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状况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A B Bca C D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二成土条件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碳酸氢钙的富集区三成土过程1草甸潜育化过程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期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属全国耕地率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同时山东地区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问题日渐凸显。
1979—1985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结束距今已有30年,在这期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大,已有的土壤调查数据不足以反映目前全国土壤养分状况。
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为山东省首家有机-无机测土配方定点生产企业,已累计测土4000余份。
本研究调查分析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速效养分及酸碱度状况,能够了解目前山东省土壤质量状况,为土壤精准施肥提供依据,同时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作物增产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土壤取自山东省不同地市的主要农用耕地,土壤类型为代表性的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相关种植作物为山东省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葡萄、桃子、土豆、大蒜、樱桃、西红柿等)。
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取耕层0~20cm 土壤,风干、磨细、过筛、装袋、测定相关指标。
1.2测试方法取供试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 值等指标,各养分含量及pH 值分级标准[1-3]见表1。
具体测定方法:有机质测定采用恒温水浴水合热法;碱解氮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测定采用NaHCO 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测定采用NH 4OAc 浸提-火焰光度计法,pH 值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主要耕地1143个土壤样品测定,调查分析不同农作物种植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
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土壤酸碱分布规律为东部酸、西部碱、中部酸碱相间,部分地区土壤酸化现象不容忽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17%、104.60mg/kg 、84.98mg/kg 、113.18mg/kg ;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耕地生产实际发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种植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低水平,耕地土壤中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临沂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和烟叶质量及关系分析
c n e t . e r s l h we a o ln t e tc n e t ai d wi o ai n . r . r p . n o lt p s 0v r ln t e tsau n o t n s Th e u t s o d t ts i u r n o t n s v re t lc t s p e c o s a d s i y e . e a u r n tt s i s h i h o l i Li y ss f c e t o t b c o g o h . dc u d me t er q i me t f i h q a i b c o p o u t n 1 l mo i g q ai d ni wa u i i n a c r wt a o l e u r t o n h t e e n so g u t t a c r d c o . f e s k n u t a h l yo i 1 l yn i n rq ai O e ft b c o we e ai e y h g E h c d t c n c u p  ̄s o li r v me t a d r t n e t i a o o l n e u l 饵 f1 a o a c r r l t l i h. n a e e h ia s p o ,s i mp o e n e v n l n a o a f ri z t n c u d i l l i
具有重要作用 , 中土壤的影响很大【 】 土壤环境 其 l。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对于烟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 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两方面。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包 括土壤质地 、水分 、土壤容重 、孔隙度等 ; 化学性
和土壤 类型的烟田土壤 养分均存在差异 。临沂烟 区土壤 养分状况总体较合理 ,能满足特色优 质烟叶生产 的需要 ,烟叶 内在 品 质及评 吸质量 较好 。要进一步突 出本地烟 叶特 色 ,应加强技术指 导,进行土 壤改 良,推广 配方 施肥。 关键词 :烟 叶;土壤 养分 ;烟 叶品质 ;临沂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泰安市泰山区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分析
农技服务土肥植保·71·2017,34(22)泰安市泰山区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分析张力伟,周海燕(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耕地与土壤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与国民建设的基本保障,掌握和了解耕地资源的构成、营养分部与质量标准,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不当操作对土地造成的各种破坏,从而达到保护耕地,恢复土壤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最大程度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施肥措施1 耕地状况的概述泰山区为泰安市市中区,位于泰安市境中部偏北、泰山南麓,地处北纬36°08′至36°20′、东经116°58′至117°13′之间。
全区土地总面积287877公顷,其中耕地6497公顷,占总面积的22.6%。
农村集体农用地总面积8509.288 hm 2,耕地面积约7953.6 hm 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49.018 hm 2占耕地总面积的12%。
泰山区属山东丘陵地形,兼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山地、丘陵各81.47 km 2,各占总面积的28.3%;平原123.8 km 2,占43%。
由于泰山区大部分面积属于山地丘陵,农用土地少,而农用土地才是养活人民的根本,所以准确掌握耕地数量及质量,了解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意义非凡。
泰山区耕地土壤缺钾严重,钾素的含量与原有的历史原因沉淀有一定关系,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钾肥施用配比不当,造成土壤钾元素流失。
目前,泰山区作物中,只能以矮茎作物水稻为主,一些高秆、抗寒、糖性高的农作不适宜栽种。
2 土壤养分研究的重要性土壤和土地资源是各种有效养分活动和有机质固有形态存在的丰富宝库, 土壤养分的分析与测试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土壤养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它直接着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泰山区土壤养分与土地资源的研究,是现代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前提,是一项具有广泛需求的重要科学工作,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山东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状况
山东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养分状况棕壤: 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土壤养分状况: PH:6.7 有机质(%):1.25 碱解氮(mg/kg):55.46 速效磷(mg/kg):15.47 速效钾(mg/kg):125.77
褐土: 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衡气温为23~26℃,年平衡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大凡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剧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远,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衡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大凡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年平衡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大凡特征→有机质来源丰盛,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平均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衡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大凡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爽干旱,年平衡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山东省土壤状况
五、水稻土 分布在济南市郊区北园、东郊和章丘县明水镇,是经过泉水灌溉、人为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水稻土。土壤面积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2%。此土壤只有潴育水稻土1个亚类,下分冲积物、湖积物两个土属。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表层以下有大量的锈纹锈斑,55厘米以下有大量鳝血斑,95厘米以下土色呈灰褐色的潜育现象。土壤质地为壤质。章丘明水镇稻土为粘质,生产性能较好,产量多在400~500公为黄河冲积母质所形成的潮土。土壤面积58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3.4%。此类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响,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类型。土体深厚,沉积层理明显,中下层有锈纹锈斑,表层质地则因沉积过程水流快慢影响而有砂,轻、中、重壤之别。通体有石灰反应。共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一)普通潮土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是济南市潮土中面积最大的土壤亚类。其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呈碱性反应,PH值高于7.5。中下层有大量锈纹锈斑。因受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质地多变,依土壤质地分为砂、壤、粘及炉渣菜园土4个土属,土体构型多为砂粘相间的多种多样的土壤层次。该土壤分布区是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产区。局部引黄改种水稻、小麦,一年二作,土壤复种指数较高。但局部地区的60厘米土层质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较困难,对作物生长不利。(二)湿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色较暗,土质粘重,潜育化明显,氧化过程较差,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湿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三)盐化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2米之间,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在1~3克/升之间,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体上升到地表蒸发,水去盐留,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地面常见盐霜或盐斑,尤以干旱季节最为显著。土壤20厘米土层含盐量高达0.1~1.0%以上,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盐化较重的地段,尚有柽柳、盐蓬等耐盐作物种植。耕作层下有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盐化现象有减弱趋势。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作者:王立华孙磊苏群张彦刘勇孙茂旭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主要耕地1 143个土壤样品测定,调查分析不同农作物种植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
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土壤酸碱分布规律为东部酸、西部碱、中部酸碱相间,部分地区土壤酸化现象不容忽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17%、104.60 mg/kg、84.98 mg/kg、113.18 mg/kg;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耕地生产实际发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种植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低水平,耕地土壤中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
关键词农作物;耕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山东省中图分类号 S1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44-02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oil Nutrient and Acid Base Status of Cultivated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WANG Li-hua SUN Lei SU Qun ZHANG Yan LIU Yong SUN Mao-xu(Shandong Baoyuan Bio-Agri Technology Co.,Ltd.,Yantai Shandong 264006)Abstract The soil nutrient and acid base status of different crop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1 143 soil samples of main cultivated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e soil pH value distribution rule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acid in eastern part,alkali in western part,and chequered with acid and alkaline in central part.The soil acidification in some areas should not be ignored.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1.17%,104.60 mg/kg,84.98 mg/kg and 113.18 mg/kg respectively.In cultivated land of food crops,economic crops and vegetable crops,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low generally,and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s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 soil were medium level,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was high as a whol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Key words crops;cultivated land soil;nutrients;acids and alkalis;Shandong Province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属全国耕地率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山东省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山东省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分析土壤酸碱性是土壤诸多理化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壤退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土壤酸化不仅本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而且对土壤中有害元素的活化、养分循环等具有强烈的影响。
摸清土壤酸化特征与状况,是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的客观需求。
土壤酸化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总体看,目前山东省土壤酸化的相关调查及研究主要针对个别区域或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缺少对山东省整体的土壤酸化状况的全面系统研究。
因此,开展山东省土壤酸化状况的调研分析,摸清全省土壤酸化状况,对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科学利用土壤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一、调研数据与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部分数据和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共采集土壤样点43616个,采样时间为2005~2011年,采样深度0~20厘米。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一分级标准,对pH由大到小分为碱性(pH>8.5)、弱碱性(7.5<pH≤8.5)、中性(6.5<pH≤7.5)、弱酸性(5.5<pH≤6.5)、酸性(4.5<pH≤5.5)和强酸性(pH≤4.5)6个等级。
其中pH≤5.5的土壤归为酸化土壤,又分为强酸性土壤(pH≤4.5)和酸性土壤(4.5<pH≤5.5)。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土壤样点各等级pH的数量与比例,分析山东省土壤酸化总体状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酸化状况;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模块进行插值处理,获得土壤pH空间分布图,统计pH各等级的酸化面积及比例,并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期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土壤酸化的动态变化。
二、山东土壤酸化概况1.土壤酸化的统计特征。
根据样点统计,山东省土壤pH平均值为7.1,弱碱性、中性和弱酸性的比例分别为40.61%、29.05%和18.33%,三者占总点位个数的87.99%;强酸性和酸性的土样占总点位的10.59%,碱性土样占1.42%。
寿光市土壤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寿光市位于山东省北部、莱州湾西南岸,介于东径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之间,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海岸线西起淄脉河,东至白浪河口,岸线长达55.9km,海岸滩涂属粉砂、淤泥底质。
寿光市处于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地带,浅海滩涂面积宽阔,境内拥有小清河、弥河等多条河流。
寿光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圣地。
夏朝,属斟灌国。
西周,属纪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
秦朝,置郡县,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
西汉,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据考古发现,寿光有北辛文化遗址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15处,龙山文化遗址68处,由此证明寿光是一个具有七千年文明的风水宝地。
据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秦始皇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
寿光人贾思勰,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写出了世界农业名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中国农业的根,它的农业思想、管理和技术方略,不仅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也传播到了世界,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尊崇。
寿光,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连续九届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2006年跃居第4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29位。
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弥河)”、“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市场十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寿光的腾飞,引起了全国的注目,特别是受到了中央和国家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如上一届领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宋平、田纪云、陈俊生、宋健、姜春云等,新一届领导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吴仪、周永康、刘延东、董建华等,都先后亲临寿光视察。
青岛土壤信息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人口 715.65 万人(2002 年),位于35°35′ ~ 37°09′N,119°30′ ~ 121°00′E 之间,土地总面积 11091 km2。
断块构造支配着全市地貌发育,形成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滨海低地完整的地貌形态,呈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的地貌特征;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9.34 %,丘陵占 41.04 %,平原、滨海低地占49.62 %。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 775 mm,降雨集中在 6 ~ 9月。
青岛市不仅是全国重点沿海旅游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工矿企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致酸物质。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海洋性湿润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当地偏酸性的土壤也对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青岛市于“六五”期间开始酸雨监测,“八五”期间被作为典型酸雨区进行研究,“九五”期间青岛市市区及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被列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根据“山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2005—2012 年,除2011 年青岛无酸雨样品检出外,其他年份均有酸雨样品检出。
因此,选取青岛市开展土壤生态系统酸沉降承载力实证研究,研究时段为2005—2010 年。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I、口J低lIIJ,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幸『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m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宙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莱芜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养分综合评价
莱芜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养分综合评价作者:贾强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7期摘要莱芜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情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
通过对莱芜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表明: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基本与山东省、全国持平,养分状况以中等和较丰富为主。
关键词地球化学;养分;山东省莱芜地区中图分类号:S15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0.094土壤是一切附着于其上的其他产业的物质基础,地球化学元素的元素来源、迁移累积过程、循环转化机理及生态效应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质量,关乎民生和可持续发展[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养分评价研究有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整治和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区划和种植结构调整。
1 工作区背景工作区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地区,位于泰山东麓,辖莱芜、钢城两区,总面积约2 246 km2。
农产品以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三辣一麻”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注册标记证书。
工作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区内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原,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山间平原4个地貌类型[2]。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粗骨土、潮土4个土类。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对小流域气候的形成至关重要。
多物源的沉淀堆积,孕育了富含多类元素的土壤,成就了适宜名特优农作物生长的特定环境。
2 样品采集分析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以4件/km2的采样密度进行,采样位置以农用地为主,兼顾建设用地。
每件以采样点50 m范围内3~5处采集子样组合,采集深度0~20 cm的土柱。
样品经处理后送交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及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工作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背景值及其与山东省以及全国的对比如表1。
pH无量纲,K2O、CaO、Na2O、MgO、Al2O3、SiO2、OrgC、TFe2O3单位为%,余者为mg·kg-1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3]对比表明,工作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具有以下规律。
昌乐县耕地土壤养分评价与施肥对策研究
昌乐县耕地土壤养分评价与施肥对策研究作者:赵文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摘要:分析评价了山东省昌乐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肥对策。
关键词:土壤养分;评价;施肥中图分类号:S158.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1-0092-03昌乐县地处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境内土壤类型分为棕壤、褐土、潮土3个大类,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河潮土8个亚类[1]。
棕壤主要分布于县内东南部侵蚀丘陵地带;褐土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低山和北部山前倾斜平原地区;潮土主要分布于南部河谷平原一带。
全县耕地土壤类型分布比较复杂,性状差异较大,再加之种植结构多样,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差异悬殊。
及时摸清土壤养分状况,对培肥地力、科学制定施肥对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近年来对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概查,共采取820个代表土样,代表土样涵盖县域所有作物和土壤类型,有较强的代表性。
1 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及分级标准对所采土样按《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测定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测定结果见表1。
测定的土壤养分按照耕地地力评价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详见表2、表3。
2 耕地土壤养分评价2.1 耕地土壤有机质评价由表4看出,昌乐县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中等以上水平,平均含量为13.1 g/kg,变幅6.0~20.0 g/kg,根据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标准,昌乐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土壤有2 383.41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2%;有机质表现缺乏及较缺乏的有201.19 hm2,占0.39%;有94.99%的耕地有机质含量在10~15 g/kg,处于中等水平。
2.2 耕地速效养分评价检测结果(表1、4)表明,全县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01 mg/kg,变幅为45~299 mg/kg,整体处在中上水平,多集中于75~120 mg/kg,面积为41 121.5 hm2,占79.71%。
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摘要】鲁西南蒜区是中国重要的蒜产区之一,土壤养分状况对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调查和监测,揭示了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探讨了影响土壤养分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养分管理对策。
根据研究结果,对未来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农业生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研究对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蒜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为鲁西南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变化趋势、影响因素、管理对策、发展趋势、未来预测、总结、展望、研究方向、农业生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鲁西南蒜区是我国著名的大蒜产区之一,土壤养分状况对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加剧,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状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状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合理调整土壤肥力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障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该地区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通过对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土壤养分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土壤三普技术规程及山东土壤情况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统一规范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总体组织与任务要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准备工作、外业调查采样与内业测试化验等具体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成果汇总与验收等。
1 土壤三普的目的与要求1.1普查目的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1.1.1 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质量红线,需要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已查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
1.1.2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都离不开土壤肥力或土壤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
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指导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都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1.1.3 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面积扩大、强度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
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各项功能发挥,导致土壤健康下降。
菏泽沙质土壤特征
菏泽沙质土壤特征
菏泽的沙质土壤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含沙量高:菏泽的沙质土壤主要由沙粒组成,其中含有少量泥沙。
这种土壤的通气性能好,渗水速度快,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 贫瘠且肥力低:由于沙质土壤中的沙粒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肥力较低。
3. 易漏水漏肥:沙质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因此需要经常浇水施肥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4. 温度变化大:由于沙质土壤的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土壤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温度波动的情况。
5. 耕性良好:虽然沙质土壤的肥力较低,但是其耕性较好,容易耕作和整理。
需要注意的是,菏泽的沙质土壤在种植作物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及时浇水等,以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促进作物的生长。
山东泥炭土知识常识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湿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后,其残体在缺氧的环境中经过分解和压缩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土壤。
它具有丰富的有机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是一种优质的栽培基质和土壤改良剂。
山东泥炭土主要分布在该省的湿地地区,如东营、滨州、潍坊等地。
这些地区的泥炭土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
山东泥炭土的主要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 50%以上,甚至可达 90%以上;保水性好,能够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通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酸碱度适中,一般在 pH 6.0-7.5 之间,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总之,山东泥炭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土壤,具有丰富的有机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和土壤改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棕壤:
面积
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土壤养分状况:
PH:
6.7有机质(%):
1.25碱解氮(mg/kg):
55.46速效磷(mg/kg):
15.47速效钾(mg/kg):
125.77褐土:
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
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
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
约有
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