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
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
向者
动及A型行为等
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 显应激源的人
及早通过心理指 导加强其健全个
性的培养
LOGO
利用心理学技术 指导其进行矫正
及时帮助其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 减少不必要的心
理刺激。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LOGO
实用文档
一、原发性高血压
❖综合因素所致。 ❖心理社会因素:
而心身疾病既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 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 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LOGO
实用文档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 强应对能力
消除生物学症状: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 器官症状。
迷走神经 哮喘、溃疡
心理冲突
LOGO
交感神经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实用文档
❖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 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
Cannon的“应急” 反应,巴甫洛夫的实 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 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 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 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癌症的防治。
LOGO
实用文档
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
确诊前 回避、不积极检查、焦虑、失眠
确诊后 否认 愤怒 接受现实 消极等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护理心理学 第8章 心身疾病
• 偏执:多见于知识分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 血压病人。
A型行为
• ①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速度快;办什么 事总想提前;脾气急躁,缺乏耐心,常因急 于考虑做什么事情彻夜不眠,甚至半夜起床 做事情;
(五)糖尿病
• 1、概念:以糖尿和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性 分泌—代谢障碍,是由胰岛素缺乏或靶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 2、病因
•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 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 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
• 3、心理特点
•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 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糖尿 病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 虑、癔症性、恐怖、强迫和抑郁。
• 具体表现:与别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让; 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 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 尽量回避各种冲突;负性情绪控制能力强,特 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追求完美、生活单调 等。
• 3、心理特征 • 1、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 ¤休克-恐惧期 ¤否认-怀疑期 ¤愤怒-沮丧期 ¤接受-适应期
第六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 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1、与一般躯体疾病:
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 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第十章:心身疾病
西方国家对应激的研究
不幸的是,如果因为长期慢性的应激,而 反复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将会导致 长期的负面的影响。你的肾上腺分泌出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生殖、 生长、组织的修复、和你的免疫和抵抗炎 症的系统的反应。也就说,你的身体中一 些对保持你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开 始下降。
心身疾病的诊断
目前学术界对心身疾病的态度是不倾向于 对此做出单独的诊断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 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没有得到明确 的澄清和证实。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 内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都不同程度地保留 了对心身疾病的关注。
心身疾病的范围
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 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官疾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 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 (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 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 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 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 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 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 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 等。
心身疾病
1959年
1979年
1991年
2002年
发病率
患病人数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我国城市35至60岁的中年人中,三分之一是 高血压患者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万人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二.冠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 1.5亿,每年增加300多万人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ICD—10建议用“disorder‖取代“disease‖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定义 心身疾病
躯 体 疾 病
心 身 病
心 身 症
神 经 症
精 神 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 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2.器官脆弱易感倾向; 3.自主神经过度活动性。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潜意识心理 冲突
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某些社会环境刺激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它是身体与心理之间紧密联系的产物,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身疾病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功能性身体症状障碍,是指那些不能用已知疾病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胸闷、腹痛等,这些症状造成了明显的痛苦或丧失功能。
尽管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身体病理学证据,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
二、病因心身疾病是复杂多样的,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存在对压力的脆弱性,容易出现身体症状。
此外,某些生物化学和生理机制的改变也与心身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压力是诱发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诱发或加重身体症状。
3.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持续的恶劣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三、症状心身疾病的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胸痛、肌肉紧张、疲劳、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各类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3. 身体疗法:有些患者对心身疾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感知,因此采用一些身体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 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 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原 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 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
大脑边缘系-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通路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神经激 素。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作为一种化学信息兴奋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机制,使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 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 松)的合成与分泌,以利机体产生相应 的生理、行为变化。
沃尔夫的理论
通过胃瘘观察情绪因素对胃运动、 张力、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在恐怖、 失望、悲哀情绪下,胃全部功能均降 低。长期的愤恨情绪可使胃粘膜充血, 最终出现点状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而 当抑郁寡欢、灰心丧气或激烈运动比 赛时,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西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 “心身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疾病
郭争鸣 副教授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 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即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 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 体器质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包括 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征
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它既包括对身体功能的影响,也包括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身疾病并非单一的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系列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心身疾病的定义和特征心身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身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相互关联,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
心身疾病的发生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心理压力、焦虑、抑郁、人格特质等。
同时,心身疾病也可以导致身体上的症状,如头痛、胃痛、肌肉紧张等。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而多样。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途径对身体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此外,心身疾病的发生还受到个体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大、家庭争执频繁或者个体具有易受压力情绪化的性格特点,都可能增加患心身疾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心身疾病是一类身心相互作用导致的综合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身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相互关联,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致病,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心身疾病的成因和机制心身疾病的成因和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度焦虑、抑郁和负面情绪的积累,容易引发身体的病理反应。
这些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等。
生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某些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或者遗传基因的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心身疾病。
例如,某些人对某种刺激处理的机制不同,容易导致过度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身疾病。
环境因素也对心身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的稳定性、社会支持体系、工作环境等都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心身疾病介绍
四、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与心身疾病
70年代美国卫生当局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 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吸烟与冠心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增 高有关,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的死亡率高70%。 据英、美等国报道,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要比不吸烟者 2~3倍。 酗酒易引起肝硬化和各种癌症。 孤僻少言、消极离群的性格与自杀有关,也与恶性肿瘤发 病有关,急躁易怒者患肺心病及脑血管病的危险大于孤僻少言 者。 多食行为对健康也不利。由多食引起的肥胖与糖尿病、胆 囊炎和高血压有关。 多食动物脂肪,少食谷物和蔬菜等易患肠癌等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 躯体诊断的方法与原则与诊断学中相同。需要注意的是, 某些病人可能有许多躯体症状,而没有相应器官的组织损害。 这些躯体症状可能是病人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或者说是 “心理-植物神经症候群”或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医生在诊断 时应想到这些可能性。 心理诊断则靠心理检查,心理检查的常用方法是会谈法、 心理测验、心理生理学检查和行为观察等。心理诊断所涉及的 心理方面有①病人的个性特点;②病人当前的心理状态;③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④人际关系、早年生活经历、家庭与社会 背景等情况。 心理诊断的目的是了解该疾病的心身关系及其程度,以便 在疾病的防治中采取必要的心理学干预措施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为主要有: 1.心境乐观、心胸宽大,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2.健全人格,正确认知各种生活事件; 3.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 4.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学会心身放松技术。 心身疾病大多直接表现的是各种症状和体征,所以很多预 防措施只是针对这些临床症状,而忽略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 素。因此,在心身疾病的发病中起更重要作用的是心理社会因 素,所以预防也更应该侧重于这些因素。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心身疾病是指一类具有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症状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心理因素和生理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功能性障碍、功能性疾病或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是心理和躯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反应。
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心理创伤等,而躯体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异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心律失常、功能性胃肠病、失眠等,还有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心身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排除其他有明确生理病因的疾病。
因为心身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但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
因此,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心理评估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压力,并学会应对和管理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反应。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控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适应性药物等。
预防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放松技巧对预防心身疾病非常重要。
此外,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应对应激的技巧、寻求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治疗来实现。
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获得来自朋友、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类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它们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身疾病主要和一些神经症及某些精神疾 病相鉴别,尤其是前者,如焦虑症、疑病症等 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也有各种躯体方面的 不适,甚至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但常广泛而反 复无常,仅表现为功能障碍,无确定的躯体病 变部位,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心身疾病既 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 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注重从心身相关的角 度来谈对疾病的防治。如 “怒伤肝、喜伤 心、 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注意到了情绪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 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这一理论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主要以潜意识中未解 决 的心理冲突为心身疾病发病的原因,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 (Alexander F)和邓巴(Dunbar F)。 亚历山大强调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认为心身 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①存在未解决的心理冲突;②身体器 官的脆弱易感倾向;③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邓巴认为心身疾病与人格类型有特异关系,提出了“疾 病 的人格特异性”理论。该理论认为,患有同一疾病的病人都具 有类似的人格特征,而某些人格类型的人特别易患心身疾病。 (案例)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一、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情绪起作用。人体在威胁性情 境下产生的焦虑或愤怒反应,同时就伴随着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因而心率加快, 血管收缩或舒张、血压升高,呼吸增速、胃肠活动减 慢,新陈代谢率增高。如果消极情绪经常反复出现, 它所引起的长期或过度的神经紧张,还会造成机体的 病变。
一精神病母亲将儿子烫伤
一女精神病患者用铁链锁住自己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心身疾病的诊断除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外,还 应在心身疾病有关理论指导下,结合病史通过晤谈和相 关心理测验,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出评估,按以下 标准作出诊断: 1.有确切、具体的躯体病变存在。暂未发现病变者须有 相对固定而局限的躯体症状。 2.发病前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存在。 3.病情缓解加剧与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4.一定的个性特征成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因素。
名词解释心身疾病
名词解释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影响个体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复杂疾病,包括心理因素与生理机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身体功能异常、症状或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其病因往往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个方面。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心理因素可以作为一个触发和维持因素,加重了疾病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心身疾病的典型表现是身体上的疼痛或其他生理症状,但找不到明确的生理病因解释这些症状。
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紧张性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个体的心理压力可以导致身体上的生理和神经途径的改变,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反应。
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影响行为习惯,例如饮食和运动,而进一步增加身体疾病的风险。
其次,人体的身心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生理疾病可以导致心理症状,而心理压力也可能诱发身体上的生理反应。
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增加个体的压力水平,进而增加心理疾病的风险。
最后,心身疾病的发生还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应对机制有关。
一些人具有更大的心理弹性和身体适应能力,他们更容易应对压力和适应心身疾病。
相反,一些人可能具有较差的应对机制,他们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和心理疾病。
治疗心身疾病通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旨在改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
药物可以用于改善心理症状和身体疼痛,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和处理与心身疾病相关的心理因素。
行为改变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增加运动和改善饮食习惯。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种由心理因素与生理机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身体疼痛和其他生理症状,同时也伴随着心理症状。
心身疾病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健康,并采取综合措施。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症状障碍或功能性障碍,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或不适,其症状无法完全解释为任何已知的生理疾病,而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身疾病是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人们对压力、情绪和心理紧张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1.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持续而过度的焦虑感和担忧感,没有明确的对象。
它可以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胃部不适等身体上的症状。
焦虑症常常与抑郁症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卫生障碍:心理卫生障碍是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和健康问题的一类疾病,如心绞痛、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受到个体心理抵抗力的影响。
3.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一类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心理因素可以加重过敏反应,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可能使过敏症状更加明显。
4. 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身体损伤、炎症、神经损伤等,但也有很多患者的疼痛无法用生理因素解释。
心理因素和情绪状态在这类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自我劝告都会影响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5. 体质性功能紊乱:体质性功能紊乱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运动性头痛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于应激、压力和情绪的异常反应引起的。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身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应对压力、情绪和焦虑等。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另外,饮食、运动、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心身疾病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并促进心理健康。
护理心理学 - 第7章 心身疾病
B型行为
按部就班 随遇而安 从容不迫 享受生活 生活就是享受
冠心病
``
3、行为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行为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以及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等。它们 往往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条件下形成。
``
课堂测试
你是A型行为类型么?
A型行为类型问卷
冠心病
``
(二)心理干预
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征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心理干预对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Friendman(1982):心肌梗死患者接受
未接受心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显著
1、A型行为的矫正:
主要采用
认知重建技术:再评价和自我矫正
认知行为疗法 自我控制技术:对环境的控制和对个人行为的调节
松弛训练:将松弛反应泛化到日常生活中
生物反馈治疗、想象疗法、书画练习、音乐欣赏
2、社会支持疗法:提供行为矫正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矫治进行
家庭
社会
关心 帮助 监督
医院
同事
派出 所
父母
战友 叔伯姑 舅姨
媒体
个人
兄弟 姐妹
同学
老师 学校 院系
3、综合性心理治疗:
对冠心病病人出现的多种情 绪问题,可采用多种方法
合理情绪治疗 积极暗示 放松训练 书画练习 音乐欣赏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心身疾病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章节,也是事业编常爱考的知识点。
就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1)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2)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3)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器质性病变。
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长期以来,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例题】心身疾病是( )。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D.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答案】D。
解析: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 心理社会层面的干预可采取下列措施: • 1、改变环境 • 2、精神药物治疗 • 3、心理治疗
冠心病
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冠心病发作
• 研究证实: • 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A型性格个体的主要性格特征
过分的抱负及雄心勃勃; • 过高的工作标准,常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不满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职业
心理 应激
心理 生理 反应
器官 脆
弱性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躯体中介因素:遗传素质、生理特征、环境因素 心身疾病的应激机制
四、 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 治疗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 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强化人们的自我心理 保健意识,讲求心理卫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术,学会行为的自我 塑造的技术。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采取全方位的立体的措施,才能真正 收到预防的效果。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假 说
• 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1)心理社会因素→(2)生理反应→(3) 器官脆弱性→(4)心身疾病。
• 1、心理社会刺激信息传入大脑。 • 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 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 4、心身疾病的发生。
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体系等
3. 行 为 途 径
这条途径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学说或学 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 境刺激引发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 高等,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或特殊 环境因素的强化,或泛化作用,使得 心理和生理反应被固定下来,最终演 变成为症状或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极应对:其特点是具有抑制、
退缩、被动。 ①镇静与克制。 ②摆脱与超脱。 ③否认。 ④休息、睡眠、性生活。
⑤合理化。 ⑥抱病疗养。 ⑦幻想白日梦。 ⑧歪曲事实以自欺。 ⑨信奉宗教与迷信。
(二)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及抗 焦虑(抑郁)等药物的应用 2、心理治疗 3、其他治疗:如理疗、水疗、针疗等
心身疾病的特点
①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十 分重要作用; ②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为发病的内在 基础; ③具有明确的器官病理生理改变;
④临床表现为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各 种心理和身体障碍症状;⑤心身疾病 涉及的通常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管;⑥心理治疗及抗精神病 药物的应用在心身疾病的转归中起重 要的作用;
5、消化系统的心身病症:胃、十二指 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 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 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 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出血、性 功能障碍、尿频、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病症:甲状腺机 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迪森氏 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 (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紧张性 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症;
疹)前有烦恼的生活事件,共147例发 作,其起病加剧或复发与情绪变动有 关。
Anderson和Cross在195例病人中发 现皮损的程度与情绪障碍的程度相一 致。且常伴有lgE水平的升高。
二、瘙痒病
1、临床特点 ●无任何原发性皮疹的皮肤瘙痒。 ●阵发性瘙痒,夜间为重。 ●情绪激动、第二信息暗示可诱发瘙 痒或加重。
四、斑秃
1、临床特点 局限性大小不等的圆型或椭圆形斑
片状脱发 骤然发生 经过徐绶 脱发处头皮正常,无炎症,无n报道:114例中23%
发病前有精神创伤或焦虑的历 史,另外22%有各种精神功能障 碍的表现。
●lrwin研究55例斑秃,23%出现于精 神创伤之后,另外63%有神经症表现。 ●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精神因素或 其它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以及毛 发生长暂时性的抑性。
心身疾病的分类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 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 性荨麻疹,湿疹等; 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疼, 肌肉疼痛;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 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 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 雷诺氏病(Raynand’s disease);
五、银屑病
一、临床特点 1、红色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上覆 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溥膜 现象和点状出血; 3、头皮皮损处头发呈簇状; 4、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 地图状等; 5、别外有脓疱型、关节病型、渗出型、 红皮病型。
皮肤科常见的心身疾病 神经性皮炎 瘙痒病 荨麻疹 斑秃 银屑病
一、神经性皮炎
1、临床特点 ● 多见于青壮年 ● 分局限型和播散型(分布) ● 局部奇痒—扁平丘疹(皮肤色或淡 褐色)—苔藓样斑片 ● 阵发瘙痒,夜间为甚,病程慢性,反
复发作
2、观察、研究 观察发现,多见于经常有焦虑、恐惧、
抑郁与易激惹的人群中。 Wittower等人发现77/90在起病(出
心身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 是新兴的医学科学体系——综合医学和整 体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学生物 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医学 等多种学科,心身医学主要从心、身相关 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 和防治方法。
心身医学的发展史
与心身反应及心身障碍的鉴别 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生理的变化,具有持 续时间短、程度轻的特点。临床表现是 围绕心理社会因素的; 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 强烈持久的心理刺激引起的持续的生理 活动紊乱,组织器官没有器质性的改变。
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美尼尔氏综 合征(Meniere’s syndro-me)、咽 部异物感等; 眼科的心身病症有:原发性青光眼、 眼睑痉挛、弱视等; 口腔科的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症、 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等;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 肥胖症等。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一)预防 (1)积极应对:是主动、释放、进取。 ①树立理想、发奋工作、从事业成就 中寻求精神寄托。 ②娱乐与放松。 ③转换动作。 ④自我解嘲。 ⑤寻求理解、安慰与支持。 ⑥自我渲泄。
2、观察、研究 瘙痒的耐受性个体间差异很大。人
格特征与精神紧张有一定的作用,如 有依赖、被动、顺从人格的人在不能 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愤怒或焦虑) 时,易导致心因性瘙痒。
三、荨麻疹
1、临床特点 突然发生,成批出现 ,瘙痒明显,
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 急性荨麻疹有较明显的精神紧张因
素或人格障碍的影响; 慢性荨麻疹有较明显的精神紧张因
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 中一切心身相关现象的机制和规律的 一门科学。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 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以器 官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症状体征,发病后 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相互影响,促使原发 病不断恶化,反之,经过身心综合治疗可 获缓解的一类疾病。
素或人格障碍的影响;
2、观察、研究 ●Akemi等人对13例患者的实验:用A产生 激惹(变态)反应的植物叶触其前臂,均 产生风团;用B不产生激惹(变态)反应的 植物叶触其前臂,均不产生风团作催眠诱 导后,蒙上患者眼睛;先告之为不产生反 应的植物叶,用A后经2例产生风团先告之 为产生反应的植物叶,用B后竟全部出现皮 疹。 ●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Cannon(1920):应激、交感系统、躯体 器官; Selye:应激、免疫活性物质、躯体器官; Bunbar(1930):创立第一个心身医学会。 被压抑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前苏联: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大脑 皮层与内脏相关理论,以解释心身疾病的 发病机理; 现在:发展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 模式,以解释身心疾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