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乡下人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朴实。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描述了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乡村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强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对乡村生活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某些生词和句子结构感到困难,需要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对乡村生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如“鸡冠花、院落、鲜花绽放”等,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
2.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所描绘的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写作练习: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乡下人家》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词。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描写的乡村画面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板块赏读课文,辅以相关课件展示。
板块一:瓜架、鲜花、竹笋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读一读,在脑海中描画那美丽的画面。
2.交流反馈,赏读文中的重点语句。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在这里,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是用有生命的青、红的瓜来装饰,用碧绿的藤、叶来装点)②为什么说这些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农家屋子前攀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③跟这样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和竖着的两根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威严、冷漠、呆板)小结: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了生机勃勃的瓜、藤和叶,后半部分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这就形成了对比。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才是乡下人家独有的风景!这真是别有风趣的装饰!④比较三者,填空练习。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结出了()的瓜,像()似的挂在房前,衬着(),它不如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那样(),也不如竖着的大旗杆那样(),却是那么()。
⑤从所填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爱)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4、全班交流: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部分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
2.过渡: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文章描绘的乡村画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具体地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板块二品读课文,悟景悟情1.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欣赏“瓜藤攀架图”。
①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棚架、屋檐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门前瓜架”的样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攀、爬”的动作描写,想象一个个孩子顽皮地攀爬玩耍的场景,体会这些动词把乡下人家门前的瓜和瓜架写得俏皮可爱的表达效果。
③出示门前瓜架图、门前石狮子图,引导学生抓住“可爱”一词,联系上文的“爬、结、挂”以及颜色等词语,创设客人来访的情景,跟石狮子的威严庄重进行比较,想象客人会怎么评价,从而理解瓜架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2)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欣赏“鲜花绽放图”和“雨后春笋图”。
①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时令”是指季节。
②课件展示不同花开的时节,配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是指不同的花按照季节依次开放,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③出示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句段1: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④引导学生抓住“朴素”和“华丽”这两个相对的词语,体会作者在描写花时,为什么说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文中的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由生长,所以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句段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⑤引导学生抓住成群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联想到“雨后春笋”的成语,想象竹笋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乡下人家》的故事情节。
2.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复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课文教材和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准备学生课前阅读习作。
•设置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或相关素材。
2. 导入1.复习《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忆。
2.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预热课堂氛围。
3.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生词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展示小组成果,互相评价,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学生进行课文情感充分探讨,引导他们思考人物情感变化及主题。
5.设置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体会课文更深层次的含义。
4. 总结1.教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乡下人家》相关练习题。
2.写一则《乡下人家》情节延伸故事。
3.阅读其他故事,提炼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
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进一步深化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下节课应加强对课文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以上文档为《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教学精选: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精选: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1. 提前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复习词语:瓜藤屋檐装饰鸡冠率领觅食和谐归巢(可先指一名同学读,再全班齐读)2.师:词语读得很准确。
谁还记得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几幅生活场景?生:汇报(瓜藤攀檐图、鲜花笋芽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师:(同时贴图)指一名学生读,再齐读。
3.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乡下人家。
二、整体感知1.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带给作者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指名读,屏幕出示句子,再齐读)2.师:作者是怎样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再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要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板书:独特迷人三、细读体会(一)瓜藤攀檐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美,来读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攀,爬)为什么觉得好?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写出了瓜藤生长的动态。
)师:作者用准确的动词、拟人的写法带给我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生机勃勃。
师生合作:师: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生: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他们你挨着我,我缠着你,自由自在的生长着,真是别有风趣。
2.还有哪句话令你感受到风景的独特迷人?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联系上文,这青的瓜是——丝瓜,这红的瓜是——南瓜师:这藤、这叶没有人刻意地修剪它,多么自然,多么有趣。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二、导入新授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与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乡下人家的瓜架是那么的自然、生机勃勃。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1.提前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复习词语:瓜藤屋檐装饰鸡冠率领觅食和谐归巢(可先指一名同学读,再全班齐读)2.师:词语读得很准确。
谁还记得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几幅生活场景?生:汇报(瓜藤攀檐图、鲜花笋芽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师:(同时贴图)指一名学生读,再齐读。
3.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乡下人家。
二、整体感知1.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带给作者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指名读,屏幕出示句子,再齐读)2.师:作者是怎样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再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要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板书:独特迷人三、细读体会(一)瓜藤攀檐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美,来读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攀,爬)为什么觉得好?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写出了瓜藤生长的动态。
)师:作者用准确的动词、拟人的写法带给我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生机勃勃。
师生合作:师: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生: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他们你挨着我,我缠着你,自由自在的生长着,真是别有风趣。
2.还有哪句话令你感受到风景的独特迷人?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联系上文,这青的瓜是——丝瓜,这红的瓜是——南瓜师:这藤、这叶没有人刻意地修剪它,多么自然,多么有趣。
《乡下人家》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积累文中形象生动的句子。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gòu chén g zhuān g shì(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了一道别有风趣的()。
shùn xù(2)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开放,朴素中huálì带着几分()。
cuīmián qǔtián mì(3)那歌声真好听,赛过(),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mèng xiāng地进入()。
预设:(1)构成装饰(2)顺序华丽(3)催眠曲甜蜜梦乡2.过渡:上节课,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从而读懂了作者对瓜藤、鲜花、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那么作者眼中其他的乡村景致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吧!(板书:乡下人家独特、迷人)设计意图:通过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
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一处景致让你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2.探究过程(1)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第3至6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受到的乡下人家“独特”和“迷人”的语句,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读重点语句,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研读成果。
3.探究活动(1)全班交流,抓重点句学习。
➢聚焦鸡鸭觅食图:第3、4自然段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
3、触摸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朗读——感悟”的学习过程体会乡村生活的美;通过品味语言,读出味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圈画关键词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六幅风景图。
这里翠竹摇拽、流水潺潺、鸭子凫水、鸡群觅食、虫儿欢歌。
好一幅趣味盎然的乡间画卷。
用文中的话来说——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教师板书:独特、迷人)。
2、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它“独特”、“迷人”的魅力。
二、品读美图,读中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看看你对那些景物最感兴趣?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美美的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教师巡视)3、乡下人家有这么多的美景,你最想细细欣赏哪处?4、欣赏“屋后竹荫春笋探”:乡下人家处处是美景啊!老师最喜欢竹子,因为老师小时候住的地方后面就有这样的一片竹林,置身于满目绿色的世界是何等舒畅啊。
不知有多少同学和我有相同喜好?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很多的!下面请容许我带领大家走进密密的竹林去一探竹笋的芳踪。
(出示图和句子)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谁来读读这段话?师: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呀?生1:我感受到了竹子很茂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
二、导入新授
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
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
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
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与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乡下人家的瓜架是那么的自然、生机勃勃。
所以作者说和他们相比乡下人家——可爱多了!现在这个乡下人家又变成了可爱的乡下人家。
可爱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形容人或者是动物)这样写就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老师猜测你们也喜欢这样的景致吧!那在一起读读吧!读出她的自然、别有风趣还有你的喜爱!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才是乡下人家所独有的风情啊!真是别有风趣!怪不得作者要感慨——乡下人家的风景真是独特而迷人啊!
2、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鲜花与竹笋)
(1)交流“门前种鲜花”场面:门前有哪些花?春天开放的芍药,夏日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季节开放得如火如荼!真是一派美丽的景象!弯下腰来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在这样的
花丛中你还会看到什么?(蝴蝶、蜜蜂、蜻蜓)怪不得诗人范成大会说: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了,看远一点,你还看到了什么花?(梨花等)不论什么时候,小院的门前都开满了花儿,都洋溢着花香,多迷人的风景啊!理解“朴素与华丽”的意思?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的衬托,也没有漂亮的纸来包装,他们点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尽管不名贵,很常见,很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而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在它们身上,朴素和华丽是不矛盾而统一的,怪不得作者要说,这是一派自然、独特的农家风光,只有乡下人家才有这样自然、独特而迷人的景色!
(2)乡下人家也会享受生活,他们不仅在门前种了鲜花,还在屋后种了——竹子!怎么写的?这竹子长得怎么样?(茂盛)是这幅图片吗?你见过这片竹林吗?在哪里见过?那我们就走进这熟悉的竹林吧!几场春雨后,你看见了什么?(竹笋)你所看到的竹笋长得怎么样?(竹笋多、长得快、生机勃勃)用书中的词语形容那就叫——雨后春笋。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理解“探”换成“长”——这是调皮的娃娃想和你捉迷藏呢!读——这是些好奇宝宝急切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作者多喜爱他们啊,把他们当成了人来写,再读读,体会一下!同学们瞧一瞧,在这茂密的熟悉的竹林里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在这茂密的竹林里,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陈醉云先生哪里是在写他的乡下人家呀!分明是在写我们所熟悉的乡下人家,所生活的乡下人家。
好啊!来到熟悉的乡下人家你又看到了那些你熟悉的事物?
(3)交流“院里鸡觅食”
这样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吗?当时有没有什么感觉?读一读(读的真悠闲、自在啊),现在呢?觉得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过着安逸、自由、悠闲的生活)还看到了什么?在干什么?你现在就是这河里的小鸭子,我想问问你:我看见你们在做游戏,这时候你和你的伙伴在一起,心情怎样?(自由、快乐))可高兴归高兴,我可有点替你们担心了,你看不远处就有人在洗衣服呢!难道你们就不怕他们!你瞧这鸭子与人相处的多友好、多快乐,多自由!真是小桥流水人家,河里一群欢鸭。
人和动物的相处时那么的协调!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样的情景也只有在乡下人家才能看到,怪不得作者要说:这是乡下人家才有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啊!
(4)交流“吃晚饭”此时是夏季的傍晚,如果你去散步你又看到了什么场景?他们是怎么吃晚饭的?(读一读)理解“天高地阔”?往后面读!(课件: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对着天边的红霞,迎着向晚的微风,望着头上。
还可以怎么说?)此时的乡下人家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再读一读!
(5)品味“夜静催眠曲”
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给大家一段音乐,想想在乡下人家这样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唱歌?(蝈蝈、蛐蛐、青蛙、鸟声),我想这里面一定还有纺织娘的歌声,她也是夏夜里的
一种鸣虫,细细的听,他是怎样在唱(课件出示句子: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怎么样?(美、好听、安静)赛过了催眠曲,就在这样美妙的歌声中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甜蜜的进入梦乡。
这样的歌声只有在乡下人家才能听到。
四、总结句式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发现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你能说说乡下人家哪些时候,那些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可以通过你理解课文内容后的收获,也可以说你的生活经验。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
”
生齐读句子。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的理解是把我们刚才理解的每一幅画面结合着说,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但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是不会改变的。
再读句子。
不知不觉我们好像已经完成了一首诗的创作,此时如果让你来说说、夸夸、赞赞你会怎么说?只能用两字。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所领略到的迷人独特的乡下人家不仅在书中,还在哪里?(我们身边)。
原来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
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
四年级的语文书在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和作者一样,拥有会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