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5(论证思路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5(论证思路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5(论证思路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论证思路题的命题形式通俗明了,变化不多,最直接的是分析(梳理)文章(段落)的论证思路(过程),其形式基本上都是问答式的,偶尔会运用填空的形式,审题难度不大。

论证思路题是中考议论文试题中频频出现的一种题型,其目的是考查考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

既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也考查对材料局部的理解。

以此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1.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2.请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

3.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4.某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5.完成思路类填空题。

6.文章的某段能否删除,或某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答|题|技|巧第一步:审题认真审题。

审清题干,弄清是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还是某几段(或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并找到对应答题区间。

第二步:分析1.通读对应答题区域,勾画能揭示论证方法或能引出主旨和结论的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结构。

2.分析每个层次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的(举……的例子,或引用……或将……与……进行对比,或把……比作……),并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

3.写出结论、观点之类的句子,可直接引用,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中考·题型概述总结·模板构建第三步:归纳答案围绕答题术语,归纳整理答案。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术语。

答题模板: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的论点(观点),或首先通过写……的事例,或首先引用……的名言,提出了……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接着用……事例,从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了……的事例(典故传说或名言警句),从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的结论(或证明了……的观点),最后发出……的号召(或提出……的希望)。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词义专项复习(解题技巧+典例精析+真题赏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词义专项复习(解题技巧+典例精析+真题赏析)

中考语文词义专项复习一、词义辨析的解题技巧①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同。

例如:相信、信任。

“相信”指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词义程度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词义程度重。

②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例如:诡辩、狡辩。

同样表示无理强辩,“诡辩”重在“诡”,即用欺诈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狡辩”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辩护。

③词义使用的对象不同。

例如:领略、领会。

两个词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

但“领略”指对风味、风光等实际事物的体验、欣赏;“领会”指对内容、道理等抽象事物的了解、体会。

④含义中的感情不同。

例如:鼓舞、煽动、鼓动。

这三个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

但是,“鼓舞”的含义中隐含着表扬的感情,只能用于好的人或事物;“煽动”的含义中隐含着批评的感情,只能用于坏的人或事物;“鼓动”并不含有感情色彩。

⑤用于口语或书面语的不同。

例如:“母亲”和“妈妈”都是指同一个人,但我们平时说话时用“妈妈”,在台上演讲等需要使用书面用语时使用“母亲”。

⑥在句子中的用法不同。

例如:“公布”和“公开”都有“展现在大家面前、不隐藏”的意思。

“公布”只能表示动作;“公开”除了可以表示动作,还可以修饰其他动作或名词。

二、典例精析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同学之间要团结,不要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事就闹纠纷。

B.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刘业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D.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不足挂齿:意思是表示不值得一提。

此处形容小事,使用正确;B.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不能用于学生向老师请教,对象用错;C.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

此处形容学习方法,使用正确;D.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

专项复习—图文转换 材料分析

专项复习—图文转换 材料分析
建中学校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九年级
课题:《专项复习—图文转换材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
主备人:王美玲
日期:2017年2月
教学目标:1.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2.根据题干要求把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连词成句。
3.掌握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重点:能准确解读并表述图文转换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72
105
138
266
346
轿车产量
(万辆)
70
106
192
349471ຫໍສະໝຸດ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由此,我们提出一条建议:。(3分)
2、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6分)
难点:能准确解读并表述图文转换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一、考纲解读
近年中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2、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画面的特点,一棵大树和两棵小树有什么的区别及关系。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作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

【作文专题】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项:第1讲 真题篇——中考作文考什么

【作文专题】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写作专项:第1讲 真题篇——中考作文考什么

——鲁迅《不满》
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伟人先哲的这些话语,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选择其中的1~2句,作为写作的立意点,
写一篇文章。
诗歌除外,文 材料作文 体不限
年 份 作文命题
内容
文体
类型
2019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 信念追求 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 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 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 下有路。在18岁成人礼即将到来之际,你想说些什么?请以“我的青春 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记叙文
材料作文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对此你有 道德品质 何感悟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无文体要求 材料作文
2018
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道德
——毛泽东(1951年9月为少年儿童题词)
品质、责任
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感知考情
年 份 作文命题
内容
文体
类型
2015
材料: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知音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材料作文
2016
材料:张、叶两府各后退三尺筑墙的故事。
道德品质
请以“友善”“仁爱”“宽容”“大度”“谦恭”中的一个概念作为主旨,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A. 辛弃疾B. 李煜C. 宴殊D. 李清照【答案】 B【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9(描绘画面类题型)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9(描绘画面类题型)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9(描绘画面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答|题|技|巧『典型问答』1.(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④。

(《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注释】①辋川:水名。

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

③潺湲:指水缓缓流淌。

④接舆:指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

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溪韦应物①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②清风。

缘源③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②澹:水波荡漾。

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

“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

(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试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

(60字以内)2.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①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①“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①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词句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①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②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③,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遭主和派反对,被弹劾落职。

这首词是他闲居带湖时所作。

②尊:同“樽”,酒杯。

③化工:指天公,此处暗指皇帝。

词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想象,请加以赏析。

4.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宋)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含有“独”字,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两处“独”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新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那辆自行车①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

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搬呢。

”②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

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

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

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

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

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

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

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

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

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的”。

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中考对于考生的语文词汇基础要求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词义理解和辨析。

这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下面是一些词义理解和辨析的专项练习题,供考生练习和巩固。

一、辨析词义1. 他的书法有神韵,字里行间透着他深深的_______。

a. 爱意b. 忧伤c. 意境d. 味道答案:c解析:神韵是指一种特有的感觉,常指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独特精神气息。

意境强调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它所营造的氛围和感觉;而爱意、忧伤等则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

味道指口感、气味等,也与这个句子无关。

2. 我后来才知道,他那种不肯屈服的_______,是无法改变的性格。

a. 保守b. 固执c. 倔强d. 自卑答案:b解析:不屈服的性格特点为节操、不服输,意味着坚定的信念和观念。

而“保守”更多地体现为思想观念上的偏保守;“倔强”着重单纯表现一个人脾气蛮横,抗拒改变;“自卑”则与这个句子的意境无关。

3. 他的小说充满了深深的_______,读来让人心灵与情感都受到了触动。

a. 情感b. 爱恨c. 观念d. 思考答案:a解析:题意中提到了“触动”,提示读者应该选择一个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词语。

而“爱恨”更多的是情感的极端,体现了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观念”与情感无关;“思考”虽然与情感有密切联系,但不符合题意。

4. 他的演讲语言生动,不仅富有_______,而且蕴含着那种无形的影响力。

a. 艺术b. 韵味c. 故事d. 生气答案:b解析:生动并富有韵味的语言会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而“艺术”听起来过于自我标榜;“故事”和“生气”则与语言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5. 这个题目的意思很简单,只要稍微_______一下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

a. 阅读b. 查看c. 看一眼d. 思考答案:b解析:稍微查看一下就能够得出答案,而“阅读”、“看一眼”只是强调一下例句而已,不是很精准;“思考”则表明了太过复杂和困难,与句意不符。

巧妙赏析语言,学会灵活使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巧妙赏析语言,学会灵活使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阅读题语言赏析专项复习
巧妙赏析语言 学会灵活使用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我们经常遇见这类题目:
“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 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
——张君燕《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本文第④段划线句子(即上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 什么作用?
(二)基础知识梳理
5.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故事气氛,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②烘托故事情节发展氛围,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 系。 ③通过环境描写可以暗示人物心情,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 情节发展。 ④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且是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可以影响 人物性格。 ⑤通过环境描写可以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感情表达更强烈。 ⑥深化故事主题,通过写景来表达感情。
(二)基础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记叙顺序 ①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12345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51234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 胜。
4.人物描写的答题模板 ①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 份、……地位,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
②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 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③语言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 的……性格或者……品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模考金卷(二)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模考金卷(二)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模考金卷(二)(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

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2.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知不足,;知困,。

(《虽有佳肴》)(2),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3)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

(《蒹葭》)(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23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送魏二①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此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3.诗歌中“凉”有何意?请结合诗歌解释。

4.诗歌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图表题就是语言与图形得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得中考语文试题中。

这类题型得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得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

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得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运用简明得语言概括出观点。

近年梧州市中考语文科得命题,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得考查,赋分达到了6分之多。

针对2016年得考纲精神,下面谈谈表格分析题得解题思路。

表格题一般就是给出一个(数据+文字得)表格,要求考生根据表格得信息作出相关得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表判断、查找相关信息与语言表述等方面得综合能力。

题型一般分有四种:一就是直接概括表格得内容;一就是说说从表格中得到得启示;另一就是与表格相关得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发评论、提建议等;四就是根据表格得内容进行拓展,写应用文。

下面就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得科学性得调查。

阅读下表,您得出什么结论?体育锻炼得科学性结论: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表格得标题、内容与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

标题往往就是对整个图表内容得概括,反映了图表得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得范围,把握了答题得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上题中表格得标题为“体育锻炼得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得就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得认识得深浅,而不仅就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得不同了。

二审表格。

表格就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得主要依据。

在审读表格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得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就是这个材料得重要之处,这也就是得到结论得源头。

我们可对表格中得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得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得数据可以瞧出差距:不同学段得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与“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得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得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得数据可以瞧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得升高..,“做了”得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与“不需要”得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单句的成分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单句的成分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单句的成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们要从思想上崇尚勤俭节约,以节约粮食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爱粮节粮的优秀传统美德。

我们在餐厅吃饭时要做到不多点、不剩饭,切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爱粮节粮的浓厚氛围。

A.“优秀”是形容词,“传统”是名词。

B.“勤俭节约”和“积极践行”都是并列短语。

C.“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爱粮节粮的优秀传统美德。

”在这一句中“传承”是宾语。

D.“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爱粮节粮的浓厚氛围。

”一句的主干是“我们携起手来营造氛围”。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分析:“身体”是名词,“舒展”是形容词。

)B.“江水起伏”“独立思考”“调查研究”“去一趟”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我喜爱的作家有很多,如:莫言、王小波、莎士比亚、毕淑敏……等,这些作家的作品开启了我的心门,丰厚了我的人生。

”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D.“艺术节上,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是女教师们展示的模特秀《古韵旗袍》。

”句子主干是:孩子们喜爱教师。

3.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回首百年征程传承信仰力量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

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手法题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

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衬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①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 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

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3.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最新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

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

注释:[1]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3]皇都:指京城长安。

陆海:大片竹林。

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

[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

1.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①_______②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③______的心境。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

②小桃红:曲牌名。

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

④就:完成。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

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②,莫为轻阴③便拟归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文字、图片、表格、漫画)等,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主要设题点有:(一),文字材料。

命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写出自己的发现、探究的结果。

(二),如何完成这一题型?
考生要想做好这一题型就得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大致有两种:
一是材料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也就是它们存在因果关系。

二是材料之间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是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常见的失误是考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答案仅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三)下面举例分析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1,材料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也就是它们存在因果关系。

例子: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你能发现什么结果?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1)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成为凤毛麟角了。

材料(2)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
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

材料(3)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可可西里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毛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是的:
(1)藏羚羊原来没有受保护,所剩不多了。

(2)藏羚羊生活习性。

(3)政府已开始加大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力度。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有一句“藏羚羊生性怯懦”,而另一段“向人挥蹄致意……”也就是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原因也在这材料中,材料中那些词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为此我们可以做以下推断:
(1)(2)讲述的是过去的状况,没有什么可探究的;(3)讲述的是眼前情况,可以预示未来趋势。

所以只有先锁定探究目标[材料(3)],探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由材料(3)可得出这些结论: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习性已在改变。

2,材料之间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是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例子: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

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材料一: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行更稳,材料二: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这就是他们的相似点。

但找到相似点后要将他们上升到一定哲理的高度,要联系自然、社会、人生谈看法。

答案: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总之,解答这种文字材料题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他们之间存在那种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再写不同点。

然后联系自然、社会、人生上升到哲理的角度写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