望自己能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活水。
余文森教授提出: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当有效教学出现了内涵知识化和窄化、教学活动模式化和机械化的倾向时,我们就应该反思了: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对的,但凡事都应有度,物极必反。
纵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无形扩张了教学容量,导致表演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或者为了多腾出课时给学生动手实践,人为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习内容,学生被太多的知识填满,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更无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了。
这样的通用技术课堂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也是值得反思的。
没有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是失败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探索和深层次思考的课堂。
读余教授的教育论著,我深刻了解到: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过程。
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要求,这部教育专著是时代教育精神的体现,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育教学问题,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
书中通过热情、严谨、和明晰的教育语言,让我体会到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第一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1.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果。
(1)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与动机无关。
(2)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2)有效用。
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
具体来说,它表现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3)有效率。
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的目标。
2.有效教学的要求与特点(经验):(1)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2)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
(3)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和简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
3.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1.效率至上(快与慢、效率与质量)2.可测量性(清晰与模糊)3.三、程序化(模式化与个性化)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1.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
教师要从“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育即解放‘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走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
《走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笔记余文森教授在书中明确提出“卓越教学”的五个目的是: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
这“五目的”直指每个学生的童年生活、校园生活。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如果还是不懂得尊重儿童,不关注儿童的学习,如何落实这“五目的”?一、健康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是零。
它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
“身体健康”除了教师严禁体罚学生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小学生“肥胖率近视率攀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和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太少,走进大自然太少。
“宅”成为他们的标签。
如何引导学生善用电子产品,要求他们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有的担当。
不体罚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底线,不容触犯。
比“身体健康”更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人格品质、非智力因素是决定他们未来的根本。
现在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尴尬,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无关系,也加剧了教育工作的难度。
“熊孩子”现象、社会“戾气过重”现象、家校矛盾现象,其背后的根源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表现”有关,并最终影响到家校携手。
“卓越教学”一定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上,和谐、安全、绿色的课堂和人际关系,是“卓越教学”的重要保障。
二、幸福童年不幸不仅是个人之不幸,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
为此,我们的校园生活应该给予学生金色童年,校园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童年生活质量。
为什么学校要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为什么要通过课程文化建设来提升学校的育人品位?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班级文化建设?都是为了给予学生丰富多彩、刻骨铭心的童年生活、童年回忆。
校园里最美的特写一定是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最动听的声音也一定是孩子们稚嫩、清脆的童声童歌。
学生要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获得自我满足。
我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推广”。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心得800字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书心得800字《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是一本关于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书籍,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首先,本书强调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前,学生在后,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反,卓越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反馈机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和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从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本书提醒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学科知识的更新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总之,《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我相信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和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1.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果。
(1)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与动机无关。
(2)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2)有效用。
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
具体来说,它表现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3)有效率。
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的目标。
2.有效教学的要求与特点(经验):(1)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2)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
(3)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和简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
3.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1.效率至上(快与慢、效率与质量)2.可测量性(清晰与模糊)3.三、程序化(模式化与个性化)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1.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
教师要从“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育即解放‘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2.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
从理性基础角度讲,有效性基于工具理性,道德性基于价值理性。
有效教学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问题。
教学的道德性包括四个含义:(1)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合乎法律要求的。
(2)道德的教学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
(3)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公平的。
(4)道德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第二章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第一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1.“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
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广义教学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教材无疑是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广义教学是面向生活的教学,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
2.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独自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
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
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
传统教学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基础上,最终培养的也是学生的依赖性,它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现代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
4.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传统教学把课堂定位为知识授受和能力培养的场所,现代教学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
第二节卓越教学的质量观和目的观质量观:1.以人为本的质量观2.全面的质量观3.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目的观: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因而是卓越教学最重要的五个目的和追求,其排序和意义如下:1.健康第一(生命第一):让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
2.幸福第二: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金色童年。
3.品行第三:让学生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4.学业第四:让学生拥有一份成功的学业。
5.个性第五——让学生成为个性丰富的人。
第三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特征1.有深度的教学。
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
2.有广度的教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
3.有温度的教学(润泽的教室)温度指的是教学的氛围(气温)、文化(气候),有温度就是让学生感到很舒适、温馨、安全、快乐、幸福,它是由课堂中人与人(师与生)的关系决定的。
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接纳学生(2)重视学生(3)相信学生有能力(4)让学生有安全感4.有力度的教学,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教学,这个活力是由教师的感召力、学科的魅力、学生的潜力共同组成的。
5.有高度的教学。
教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人的生成、成长和发展是教学的真正落脚。
(1)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
(2)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3)科教学要进人学生道德和心灵世界之中。
(3)章从机械学习走向有意义学习第一节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基础1.奥苏伯尔依新旧知识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关系,把基于同化的有意义学习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下位关系和类属学习①派生类属学习②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关系与总括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倡和强调有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整的人,学生的认识与情感都会参与到学习之中。
(2)学习是自发的,即便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换言之,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都将发生变化,会对一个人产生全面影响。
3.意义学习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四点:(1)文本本义,即文本符号本身具有的“意义”,它是作者赋予文本的原意。
(2)潜在意义,潜在意义是由文本本义与读者(学生)的关系(距离)确定的。
(3)心理意义。
心理意义是相对于客观意义而言的,由文本本义转化而来,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外在→内在,客观→主观,公共→个体,潜在→现实,即知识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由客观转化为主观,由公共转化为个人,由潜在意义变成现实意义。
第二节有意义学习的实践要点(一)1.认知停靠点(1)直观停靠点:种类①实物直观②图像直观③动作直观(2)旧知停靠点(3)背景停靠点。
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4)思想方法停靠点2.情感激发点(1)教师方面:(1)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还源于对所授学科的热爱,还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
总之,教师想教、爱教是学生想学、爱学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最有力的因素。
(2)教材方面:(1)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
(2)要致力于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
(3)学生方面:当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第三节有意义学习的实践要点(二)1.思维展开点: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
(2)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
(3)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展开思维必然也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
其一是展开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理解讲授的内容,也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二是展现教师的真知灼见,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2.心灵交流点:(1),心灵交流的前提——理解学生(2)心灵交流的原则——真实、接受、理解(3)心灵交流的方式——语言、动作、眼神第四章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第一节发展性教学的理论1.“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外国教育史上两种相对立的教学理论。
2.形式教育论的先驱、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
形式教育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唯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
(2)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
(3) 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3.实质教育论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应该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使教育为人的完善生活做准备。
实质教育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经验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在于提供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
(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
4.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即宗旨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关于“一般发展”的含义和内容,赞科夫作了以下几点解释:(1)“一般发展……指的是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
(2)“一般发展”不同于“特殊发展”(3)“一般发展”本应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4)“一般发展”同众所周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一般发展”不是“唯智主义”的,即它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
”5.新课程继承和吸收了传统发展性教学思想内涵,同时提出了独特的发展观。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1)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
(2)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
(3)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发展性教学的实践探索1. “指导一自主学习”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1)教改实验的直接实践基础:在考察和分析纪秀卿教改个案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份“指导——自主学习”的实验方案,并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传播和实践。
(2)教改实验的直接理论基础: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
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
(2)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
(3)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
(4)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
(5)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
2.“指导一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性质(1)以学为基础。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完整的,是看得见的,这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的核心特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2)以教为导向。
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强调以教为导向,教师要勇于教,善于教,这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区别于其他自主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