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内容:
1. 危机预防与应对:制定预防措施,提前发现和预警危机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减轻危机影响。
2. 危机识别与评估:快速识别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危机的性质、范围和潜在影响,为后续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危机管理决策与组织:对危机进行决策管理,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
4. 危机应对与处理: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危机处理,包括舆情引导、危机现场处置、危机救援等活动。
5. 危机沟通与公众参与:建立有效的危机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形成公众参与的危机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职责划分、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等,以实现公共机构的高效运转和协同工作。
2. 决策分析: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和决策的分析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3. 绩效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测,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效能和质量。
4. 项目管理:对公共项目进行规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5. 政策评估: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政策措施是否有效等,为政策调整和修订提供依据。
6.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包括政策法规、程序规范、信息系统等,以确保公共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以上内容是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第十三章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节 公共危机的社会管理
•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主要途径 与作用方式
– 2.危机发展期及爆发期
• (1)自救。 • (2)提供资源支持或接受社会捐赠。 • (3)组织志愿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和帮助因危
机产生的、需要救助的受灾群体。 • (4)协助支持政府应对危机
第三节 公共危机的社会管理
•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
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
以上。
•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
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
视情况启动预案。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救助
• 三、自然灾害管理的机制
– 4.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机制 – (1)Ⅰ级响应。 – (2)Ⅱ级响应。 – (3)Ⅲ级响应。 – (4)Ⅳ级响应。
手段、经济手段、军事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
•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概念与发展
– 国际上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欧洲人 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public emergency) 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 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 成威胁”。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 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非程序性决策、迅 速扩散和对社会心理造成影响等几个基本特征。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
•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
–
1.危机检测防范阶段
– (1)检测预报。
– (2)准备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管理工作。
三、组织体系(一)成立公共危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本地区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立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包括:1. 负责收集、分析、评估各类公共危机风险信息;2. 制定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3.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公共危机应对工作;4. 负责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5. 组织开展公共危机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一)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风险监测体系,对各类公共危机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分析。
(二)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三)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完善公共危机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准备。
五、应急处置(一)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救援队伍,调配救援物资,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三)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四)根据应急处置需要,采取临时管制措施,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六、善后处理(一)公共危机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二)查明事件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三)做好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和补偿工作。
(四)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七、宣传教育(一)加强公共危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
(二)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危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公共危机安全知识。
八、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模板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3. 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2. 设立危机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
3. 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1. 建立公共危机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2. 制定公共危机预警标准,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3. 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1.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不同级别危机事件的响应流程和措施。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救援。
3. 实施科学处置,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五、信息报告与发布1. 建立危机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2. 设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
3. 保障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六、资源保障与后勤支持1. 建立危机管理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2. 制定后勤保障计划,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3.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危机管理。
七、恢复与重建1. 制定灾后恢复和重建计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2. 开展灾情评估,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灾后心理援助和社会服务,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
八、监督与考核1.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监督机制,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公共危机管理
04
公共危机恢复机制
恢复重建的组织与实施
确定恢复重建计划和目标
根据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制定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
建立恢复重建领导机构
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恢复重建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各项恢复重建措施的顺利实施。
制定恢复重建政策
3. 防止扩散: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 散和影响范围扩大化,同时加强社会面的巡逻 和管控力度。
4. 善后处理:事件处置完毕后,政府组织相关 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工作,同时做好受影响群 众的安抚和善后处理工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公共危机应急机制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总结词
关键、复杂、周期性、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关键性、复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同时也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 全面分析可能面临的公共危机类型、影响范围和危害 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组织 机构、应急队伍、物资储备、技术支持等
应急处置的资源保障与支持
要点一
总结词
充足、及时、可持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应急处置的资源保障与支持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基 础。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充足 的资源保障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 持。这些资源需要及时调配和补充,以确保应急处置工 作的可持续性。此外,还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心理支持 等方面的支持,以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不同需求。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意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在面对公共危机时采 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管理行为,其意义在于最大程 度地减少危机对公众生命、财产和环境的损害,维护 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危机: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有提前的征兆,从这些征兆中发现危机潜在的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概率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预案准备:公共危机发生时,应及时实施预案,确保有效施政,控制危机的发展和影响。
因此,在预案准备阶段,应完善和改进各项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危机应对:公共危机发生后,应及时成立危机管理机构,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应对策略。
恢复重建:在危机得到控制后,重点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
这可能包括评估风险、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重新建立社区和环境等。
公共危机管理
根据危机的性质、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如 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等。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制定相应的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响应的 启动条件、处置措施和资源配置。
跨部门协调与合作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 效地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应对危机。
危机特点
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威胁性 。
危机类型划分
事故灾难
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由技术 或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社会安全事件
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威胁 社会稳定的危机。
01
02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由自然因 素引发的灾害。
03
04
公共卫生事件
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 影响公众健康的危机。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措施
经验教训总结
对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分 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措施制定
针对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完善 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预案更新与完善
根据改进措施,及时更新和完善公共危机应对预案, 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06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作用
制定和执行危机管理政策
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危机管理政策,包括预防、应对和恢复 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
组织和协调危机应对资源
政府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应对 公共危机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保障公众的基 本权利和利益。
政府与其他主体间合作关系构建
现场指挥体系建设与协调
第10章 公共危机管理
国内外学者关于危机的定义:
观点之一:“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
定性和危机感的情境。”
观点之二:“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
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 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成员、产品、服务、资 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观点之三:“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稳
定性和高度威胁性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 、非常规的事件。”
潜伏期:多数危机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潜 伏期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诱因逐渐积累的过程。这时 ,危机并没有真正发生,但却表现出一些征兆,预示着 危机即将来临。 爆发期:当危机诱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危 机的爆发。此时,组织正常运转秩序受到破坏,组织形 象受损,组织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组织的管理层将经受来自各方面公 众的巨大压力。 持续期:在这一时期,组织着手对危机进行处理,包 括开展危机调查、进行危机决策、控制危机危害程度与 范围、实施危机沟通、开展各种恢复性工作等。
五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第二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公共危机预警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处理决定公布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 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 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 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1.58亿元。根据国务院批复,对 54名事故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其中26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8名 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 28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责任 人中,包括企业人员7名,国家 工作人员21名,其中省部级干部 1人,厅局级干部6人,县处级干 部6人,处以下干部8人。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群体中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纵火等事件。
这些事件将对群众、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
因此,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指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危机管理通常包括:1. 危机预警:及时监测事件发展动态,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危机的迹象,形成预警机制。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危机的性质、程度、可能扩大的范围等信息,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3. 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针对每种可能的危机事件,应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并预案与内部联系人和协作者,以保证危机发生时能立即执行。
4. 危机处理:应急响应团队根据危机应对方案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二、应对方案在制定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时,应该将风险评估和预测纳入考虑。
下面分别就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相应的应对方案介绍。
1. 自然灾害针对自然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制定灾害危险区域和疏散路线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当地民众撤离。
(2) 建立救援队伍,组织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援。
(3)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机制,为灾民提供救治。
(4)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保证能够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
2. 恐怖袭击针对恐怖袭击,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介入,缩短袭击所造成的影响。
(2) 加强安保力量,做好袭击现场封锁与现场疏散工作。
(3) 强化危机沟通,向公众发布有关袭击事件的信息,以防止恐慌情况的发生。
3. 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制定隔离治疗方案。
(2)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3)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众自我防范和干预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造成的重大影响和危害,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事故等。
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减轻损失,保护公众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转。
以下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1. 紧急响应
在发生危机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响应措施,以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这包括组织急救、疏散人员、调集物资、采取控制措施等。
2. 信息公开
向公众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公众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信息公开应包括危机的起因、影响、处理进展、危害程度、预防方法等方面。
3. 统一指挥
危机管理需要统一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危机处理中,应建立指挥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有效协调各方合作,以保证危机处理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4. 全民参与
危机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以便各方能够共同应对危机。
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素质。
5. 预防为主
预防措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防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管、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以便尽可能地
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紧急响应、信息公开、统一指挥、全民参与和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公共管理学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精]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2、综合协调系统 职责:沟通、协调不同的层级、不同区域、不同职责的 相关机构的工作,保证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联系和协作。 组成部门及人员: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员。组成的协调系统 凌驾于各执行部门和机构之上。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3、执行系统 职责: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直接负责危机防范、危机检测 和危机控制。 组成部门和人员:军事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 民政部、安全生产部、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防汛抗旱指 挥部等。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三、公共危机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所涉及的资源配置问题,既包括狭 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也包括广义资源的各种 社会文化与政治资源。公共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 所掌握的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在于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四、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是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 满意的处理方案,因此,它具有决策优先权; 2、在常态决策中,决策过程要求尽量民主化,需要科学论 证和广大公众的参与,而危机决策的公众参与将非常有限; 3、在危机状态下政策的合法化主要是通过法律的事先授 权,一旦发生危机,只要不违背有关基本法律,政策自动具 有合法性。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四)境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五)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六)公共危机事件分类处理新闻发布机制
案例:恰恰瓜子的“甜菊”风波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五、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 六、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重建 和秩序的恢复;二是按照程序清算损失;三是赔偿损失,要 抢救受伤人员,救济群众,对住房、食品、用水、医疗、生 产资料等进行妥善安排;四是对公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 慰藉;五是进行事故调查与危机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估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各个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性、持续性、重大影响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往往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应对和处理活动,旨在最小化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首先,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任何产生公共危机的事件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次,公共危机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复杂的因素。
最后,公共危机的处理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化。
公共危机管理应该在一定的制度和法律规范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增加管理的效率。
2.科学化。
公共危机应对策略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制定应对方案,提高应对的成功率。
3.及时性。
公共危机非常紧急,需要及时处理,尽快制定应对策略,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范围。
4.个性化。
公共危机处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危机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应对策略,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公共危机应对策略公共危机应对策略包括预防、应对措施和事后处理。
1.预防策略预防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预防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为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提供基础。
(2)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危机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
(3)制定专业规范:建立应急管理的专业规范,为公共危机应对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2.应对策略公共危机的应对策略需要根据危机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等因素制定。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迅速收集信息:及时掌握事件发展的情况,分析危机的本质和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及主要环节
公共危机管理及主要环节公共危机管理,说白了,就是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般的麻烦事儿。
你想,谁能想到,某一天我们正悠闲地吃着炸鸡,转眼间就得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事儿可不简单,搞不好真得从头到尾把全城乃至全国都给翻个遍。
这事儿说起来是“管理”,但说白了,其实就是“指挥调度”那么一回事儿。
就好比是打麻将的时候,桌上一个个碰的牌都让你头疼,怎么能稳住心态,找准机会,最终能大获全胜呢?公共危机管理,讲究的就是这份敏锐的应变能力。
你想要万无一失?那不现实。
但你能在危机爆发时迅速反应,尽量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那就算是成功了。
要是把公共危机比作是一场大戏,那最先登场的肯定是“预警”环节了。
哎,这就像是天气预报,说不定哪天就刮风下雨,提前告诉你个讯息,你才好准备防风挡雨的工具。
说实话,预警就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过程。
别以为危机来了才慌张,一切得提前谋划。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真要等到问题爆发,没人能指望你有神仙般的处理速度。
所以,咱们国家早就有了各种应急管理体系,相关部门、企业、甚至每一个公民都得有点“危机意识”。
不是你看到新闻头条爆炸性新闻,就开始吃瓜,而是得懂得提前预警,做好心理准备。
说实话,要是能够抓住这些预警信号,很多危机其实早就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
接下来呢,就是危机发生后的“应对”了。
这一块可得注意了,一旦危机爆发,你能不能稳住局面就看这个环节了。
就像是你被人拉去打篮球,结果一上场就被对方三分球猛击,你怎么办?慌了?那就输了。
咱说应对,其实就是让你“沉住气”,迅速分析情况,然后迅速作出决策。
不是随便瞎指挥,而是得有条不紊,配合得当。
尤其是在信息流通方面,千万不能拖拉,搞得像吃了败仗一样。
“听到消息不如先发声”,要及时发布有效信息,让大家有个明确的方向,避免“人人自危”乱了套。
比方说疫情初期,一些地方就出了问题,信息不透明,搞得老百姓都乱了,结果弄得愈加糟糕。
所以,处理危机的时候,你不仅要“稳”,还得“准”,不能半天给大家发个“未知状况”的模糊通知,那只会让大家更加焦虑。
公司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保障公司员工、客户及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公司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所有子公司、分支机构的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
三、危机事件分类1. 自然灾害类: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2. 事故灾难类: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
3.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
4.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四、危机管理组织架构1. 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危机管理策略,协调各部门资源,指导危机应对工作。
2. 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危机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危机信息收集、分析、报告;- 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实施;- 危机恢复重建工作;- 危机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五、危机应对流程1. 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各类危机信息,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2. 危机响应:- 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与政府部门、媒体、公众保持沟通,及时发布信息。
3. 危机善后:- 调查原因,追究责任;- 修复受损设施,恢复正常运营;- 做好员工、客户及社会公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六、舆情管理1. 舆情监测: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危机事件相关舆情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舆论动态。
2. 舆情应对:- 制定舆情应对方案,明确沟通口径;- 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及时发布信息;- 积极引导舆论,消除负面影响。
七、培训与演练1. 培训: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
2. 演练:公司定期组织危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能力。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危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公司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危机事件,保障公司稳定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一节:总则为健全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公共危机的防范、应对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
第二节:协调机构本制度设立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委员会由国务院领导,并设立秘书处,统筹组织具体工作。
各级政府设立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并与委员会进行工作衔接。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职责,配合协调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第三节: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各级危机管理办公室、部门、单位应根据职责,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公共危机预警信息应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和可信度,且应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指导意见。
各级政府、组织和单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第四节:应急响应建立公共危机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和可持续时间,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Ⅰ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主要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配合协助,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
Ⅱ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牵头,各相关单位予以支持,启动预案,统一指挥,开展救援和处置。
Ⅲ级响应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指导下的相关单位负责,启动预案,组织救援和处置。
各级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调配资源,做好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五节:信息发布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部门、单位应及时发布准确、可信的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如何管理公共危机事件
如何管理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件是每个组织或机构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事件听起来似乎不可避免。
对于那些掌握危机管理技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机会,而对那些没有管理公共危机事件经验的人来说,它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后果。
以下是如何管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建议。
一、规划事先规划是避免危机事件的最好方法之一。
每个组织都应该开发应对未经授权泄露敏感信息、意外损坏财产,以及其他令人不安的事件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含:1.明确的沟通渠道:这是保持组织内外部沟通的关键。
2. 熟悉组织的弱点:弱点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有更好的准备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3. 创建反应计划: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就应该有一个实时反应计划,以最小化损害,并在事件发生时快速采取行动。
4.开始培训:通过培训得到有关组织危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应对危机事件。
二、解释明确的解释可以避免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指示该组织的发言人或公共关系工作者成为一名有效的沟通者,在控制情况发生变化时为人们强调问题的重点,同时避免不正确、不准确的传闻。
同时应该开展持续的内部和外部宣传,帮助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和公众了解当前的事件状况和采取的措施。
三、行动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组织应该采取立即行动对其进行应对。
清晰的指示和计划能够降低情况恶化的风险。
1. 召开应急会议。
召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关键人员和资源。
确保应急响应四个“立刻”的:a. 立刻停电、切断或者关闭有危险的设备或系统;b. 立刻下达命令或通知相关人员者;c. 立刻派遣专业队伍到现场;d. 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2. 确保随时准备好资源。
通过人员安排、物资到位,帮助组织及时应对危机事件。
3. 收集关键信息。
弄清楚危机的范围和状况,以及能够采取的最佳措施,以最小化其对组织和人员的影响。
4. 及时评估并监控危机程度。
确定是否需要加大应对力度或者进行其他有足够权利的应对行动。
四、维护声誉组织的声誉是其背后地一切。
某公司《公共危机管理办法》
某公司《公共危机管理办法》1 .目的为了使危机处理过程有章可依,明确在危机处理过程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规范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及时处理各类危机事宜,实现保护品牌、建设品牌的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及集团旗下所有分、子公司的公共危机管理。
2.2 集团内各分、子公司可参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条例等),提报集团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及集团总部部门责任高管审核、集团责任高管及集团总裁审批通过后执行。
3 .术语及释义3.1 危机事件: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潜在的或突发性的,危害到企业品牌形象和业务发展、需要立即做出反应并紧急处理的事件。
主要表现形式为:(1)业主投诉。
(2)媒体曝光或者意图曝光的采访。
(3)政府部门执法检查或处罚。
(4)其他对企业品牌与市场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高层人事变动导致的资本市场动荡、竞争对手进行的恶意攻击、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等。
3.2 危机事件管理的五个程序危机管理是危机监测、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公关及危机经验总结的全过程。
3.2.1 危机监测程序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监测。
3.2.2 危机预防程序包括采取危机预防的制度性措施和对可预知危机所采用的危机预防程序。
3.2.3 --------------------3.2.4 --------------------4 .职责权限4.1 集团分、子公司负责人4.1.1 负责二级及以下危机事件的处理。
4.1.2 负责及时上报未能及时妥善处理的二级及以下事件。
4.1.3 负责及时上报一级及以上危机事件至集团总裁办。
4.2 集团总部各部门及责任高管4.3 集团总裁办4.3.1 负责主导一级危机事件的处理。
4.3.2 负责协调、引导二级及以下级别危机事件的处理。
4.3.3 负责重要公共关系的维护,监测、预防一级和特级危机事件的发生。
4.5集团责任高管4.5.1 负责主导特级事件的处理。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危机公关管理是指企业在面对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冲击的危机事件时,通过有效的公关手段和策略来处理和应对危机,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形象和声誉,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公关措施,保护企业形象和声誉,减少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二、危机公关管理原则2.1 及时性原则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必须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及时向相关方面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滞后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
2.2 公开透明原则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必须保持公开和透明,向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回答公众的疑虑和质疑,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2.3 职责明确原则企业应该明确危机公关管理团队的职责和权责,明确危机公关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制定明确的决策流程和沟通机制。
2.4 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依法处理危机事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危机公关管理步骤3.1 危机预警企业应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和事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
3.2 危机应对一旦发生危机,企业应立即启动危机应对机制,成立危机公关管理团队,制定危机公关管理方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3 信息公开企业应及时向公众和相关方面公开相关信息,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回答公众的疑虑和质疑,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4 协调沟通企业应积极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关系维护,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和问题。
3.5 修复和恢复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修复受损的形象和声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恢复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危机公关管理措施4.1 建立危机公关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和任务,制定危机应对方案。
4.2 加强危机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机因素。
4.3 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渠道和机制,及时向公众和相关方面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一)、危机产生的诱因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三、公共危机的特性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6、无序性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
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
安全阀制度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缓和矛盾。
安全阀制度不完善的社会都是僵化的社会结构。
二)、自然与环境因素:三)、国际因素:例如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四)、政治因素:人们渴望能够参与、表达和共同建设社会,这一时期就相应地要求现政府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
这样就可以集合社会上不断生成的异己力量。
五)、经济因素:六)、文化因素:整体社会制度地的变迁必须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系的协调发展。
例如宗教信仰的分歧引起中东战火不熄。
五、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1、潜伏期:量变——质变的过程,会表现出一些征兆。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征兆,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危机遏制在萌芽之中,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要过,避免可能造成的危害。
不过当组织正处于十分顺利的阶段,管理层很容易忽视各种征兆。
2、爆发期:3、持续期:4、解决期:要善于通过危机的现象,寻找危机发生的本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防止危机可能引起的各种后遗症和危机卷土重来。
5、善后期:即恢复期,是自我分析和自我检讨的时期,聪明能干的决策者能够睿智的利用这段时期,尽可能的采取补救措施。
六、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1、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的更加频繁。
2、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3、公共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4、单一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模式与内涵一、内涵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限制冲突行为的发展,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的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功能是防范、化解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是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1、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2、公共危机的课预防性危机管理的可预防性表明除了理念以外,关键在管理的体制机制,有一个综合管理的体制,有一个运转高效的机制,就能够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3、公共危机管理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活动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三、危机管理模式1、监测、预警阶段:政府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对危机事件的前兆进行监测2、预控、预防阶段:“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编制各类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发各类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辅助决策系统3、应急处理阶段:政府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采取紧急行动。
还应该设计指挥体系的协调与效率,信息、通讯系统的快捷,交通系统的畅通等。
例如美国有一个联邦应急管理署,集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建立了一个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灾组织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9.11事件发生后,迅速调动一切资源,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护工作。
4、评估、恢复阶段:进行评估,决定重建成本。
四、原则与理念1、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抢救生命与保障人们基本生存条件,是处理危机开展救援的首要任务。
最大限度地保护、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2、遵守“第一时间”的原则,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因素显得尤为关键,政府必须立即在事发现场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理措施,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则敏洪心里能够得以初步安定,社会秩序也得以初步维护,为争取整个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和清醒的危机意识。
这时候,必须采取高压强势政策,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将事态中的关键因素迅速控制住,否则可能势如决堤,一溃千里,要重视精干高效的原则。
3、遵守“以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平战结合”的理念。
把危机的监测、预警、预控、预防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中心环节,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将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以防为主”意味着两层含义:一是,通过预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二是,采取预防措施,将无法防止的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需要我们能够注意从源头上消灭引发这类危机的根源,合理疏导、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增强危机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
平日危机的预防管理与危机爆发时的管理相结合,实现平时危机管理与爆发时危机管理在组织体制、工程建设、应急准备、指挥程序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平战结合”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他要求人们在考虑平时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时,要未雨绸缪,同时考虑到危机爆发时的管理工作,在设计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时,也要兼顾平时危机管理的需要。
如设置爆发时的动员机构,以适应平战转换的需要。
平战结合还要体现在应急指挥体制、队伍、转杯与反应能力上,通过平时的危机管理来锻炼提高战时的组织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4、遵守“及时沟通”的原则,树立“协调一致”的理念畅通的沟通渠道,高明的公关政策对于维护组织形象、阻止危机的扩散、减少危机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公众沟通的关键在于,及时把公众须知、欲知、应知的全部信息通过最容易使公众接受的方式发布出去,在公众中树立诚实守信、敢于负责也能负责的形象。
危机中的协同运作特别重要,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要实现协同运作,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功效。
5、遵守“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分级管理有两次含义:一是,危机本身的分级管理;二是,按照行政管理等级,有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层次的管理。
6、遵守“决策果断”的原则,树立“科学有序”的理念危机决策属于非程序性决策,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的切身利益为中心,以公众关注的优先级为中心来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
7、遵守“安全、适度”的原则8、遵守“合法、守法”的原则基于此,许多国际针对紧急状态都加强立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质量,有的国家制定了对付各种公共紧急状态的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的识别与评估一、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重要作用:1、识别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起点2、识别与评估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3、公共危机的识别有助从小的冲突中发现大的危机附:新加坡对SARS危机的识别从新加坡卫生部门追踪到第一名疑似患者到其将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到危机的高度来管理,只有4天的时间。
新加坡对SARS危机识别管理包括以下几项措施:(1)、紧密监测有第一名疑似患者相接触的人群,掌握病情传播的情况。
(2)、及时向公众宣布新加坡的疫情状况,第一时间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3)、积极、主动开展国际合作,始终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沟通,还与香港卫生署合作,密切观察疫情在香港和河内的情况。
(4)、高层领导人及时将疫情的发展情况纳入关注范围,并公开向公众表明政府态度。
成立委员会,分别针对医疗设施、住宅区、海陆空交通和公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情况作了部署,探讨预防和应变措施,并负责制定应急措施,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
(5)、新加坡卫生部门不仅关注流入本国的病源,也关注可能输出的病毒,这样严密的措施是对新加坡的国际形象负责,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负责。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一、预警机制的内涵、功能和作用一)、功能1、预见功能2、警示功能3、延缓功能4、阻止、化解功能二)、作用1、有利于组织作出快速反应危机中快速反应能力在危机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危机预警机制会及时发出警报,从而减少判断危机是否发生的时间,就大大提高了危机反应的速度。
2、减少危机的监测成本,提高危机监测的效果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1、目标:预警要准确预警信号必须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必须明确,容易为接受者理解2、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为前提,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常抓不懈的原则(3)分级预警的原则(4)注重实效的原则(5)全员参与的原则三、公共危机的预警分析预警危机分析是对危机的迹象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并作出警示活动,合理预测危机的发展趋势,引起对危机的了解和重视,以便于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
四、公共危机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存在的问题(1)、危机信号缺乏代表性。
这可能是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时忽略了某些信号,或者没有认识到这些危机信号的重要性而没有将这些信号作为系统的感应信号。
或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某些信号出现并成为危机发生的重要信号。
(2)、危机预警的激励不足。
使相关人员消极怠工,缺乏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的积极性,影响危机评估的质量。
(3)、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障碍。
(4)、预警不及时。
(5)、对于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对于从基层传递来的各种危机信息,可能会出现领导层不予重视的情况。
2、必须高度重视预警工作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一、公共危机的不同预防种类1、预先预防2、预见预防3、再发预防例如: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经常进行预案应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