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

合集下载

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二)习题
1.现有某地区101例30~49岁健康男子血清中总胆固醇值的资料,请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
(mg/dl)
184219.7151.7181.4178.8157.5185.0117.5168.9172.6
170.0130.0176.0201.0183.1139.4185.1206.2175.7166.3
病 例 数 8 10 21 19 22 6 4 0 1 00 1 2 94
4.某地抽查120份黄连中小蘖碱含量(mg/100g)得平均数为4.38,标准差为0.18,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
①95%的黄连样品中小蘖碱含量在什么范围?
②估计黄连中小蘖碱含量总体平均数在什么范围?
(3)μ±1.96σX; (4)μ±2.58σX
13.Σx表示 。
(1)总体均数标准误; (2)总体均数离散程度:
(3)变量值X的可靠程度; (4)样本均数标准差。
14.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1)增加观察数 (2)控制个体变异
1:2,1:2,1:4,1:4,1:4,1:4,1:8,1:16,1:32。
求该疫苗的抗体平均滴度?
3.今有94名电光性眼炎患者,其发病距开始接触电焊时间(小时)如下表,试用均数、中位数说明接触电焊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你认为用何种指标文明较为合适?
发病距接触电焊小时0-2-4-6-8-10-12-14-16-18-20-22-24-合计
[选择题]
1.X是表示变量值 的指标。
(1)平均水平; (2)变化范围;
(3)频数分布; (4)相互间差别大小。
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计算 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人口健康和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

卫生统计学的意义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健康数据,卫生统计学可以帮助卫生决策者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布和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疾病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疾病的爆发,有效降低疾病给人群健康带来的危害。

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卫生统计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状况的测量:通过统计方法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估,包括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等指标。

2.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环境、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的关系。

3.卫生决策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4.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卫生统计学的方法,评估医疗资源的分配情况,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健康政策评估:评估各种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政策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卫生数据的不断积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统计学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卫生统计学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卫生统计学将更多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中的信息,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卫生统计学将更多地与这些领域相结合,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3.跨学科研究:未来,卫生统计学将更多地与流行病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共同解决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4.健康信息化:卫生统计学将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健康信息化的发展,建立健康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和管理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cohort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ohort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ohort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ohort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观察人群中的特定亚群并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或其他变量的变化。

在cohort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cohort),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调查。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出人群中的特定特征或因素对于某种疾病或结果的影响程度。

cohort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并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或治疗策略。

通过长期跟踪cohort中的个体,研究者可以观察到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趋势,进而深入了解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

总的来说,cohort法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关特定人群或群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和见解。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cohort法的应用领域、优缺点以及展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和结论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cohort法进行概述,介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将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cohort法进行详细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原理、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我们将探讨cohort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方法。

最后,我们将对cohort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评价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提出的思考。

同时,我们将展望cohort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

最后,我们将就本文的观点进行一些总结和结论。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cohort法进行深入剖析,介绍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cohort法的概念和实际运用,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考试答案和讲义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考试答案和讲义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ABCDABCDABCDABCDABCDABCD全距与资料的离散程度的关系是(ABCD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爱萍一、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G )是将 n 个观察值的乘积再开 n 次方的方根,或者将各个观察值都取对数以后求均数,再取对数均数的反对数。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描述非对称分布资料和等比资料(观测值呈倍数关系或近似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趋势。

如临床上抗体的平均滴度、药物的平均效价等比资料,均可用几何平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二、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离散程度是指各个观测值距离均数的远近。

离散趋势是描述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用于说明一组同值资料离散度的大小。

如 PPT17 中的三组资料,均数相同,而各观察值离均数的远近不同,因而离散程度不同。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常用指标有: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一)全距( R )全距即是极差,是一组资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全距越大说明资料的离散程度越大。

对于一组观测值,它只考虑了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不能全面的反应一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二)四分位数间距( Q )四分位数间距是将一组资料分为四等分,上四分位数用表示,下四分位数我们用表示。

Q 值越大,资料的离散程度越大。

它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它比全距稳定,考虑了更多的变量值,但未考虑到每个观察值,仍不能全面的反应一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是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

(三)方差(σ 2 )和标准差(σ、 s )离均差平方和的均数称作方差。

离均差指一组观测值中的每一个值与均数相减得到的差值。

方差的单位是原单位的平方,为了用单位表示,将方差开平方得到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

可全面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总体方差的公式为:σ 2 = ∑( x i - μ) 2 /N ;样本方差的公式为: S 2 = ∑( x i - ) 2 /(n-1)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是例数, n-1 是自由度)要全面描述一组观测值,必同时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第十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第十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第十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人群健康研究是指对一些群体中的人的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和健康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研究。

统计学方法在人群健康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推断和解释,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

在人群健康研究中,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旨在对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进行总结和描述。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可以了解人群健康问题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推断性统计则是通过从人群中抽取样本,并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人群的特征和结论。

推断性统计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可以用来检验一个或多个总体参数的假设,如检验两个群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置信区间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如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除了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人群健康研究中还常常使用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到与特定健康问题相关的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生存分析等。

例如,可以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其中一种健康行为(如锻炼频率)与其中一种健康结果(如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此外,人群健康研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的确定。

样本的选择要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样本大小则需要根据目标参数的精确度要求和假设检验的需要来确定,确保有足够的统计功效。

总之,统计学方法在人群健康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对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推断,为人群健康管理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在进行人群健康研究时,还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的确定,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是为了揭示人群中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

统计学方法在人群健康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帮助研究者得出可靠的结论和指导健康决策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人群健康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和回归分析等。

首先,随机抽样是人群健康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随机抽样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使得样本的分析结果能够有效地推广到整个人群。

在随机抽样中,研究者将从目标人群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并对这些个体进行观察和调查。

通过此种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取到人群中各种因素的数据,比如人口特征、生活方式、遗传信息等。

随后,描述统计学是人群健康研究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用于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描述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样本中的特点和变异情况,通常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等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除此之外,直方图、饼图、箱线图等图形工具也经常用于可视化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接下来是推论统计学,它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或推断出总体的特性和关系。

推论统计学的核心是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研究的假设是否成立,通常包括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统计量的P值来判断结果的显著性。

而置信区间则是基于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根据一定的置信水平提供了总体参数估计的范围。

最后,回归分析是人群健康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用于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各种因素对健康结果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拟合来预测因变量的值。

除此之外,逻辑回归、多元回归等回归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人群健康研究中。

综上所述,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涵盖了随机抽样、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和回归分析。

中国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中国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人健康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国民健康状况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提供参考。

一、引言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健康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大量健康数据的分析,全面梳理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开数据。

数据包括人口结构、疾病谱、健康指标、医疗资源分布等方面。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中国人健康现状分析1. 人口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占总人口的18.9%。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2. 疾病谱我国主要疾病谱包括慢性病、传染病和肿瘤三大类。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传染病主要包括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核病等。

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3. 健康指标我国国民健康指标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为部分健康指标分析:(1)人均预期寿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较2010年提高了3.5岁。

(2)婴儿死亡率:2021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5.4‰,较2010年降低了48.3%。

(3)孕产妇死亡率: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6.9/10万,较2010年降低了68.8%。

4. 医疗资源分布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城市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通过调查,可以得知中国人当下健康的状况,从而得知我国群众的健康情况。

下面小编准备了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帮助!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篇1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四)考试答案和讲义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四)考试答案和讲义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四)1、率表示()A、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B、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情况C、两个有联系指标之比D、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出现的频率2、以下关于率的抽样误差代表意义描述错误的是()A、率的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率的标准误越小B、率的抽样误差越小,用样本推论总体时,可信程度越低C、率的抽样误差越小,用样本推论总体时,可信程度越高D、率的抽样误差越大,说明率的标准误越大3、相对比=A/B,说明()A、A为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B、A、B两个指标只可以为绝对数C、性质肯定相同D、肯定是定性资料4、以下关于应用相对数时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析时可以以构成比代替率B、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的平均率,不能将这几个率直接相加求其均值C、所比较资料的内部构成不一定相同D、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不必进行假设检验5、()在表的左侧,表明被研究事物的主要特征,相当于句子的主语A、备注B、标题C、纵标目D、横标目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爱萍一、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一)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相对数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相对数主要涵盖:率、构成比和相对比。

率是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等表示。

它的计算公式是:(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 /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比例基数。

构成比是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情况,用百分数表示。

构成比 = (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100% 。

构成比的特点有 : 它的值在 0 和 1 之间变动。

当某一部分构成比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的构成比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对比是指两个有联系指标之比( A/B ),常以百分数或者倍数表示。

它说明 A 是 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指标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定性资料,也可以是定量资料。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_真题-无答案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_真题-无答案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二)(总分28.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

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用尿糖定性试验检查糖尿病病人和正常成年人各500名,结果糖尿病病人中有300例阳性,200例阴性,正常成年人有50例阳性,450例阴性1. 如果某人尿糖定性试验阳性,其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为A.300/450×100/1000=66.67% B.200/450×100/100=44.44%C.450/500×100/100=90%D.200/500×100/100=40%E.300/500×100/100=60%2. 尿糖定性试验筛检糖尿病的灵敏度为A.200/500×100/100=40%B.300/500×100/100=60%C.50/500×100/1000=10%D.450/500×100/100=90%E.100/500×100/100=20%3. 如果某人尿糖定性试验阴性,你认为排除其患有糖尿病的把握为A.50/450×100/100=11.11%B.200/450×100/100=44.44%C.450/500×100/10=90%D.400/550×100/100=81.82%E.350/650×100/100=53.85%某医生开展一项科研工作,按统计工作步骤进行4. 不属于搜集资料的内容是A.录入计算机B.实验C.专题调查D.统计报表E.医疗卫生工作记录5. 分析资料包括A.对照、重复B.描述、推断C.随机、均衡D.计算、讨论E.归纳、整理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9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

健康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健康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健康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健康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群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健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以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健康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1. 健康统计学定义健康统计学是以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于健康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学科。

其目的是描述人群健康状况、发现健康问题、评估疾病风险,并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康统计学的作用健康统计学通过对健康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群体的健康水平和健康问题,为防控疾病、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解决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 健康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健康统计学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个人健康档案、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等。

这些数据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群健康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二、研究方法1. 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是收集健康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目标人群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并对其进行调查,可以推断出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

抽样调查方法需要合理设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健康统计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人群中特定疾病的分布、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

3.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健康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健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能够揭示出人群中健康问题的规律和趋势。

三、应用领域1. 疾病监测与预防健康统计学可以通过对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来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疫情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统计方法在老年人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统计方法在老年人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统计方法在老年人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老年人健康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统计方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能深入探究影响健康的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方法可以对大量的老年人健康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体检记录、医疗档案等途径,获取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疾病史、生理指标等数据。

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老年人健康的总体情况。

比如,计算老年人某种疾病的患病率,了解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的差异。

在老年人健康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相关性分析。

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老年人的运动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

如果发现运动量较大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低,那么就提示我们适当增加运动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再比如,分析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与血糖水平的关系,从而为老年人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

回归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以预测某个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

比如,以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等作为自变量,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

这样就能更精确地评估每个因素的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生存分析在老年人健康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我们不仅关心疾病的发生,还关注老年人在患病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生存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治疗方法或干预措施对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聚类分析可以将老年人按照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这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发病率分析的统计方法

发病率分析的统计方法

发病率分析的统计方法发病率是指一定人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特定疾病的比例或频度。

研究发病率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为健康管理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发病率。

首先,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是计算总发病率。

总发病率是指在给定的人群中,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患其中一种疾病的人数与即时人口总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总发病率=(发病人数/人口总数)×100%。

这个方法适用于对整个人群普遍发病的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其次,还可以计算不同人群的不同发病率,例如男女性别、不同年龄段等。

这种方法称为分组发病率。

分组发病率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患病情况,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计算公式为:分组发病率=(人群发病人数/该人群总人数)×100%。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

另外,统计方法还包括计算季节性发病率。

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如流感、腹泻等。

通过统计每个季节不同疾病的发病病例数,可以计算出季节性发病率。

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季节特点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公式为:季节性发病率=(季节发病病例数/总发病病例数)×100%。

通过比较不同季节的发病率,可以发现潜在的季节特点和风险因素。

此外,统计方法还包括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研究疾病发病率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首先,可以计算年度发病率,比较每年的发病病例数。

其次,可以利用移动平均法计算3、5、7年移动平均值,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变化趋势。

最后,还可以利用趋势线拟合方法,通过拟合发病率的趋势和周期变化,预测未来的发病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发病率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总发病率、分组发病率、季节性发病率和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这些统计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儿童与青少年发育与生长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儿童与青少年发育与生长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儿童与青少年发育与生长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是关于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它们为了解和改善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与生长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在儿童与青少年发育与生长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状况的科学方法。

通过调查人群中的个体,研究者可以探究某一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

在儿童与青少年发育与生长研究中,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索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设计: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儿童与青少年的发育与生长研究中,研究者可能会选择横断面研究或纵向追踪研究的设计。

2. 数据收集: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身体测量数据、生活习惯及疾病历史等。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体检等方式进行。

3. 数据分析: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发育与生长状况。

4. 结果解释与应用:研究者需要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解释研究发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改善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和制定相关政策。

二、卫生统计学基础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健康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口中的健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分布和趋势。

在儿童与青少年的发育与生长研究中,卫生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个人群的发展状况,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是衡量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而死亡率则反映了人口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我们可以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人口趋势和死因分布。

2. 发病率与死亡率:发病率是描述某一疾病在人群中发生比例的指标,而死亡率则是描述某一疾病或特定年龄段人群的死亡比例。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A1型题1.当求得t=t0.05(n′)时,结论为A.P=0.05,正好在临界水平上,重复实验,接受Ho的可能性较大B.P=0.05,接受Ho,差异无显著性C.P>0.05,拒绝HoD.P<0.05,接受HoE.P=0.05,拒绝Ho,差异有显著性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2.某年某地2岁儿童急性传染病构成如下表病种病例数%猩红热2920 36.5麻疹2640 33.0百日咳1450 18.1白喉530 6.5伤寒470 5.9合计8010 100.0根据此表绘制的统计图是A.线图B.构成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半对数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3.某市近十年某病的病死率用A.直条图B.线图C.圆形图D.统计地图E.散点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4.为比较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有无不同,进行了X2检验,X2值为9.56,X2(0.05,1)=3.84,应得出的结论是A.接受π1=π2B.拒绝π1=π2C.接受π1>π2D.拒绝π1>π2E.拒绝μ1=μ2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5.某医生给某患者化验尿,检查项目有尿胆素、尿蛋白、尿含铁血黄素、乳糜尿等,上述指标属于A.无序指标B.分类指标C.等级指标D.定量指标E.定性指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6.某医生整理资料时有以下指标:年龄、身高、体重、胸围等,上述指标属于A.定量指标B.半定量指标C.分类指标D.定性指标E.等级指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7.下表为疗效与甲亢程度关系程度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合计重度26 10 7 0 43中度18 10 10 1 39轻度17 46 61 2 81合计61 66 23 13 163该表种类为A.一览表B.单一表C.简单表D.复合表E.综合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8.某地某传染病情况如下表年份病死率(%)1978 6.51979 5.81980 4.71981 4.01982 3.1根据此表应绘制A.半对数图B.条图C.线图D.圆图E.直方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9.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95年和199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为83人和96人,那么和1995年相比A.199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9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10.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麻疹易感儿童B.麻疹患儿人数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11.某年某地流脑情况见下表地区发生人数死亡人数甲地250 158乙地87 27丙地73 39丁地49 28合计459 252根据此表应绘制A.单式条图B.复式条图C.构成图D.直方图E.多边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12.某市120名12岁男孩的身高=143.厘米,S=5.7厘米,则身高在131.9厘米~154.1厘米范围内的理论频数为A.114人B.119人C.64人D.72人E.96人正确答案:A解析:因为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为1(或100%),则曲线下:μ±10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μ±1.960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00%μ±2.580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00%所以,131.9~154.21是±1.6S所得的范围,即占总面积的95%。

执业医师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试卷

执业医师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试卷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总分:37.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A.正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不对称分布(分数:1.00)A. √B.C.D.E.解析:2.要制定某年某县恶性肿瘤男、女年龄别死亡率(1/10万)的统计分析表,主要标志是∙A.性别∙B.年龄别∙C.死亡率∙D.性别和年龄别∙E.性别、年龄别和死亡率(分数:1.00)A.B.C.D. √E.解析:3.生男孩的概率为0.52,生女孩的概率是0.48,则某孕妇生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是∙A.0.52+0.48∙B.0.52×0.48∙C.2×0.52×0.48∙D.0.52+0.48-0.52×0.48∙E.0.52+0.48-2×0.52×0.48(分数:1.00)A.B.C. √D.E.解析:4.医学统计的特点是∙A.研究事物的数量∙B.研究事物的质量∙C.用个体归纳群体∙D.研究个体∙E.用数量反映质量(分数:1.00)A.B.C.D.E. √解析:5.新生儿死亡率是指∙A.未满周岁婴儿的死亡率∙B.未满6个月婴儿的死亡率∙C.未满3个月婴儿的死亡率∙D.未满4周婴儿的死亡率∙E.未满100天婴儿的死亡率(分数:1.00)A.B.C.D. √E.解析:6.确定正常人某个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A.未患过病的人∙B.健康达到要求的人∙C.排除影响被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D.只患过一些小病的人∙E.调查当年未患病的人(分数:1.00)A.B.C. √D.E.解析:7.在病伤死因统计分析中,用作死因顺位的指标是∙A.发病率∙B.死因百分构成比∙C.死因别死之率∙D.死因别病死率∙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事实上确实无差异∙B.观察数目不够多∙C.比较的事物间来自同一总体∙D.检验假设被接受的可能性等于或小于5%∙E.在接受检验假设(H0),拒绝备择假设(H1),同时考虑了可能犯Ⅱ型错误的概率(β)(分数:1.00)A.B.C.D.E. √解析:9.抽样误差是指∙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值之差∙C.样本统计值和总体参数之差∙D.样本统计值和总体测量值之差∙E.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分数:1.00)A.B.C. √D.E.解析:10.样本是总体中∙A.任意一部分∙B.典型部分∙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分数:1.00)A.B.C.D. √E.解析:11.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2.58S的面积为∙A.47.5%∙B.49.5%∙C.99%∙D.97.5%∙E.5%(分数:1.00)A.B. √C.D.E.解析:12.在分析直线相关系数r时应注意∙A.根据∣r∣大小可将两变量关系分为低、中、和高度相关∙B.根据两组的∣r∣可直接比较相关密切程度∙C.若r>0.5,则x和r必存在直线相关∙D.得r值后尚须作假设检验,才能确定x和y有无直线相关∙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 √E.解析:13.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4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万,乙地为38/万,因此可以认为∙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B.乙地冠心病的诊断较甲地准确∙C.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D.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E.以上均不对(分数:1.00)A. √B.C.D.E.解析:1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A.调查资料、审核资料、整理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C.收集资料、审核资料、分析资料∙D.调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E.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分数:1.00)A.B.C.D.E. √解析:15.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除了∙A.找全距∙B.定组距∙C.分组段∙D.划记∙E.制分布图(分数:1.00)A.B.C.D.E. √解析:16.两组数据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数据分布近似正态,并要求∙A.两组数据均数相近∙B.两组数据方差相近∙C.两组数据的均数与方差都相近∙D.两组数据的均数与方差相差多少都无所谓∙E.两组数据的标准误不能相差太大(分数:1.00)A.B. √C.D.E.解析:17.表示血清学滴度平均水平的指标是∙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百分位数(分数:1.00)A.B. √C.D.E.解析:18.对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抽样研究,以比较两地的发病率,可用以下指标得出结论∙A.两地某病的各自总发病率直接比较∙B.两地某病的各年龄段发病率直接比较∙C.两地某病的标化率直接比较∙D.两地某病的标化率的假设检验∙E.以上都不行(分数:1.00)A.B.C. √D.E.解析:19.计算某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A.年初0岁组人口数∙B.年中0岁组人口数∙C.年末0岁组人口数∙D.年出生数∙E.年任意时刻0岁组人口数(分数:1.00)A.B.C.D. √E.解析:20.表示测量值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全距∙B.标准误∙C.平均数∙D.变异系数∙E.标准差(分数:1.00)A.B.C. √D.E.解析:21.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的效率是指∙A.第一类误差(α)∙B.第二类误差(β)∙C.α+β∙D.1-α∙E.1-β(分数:1.00)A.B.C.D.E. √解析:22.抽1/3居室进行卫生学调查,按房间号每隔5号抽一室组成样本,这是属于∙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分层整群抽样(分数:1.00)A.B.C.D. √E.解析:23.变异系数表示∙A.集中趋势∙B.平均水平∙C.变异数∙D.对称分布∙E.相对变异(分数:1.00)A.B.C.D.E. √解析:二、A2型题(总题数:5,分数:5.00)24.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95年和199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为83人和96人,那么和1995年相比∙A.199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9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 √E.解析:25.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将之治愈。

统计分组法举例

统计分组法举例

统计分组法举例统计分组法是一种在研究或调查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将数据按照某种特定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是以统计分组法为题的列举的一些例子:1. 人口统计:在人口普查中,常常会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将人口进行分组统计。

通过统计分组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职业群体的人口分布情况,为社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商品销售统计:在零售行业,商家通常会根据商品的类别、品牌、价格等特征进行统计分组,以了解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

通过统计分组法,商家可以掌握不同商品的销售量、销售额、销售趋势等信息,从而优化库存管理和制定销售策略。

3. 学生成绩分析:教育领域常常使用统计分组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统计。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年级或不同学校将学生成绩进行分组,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科特长。

通过统计分组法,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个性化辅导方案。

4. 健康调查分析:在健康领域,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常常使用统计分组法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统计。

例如,可以根据年龄段、性别、生活习惯等特征将人群分组,以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和风险因素。

通过统计分组法,可以为公众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5. 客户满意度调查:在市场调研中,企业常常使用统计分组法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分组统计。

例如,可以根据消费金额、购买频次、投诉次数等特征将客户分组,以了解不同群体的满意度和需求特点。

通过统计分组法,企业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改进产品质量。

6. 网络流量分析:在互联网领域,网站或应用开发者常常使用统计分组法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分组统计。

例如,可以根据地域、设备类型、访问时间等特征将用户分组,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和使用习惯。

通过统计分组法,开发者可以优化用户体验和精准推荐。

7. 金融风险评估:在金融领域,银行和保险机构常常使用统计分组法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分组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行×列表资料的 检验
① 多个样本率比较时,有R行2列,称为R ×2表;
② 两个样本的构成比比较时,有2行C列,称2×C表; ③ 多个样本的构成比比较,有R行C列,称为R ×C表。
(1)多个样本率或两个构成比比较的2检验
三种疗法有效率的比较
疗 法 物理疗法 药物治疗 外用膏药 合 计 有效 199 164 118 481 无效 7 18 26 51 合计 206 182 144 532 有效率 (%) 96.60 90.11 81.94 90.41
2.同质与变异
同质: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 的非实验因素相同被称为同质。
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被观察个体之间的
差异被称为变异。
3、参数与统计量 parameter and statistic
参数:总体的统计指标, 如总体均数、标准差,采
总体 参 数
抽取部分观察单位 样本
用希腊字母分别记为μ、
8
12
正常血压
轻度高血压
计量资料
15
中度高血压
17 重度高血压 以12kPa为界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组,统计每组例 数
计数资料
实例数据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 统计描述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平均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变异指标(极差、百分位数与四分位间距、 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描述: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增加,80岁 人群达86.36%
2.构成比
概念: 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总量中 所占的比重.一般为构成比、百分比。 计算通式:
事物某部分的例数 某部分构成比 100% 同一事物各部分的总例数
例:某地中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
年龄组 (岁) 40506070≥80 合计 受检 人数 560 441 296 149 22 1468 白内障 患者 68 129 135 97 19 448 患者 构成比% 15.18 28.79 30.13 21.65 4.24 100.00 白内障 患病率% 12.14 29.25 45.61 65.10 86.36 30.52
叫定性数据
3.等级资料半定性或半定量的观察结果。有大小顺序,所
以也叫有序分类资料(ordinal category data)。
①癌症分期:早、中、晚。 ②药物疗效:治愈、好转、无效、死亡。 ③尿蛋白: , ,++,+++及以上
三类资料间关系
例:一组2040岁成年人的血压值
<8 低血压
等 级 资 料
1、平均指标
1. 算术均数(mean):适用条件:资料呈对称分布, 一般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 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适用条件:呈倍
数关系的等比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3. 中位数 (median)。适用条件:适合各种类型的
资料。尤其适合于①大样本偏态分布的资料; ② 资料有不确定数值;③资料分布不明等。
Sx= S
①减小S。
n
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
②增加样本含量n。
二、总体均数的估计
总体均数的点估计(point estimation)与区间估 计(interval estimation)
点估计:由样本统计量
X 、S
参数的估计
直接估计总体参数 、
区间估计: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 所确定的、包含未知参数的一个范围, 这个范围称为参数的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CI)
三、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
1. 意义:医学参考值是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 的人体形态、机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
标常数,也称正常值。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
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
( medical reference range )作为判定正常 和异常的参考标准,但不是“金标准”。
3、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当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 H0 ,接受
H1时,只说明g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若想进一步了解哪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需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或
称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不能用两样本均数比较 的 t 检验!
若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多
次重复重比较,将会加大犯Ⅰ类错误
(把本无差别的两个总体均数判为有差 别)的概率。
2.变异指标
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即个体观察值的变
异程度。
1.
2. 3. 4. 5.
极差 (全距)
四分位数间距 方差 Variance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变异系数 CV
变异指标小结
1.极差较粗糙,适合于任何分布 2.标准差最常用,适合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3.变异系数主要用于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资料
第七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 概念和步骤
一、统计学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2.同质与变异 3.参数与统计量 4.误差 5.概率与频率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同质 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 单位。
随机抽样 random sampling
为了保证样本的可 靠性和代表性,需 要采用随机的抽样 方法(在总体中每 个个体具有相同的 机会被抽到)。
推断inference
统计量
σ。是固定的常数。
统计量: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采用拉丁 字母分别记为
X、S
。 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
4、误差(error)
误差: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真值
血压计 测定值
。 。。 。。 。 。 。 。 。 。。
随机 误差 85 90mmhg
2、随机区组设计
(1)随机分组方法
先按影响试验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如性别、
体重、年龄、职业、病情、病程等)将受试对
象配成区组,再分别将各区组内的受试对象随
机分配到各处理或对照组。
(2)统计方法选择
1. 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同的资料,应采用两因素 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 2. 当不满足方差分析时,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资料的Friedman M 检验。
1.正态分布法 2.百分位数法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
统计推断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抽取部分观察单位
抽样误差
样本
总体
统计推断
参 数
如:总体均数
统计量
如:样本均数 X 样本标准差S

总体标准差

(sampling error) :由于个体变异产 生的、抽样造成的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 参数间差异,称为 抽样误差。
4.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分别反映资料的不同特征,
常配套使用 如 正态分布:均数±标准差 x s 偏态分布: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二、正态分布
图形特点:

钟型(中间高,两头低,左 右对称,以X轴为渐进线) 最高处对应于X轴的值就 是均数 两个参数:位置参数和 形态参数。



曲线下面积恒为1或100%。

用药 试验组 对照组 有效 20 10 无效 10 15 有效 10 15

无效 10 20
反映用药与疗效、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二、 常用相对数
1.定义: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统称为
相对数。
相对数的意义:


消除基数影响,便于事物间的比较。
给出事物发生频率(强度)的估计。

相对数是工作决策的依据。
人之一,英国人K . Pearson(1857-1936)于1900
年提出的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统计方法,此方法
以χ 2分布为理论依据,可用于两个或多个率间的
比较,计料的卡方检验
表 组 别 两组降低颅内压有效率的比较 有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
试验组
对照组 合 计
心理反应 焦虑 抑郁 自我认同紊乱 恐惧 合计 病例数 102 57 10 5 174
反映该指标(心理反应)分类的分布
2.两因素交叉频数表
分组 ( X) A药组 B药组 不同用药与疗效的关系 疗效(Y) 有效数 无效数 合计 20 30 50 10 40 50
3.两因素以上的交叉分组表
不同用药、性别与疗效的比较
3.相对比
相对比:反映两个指标(指标可为绝对数、相对数;性质 相同或不同)相比的倍数或百分数。
甲指标 相对比 (倍数或百分数%) 乙指标
例:某医院出生性别比=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370/358=1.03(或 103%) 医护比=医生人数/护士人数
第十一章 分类变量资料 的统计推断
χ 2检验(Chi-square test)是现代统计学的创始
99
75 174
5
21 26
104
96 200
95.20
78.13 87.00
四格表专用公式
组 别 阳性 阴性 合计
A组
B组 合 计
2
a
c ( a+ c)
b
d ( b+ d)
2
( a+ b)
( c+ d) (n)
(ad bc) n (a b)(c d )(a c)(b d )
2.配对样本t检验
3.两样本t检验
四、方差分析
1、完全随机设计
2、随机区组设计
1、完全随机设计
(1)设计
将全部试验对象随机分配到 g 个处理组, 各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试验结束后比较 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推论 处理因素的效应。
(2)统计分析方法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