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地的网络把诸如气象条件、农作物生产和飞机航班等如此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在一起。科学家们把数据和程序通过网络送到远程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检索结果,并使他们能够与同事交换信息。网络让人们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业余爱好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为他们的家庭计算机交换程序。

不幸的是,许多网络都是独立的,仅为特定群体服务。用户为适应自己的通信问题而选择某一种硬件技术。没有一个的网络能够满足所有的用途,在单一的硬件技术基础上不可能建立一种通用的网络。

网际互连(Internetworking)技术的应用为不同的网络互连提供了一套方

法和通信约定,互连技术掩蔽了许多网络硬件的细节,允许计算机独立于它们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把许多不同的、独立的物理网络互连起来并使它们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科学家通过使用网际互连技术,任何科学家都能与其他人交换实验结果数据。某地数据中心的数据,所有科学家都能够得。某地的计算机服务和程序能被另一个地方的科学家使用。结果是,科学家的研究进程加快了,且提高的程度是惊人的。

因特网(Internet)就是由网际互连技术实现的,将全世界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设备相互联接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因特网主干网的历史与发展

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推动因特网不断地向前发展。1969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资助的ARPANET在美国4所大学和研究所正式建成,ARPAnet建设的主导思想是: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该网络最初只联接了4台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并逐步向全美国范围发展。

1985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不仅连接一些大型的计算机,而且在各个地点连接了整个局域网。

1990年NSFnet取代了ARPAnet成为因特网的主干网,联入因特网的主机达20万台。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借计算机研究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

然而,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1992年,由美国高级网络服务公司组建的高级网络服务网(ANSNET)取代国家科学基金网成为因特网主干网,联入因特网的主机达100万台。

为进一步推动了因特网在全美国范围的普及。1993年,美国政府制定了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纲领,揭开了数字

化信息革命的序幕。

1994年,我国与美国政府相互批准中国联入因特网;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达成建立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协议;因特

网开始向全球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建立自己的国家主干网,并与因特网相连。

1995年4月,高级网络服务网转给美国在线公司运营。这一年被称为因特网年,联入因特网的主机达1000万台。

2、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在1987年就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先通过X.25租用线路实现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并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E-MAIL 通信。1993年3月经电信部门的大力配合,开通了由北京高能所到美国Stanford 直线加速中心的高速计算机通信专线。

1994年5月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正式进入了Internet网,与此同时,以清华大学为网络中心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也于1994年6月正式联通Internet 网,1996年6月,中国最大的Internet互联子网ChinaNet也正式开通并投入营运,在中国兴起了一种研究、学习和使用Internet的浪潮,中国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走进Internet,而Internet则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科研工作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