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故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故乡》⼀⽂通过对“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与⼈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活的殷切希望,召唤⼈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活⽽努⼒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四课《故乡》教案 知识⽬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把握闰⼟、杨⼆嫂⼈物形象 能⼒⽬标 1、掌握从肖像、语⾔、动作的描写中分析⼈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章主题的鉴赏⽅法。
2、理解⼩说运⽤对⽐来刻画⼈物性格,突出主题的写法。
3、能多⾓度的理解主题 德育⽬标 1、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民⽣活艰⾟的根源,⽽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与⼈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2、理解鲁迅对劳动⼈民的同情和决⼼变⾰旧世界、创造新⽣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本⽂刻画⼈物的⽅法和对⽐⼿法的运⽤。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与⼈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法:讲析、讨论、朗读 教学⽤具:课件、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课⽂。
理清⽂章情节结构,谈谈对⼩说⼈物的印象。
第⼆课时 ⼀、导语设计: 好的⽂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的,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悒郁满怀。
《故乡》是⼀篇很好的⼩说,曾被翻译成多种⽂字,被多个国家收⼊教科书中。
上⼀节课,我们读了⼀节课的课⽂,那么你能不能告诉⽼师你读了这篇课⽂后有怎样的⼼情? ⼆、研读,分析⼈物 1、在课⽂结尾这样写到:故乡的⼭⽔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常的⽓闷……⼜使我⾮常的悲哀。
(悲哀)亲不亲,故乡⼈;美不美,家乡⽔。
为什么⼆⼗年后的⼀次故乡之⾏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情?请⼤家看课⽂,找⼀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学⽣读课⽂思考回答,(故乡的景、故乡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
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
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
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2. 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 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 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
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1. 记忆深刻,很难忘记。
2. 时间3. (1). 炊烟(2). 青山绿水(3). 炊烟(4). 红砖黛瓦(5). 炊烟(6). 小桥流水(7). 炊烟4. (1). 思乡(2). 直接抒情【解析】【分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五 故乡复习特训二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五故乡复习特训二第1题【单选题】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
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
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________A、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C、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瓦楞(léng)朦胧(móng)竹匾(biǎn)绑缚(fù)B、恣睢(suī)五行缺土(xíng)褴褛(lán lǚ)颧骨(quán)C、潺潺(chán)雍容华贵(yōng)嗤笑(chǐ)阔绰(chuò)D、煞白(shà)撅断(juē)模样(mó)惘然(wǎng)【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根据句意,依次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________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________的神情。
③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________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④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________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A、摇悲凉显愁B、晃恭敬现熬C、抖凄凉闪苦D、站悲凉冒逼【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故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深刻,综合运用了肖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文章以叙事主人公“我”回故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C、文章依据时间顺序,按照“在故乡”“离故乡”“回故乡”的结构布篇。
D、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主题。
完整word)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答案及内容
完整word)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复习题答案及内容1、《故乡》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演唱形式为合唱。
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演唱形式为男声独唱,歌曲旋律高亢激昂,富有民族特色。
3、《故乡的云》是一首广东民歌,演唱形式为女声独唱,曲调优美抒情,歌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小河淌水》是一首童声合唱曲,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演唱形式为二声部合唱。
5、《故乡的原风景》是一首云南民歌,演唱形式为男女对唱,歌曲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思念之情。
6、《故乡》的曲调优美动人,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是一首令人感到温馨和感动的歌曲。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女高音XXX词曲的影片《红日》插曲。
2.《思乡曲》是小提琴演奏家XXX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旋律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3.《思乡曲》的主题采用了蒙古族民歌《城墙上跑马》的音乐,乐曲进行了三次变奏。
4.《乡间的小路》是台湾校园歌曲,由XXX创作,音乐明快流畅,演唱形式为男声独唱。
5.《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二段体结构歌曲,节奏为4/4、3/4的变拍子,演唱形式为合唱。
6.在歌曲中,#表示升记号,b表示降记号。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1.歌曲《叮铃铃》是采用了湖南民歌为素材的合唱曲,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
2.歌曲中的>是重音记号,下滑音记号为⌒。
3.《雏鹰之歌》采用了新疆地区音乐为素材,要唱得坚定自信,曲调欢快活泼。
4.歌曲中采用了大量的上滑音记号。
5.《嬉游曲》是XXX创作的一首弦乐四重奏。
6.《缆车》是来自意大利的管弦乐作品。
第七课《冬雪》1.《乘雪橇》是美国作曲家XXX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
2.《迎来春色换人间》是京剧现代剧《智取威虎山》的选段。
3.歌曲《堆雪人》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合唱曲,分为两个声部演唱。
4.《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拍号为4/4,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指挥图示为波浪线。
乐理知识是重音记号,“⌒”叫连音线或圆滑线。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小说阅读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小说阅读复习《故乡》试题汇编(一)阅读《故乡》选段,完成各题。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的头上是一顶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sèsuǒ()()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③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住似的,单在脑子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地叫道:“老爷!……”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⑥我躺着,听着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着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⑦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⑧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⑨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⑩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A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B偶像么?知识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初三语文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故乡,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块净土,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复习故乡的相关知识,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套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故乡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生活的地方,更是一种()的感觉。
A. 开心B. 安静C. 友好D. 归属2. 下面哪个词最能描述故乡?A. 繁忙B. 高楼大厦C. 绿树成荫D. 喧嚣3. 故乡最能给人的感觉是()。
A. 疏离B. 温暖C. 痛苦D. 陌生4. 故乡在人们心中常常具有()的地位。
A. 美好B. 无奈C. 疑惑D. 焦虑5. 以下哪个词最能够代表故乡的特点?A. 繁忙B. 拥堵C. 宁静D. 喧嚣答案:1. D2. C3. B4. A5. C二、填空题1.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它承载着我们的成长和回忆。
2. 故乡的风景千变万化,但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的舒适感。
3. 在故乡的小巷中,我总能找到()年的痕迹。
4. 故乡是一个让人感到()和温暖的地方。
5. 想起故乡,我不禁想起了那些()的童年时光。
答案:1. 家园2. 熟悉3. 童年4. 亲切5. 快乐三、简答题1. 你心目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答:在我心目中,故乡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它有绿树成荫的小巷、青山绿水的风景和友好善良的人们。
故乡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受到家的味道。
2. 为什么故乡对人们来说如此重要?答:故乡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它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情感。
故乡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情感归宿的地方。
无论在哪里,故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块永远的净土。
3. 你认为故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故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轨迹。
其次,故乡代表着我们的归属感,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最后,故乡的风景和人文特色都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四、阅读理解故乡,是中国古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精选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会认字)沉重(chén cén)闷热(mēn mèn)伸手(shēn sēn)空地(kòng kōng)响声(xǎng xiǎng)唱歌(càng chàng)2.看拼音,写词语。
gù xiāng(______)gāo xìng(______)wǎn shang(______)dī tóu(______)kàn zhe(______)jié rì(______)nà li(______)qiān wàn(______)3.连一连。
小水珠停机坪燕子出水小蜻蜓歌台蚂蚁低飞小青蛙凉伞小鱼搬家小鱼儿摇篮蚯蚓出洞4.照样子,写一写。
1.一朵朵水花_________小鱼儿__________雪花____________蜻蜓2.很美很美的水花很___很___的小河很___很___的鲜花很___很___的星星3.一边跑一边喊一边___一边___ 一边___一边___ 一边___一边___ 5.选词填空。
吧呀吗呢1.夏天的夜晚多美(_____)!2.我在写作业(_____)!3.放学了,我们赶快回家(_____)。
4.你会唱这首歌(_____)?6.形近字,巧辨析。
角(_____)采(_____)亮(_____)加(_____)直(_____)鱼(_____)彩(_____)高(_____)边(_____)真(_____)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荷叶(_______)的荷叶(_______)的荷花(_______)的荷花(_______)的池塘(_______)的池塘8.我会把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①小鱼在水里________。
故乡鲁迅练习题
故乡鲁迅练习题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故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故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故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珍贵的,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情感和身份认同。
本文将透过鲁迅的作品,以故乡为切入点,探讨故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在鲁迅的作品中,故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既是他的童年记忆,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在浙江绍兴的情景。
他描绘了故乡的清晨,那一片起雾的小镇,那些生活在小巷里的乡亲们。
他回忆起那个简朴的家庭,那个传统的社会结构,以及那些伴随着孩童时光的童年游戏。
这些记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了他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然而,鲁迅对故乡的思考并不仅止于童年的回忆。
他在《故乡》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他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故乡社会的落后与封闭。
他指责了故乡的绅士们过于崇尚传统和形式,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
他认为故乡应该是一个有活力和进步的地方,而不应该沉溺于旧日的风俗和陈规。
他对故乡的批判,其实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批判,他希望通过批判故乡,唤醒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从鲁迅的故乡观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根基的所在。
它承载着无数的记忆和情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
故乡不仅是我们的出生地,更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认同的来源。
鲁迅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如此深情地描绘故乡,正是因为他视之为自己的精神归宿,它根植于他的骨血之中,成为了他价值观的基石。
然而,故乡并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寄托,它还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故乡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传统和风俗。
故乡往往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其中的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了解和关注故乡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促使我们对其进行思考和反思。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4 故乡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五篇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4 故乡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各句表达方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记叙)B、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说明)C、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记叙)D、这些老同志以自己光辉生命的最后闪光显示了无产阶级党性的无限庄严,也显示了真正共产党人无私灵魂的美丽。
(抒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当时农村萧条败落景象的一项是( )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C、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填入下面句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______________.A、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B、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C、但他终于要跟他父亲走了D、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闰土的)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标准讲义
华儒标准教案第十、十一课时课题:《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3.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读思结合法教学内容及程序一、导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
二、解题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③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④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提示学生学习小说就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2.回顾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徬彷》、《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
3.回顾写作背景资料:辛亥革命后,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双重的压迫使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后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二)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二)(含答案和解析)一、(2021年四川德阳市)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共15分)犁尖上的往事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
”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
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
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
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
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
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
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
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
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
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
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故乡》
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小城, 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山青水秀,风光宜人, 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有大禹、西施、范蠡、 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父子、今有秋瑾、蔡元培、 周恩来、朱自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 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 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 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 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渔村进城 来探望鲁迅。闰土年纪刚过三十,已
写作背景
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
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 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
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
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 》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
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秕谷( bǐ ) 折本(shé )
鹁鸪(bó gū ) 颧骨( ) quán 潺潺(chán) 阴晦( huì )
伶仃( ) líng dīng ) 恣睢(zì suī ) 猹( chá 獾( huān) 弶( jiàng ) 脚踝( huái ) 髀( bì ) 瑟缩( sè ) 祭祀( sì ) 愕然( è ) 嗤笑( chī ) 惘然(wǎng ) ) 廿( niàn ) 黛( dài ) 寒噤( jìn
欢喜:见到童年好友。 凄凉:二十几年的世态炎凉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恭敬、老爷:写出闰土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所受的 精神压迫和痛苦,也刻画出了农民闰土与知识分子 “我”之间关系的隔膜。
神态பைடு நூலகம்言肖像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个寒噤: 闰土居然叫我“老爷”使 “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全被 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4课鲁迅《故乡》
(少年闰土-12、15段) 脸/眼:紫色的圆脸
(中年闰土-54段) 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得通红
颈: 项带银圈
(没有银圈了)
手: 手捏钢叉
手提纸包和烟管
红活圆实的手(54段) 粗笨开裂,像松树皮
衣着:头戴一顶小毡帽
头上一顶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形象:健康、朝气蓬勃
苍老、贫困、凄凉
闰 土
语言
命
运 少年闰土
• 小说是__虚__构___的,记叙文是_真__实__的
(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里的故事有些能 在生活里找到原型。)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 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朝花夕拾》
2019/10/12
淳朴善良 因循守旧 麻木迟钝 生活艰辛
闰 土 命 运
探 究
健康、朝气蓬勃、 热情开朗、见多识广、 勇敢机灵、天真活泼、 纯真善良的小英雄
苍老贫困、凄凉、 客气迟钝、生活辛苦、
因循守旧、麻木迟钝、 淳朴善良的木偶人
变化原因: “非常难……又不太平……什么地方
都要钱……收成又坏……”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
2019/10/12
塑造闰土的目的
• 闰土的遭遇正是中国农民的具体写照。作 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中 国历史只是反复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 停地轮回;以及在无爱的冰冷的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这与作者本人 的人生经历也息息相关。
2019/10/12
闰
土 (中考题)体会第54段中的词语“紫色、灰黄、红活圆实、
2.以下文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
学习目的:1、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感受其中形象,赏析精彩的语言。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一、读课文84——86节,回下面的问题:
1、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
(3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
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55——61节,回下面的问题:
1.选段出自《故乡》,这篇文章选自小说集《》,作者是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
(2分)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认为“厚障壁”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回答。
(3分)
3.选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同时运用了肖像、()、()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的生活状况与迟钝的精神状态。
(3分)
三、读课文56——72节,回下面的问题:
1.选出对文段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寒噤:因惊讶而感到心寒。
B.厚障壁:深深的隔阂。
C.迟疑:有一点点怀疑。
D.折了本:亏损,赔了本钱。
2.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
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
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
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
3.选出对本文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
C.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他精神上的麻木。
4.选出在本文段中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
A.对话描写B.肖像描写C.环境描写D.动作描写
四、读课文55——74节,回下面的问题:
1. 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说是“欢喜”的,为什么又出现“凄凉”的神情?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的磨练使他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
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这是用的()修辞手法。
1、课文写故乡,主要写了那些人物的变化?他们有哪些方面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
的情感态度?
2、作者在文末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
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
一、1、对家现实的不满,对故乡人自己形成隔膜的郁闷;对故乡人精神麻木的悲哀;对新生活的思索和渴望。
2、奔波劳苦、劳苦悲惨、处心积虑算计别人3、:指没有剥削压迫,平等自由,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
(“新的生活”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含义。
)4、这种看法不对。
理由是“我”不留恋现实中的冷漠悲凉的故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中流露出的是改变现实的迫切愿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二、1.呐喊周树人(2分) 2.比喻(1分) “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膈膜。
(2分) 3.神态语言艰辛(3分)
三、1.C 2.B 3.A 4.C
四、1.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想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不觉凄凉、自卑起来。
2.D 3.D 4.B 5.A 6、感情上不沟通,有隔膜借喻
思考感悟(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