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活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活动教育
活动教育重视过程目标,这种目标是指对学生在活动教育过程中各种语言、行为、情感、态度的要求,涉及学生的操作、交往、研究等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毋须在学期最后的考试中来评价。
一、活动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课程内容要体现对学生个性和存在的尊重。在设计活动教育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适应他们的兴趣、能力、需要等等个性特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由别人替代。考虑学生个性的课程内容才会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也容易根据这种内容组织有效的活动。有人以为学生的心理不成熟甚至幼稚,没有必要考虑他们的存在,学生的任务是赶快成人化,即熟悉成人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适应成果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不对的。
在活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不能漠视学生的特殊需要、兴趣和思维特点。有人批评我国的语文教材“在具体选编上无不反映出以思想教育为中心的倾向”,“在初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大体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考虑的,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选的课文就更少了。
这里有必要把“尊重学生”与“学生中心”的观点区分开来。“学生中心”是由学生主宰着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但物极必反,真理向前走一步反倒会成为谬误。
二、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依托,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有经验基础的内容。“在夏天来谈雪,在冬天来谈蚊子和苍蝇”的教科书,学生难以认同这种教材,教师也不易根据这种内容采开展活动。
对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给予有力的批判。“学校里任何僵化的、机械的和形式主义的东西的根源,在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从属于课程的情况下恰好找得到。正因为这样,‘学习’已经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从间接的教育过渡到正式的教育,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危险。正式的教育,容易变成脱离现实的和呆板的,用平常贬低的话来说,变成抽象的和书本的。在文化发达的社会,许多应该学习的事物,都贮存在符号之中。这种材料远没有转化为熟悉的动作和对象,它们是比较专门的、肤浅的。由于社会的结构和资源日益复杂,正式的或有益的教导和学习需要随之增加。随着正式的教学和训练范围的扩大,在比较直接的结合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之间,就会发生不能令人满意和脱节的危险。”怎么办呢?在教材设计中,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学生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它们是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根基。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也许没有必要彻底地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较好的办法是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成人的符号世界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三、课堂内容的非常态性
课程内容的非常态性是指设计与课文内容的表现方式相反或有差异的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性质的差异,可以将其分成常态内容和非常态内容两种形式。常态内容是指用来说明、印证规律和原理的一种材料。在一般的课程内容设计中,人们常常列举许多常态内容来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忽视挑选非常态性的内容进入课程内容之中。
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挑选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非常态内容,要去掉其中的情感性或暗示性词句,尽量保留事实性的描述和人物的直接对话。当前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消极被动,而在于教师未向学生提供真正能吸引其注意、激发其思维和情感的问题、材料或案例。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与典型的事例的列举可能会使学生听起来很激动,但
时间一长就淡忘了。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辩论。对于非常态的内容,
学生往往不容易抽象出其实质,感到似是而非,左右为难,他们运用已有的理论解释不了这
种特殊的现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展开激烈的讨论。
活动教育在弥补传统课程内容过于严肃呆板,激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
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地发展其创造力与弘扬其个性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皮亚杰曾无奈地说:“在教育学里面令人感到最痛心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最困难的方法。”活动方法就属于这种“最好的方法”,它较之流行的注入法实施起来要困难得多,还要
求教师训练有素,对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求也高。因此,我们想收获睿智、个性和人文情怀这
些“果实”,就必须运用能够激发智慧、弘扬个性和培养情感的活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