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乙肝疫苗
三、什么是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CHO细胞)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无传染性的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S基因 片段克隆到载体,用重组载体转染 真核生物CHO细胞通过细胞培养、 增殖、分泌出HBsAg到培养液中, 收集分泌液,经高速离心、纯化、 除菌后,加入佐剂吸附(氢氧化铝) 而制成。
四、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的生产工艺
五、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CHO细胞表达的重组HepB是高等
真核细胞表达产物,其天然结构较低等 的真核细胞酵母表达的HBsAg蛋白更适 合人体吸收,生产工程中不同于酵母使 用硫氰酸盐处理,安全性好。 »缺点: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 红肿、疼 痛、发痒、手臂酸重等症状,或者是产 生低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与一 般疫苗相似的轻微反应。
六、现有疫苗的发展史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疫苗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成纤维细胞?
• 定义: 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分泌前胶原、纤连蛋白和胶原酶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伤口 愈合过程中可迁移到伤口进行增殖。 •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细胞呈梭形或扁的星状,具有突起。根据不同的功能活动 状态,将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二型:成纤维细 胞乃是功能活动旺盛的细胞,细胞和细胞核较大,轮廓清 楚,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 成和分泌活动;纤维细胞功能活动不活跃,细胞轮廓不明 显,核小着色深,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少。此二型细胞可 互相转化。 • 作用原理: 成纤维细胞摄取所需的氨基酸,如脯氨酸 和赖氨酸等,在粗面内质网的核蛋白体上合成前α 多肽链 (proalpha polypeptide chain ),多肽链输送到高尔基 复合体后,组成前胶原分子。前胶原分子由分泌囊泡带到 细胞表面,然后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在前胶原肽 酶催化下,将每一前α 多肽链的尾段除去,成为原胶原分 子。许多原胶原分子成行平行排列,结合成具有周期性横 纹的胶原原纤维。由胶原原纤维互相结合形成胶原纤维。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感染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甚至肝癌的发生。
[1] 我国乙肝感染率为6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10%,有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
[2]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主要途径。
国际上先后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和第二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第一代乙肝疫苗主要运用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提取纯化出的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先后经过减毒处理和添加佐剂后注入人体预防接种。
[3] 但是由于对血源性疫苗安全性存在顾虑,人们进一步着手开发第二代乙肝疫苗。
[4]1982年, Valenzuela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运用基因手段构建重组质粒,在酵母中表达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7] 1986年,美国批准了酵母来源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乙肝疫苗投放市场。
[5] 本文主要内容是简要总结运用基因工程方法,以酵母为载体生产乙肝疫苗的流程。
乙肝病毒中决定乙肝病毒抗原性的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包膜蛋白,主要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
乙肝病毒包膜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位于HBV基因组的S区。
S区基因有三个起始密码子和同一个终止子,从不同的起始密码子开始转录,可得到三种不同的包膜蛋白。
小蛋白(SHB,即主表面蛋白,S蛋白)包括表面抗原HBsAg(p24为非糖基化形式,gp27为糖基化形式),由226个氨基酸组成;中蛋白(MHB)除了具有S蛋白的226个氨基酸,N端多出55个氨基酸残基(前S2蛋白);大蛋白(LHB)除了具有S蛋白和前S2蛋白还具有前S1蛋白。
在完整的乙肝病毒Dane毒粒中,小蛋白、中蛋白与大蛋白通过各自S蛋白之间的二硫键共价连接,外包脂膜形成完整颗粒。
由于三种蛋白中均包括S蛋白区域,故含有HBsAg的疫苗可以在机体中引发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
[2]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疫苗首先要选择表达HBsAg的载体系统。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若选用细菌为基因表达载体,即使使用强启动子,也不能得到大量具有免疫原性的基因表达产物。
乙肝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及效果评估
乙肝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及效果评估乙肝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及效果评估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可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乙肝的传播和感染,疫苗接种成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将讨论乙肝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以及效果评估。
一、乙肝疫苗的种类乙肝疫苗主要包括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酵母-疫苗、脱氢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
这些疫苗通过模拟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1.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乙肝疫苗之一。
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到酵母细胞内,然后通过培养和提取过程制得的疫苗。
这种疫苗安全可靠,接种后能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2. 重组酵母-疫苗重组酵母-疫苗是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疫苗。
它通过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改造,使其在体内能够产生更强的免疫效果。
重组酵母-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3. 脱氢乙肝疫苗脱氢乙肝疫苗是利用特殊技术将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处理成失去活性的形式,以增强对病毒的免疫力。
这种疫苗的接种方案相对于其他疫苗更为灵活,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接种需求。
4. 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表达和培养制备的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二、乙肝疫苗的接种时机乙肝疫苗的接种时机主要分为新生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根据不同的接种策略和疫苗种类,接种时机可能会有所差异。
1.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乙肝疫苗的首次接种时机。
根据我国规定,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并进行相关免疫程序。
这样可以预防母婴传播,保障儿童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2. 儿童期在儿童期,乙肝疫苗通常采用3针全程免疫接种方案。
首剂接种后,通常在一个月和半年后进行第二和第三剂次接种。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 能 ,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 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 ,且有较高的 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可 以进行悬浮培养 ,表达 水平较高;
⑤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 (fibrob2last) ,很少分泌自身的内 源蛋白 ,利于外源蛋白的后分离
目的基因的表达
其四,在血源乙肝疫苗的生产过程中,虽采用三步灭活工艺,但
三步灭活不足以将血源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潜在致病因子全部灭活,
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源乙肝疫苗受种者绝对安全;
其五,如上所述,为了灭活乙肝病毒,需采用三步灭活工艺,但
三步灭活对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影响。因此,由于血源乙肝疫苗的内部
矛盾性,决定了血源乙肝疫苗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疫苗,1997年卫生
应用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 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
3
发展概况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首先在美国默克公司研制成功,并 于1986年被美国FDA批准通过。199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乙肝疫苗获准生 产。我国当前已能大规模生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重组疫苗, 分别称酵母重组和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疫苗, 免疫效果比同剂量的血源疫苗优良,并且十分安全,可以 放心使用。
高
3、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
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
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
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
第二针后有50%~70%左右,第三
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
.
11
打乙肝疫苗前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有支气管哮喘和血清病的人、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者和过敏性荨麻疹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哇塞,说起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事儿呢!你知道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就像是我们对抗乙肝这个“小怪兽”的超级武器。
那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这可得好好讲讲。
首先呢,得有一些关键的“原材料”,就像做菜要有菜和调料一样。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质粒啦。
这就好比是制造武器的蓝图,有了它,才能开始后续的工作呀。
然后呢,把这个质粒放到合适的细胞里,让细胞像个小工厂一样开始生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这些细胞就会努力工作,不断地制造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来。
这就好像是让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酿蜜一样。
接下来,等细胞生产了足够多的抗原后,就得把它们收集起来啦。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哦,就像从一大桶蜂蜜里把纯净的蜜给分离出来一样。
收集好了抗原,还得进行一些处理和纯化,把杂质去掉,让我们得到的是纯净的、高质量的乙肝疫苗。
这就好比是把刚采下来的棉花加工成洁白柔软的棉花团。
再之后呢,要对疫苗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它是安全有效的。
这可不能马虎呀,就像我们出门前要检查一下钥匙带没带一样重要。
最后,经过层层关卡的乙肝疫苗就可以被包装好,准备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去啦。
你想想,这么复杂的过程,得有多少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付出努力呀!他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战士,在为我们的健康而战斗呢。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真的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呢!它让我们有了对抗乙肝的有力武器,保护了无数人的健康。
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为它点赞吗?我们能生活在有这样先进技术的时代,真的是太幸运啦!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一切,也要感谢那些为了我们的健康而默默付出的人们。
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疫苗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你说是不是呢?。
基因工程法生产乙肝疫苗知识讲解
基因的表达
这是指宿主细胞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外源DNA在 宿主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表达生成的产物(蛋白 质),最好在细胞内不被分解,而分泌到细胞外面 。表达产物若为较小的多肽,或是对细菌蛋白酶 极为敏感的蛋白质,形成后,通常即被迅速降解 。为了保证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能分泌到细胞外而 不被降解,通常可以把外源基因插入在载体的某 些结构基因中间,在这种情况下,表达产物是融 合蛋白质,融合蛋白质可以抵抗内源蛋白酶的降 解,又可以在细胞信号肽的引导下分泌到细胞外 。最后,利用发酵工程培养重组与乙肝疫苗的工 程菌
综述
综上所述,用基因工程法生产乙肝疫苗要先 经过乙肝疫苗目的基因的获取、DNA的重组基因的 克隆、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目的基因克隆的鉴 分离纯化、产品多项性质的初 步检测、成品化处理(如添加佐剂、抗生素、除 菌)、成品检测鉴定、包装几个步骤。对产品多 项性质的检测对于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尤其重要。
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
即从大量携带有乙肝疫苗的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中 分离出带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获得 重组体DNA分子,为了获得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细胞,需 经筛选,才能将其与未摄取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区别开 来,并作进一步鉴定。筛选含有重组体DNA分子细胞的方 法,一般都是以载体DNA及目的基因的遗传标记及分子特 征为依据,并结合受体细胞的基因表型而建立起来的。由 于许多质粒都具有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性标记,因此,在含 有一定浓度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很容易地把摄取 了重组体DNA分子,因同时也获得了抗生素抗性的细胞辨 认出来。但药物筛选只是一个方面,依据它只能判断质粒 载体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还不能确定受体细胞是否摄取 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DNA分子。
主讲内容
乙肝疫苗研制的发展 目的基因的获取 DNA的重组 基因的克隆 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 目的基因克隆的鉴定 基因的表达 综述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及其应用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引言
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疫苗。
二、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
1. HBV基因克隆:将乙肝病毒基因克隆到质粒中。
2. 质粒转染:将质粒转染到大肠杆菌中,得到大量的HBV基因重组质粒。
3. 重组蛋白表达:将HBV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到哺乳动物细胞中,使其表达重组病毒蛋白。
4. 病毒蛋白纯化:纯化重组病毒蛋白。
5. 疫苗制备:将病毒蛋白制备成疫苗。
三、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乙肝预防接种,其预防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此外,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也有可能应用于治疗乙肝。
四、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也在
不断深入。
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疫苗的长效性和有效性;2、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3、HBV表面抗原基因的变异与
疫苗免疫性的关系的研究。
五、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局限性
当前,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主要局限性包括:1、某些人
体免疫缺陷病毒性贫血患者无法有效接受疫苗;2、疫苗保护率低
于100%。
六、结论
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重复性高、污染小、免疫原性强,已广泛应用于乙肝预防接种。
目前,乙肝病毒基因
工程疫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将有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们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实验结论显示,该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乙肝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疫苗接种推广提供了科学支持。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为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结论、实验结论、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病毒感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目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通过大量培养、表达和提纯制备而成的疫苗。
相比传统灭活疫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乙肝的预防接种。
尽管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但针对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特定人群中的免疫效果,为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免疫效果方面的表现,探讨其在预防乙肝感染中的潜在优势与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乙肝病毒的控制和传播切断提供有力支持,最终实现乙肝病毒防治的终极目标。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本文采用了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观察。
我们在研究开始前进行了患者的分组,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保持两组人数的相对平衡性。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制备【摘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通过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质粒转染酵母细胞,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有效蛋白。
本文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乙肝疫苗的纯度分析方法。
【关键词】 乙肝疫苗 重组质粒 工艺流程1.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产生背景疫苗是人类目前可以彻底消灭某一疾病的唯一武器,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疾病预防手段。
《发展中国家消灭乙型肝炎免疫接种计划实施指南》中指出:“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中或高乙肝流行区,因此,唯一的策略就是有效地减少乙肝的流行,最终消灭乙肝······”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家及计划免疫全球咨询组认为:控制全球乙型肝炎及减少死亡的策略是开展大规模的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
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目标是从92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乙型肝炎(HB )计划免疫。
92年全国共生产血源疫苗1500万人份,尚不能满足新生儿接种需要,如考虑其他人群,缺口更大。
为了实现HB 计划目标,进一步为控制全球HB 做出贡献,我们必须大规模提高HB 疫苗的产量和进一步提高质量。
血源HB 疫苗原料为无症状带毒者的HBsAg 阳性血浆。
血源价格昂贵,供应量有限,采集困难。
因此血源疫苗的产量和成本受到原料的限制。
利用基因工程重组微生物细胞表达HBsAg 生产HB 疫苗的技术,原料易得,价廉,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2.使用重组酵母的原因和重组酵母构建2.1使用重组酵母的原因使用重组酵母进行乙肝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有如下几点原因:(1).酵母对培养基的要求低,价廉易得。
(2).酵母细胞生长快,故生产率高。
(3).动物细胞生长慢,容易染菌,对操作要求严。
(4).酵母系统容易放大,动物细胞系统放大难。
2.2重组酵母构建HBV 只有3200bp ,为双链的DNA,是一个相当小的病毒。
基因工程药物——乙肝疫苗
一、什么是基因工程药物
•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 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 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 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 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 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 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 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 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应 用正逐步推广。
3、乙肝疫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 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 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 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 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 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 ①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 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②随着乙肝疫苗长 HBsAg 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 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 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 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 重的不良反应。尽管它含酵母蛋白不超过1%,但对其产生变态反应的担忧尚未完全排除。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 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 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 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的使用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用法、贮存条件和有效期 等方面均同于血源乙肝疫苗,但其规格则不同于血源乙肝 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规格为5μg/0.5ml。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与血源乙肝疫苗可互换使 用。 • 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有 很好的耐受性,无严重副反应出现。有报道极少数对酵母 高敏者,在接种后有致敏现象,这种人群应禁用。
马铃薯乙肝疫苗人体试验成功
乙肝疫苗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 目前,全球约有20家企业被世界卫生组织 认定为疫苗生产商,然而疫苗市场实际上 被4家跨国企业所垄断,分别是原史克必成 公司(SKB)、巴斯德梅里公司 (Pasteur Merieux,PMSV)、默克公司 (MSD)和立达公司(Lederle)。这4家 公司掌握着全球约3/4的疫苗市场。
我国乙肝病情分布金字塔
肝癌 30~50万
肝硬化 (500万)
慢性重型肝炎(50~100万)
慢性迁延性肝炎阶段(1000万)
慢性迁延性肝炎阶段(2000万)
HBV携带者(〉10%,一亿几千万)
HBV 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基因组由单个环形DNA分子构成; 球形颗粒,直径42nm; 包膜为脂质构成(含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内为20面体核蛋白壳(含 乙肝核心抗原,HBcAg)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的生产工艺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的生产工艺包括 发酵、提取、纯化、吸附、配制、分装等工序。 • 生产工艺中采用世界一流的发酵罐,通过全自动 控制,提供酵母菌最优生长条件,发酵后经过细 胞破碎和一系列微滤、超滤、硅胶吸附、洗脱等 工序,再经过疏水层析,可使产品抗原蛋白纯度 达99%以上。 • 所有工艺设备可自动清洗、自动灭菌,有效地减 少了种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生产稳定和质量 一致性。
• 但乙肝不会通过水和食物以及通常的接触 传播 (不过不能合用剪刀,指甲钳,牙刷等) • 所以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是由于人们对乙 肝知识的匮乏导致的偏见造成的。
远离乙肝
• 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一般来 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 疫苗。 • 疫苗—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 减毒或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方法制成,用于 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是一种乙肝 表面抗原(HbsAg)亚单位疫苗,它系采 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表达表面抗原 的基因进行质粒构建,克隆进入啤酒酵母 菌中,通过培养这种重组酵母菌来表达乙 肝表面抗原亚单位。这种乙肝表面抗原亚 单位具有原料易得、产量大、安全、高效 等特点。美国默克公司研究的此产品最早 获美国FDA批准。国内生产此产品技术均 从其引进。
• 另一种是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 究所联合长春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哺 乳动物(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已 有长春生物技术研究所、华北制药集团、北京华 尔盾公司、兰州生物技术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 研究所和成都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得生产批文,这 6家合计年产量估计约为 200-600万支。从目 前国内从事生产CHO细胞乙肝疫苗的6家生产单 位中,华北制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处于绝对领先地 位。该企业乙肝疫苗年产量居国内第3位(与上 海生研所并列)。
按含吸附剂划分 吸附疫苗(吸附DPT)、非吸附疫苗(MV) 按使用方法划分 注射用、划痕用、口服用、喷雾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第1 剂 第 2剂 年(月)龄 出生时 1剂 第 1剂 第 2剂 第 3剂 第 1剂 第 2剂 第 3剂 第 4剂 1剂
第4剂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第 3剂
8月
第 1剂 第 2剂
18~ 24 月
4岁
6岁
• 大致是在6个月的时段内注射(皮下)3次疫苗 • 结束时做一次血液乙肝三系的检查。因为只有注 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 • 约有90~95%人会因此而获得免疫能力
编号
HBsAg
HBsAb
HBeAg
– 血源性传播; – 医源性传播; – 胎源性传播
是病毒传染,而不是遗传!
– 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传染发生于从被感染的母 亲到孩子,一家人中儿童和儿童的接触,以及重 用未杀菌的针和耳咽管。 但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条件的改进、人 们生活方式的变迁,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已越来越成为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
(这个时间众说纷纭,WHO,世界卫生组织 认为至少有15年)
• 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 最好是定期检查(1年)
重组人生长激素车间 A0016 重组人干扰素车间 A0017 浙江汉生制药有限公司 注射用人干扰素 A0029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针剂车间(注射剂) A0038 基因工程车间(注射剂) A0039 齐鲁制药厂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产车间 A0044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冻干粉针剂 A0085 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液体制剂 A0092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体外诊断试剂 A0120 山东赛若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生 A0124 产车间 山东格兰百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 A0125 刺激因子注射液生产车间 北海集琦方舟基因药业有限公司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 A0159 因子注射液生产车间 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B0188 注射液生产车间 上海东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 B0191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产车间 淮南福寿药业有限公司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 B0193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产车间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B0208 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生产车间 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生产车间 B0219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车间 B0225 华北制药集团金坦生物技术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 B0268 开发有限公司(我的公司)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剂 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生产车间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质量控制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严格按照 美国默克公司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生 产单位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原 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测和环境检测等 方面均有严格质控标准和检定程序。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的安全性
•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来自能表达乙肝表 面抗原的酵母工程菌,之所以选择酵母这种宿主 是因为酵母菌较其他宿主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这种酵母工程菌源自于啤酒酵母菌,几千年 来,人类利用啤酒酵母生产啤酒的历史表明啤酒 酵母是非常安全的。 • 在我国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已使用1500万人份以上, 如此大规模接种,尚未出现严重副反应报道。
频度
临床意义
+ + +
+ + -
+ -
+
+ -
常见 常见 常见 少见 少见 少见
既往感染过,仍有 免疫力 康复期,主动被动 免疫后 未感染过HBV 急性早期,慢性 sAg携带者 早期感染,强传染 性
8
9
10
11
12
恢复期,慢性sAg 携带者易阴转
• 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 的,一般只能维持 3~ 5年
– 因为婴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无法识别“敌人”,反而把 “敌人”当成体内的“自己人”, 长期“和平共处”
HBV侵染肝细胞 当HBV进入人体后,它将首先攻击 肝细胞。乙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
变,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养料赖以生存, 并在肝细胞内复制。
乙肝传播途径
• B型肝炎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或体 液传播,和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的途径相同。然而,HBV比HIV感 染性强50到100倍。 • 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
• 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 生儿为1700万左右,再加上5岁~12岁儿童的使 用量,大致推测用于预防的乙肝基因疫苗市场需 求量至少每年3000-3200万人份(折合9000- 9600万支)。如果考虑从事特殊职业的高危人群 和乙肝病毒高流行区的人员等,实际市场需求量 还要略高于上述数字。 • 目前,国内市场实际生产与需求基本处于平衡状 态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取代血源乙肝疫苗已成定局 •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由于已感染乙肝病毒,在此 情况下,再抽取其血浆作为乙肝疫苗原料,对携 带者的身体健康有损害; • 疫苗的生产受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浆来 源和质量限制,无法大规模稳定生产; • 在表面抗原阳性血浆的采集、运输和加工过程中, 存在着引发血源性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在血源 乙肝疫苗的生产过程中,虽采用三步灭活工艺, 但三步灭活不足以将血源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潜 在致病因子全部灭活,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源 乙肝疫苗受种者绝对安全.
HBeAb
HBcAb
频度
临床意义
1
+ + + -
+
+ -
+ + +
+ + + + + +
常见
急肝,慢性活动期, 有传染性
2
常见
恢复期,弱传染性
3
常见
恢复期,弱传染性 急肝,慢性sAg携带 者 急性窗口期,既往 感染过 康复期
4
常见
5
常见 常见
6
编 号
7HBsAgHB来自AbHBeAgHBeAb
H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