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合集下载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

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

火 山岩 油气 藏 研 究概 况
国外 火 山岩油气 藏勘 探 已经有 1 2 0年 的历 史 , 现 阶段 火 山岩储 集层 已经 得到 了世 界各地 的重 视 , 成 为 石油 勘探新 领 域 。全 球 发 现 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主要 有 印度 尼西 亚 的贾 蒂 巴朗玄武 岩气 藏 、 日本新 生代火 山 岩油 气藏 等 J , 这些 油气 藏产量 高 、 产层厚 、 储 量大 。
第3 0卷 第 1 1期 2 0 1 6年 1 1月
化工 B t S U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T i me s
Vo 1 . 3 0. No. 1 1 No v. 1 1 . 2 01 6
d o i : 1 0 . 1 6 5 9 7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2—1 5 4 x . 2 0 1 6 , 1 1 . 0 0 7
Ab s t r a c t Vo l c a n i c r o c k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h a s b e e n pa i d a t t e n t i o n b y t h e g l o b a l e n e r g y a g e n c y,wh i c h h a s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勘 探 研 究
杨建 磊
( 中 国石 油大 学胜利 学 院油气 工程 学 院 , 山东 东 营 2 5 7 0 0 0 )
摘 要 火 山岩油气藏 现今 已经受 到全球 能源机构 的重视 , 成为石 油勘探新领域 。本 文研究 国内外火 山岩 油气藏研
究动态 , 总结出 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 以时间为节点分为 3个阶段 , 主要 特点是研 究时间长 , 但研究不够深入 ; 国内主要 分为偶然发现 、 局部勘探 、 全 面勘探 阶段 。并完善总结 出储集层预测 四步法 , 为火 山岩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密井网精细解剖与三维地质建模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密井网精细解剖与三维地质建模
2 0 1 3年 2月
大庆石 油地 质 与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me n t i n Da q i n g
F e b .,2 01 3 V0 l _ 3 2 No . 1
1 6 3 7 1 2 )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 ,黑龙江 大庆
摘要 :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 田火 山岩气 藏开发实 际 ,为 了实 现经济有 效开 发 ,通过密 井网精 细解剖 ,分 析了火
山岩储层的多种影响 因素 ,认 为火 山作用决 定储 集空间的分布与规模 ,后生改造作用决定火 山岩能否成藏 , 火 山
供 了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 中效果显著 。 关 键 词 :松辽盆地 ; 徐 深气 田 ; 火 山岩气藏 ; 密井 网; 精 细解 剖 ; 三维地质建模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 )0 1 - 0 0 6 5 - 0 6
作 用和后生改造作用二者共 同决定气藏 的储 量 ,高储渗 体和裂缝 的发 育程度决 定气井 的产能 。建立 了徐深气 田 火 山岩储层的岩石基质 、高储渗体 和裂缝 的三元 结构 概念模 型 , 通过 V S P速度 、叠加速度 和声波 速度 的联合 速
度 建模 和井控 、体控 、震控 的协 同储层建模 ,降低 了三 维地质模 型构造 和储层 预测 的不确定性 ,为气藏 开发提
第3 2卷第 1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1 3 . 0 1 : 01 3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 地球物理方法
! " ! 利用地震信息识别火山岩储集层 与沉积岩相比, 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 密 度大、 磁化率高、 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 征, 这就为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供了物
[ ] ! " 理依据。因此, 可通过地震岩性地层模拟 、 地震相 [ , ] ! # ! $ 解释、 合成记录反射特征、 瞬时信息特征 、 储层反
演、 三维可视化、 属性聚类分析! 、 层位综合标定、 协调 振幅、 瞬时振幅" 等地震技术来识别 “高波阻抗” 的火 山岩相与 “低波阻抗” 的陆源沉积相。成功的地震相带 解释依赖于高质量和精细处理的地震资料, 许多盆地 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完全可以用于火山岩油气藏解释。 ! " # 非地震综合勘探技术 随着各种非地震勘探仪器精度、 资料处理及解释 水平的提高, 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及先进运载设备的应 用, 非地震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所有复杂地表及地质条 件地区, 其作用已远远超出早期油气普查的范围, 非地 震勘探方法在识别和解释火成岩油气藏方面正在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火山岩普遍表现为具有较高密 度、 较高磁性和电性、 但埋深较大、 异常较弱的特征, 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4 5 1 % ) ’ ,6 , 2 ) ( / " % ( 0 " , ) ’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3 #,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0 " , )A " 2 " % ( 1 ; B , 2 ) ) 5 ) " ’ % , .E " . 4+ ’ 0 % , ) 4, F % ( & ,& , ’ ( 7 7 */ C 9D 7 #$ : , 6 7 * % $ + D 7 E ? F ? 7 G ? ; E I G C ? J 6 K K 6 F L : G ; 7 J E 6 I MC ; N ? 6 7 F E ? ; I ? JO 6 G C G C ? 6 > E " N ? > ? 7 G " K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K " E G C ? I G E L F G L E ; : ; 7 J H H P P P , I 6 : 6 F 6 F : ; I G 6 F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6 E I ; 7 JO 6 G C G C ? F " 7 G 6 7 L " L I J 6 I F " N ? E " K G C ? N " : F ; 7 6 F 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IO 6 J ? : J 6 I G E 6 R L G ? J 6 7 G C ?S ? I " T " 6 F H H H H ; 7 JB ? 7 " T " 6 F R ; I 6 7 I 6 7B C 6 7 ; # / C ? N " : F ; 7 6 F 9 E ? : ; G ? J E " F M E ? I ? E N " 6 E I ; I ; 7 ? OK 6 ? : J " K C J E " F ; E R " 7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C ; I E ? ; G : ; G U H P P 8 H G E ; F G ? J G C ? ; G G ? 7 G 6 " 7; 7 J E ? ; E J" K G C ?8 ? " : " 6 I G I 6 7 G C ?P ? G E " : ? L >? 7 G ? E E 6 I ? IO " E : J O 6 J ? # / C ? I L > > ; G 6 " 7; 7 J I G L J 7 G C ? E ? I ? ; E F C> ? G C U 8 8 P H" , " J I I L F F ? I I K L : ? Q ? E 6 ? 7 F ? I ; 7 J I " > ? ? Q : " E ; G 6 " 7; 7 JJ ? N ? : " > ? 7 G G ? F C 7 " : " 6 ? I K " E G C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R E " ; J; 7 J; G C " > ? ; E ?R ? 7 ? K 6 G G " P P P 8 , G C ?C J E " F ; E R " 7? Q : " E ; G 6 " 7? K K ? F G I # A ? 7 ? E ; : : G C ? E ? I ? ; E F C; 7 J? Q : " E ; G 6 " 7> ? G C " J I K " E G C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6 7 : 6 7 F : L J ?8 ? " C I 6 F ; : H P H P H P H , , , > ? G C " J I " K I ? 6 I > 6 F 6 7 K " E > ; G 6 " 7E ? F " 7 6 G 6 " 7 > ; 7 ? G " G ? : : L E 6 F I L E N ? C 6 C 9 E ? F 6 I 6 " 78 E ; N 6 G 9 > ; 7 ? G 6 F> ? G C " J G 6 > ?J " > ; 6 7?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8 8 H 8 P H 8 8 , , , , J ? G C I " L 7 J 6 7 K E ? L ? 7 F " > ; 6 7 F " 7 G 6 7 L " L I ?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E " K 6 : ? ? " C I 6 F ; : : " 6 7 ; IO ? : : ; I G C ? N " : F ; 7 6 F F C E " 7 " : " ? G E " : " ? G U P 8 V HJ 8 P 8 P H 8 8 8 8 H P 8 H P , , E " E ; C ; 7 JP ? G E " F C ? > 6 I G E " : F ; 7 6 F 9 E ? I ? E N " 6 E F C ; E ; F G ? E 6 I G 6 F I ; 7 JJ 6 ; ? 7 ? I 6 IP " " : 9 K " E > 6 7 ; 7 JP " " : 9 G ? ; 7 ; : I 6 I # 8 P H HN 8 8 H P H : ; ; ; ; 8 ) ’ % .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E ? I ? ; E F C> ? G C " J I ? Q : " E ; G 6 " 7 G ? F C 7 " : " E ? I ? E N " 6 E F " 7 J 6 G 6 " 7 I E ? I ? E N " 6 E> ? F C ; 7 6 I > P 8 H &9

4-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朱如凯

4-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朱如凯
徐深8 徐深201 徐深3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火山岩异常体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二层次:火山岩目标预测
层状:建立地震反射特征相标志
类型 A 反射特征 频率 中高频 振幅 强振幅 反射特征 层状 岩性岩相 火山沉积相 构造部位 低洼部位
B
中高频
强振幅
杂乱
侵出相
火山口附近
C
中低频
中强振幅
杂乱 层状或 楔状
⑥准 东带
巴松 -白家 海带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二层次:火山岩目标预测
丘状:地震数据体可视化振幅扫描可能的丘状火山岩体
LN500 LN758 LN556 LN718 LN848 LN796
升深5
2240ms 2319ms 2298ms 2218ms 2413ms 2542ms 2447ms 2194ms
中国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与 勘探领域分析
朱如凯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2010.9
报 告 提 纲
一、油气成藏特征 二、储层预测技术 三、重点勘探领域
一、油气成藏特征
①火山岩自身不能成藏,烃源岩与火山岩储层匹配是关键, 形成近烃源、远烃源两种成藏组合 ②东部断陷以近烃源成藏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爆发相为主 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喷溢相为主的大面积 岩性油气藏 ③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烃源大型不整合地层油气藏最 有利 ④存在多种成因天然气,高含CO2气以无机幔源成因为主
L2007-05
二、火山岩预测技术
第一层次:火山岩区域预测
综合:预测盆地火山岩发育区带
4300km2 3900km2
北 缘 带

ND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ND油田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 用 岩 心 与 成 像 测 井 综 合 标 定 常 规 测 井 资 料 , 识 别 溶 蚀 裂 缝 。对 于 溶 蚀 裂 缝 ( 部 分 充 填 或 未 充 填 即
缝) ,在 成像 图 中反 映 为 明暗相 间 的正 弦 或余 弦 曲线 ,裂 缝 有 变宽 、变 胖 ,分 布 不均 匀 等特 点 。对 于 完
全 或大部 分 充填缝 ( 油气 聚集 意义不 大 ) 对 ,在 成 像 图 中 反 映 , 为 一 组 暗 色 正 弦 或 余 弦 曲 线 , 裂 缝 比 较 细 、 比较 均 匀 。
攻关后 有效 层测 井解 释符 合率 由 5 . %提 高到 8 . ,识别 结 论 与 录井 显 示 、取 心 、投产 等 资 料 83 57
ND油 田位于 新疆 哈密 地 区 S TH 盆 地 ,油藏 埋 深 1 0 m,原始 地 层 压 力 1 . MP ,属 于 多期 次 、 70 49 a 小规 模 、裂 隙式喷 发 ,为多 个小 规模火 山体叠加 形 成 ,储 层识 别 和 预测 难 度 大 。 目前 油 井 开井 1 5口, 1
火 山岩 有 效 开 发 提供 了技 术 保 障 。
[ 键 词 ] 火 山岩 ;储 层 识 别 ;储 层 预 测 ;注 水 ;采 收 率 关
[ 图 分 类 号 ]TE 4 中 31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1 5 2 1 0 文 0 0— 7 2 2 1 )0 —0 0 — 5
。声 波 可 以 区 分 储 层 与 致 密 层 ,但 难
[ 作者 简介 ]孙欣华 ( 3一 ,男 ,1 9 I7 ) 9 9 8年西南石油学院毕业 ,工程师 ,硕 士生,现从事油 田开发工作。
・2 2 ・ 0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是重要的油藏储层地,而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又是重要的油藏储集层。

文章通过对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岩心薄片、物性及油藏控藏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组是良好的储油层。

标签: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储层;油藏马朗凹陷主要发育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及三叠统水西沟群三套烃源岩,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含油气系统共八套储盖组合。

卡拉岗组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是以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储层,上覆二叠系、三叠系厚层泥岩、砂砾岩等为盖层的上石炭统卡拉刚组含油组合。

1 地质背景马朗凹陷自上而下依次发育第三系、下白垩统、上侏罗统齐古组、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条湖组、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等地层。

其中古生界因受晚燕山运动影响,盆地北部整体抬升掀斜,造成由凹陷中心向北东方向依次剥蚀,牛东主体构造上,二叠系剥蚀殆尽,剥蚀残留的卡拉岗组甚至哈尔加乌组直接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而中生界及其以上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2 岩性及构造特征岩心薄片鉴定资料统计表明,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岩性主要有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岩及沉积岩四大类,以熔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分别占24%和23%。

主要表现为灰色、褐灰色、灰绿色玄武岩、安山岩和灰色、紫红色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夹灰色、紫色、杂色凝灰角砾岩、火山角砾岩、集塊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

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复合作用,形成现今的断裂系统。

牛东油田断层较为发育,断层形成时间较早,在海西运动时断层大多已经形成,在后期多期构造运动时早期断层重新活化,形成现今断层格局并最终定型(图1)。

牛东构造位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北部,构造整体为一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鼻状构造,牛东油田就处于该鼻隆构造向南倾伏的大背景上。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油气资源,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高渗透率的特点。

在油田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理解并运用火山岩油藏的渗流理论。

本文将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火山岩油藏特征火山岩油藏的独特地质特性是其复杂性和开发难度的关键所在。

首先,火山岩具有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特点,导致油藏内流体的运动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动态变化性。

其次,火山岩中多含裂隙和气孔,使得其内部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油藏有所不同。

这些特性使得火山岩油藏的开采过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与渗流理论的应用密不可分。

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渗流理论包括水平井筒的流态、岩石物理参数的描述以及地下流体动态模型等。

在流体通过井筒时,我们需要关注层流、湍流和混流等多种流态对生产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建立合理的渗流模型。

四、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应力对渗流具有显著影响,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改变油藏的渗透性。

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也会对渗流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地下流体动态模型和水平井筒的流态也是影响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诸如设备技术、工作制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实际问题。

五、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优化策略针对火山岩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地质调查和储层评价来更准确地描述火山岩的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

其次,优化水平井的布局和轨迹,以提高井筒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

此外,根据地应力和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调整地下流体动态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

国外 油 田工 程 第 2 6卷 第 l 期 (0 0 1 ) 1 2 1. 1
国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勘 探 技 术 研 究
陈弘 ( 大庆油 田勘探 开发研究 院)
摘 要 随着世界 上越 来越 多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被 发 现 , 火 山岩 作 为 油 气 的 主要 储 集 岩 类之 一 , 已成 为 油 气勘 探 与 开 发 不 可 忽 视 的
在哥伦 比亚 溢流玄 武岩 中 ,甲烷集 中于断层 和
岩油 气藏勘探 具有 一定 的参考价技术 测井技 术
裂缝 附近 ,可 以从 玄 武 岩 以下 埋 藏 的沉 积 物 中逸 地 出 。同位素分 析识别 出甲烷 的生 物成 因和热 成因组 分 ,其 中热成 因部分 显然来 自深 部埋藏 的煤层 。在
火 山岩覆 盖 区边 缘 以下能 看到 。应用摄 影地质 和卫
星 图像在 华盛 顿和俄 勒 冈州识别 出玄武 岩覆 盖区之
下 的 哥 伦 比亚 盆 地 。 1 3 地 表 油 气 苗 观 察 . 墨 西 哥 C b n蛇 纹 岩 油 田 区 和 God n L n ua le a e
重磁方 法取决 于局 部条件 ,如火 山之 下的侵入 体和小 的破火 山 口 ( 直径 < 1 m)通 常具 有 正 的 5k 重力异 常 ,原 因是 侵 人 体 和较 早 的喷 出岩 的差 异 。
S h te 通过 综合分 析全球 范 围 内 10多个 国 c utr 0
家 已发 现和开采 的火 山岩油 气藏认 为 ,火 山岩 中可
表2测井评价火山岩钉电阻率火山岩通常具有高电阻率阿根廷电盹井径自然伽马火山岩变量取决于钾长石含量阿根廷自然伽马钻速记录火山岩变量取决于钾长石含量泰国自然伽马中子交会图用于识别不同火山岩自然伽马能谱用于识别不同火山岩声波通常具有低传播时间声波沸石化凝灰岩具有低密度高传播时间声波凝灰岩传播时间与孔骧度有关声波电阻率用于评价裂缝性火山岩井径声波中子用于评价浊沸石凝灰岩并径声波中子声波密度中子确定凝灰岩和黏土含量妻婆孳塞些竺苎竺肝评价溢漉玄武岩地层尤其是识别多孔密度孔隙度电阻率用于评价裂缝性火山岩地层倾角用于评价裂缝性岩席储层阿根廷测井可以识别流动单元熔结凝灰岩中的储层单元和电测井响应表现为侵位后的冷却史风化和构造活动熔融降低孔隙度增加裂缝和电阻率井径测井也有一定效果

火山岩岩石学分析储层特征研究-毕业论文

火山岩岩石学分析储层特征研究-毕业论文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藏不断消耗,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型向复杂隐蔽型油气藏转变的过程中,火山岩在油气成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了油气勘探界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国际上油气勘探和油气储量增长的新领域[1]。

火山岩作为油气储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界的关注. 2006年,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中首次发现商业油气流,这不仅拓宽了吐哈油气勘探领域,而且还提升了整个盆地的勘探潜力。

但是火山岩储层研究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一个研究难点,对吐哈油田储层研究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

为深入了解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开展岩性特征、岩相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类型特征、储集物性及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的精细研究。

建立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图版、分岩性储层物性解释模型和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为三塘湖盆地中基性火山岩储层评价及勘探方向优选提供地质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含工业油气流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

它们沿基底断裂呈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发,而且多期喷发的火山岩互相叠加连片,常常具有较大厚度和分布面积。

环太平洋含油气构造带中,火山岩层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表1-1)[3]。

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山形和秋田油气区中,许多油气田产于新近纪“绿色凝灰岩”建造中。

这个“绿色凝灰岩”是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凝灰角砾岩等组成,沿日本岛弧内带晚新近纪地槽型盆地分布。

表1-1太平洋活动带及其边缘沉积盆地中的火山岩储集层[3]1.2.2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前苏联C.B.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4]:(1)熔岩和熔岩角砾岩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 英安岩(SiO2为65.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浅谈火山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浅谈火山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浅谈火山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D油田是国内仅见的火山粗面岩油藏,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裂缝发育的特点。

经历了天然能量和注水两个开发阶段。

2003年产量达到峰值后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年产油仅有1.8万吨,采油速度仅有0.08%。

由于油藏储层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挖潜措施,常规技术应用效果差,酸化压裂和注氮气泡沫驱有较好效果。

标签:稀油;注水开发;氮气泡沫驱1 油田基本情况图1 D油田开发井位图1.1主要地质特征D油田构造位置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D构造带,是国内仅见的粗面岩油藏,开发目的层为s3中下粗面岩上报含油面积12km2,地质储量2744.6×104t 油藏埋深2800-3300m,油藏类型为裂缝型块状边底水火山岩油藏(图1)。

D油整体是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狭长、产状陡、块状火山岩体,平面发育3个古火山口,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熔岩,构造上东高西低、南北狭长,东西高差近400m,地层倾角20-30°。

岩性脆,易碎,区块断裂发育,被12条断层切割形成多个断块。

储集空间复杂多样,基质孔隙度高,但渗透率低,裂缝孔隙度不增加,渗透率几千毫达西,但多数被充填好大喜功储集性能差,均质系数仅为0.22,非均质性强,具有裂缝-孔洞双重介质特征,是复合型储层。

构造主体部位裂缝较发育,但平面、纵向分布不均。

边底水较活跃,水油体积比5:1,水体较大,油井易暴性水淹,从见水到水淹仅4-6个月。

1.2开发现状油田目前油井总井62口,油井开井41口,日产液417m3/d,日产油50t/d,综合含水88.1%,年产油能力1.8×104t,累产油149.1×104t,采油速度0.07%,采出程度5.4%。

注水总井17口,注水开井5口,日注水508m3/d,年注水能力17×104m3,累注水159×104m3;年采注比0.89,累计注采比0.40,累亏空242×104m3,地层压力22.7Mpa。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地质及开发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地质及开发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地质及开发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地质及开发设计研究开题报告摘要: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气藏和油藏已经逐渐进入开采后期,而火山岩油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在地质条件优越的背景下,具有开发前景良好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黄沙坨火山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孔隙结构、岩石物理特性以及开发方案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设计方案。

关键词: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孔隙结构,岩石物理特性,开发设计方案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黄沙坨火山岩油藏位于西南油气田的北部,是一种新型油藏。

火山岩油藏的成因、特点以及开发方式与传统油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强化研究。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物理特点和开采规律,对黄沙坨火山岩油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该区域火山岩油藏的发现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外关于火山岩油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火山岩油藏的勘探和开发问题。

目前,国内火山岩油藏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岩石物理特性、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成藏机理和开发技术等。

国外火山岩油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 火山岩油藏的成因和地质特征:包括火山岩成因、油气来源、构造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2.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性:通过样品分析,研究火山岩油藏中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岩石物理参数等。

3.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的开发设计方案:从钻井、采油、运输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四、研究的意义与预期结果研究火山岩油藏的成因、特点和开发方式,对于推动我国的油气产业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地质条件及人工开采实践,对黄沙坨火山岩油藏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适合该区域的开发设计方案,以期达到油田增产、向高效、经济、环保的方向迈进的目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火山岩油藏因其丰富的储量和高效的开采方式成为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

水平井技术因其能更有效地开发复杂地质构造中的石油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火山岩油藏的开采中。

本文将针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火山岩油藏基本特征火山岩油藏主要由火山岩构成,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孔、多裂隙,使得石油在其中具有独特的渗流特性。

同时,火山岩油藏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水平井开采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是研究水平井在火山岩油藏中开采时,油、气、水等多相流体的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

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渗流力学基础:包括达西定律、斯托克斯公式等基本原理,用于描述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

2. 水平井渗流模型:根据火山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水平井的几何形状,建立相应的渗流模型,如线性流模型、径向流模型等。

3.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井网布置等因素对渗流过程的影响,为优化开采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四、应用研究在火山岩油藏中应用水平井开采技术,需要结合渗流理论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应用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井网布置优化:根据储层特征和渗流模型,优化井网布置,提高采收率。

2. 水平井轨迹设计:结合地质资料和渗流模型,设计合理的水平井轨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储层能量。

3. 采收率评估:通过建立采收率预测模型,对火山岩油藏的采收率进行评估,为后续开采提供指导。

五、实际案例分析以某火山岩油藏为例,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开采。

首先,根据储层特征建立渗流模型,优化井网布置和水平井轨迹设计。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采收率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该油藏的采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证明了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火山岩油藏的开采成为了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其中,水平井开采技术因其高效性和经济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火山岩油藏基本特征火山岩油藏具有独特的储层特征,如孔隙度大、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等。

这些特征使得油藏的开采过程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火山岩油藏的储层结构复杂,包括裂缝、孔洞等多种储集空间,这些空间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火山岩油藏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到其独特的储层特征。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是火山岩油藏开采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水平井在油藏中的布置方式、生产过程以及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

在水平井开采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储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的物理性质、井网布置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流体的渗流过程和开采效果。

四、渗流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描述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中的渗流现象,需要建立相应的渗流模型。

这些模型应充分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的物理性质以及井网布置等因素。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渗流模型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优化生产参数,提高开采效率。

五、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某火山岩油藏为例,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上述渗流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在该油藏中,采用了水平井开采技术,通过建立渗流模型并优化生产参数,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开采。

这充分证明了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的应用价值。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火山岩油藏具有独特的储层特征,这决定了其开采过程的复杂性。

2. 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是火山岩油藏开采的核心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3. 建立合适的渗流模型对于描述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以及优化生产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对勘探区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该区地质条件。

2. 熟悉该区历史油气探井情况,绘制地质图。

3. 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勘探的目的及难点。

二、基础勘探阶段
1. 做地磁测程探测,掌握区域构造结构。

2. 做重力探测,锁定潜在结构及可能的深藏地层。

3. 根据地质图和物理资料,选定基础钻井点位进行钻探。

三、细节勘探阶段
1. 根据钻探结果,补充和优化地质图。

2. 根据地质图和已有资料,布设2/3地震试验面。

3. 对所获取的地震资料进行解析识别,锁定潜在的勘探目标层。

4. 根据地震结果,选定较优的探井点位进行钻探。

四、揭晓阶段
1. 对所钻探井进行样品采取和测试鉴定。

2. 在成功探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该区油气储量规模。

3. 制定后期勘探方案,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藏油气资源。

以上就是火山岩油气藏的一般勘探流程。

实际勘探工作需根据不同区块的地质条件,科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深入,火山岩油藏的开采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火山岩油藏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其地质特性,还需对其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水平井开采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开发方式,已逐渐成为火山岩油藏开发的主流技术。

因此,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火山岩油藏基本特性火山岩油藏是指存在于火山岩地区的油藏。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储层特性复杂、储集空间多层次化、流体流动性复杂等。

此外,由于火山活动的长期性,油藏内部的构造、裂隙、渗流特性也更为复杂,给水平井开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开采技术是利用水平井筒在油藏中形成一条长距离的通道,通过改变油藏的渗流路径和方向,提高采收率。

而火山岩油藏的特殊性质,使得其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具有其独特性。

首先,我们需了解基本的渗流理论。

在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遵循达西定律,即流速与压力梯度成正比。

在火山岩油藏中,由于岩石的复杂性和多孔性,这一理论仍适用。

其次,我们需对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渗流过程进行分析。

火山岩内部的裂隙网络是油藏的流动通道,而水平井筒则是形成高效率开采的主要因素。

当油藏的压力下降时,储层中的原油会通过裂隙网络流向水平井筒,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渗流过程。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井筒位置、设计合理的井网布局、调整生产速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四、应用研究在了解了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后,我们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这包括对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以及生产策略的调整等。

首先,通过分析实际生产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因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产量变化来研究压力梯度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液位变化来了解井筒的工作状态等。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开发深度的不断加深,火山岩油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火山岩油藏的开采过程中,水平井技术因其高效、高采收率等优势被广泛使用。

然而,如何科学地描述和预测火山岩油藏水平井的开采渗流过程,成为了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应用进行实践分析。

二、火山岩油藏基本特征火山岩油藏具有独特的储层特征,包括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岩性多变等。

这些特征使得油藏的渗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多尺度性和动态变化性。

因此,建立适用于火山岩油藏的渗流理论模型,对于指导实际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1. 物理模型:在火山岩油藏中,水平井的开采过程涉及到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岩石变形和渗流力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是研究渗流过程的基础。

该模型应充分考虑岩心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

2. 数学模型:基于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渗流过程的关键。

该模型应包括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渗流方程、描述岩石变形的本构方程等。

此外,还应考虑油藏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因素。

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可以得到水平井开采过程中的渗流规律。

3. 渗流机制: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渗流机制主要包括达西渗流、非达西渗流和启动压力梯度等。

这些机制在不同条件下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油藏的开采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对于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用研究1. 实际工程应用:将渗流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例如,通过优化水平井的井网部署、调整注采比等措施,可以改善油藏的开采效果。

此外,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火山岩油藏进行模拟预测,可以为实际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2. 政策建议:基于渗流理论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针对火山岩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资源开发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合理参数研究

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合理参数研究

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合理参数研究火山岩底水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田,其产能的合理参数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的合理参数进行研究,并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火山岩底水油藏的产能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参数的影响: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水平井长度、水平井厚度以及产能指数。

1. 孔隙度和渗透率:火山岩底水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决定产能的重要参数。

孔隙度指的是油藏中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决定了油藏中可储存的原油量。

渗透率指的是油藏中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决定了石油在岩石中的流动能力。

火山岩底水油藏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较低的渗透率。

2. 水平井长度和厚度:水平井是一种特殊的井型,通过在油藏中打水平段,增大了井壁与油藏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水平井长度和厚度对产能有显著影响。

较长的水平井长度和较大的水平井厚度可以增加岩层与水平井的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产能。

3. 产能指数:产能指数是评价油藏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能指数越高,油藏的产能越大。

产能指数是通过分析采油井的产能试油数据得出的。

提高产能指数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注水量、优化井网布置、合理改造井眼装置等。

影响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合理参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质因素、物理因素和工程因素等。

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类型、岩石结构和岩石孔隙度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岩石渗透率和油藏压力等;工程因素主要包括水平井的长度、厚度和注水量等。

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确定合理的产能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的合理参数研究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孔隙度、渗透率、水平井长度、水平井厚度以及产能指数是决定产能的重要参数。

研究这些参数的影响因素对于确定合理的产能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于火山岩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参数的研究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溶蚀缝:是指火成岩在表生、深部热液、有机质演化形成的有机酸等环境下形成的裂缝,常与断裂、次 生孔隙伴生,裂缝宽度和密度较大(见图2d);
节理缝: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在近火山口附近形成的近水平或近垂直裂缝,其延伸距离取决于火山 爆发指数和喷发规模,一般大于2 m(见图2e);
构造缝:是由构造运动导致的应力变化形成的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见图2f),集中发育于断裂带附近。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发展流线追踪技术;准确捕获剩余油的位置。 应用流线追踪技术,结合裂缝分布情况,建立适合该块的地质模型,在此 基础上,使用水平井进行开发,以及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找出最合理的 开采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提纲
1 火山岩简介 2 国内外开发现状 3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4 案例分析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水平井的应用 由于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展布方向,垂直于裂缝方向打水平井能够有效增
大泄油面积,改善驱替效果。 (5)采用不规则井网
火成岩油藏通常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与常规沉积相储层相比含油分布规律性 较差,平面展布上比较复杂,针对含油位置采用不规则井网效果更好。 (6)热采、蒸汽吞吐
国内外开发现状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于1957年首次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 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历经50余年。目前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 二连、三塘湖等11个含油气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提纲
1 火山岩简介 2 国内外开发现状 3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4 案例分析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油气藏控制因素
(1)油源条件与油气保存 由于火成岩自身不具有生油能力,因此火成岩要形成油气藏,其附近必 须紧邻烃源岩,火成岩能够就近捕获油气,从而保证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 础。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综述.doc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综述.doc
粒(砾)间孔
碎屑颗粒间经成岩压实后残余孔隙
火山碎屑岩多见
晶间孔或晶内孔
矿物结晶作用
岩层中部、孔隙较小
原生裂缝
收缩裂缝
冷凝收缩作用
岩体边缘,呈高一低角度
炸裂缝
自碎或隐蔽爆破
岩体中下部呈高角度
次生储集空间
次生孔隙
砾间溶孔
淋滤溶解作用
角砾岩间、呈不规则状
晶间溶孔
溶解作用和矿物转变作用
斑晶间
晶内溶孔
溶解作用和矿物转变作用
火山喷发沉积相
沉火山碎屑岩
含外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
地表
喷出岩, 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岩
火山喷发间隙期、
低潮期沉积产物
陆相、盆地相; 层状、透镜状沉积等
2.3.4喷发环境
火山岩的喷发环境的不同对于火山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布造成直接的影响,当火山岩在水体深处爆发时,由于深水静水压力大, 溶解于岩浆中的挥发分不容易逃逸, 难以形成气孔, 故原生气孔极不发育, 加之水体的共同作用,火山岩发生明显的蚀变和充填作用, 使本来就少的原生孔隙减少, 杏仁体内溶蚀孔和炸裂缝、岩球岩枕间孔和粒间孔、基质和斑晶蚀变孔缝、后期构造缝是主要储集空间;而在浅水环境或陆上爆发时特别是喷发时遇大气降水, 一方面溶解于熔浆中的挥发分可以大量逃逸形成原生气孔, 另一方面由于炽热岩浆突遇水体产生淬火作用形成大量原生微裂隙并将原生气孔很好地连通起来, 构成良好的原生储集空间, 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冷凝收缩节理缝、次生溶蚀孔、矿物解理缝和构造裂缝 。
自生矿物晶内
脱玻化孔
玻璃质经脱玻化后形成
绿泥石、沸石矿物内
次生裂缝
构造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发展流线追踪技术;准确捕获剩余油的位置。 应用流线追踪技术,结合裂缝分布情况,建立适合该块的地质模型,在此 基础上,使用水平井进行开发,以及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找出最合理的 开采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23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18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3
4
案例分析
19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1)天然能量开采
火山岩油藏多为异常高压,部分含有充足的边底水供给,在开采初期,应充分利用 天然能量开采。 (2)溶解气驱 火山岩裂缝发育, 溶解气驱的降压开采将使裂缝闭合,使储集孔隙空间体积有可观的 降低, 使剩余油气因储集空间减少而减少,使原油的采收率提高; 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大缝大洞发育, 导致降压开采后期油层中的滞留气饱和度
0.055
0.304
4
火山岩简介
(2)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是火成岩分类和鉴别的主要依据,对了解 岩石的成因、形成条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都有重要意义。 火成岩中常见的矿物有十余种,主要矿物平均含量如下:
矿物 橄榄石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斜长石
含量(%) 2.65% 3.86% 1.64% 12.90% 35.40%
7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油气藏控制因素
(1)油源条件与油气保存 由于火成岩自身不具有生油能力,因此火成岩要形成油气藏,其附近必 须紧邻烃源岩,火成岩能够就近捕获油气,从而保证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 础。 (2)岩性与岩相 火成岩的岩性和岩相对其储层物性的影响是由于各种火成岩岩性和岩相
的孔隙、裂缝和孔缝组合的类型及发育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从基性到酸性
种成岩作用类型。
(4)构造运动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储层形成大量规模不等的断裂和裂缝,改善火成岩储
层的储集性能,是火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构造裂缝使孤立的孔隙相互连 通,明显地增强了孔、渗性,构造裂缝有利于地下流体活动,充填于岩体内的 碳酸盐等易溶物质极易被溶解,形成各种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储集空间。
后期改造次生: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尺度构造缝,暴露溶蚀形成的次
生孔等。
11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油藏裂缝种类及特征
火成岩裂缝类型受岩性、构造、早期成岩和晚期成岩作用控制,火成岩中发 育不同产状和成因的裂缝。按产状分主要有斜交缝、网状缝、水平缝、直劈缝等。 斜交缝是指两组裂缝成共轭或近似共轭发育、多种角度裂缝共存、单条裂缝 延伸长度大于1m的裂缝(见图a); 网状裂缝是指多期次发育的多组不同角度裂缝相互交织组成的网状空间系统
就变成了火山岩。
3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的矿物组成及分类: (1)化学成分: 地壳中的九十种天然元素在火成岩中均已发现,但各个元素的含量却极不相同, 其中最主要的是O、Si、Al、Fe、Ca、Mg、Na、K。这些元素占火成岩总重量的 99 %以上,尤以氧最多,占总重量的46%以上。其余所有元素的重量总和还不到1%。
20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水平井的应用 由于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展布方向,垂直于裂缝方向打水平井能够有效增 大泄油面积,改善驱替效果。 (5)采用不规则井网 火成岩油藏通常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与常规沉积相储层相比含油分布规律性
较差,平面展布上比较复杂,针对含油位置采用不规则井网效果更好。
(6)热采、蒸汽吞吐 对于火成岩稠油油藏而言,多采用热采、蒸汽吞吐的开发方式,采用蒸汽吞 吐比注热水开发效果要好。 (7)酸化、压裂改造措施
藏 探 明 天 然 气 地 质 储 量 1249.2 × 108m3 。 全 国 火 山 岩 探 明 油 气 当 量 约 为
73000×104t。
17
国内外开发现状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于 1957年首次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 , 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历经 50余年。目前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 二连、三塘湖等11个含油气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13
提 纲
1 2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3
4
案例分析
14国Βιβλιοθήκη 外开发现状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概况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大多数火山岩油气藏都是在勘探浅层其他油藏时偶 然发现的,认为其不会有任何经济价值,因此未进行评价研究和关注。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认识到火山岩中聚集油气并非偶然现象,
6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相态特征:
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爆发相是火成岩勘探的有利 相带。 在每次喷发早期,岩浆积蓄能量较大,主要以爆发作用方式形成的岩相为主; 喷发中期,强度减弱,喷发相对平衡,形成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临近结束时, 形成火山和正常沉积作用的混合产物。相应地形成一次爆发相—溢流相—火山 沉积相的喷发模式。
比一般孔隙性砂砾岩油藏的高,原油被滞留油层中的游离气挤出。
还有人认为,在降压开采后期的裂缝中可能出现“次生气顶”。这一因素将使火山 岩油藏的溶解气驱采收率有较大的提高。 (3)注水开发 目前,对于火山岩油藏大多采用注水开发的方式,但是原则上不应注水。国外对火 山岩油藏大多采取衰竭式开发, 实行注水开发的极少。而国内有不少油田采用注水开发, 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1)油藏岩相特征
岩相特征反映出一区石炭系油藏纵、横向的非均质性极强
从岩相特征看出,一区石炭系油藏 三个相均发育,在平面上造成了储层 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 从产能测试层段和油藏剖面图可以 看出,在纵向上也存在很大的非均质 性。
26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2) 油藏储层特征
9
火山岩简介
紧邻烃源岩,深大断 裂与烃源岩沟通,有 利于油气的运移和成 藏。
10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油藏储层形成机理及类型
深水喷发:由于静水压力大,溶解于岩浆中的挥发组分不容易逃逸,难以形 成气孔,故原生气孔极不发育,再加上水体的共同作用,火山岩发生明显的蚀 变(绿泥石化)并被充填,原生气孔更加稀少。 在浅水环境或陆上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尤其在喷发时遭遇大气降水,岩浆中 的挥发组分大量逃逸形成原生气孔,同时炽热岩浆突遇水体会发生淬火作用, 形成大量的原生微裂隙,把原生气孔很好地连通起来,构成良好的储集空间。 如冷凝收缩节理缝。
3
4
案例分析
24
实例分析(新疆一区石炭系基岩潜山油藏开发研究) 油藏地质
新疆一区石炭系为克白断裂上盘的潜山油藏,顶面埋深570m-1100m。
该油藏紧邻深大断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纵向上油藏深度跨度较大。原始压力 11.89MPa原始压力系数为1.31,属于异常高压;饱和压力8.0MPa,地饱压差3.89MPa, 油藏饱和程度67.3%,属于中等饱和油藏。 25
矿物 碱性石 石英 白云母 樨石及钛铁矿 磁铁石
含量(%) 14.85% 20.40% 3.85% 1.45% 3.15%
5
火山岩简介
(3)岩石分类: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
①超基性岩。如橄榄岩,辉石岩、苦橄岩等。 ②基性岩。如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 ③中性岩。如闪长岩、二长岩、闪长纷岩、安山岩等。 ④酸性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 ⑤碱性岩。如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和粗面岩、响岩等。
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为例
提 纲
1 2 3
火山岩简介 国内外开发现状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案例分析
4
2
火山岩简介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
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 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
15
国内外开发现状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虽然发现了众多油气藏,但多 为偶然发现或局部勘探,尚未作为主要领域进行全面勘探和深入研究,目前全球 火山岩油气藏探明油气储量仅占总探明油气储量的 1%左右。地质学中火山岩 的研究历史很长,但火山岩油气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6
国内外开发现状
(见图b);
水平缝是指角度小于30º 、较单一、横向延伸距离大于2m的裂缝(见图c); 直劈缝是指裂缝角度大于 80º 、较单一、垂向长度大于 0.5m的裂缝(见图d)。
12
火山岩简介
按裂缝成因分类,主要有自碎缝、收缩缝、溶蚀缝、节理缝、构造缝等
自碎缝:是指岩浆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发育于火山岩块内或岩块间的裂缝,单条裂缝延伸长度一般小于 20cm,裂缝宽度一般小于2μ m,裂缝密度较大(见图2a); 收缩缝:是指岩浆冷却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发育于矿物内或矿物间的裂缝,单条裂缝延伸距离一般小 于10cm,裂缝宽度一般小于1μ m,且裂缝密度较大(见图2b、2c); 溶蚀缝:是指火成岩在表生、深部热液、有机质演化形成的有机酸等环境下形成的裂缝,常与断裂、次 生孔隙伴生,裂缝宽度和密度较大(见图2d); 节理缝: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在近火山口附近形成的近水平或近垂直裂缝,其延伸距离取决于火山 爆发指数和喷发规模,一般大于2 m(见图2e); 构造缝:是由构造运动导致的应力变化形成的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见图2f),集中发育于断裂带附近。
开始给予一定重视,并在局部地区有目的地进行了针对性勘探。1953年,委内瑞拉发 现了拉帕斯油田,其单井最高产量达到1828m3/d,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目的地勘探并 获得成功的火山岩油田,这一发现标志着对火山岩油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其中 较为著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比聂郝 —比肯亚火山岩油气藏、格鲁吉亚的萨姆 戈里—帕塔尔祖里凝灰岩油藏、阿塞拜疆的穆拉德哈雷安山岩及玄武岩油藏、印 度尼西亚的258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贾蒂巴朗玄武岩油藏、日本的吉井—东 柏崎流纹岩油气藏、越南南部浅海区的花岗岩白虎油气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