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模板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2dbe3f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4.png)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1、急性心包炎:有胸闷胸痛、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的病史,但疼痛于深吸气时加重,不伴有休克。
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多数导联有ST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血清酶无明显抬高。
2、急性肺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时,常引起胸痛、气急、休克,但又右心负荷急剧增高的表现。
右心室增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以及发热及白细胞增加。
心电图示电轴右偏I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S波加深。
III导联出现Q波及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不同。
3、主动脉夹层:未发作时可无症状,发作时可具有剧烈的胸痛,其疼痛通常为撕裂样,一开始即可达到高峰,多放射至背部、腹部及下肢,两上肢血压和脉搏不一致是本病的重要体征。
4、急性冠脉综合征: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心电图与稳定性心绞痛相似,但诱因不如稳定性心绞痛典型,常在休息或轻微活动下即可诱发,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长,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谱增高,可有白细胞及血沉增高。
5、肋间神经痛和肋软骨炎:前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并不局限于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
该患者间断有刺痛感,不排除合并肋间神经痛。
6、心脏神经症: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的刺痛或持久的隐痛,常喜欢不时的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疼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于疲劳之后出现,而非疲劳当时,作轻体力活动反觉舒适,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头昏、失眠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
7、肺心病:本病发展缓慢,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引起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可有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
2017继续医学教育冠心病相关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答案
![2017继续医学教育冠心病相关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2aaa71af1ffc4ffe47ac28.png)
冠心病相关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1、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为:(A)A.有关导联ST段抬高B.有关导联ST段压低C.有关导联T波倒置D.有关导联T波高耸2、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哪项不正确:(D)A.非特异性ST-T改变B.静息心电图半数以上正常C.发作时原倒置T波可以直立D.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出现Q波的主要依据之一3、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D)A.能确诊心律失常B.能确诊心肌梗塞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D.能反映心功能状态4、关于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和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B.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C.心电图可确诊房室肥大D.心电图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有重要作用5、怀疑患者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心电图记录应加做:(D)A.头胸导联B.V3R~V5R 导联C.V7~V9导联D.V3R~V5R导联和V7~V9导联6、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肺心病,给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不能发现的是:(A)A.Rv1+Sv5>2.5mVB.顺时针转位C.低电压D.V1、V2、V3,出现QS波7、患者男性,51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
心电图:显示患者有胸痛症状时心电图ST段出现动态改变,Ⅰ、V3~V6、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0.3mV,应诊断为:(A)A.心肌缺血B.变异型心绞痛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早期复极综合征8、急性心肌梗塞时,对诊断最有价值的心电图改变是:(C)A.Q波>同导联R波1/5B.T波倒置0.2mVC.病理性Q波伴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D.频发室性早搏9、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D)A.心脏破裂B.心力衰竭C.低血压休克D.心律失常10、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是:(A)A.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B.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抬高C.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或T波倒置D.T波高耸11、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错误的是:(D)A.低电压B.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C.肺型P波D.V4~V6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12、男性,24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疑难心电图案例: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精解
![疑难心电图案例: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c387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4.png)
疑难心电图案例:患者男性,72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精解图-1 患者男性,72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Ⅴ1连续记录。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并请绘制梯形图。
长V1心电图有3个特点:①室性异位搏动呈成对、短阵二联律出现,偶联间期不等,E3为室性融合波群;②相邻的两个异位搏动E-E间期为0.65秒、0.89秒、1.49秒、1.76秒、5.09秒,部分以1.49秒、1.76秒交替发出;③长E-E间期1.49秒、1.76秒、5.09秒,不是成对室性期前收缩E1-E2(0.65秒)的倍数,而是另一成对室性期前收缩E7-E8(0.89秒)的1倍、2倍、5倍,余数0.61秒、0.64秒,其余数接近成对室性期前收缩E1-E2间期。
符合室性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性折返,其显性折返周期为0.61~0.65秒,并行灶基本周期为0.88~0.89秒,每发放3次激动便出现1次显性或隐性折返(图-2)。
图-2 《思考心电图》梯形图解鉴别诊断:室性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性折返的诊断条件是:①室性异位搏动的配对间期不等;②有多个成对期前收缩,其E-E间期一般恒定为显性折返周期;③长E-E间期不是成对期前收缩E-E的倍数,而是所测得并行收缩周期长度的倍数和余数,其余数为成对期前收缩E-E的倍数。
从梯形图解中可知,E1外出时在并行灶周围产生折返并传出心室形成折返心搏E2。
同时亦重整并行灶节律;并行灶发放的第4个激动(梯形图E栏标有4)外出时,恰逢心室肌处于窦性搏动的绝对不应期而未传出,但在并行灶周围产生折返,该折返激动未传出心室而呈隐匿性折返,却穿过并行灶使其节律重整;并行灶发放的第7、10个激动外出时,遇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而未传出,但在并行灶周围产生折返并传出心室形成显性的折返心搏E1、E6,同时亦重整并行灶节律。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330c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c.png)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的疾病。
由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准确诊断冠心病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病史询问是诊断冠心病的第一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胸痛的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因、缓解因素等。
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还可以通过听诊心脏杂音等来评估患者的心脏情况。
二、心电图(ECG)心电图是常用于冠心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监测心脏电活动,心电图能显示心脏功能、异常心电活动和缺血的表现。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如ST段压低、抬高、T波倒置等。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三、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生化指标,例如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
异常的血液指标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存在及程度。
四、心肌标志物检测冠心病发作时,心肌细胞受损会释放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中,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心肌标志物。
常用的心肌标志物有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
检测心肌标志物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判断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心脏超声检查(Echocardiography)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映像,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室壁运动、心脏瓣膜功能等,并可以间接地评估心脏缺血的情况。
六、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运动试验是通过让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来诱发心肌缺血,从而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评估心脏功能。
运动试验常用于有临床疑似冠心病但心电图正常的患者,通过触发心肌缺血及心电图改变来帮助诊断。
七、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ppt课件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15cc1e6137ee06eff918f7.png)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完整版课件
1
完整版课件
2
完整版课件
3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5
完整版课件
6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完整版课件
9
完整版课件
10
完整版课件
11
完整版课件
12
完整版课件
13
完整版课件
14
完整版课件
15
完整版课件
16
完整版课件
17
完整版课件
18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完整版课件
19
完整版课件
20
完整版课件
21
完整版课件
22
完整版课件
23
完整版课件
24
完整版课件
25
பைடு நூலகம்
完整版课件
26
完整版课件
27
完整版课件
28
完整版课件
29
完整版课件
30
完整版课件
31
完整版课件
32
完整版课件
33
完整版课件
34
完整版课件
35
完整版课件
36
完整版课件
37
完整版课件
38
完整版课件
39
完整版课件
40
完整版课件
41
完整版课件
42
冠心病的心电图1
![冠心病的心电图1](https://img.taocdn.com/s3/m/dd5ef39aa0116c175f0e489e.png)
正常T波的形态总是平滑而呈半圆形但双肢不对称,不论是直立
或倒置T波,其前半部波形平缓,后半部较陡峭
在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T波的振幅正常值均不低于同导R波的
1/10,否则为T波低平
T波代表心室复极电位变化,与3相动作电位在心室肌之间形成的
电位差有关。任何影响3相快速复极化过程的因素都可引起T波的改 变
QRS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V4-V6导R波起始部
位出现>0.5mm的负向波,提示存在小面积的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区:如果某导联的Q 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
诊断标准,可在该导联的上下左右(上一肋间、下一肋间、 左右轻度移位)描记,如均能描记出Q波,则反映存在病 理性Q波区,为心肌梗死的有力佐证。左前分支、肺气肿 等许多非梗死性Q波则不存在Q波区
心肌复极不均匀造成T波异常包括(1)缺血后T波异常;
(2)心包炎后T波异常;(3)心肌损伤造成的其他类型的T波异 常;(4)脑血管意外的T波异常;(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 的T波异常;(6)甲低患者的T波异常;(7)恐惧、焦虑和精神 紧张引起的T波异常;(8)心外因素如过度换气、体位变换、餐 后、早搏后、心动过速后、低温、冠脉内注射造影剂、起搏后等 引起T波异常
心肌缺血时ST-T异常的形成原因
一般ST段异常与静息电位减小和除极异常有关,T波
的改变与动作电位时间有关
ST段异常包括:抬高和降低
ST段抬高的机制:由于损伤区细胞除极不全,Na+内
流减少,使细胞表面阳离子增多,与正常细胞表面间存 在电位差,形成损伤电流。这种损伤电流在收缩期持续 存在,且这种损伤电流的阳极向着缺血期的心肌,故使 ST段抬高
小Q波:主要是因为梗死面积过小,常见的表现有:
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645e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9.png)
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
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心电图特征、心率变异性以及ST-T段变化等方面对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表现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由体力活动诱发并可通过休息或药物缓解。
在心电图上,这类患者通常出现运动时ST段下移,休息时恢复正常的现象。
另外,在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中,还常常观察到T波倒置及Q波增宽。
这些变化提示了存在着潜在的冠脉供血不足。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突发而严重的胸部压迫感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绞痛。
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它更容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
在心电图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出现动态ST段改变。
这种改变与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有关。
EKG监测可观察到ST段压低或抬高、倒置或平坦化等变化。
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伴随T波倒置及Q波增宽。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紧急情况,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在NSTEMI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动态ST段压低或升高及T波倒置等特征。
而对于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EKG监测则表现为持久的高 ST段和Q波增宽。
四、窦性心率失常正常人的窦房基本节律应该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但冠心病患者的窦房节律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在心电图上,冠心病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这与潜在的电解质异常、缺血等因素有关。
此外,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也是冠心病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
五、ST-T段改变ST段及T波是判断冠脉供血不足程度和局部缺血范围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冠心病的心电图中,ST段变化是最为关注的特征之一。
ST段压低或抬高以及ST段水平化都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冠脉供血不足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
冠心病心电图ppt课件
![冠心病心电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d31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c.png)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乏力等。
体征
可能出现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 及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 的风险增加。
性别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家族史
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的人群患病 风险增加。
高血脂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 常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案例分析
总结词
ST段持续压低
详细描述
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已经坏死,心肌细胞复极 异常持续存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持续压 低。
总结词
异常Q波持续存在
详细描述
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肌细胞除极异 常持续存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Q波异常持续 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02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 用。
置加重,有助于评估冠状动脉狭 窄程度和心肌缺血状况。
心电图监测
持续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观 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心 肌缺血发作和评估治疗效果。
心电图评估指标
评估冠心病心电图的指标包括ST段 压低程度、T波倒置深度、ST段压 低持续时间等,可综合判断心肌缺 血程度和预后。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8b460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0.png)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一、前言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且具有较高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能够提供重要的疾病诊断和临床决策依据。
二、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1.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P波和QRS波复合物正常,ST段呈现等电位线或与基线平行。
2. 动态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心电图的表现可能会发生变化。
可见到冠心病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3. T波异常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可引起T波反转。
4.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ST段与T波融合,T波高尖化。
5.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的出现,QRS波群时间延长。
三、心电图分类根据心电图表现,冠心病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 心绞痛型心电图心绞痛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直立或倒置。
2. 病理性Q波型心电图病理性Q波型心电图表现为Q波明显增深和QRS波群时间延长。
3. 阵发性心动过速型心电图阵发性心动过速型心电图表现为心电图突然发生快速心律,ST段抬高和T波倒置。
4. 室性早搏型心电图室性早搏型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伴有T波倒置。
四、致病机制冠心病心电图的改变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的心电异常。
五、临床意义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分析和评估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发现冠心病的存在,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价。
六、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电图示例和相关文章。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2.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
3. 心绞痛: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胸痛症状。
4. Q波: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出现的异常波形,代表心肌壁损伤。
5. ST段:心电图上表示心室舒张晚期到收缩早期的电位线。
冠心病的心电特征及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心电特征及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9aab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a.png)
冠心病的心电特征及诊断方法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和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心电特征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一、心电特征1. ST段改变ST段是冠心病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异常表现。
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ST段可出现抬高或压低的改变。
ST段抬高常见于室壁心肌梗死,而ST段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
2. Q波的改变Q波也是冠心病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心电特征。
在心肌梗死的情况下,Q波可出现深而宽的改变。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中的Q波改变往往与损害的心肌范围相关。
3. T波的改变T波是反映心脏复极化过程的波形,其改变也常见于冠心病的心电图中。
T波可以出现高尖、平坦、倒置等改变,这些改变与心肌缺血、心脏肥厚等问题相关。
二、诊断方法1. 静息心电图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记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搏动的异常情况,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2. 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的检查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到心脏搏动的异常情况,进一步诊断冠心病。
3. 心电负荷试验心电负荷试验是一种通过让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来诱发心脏异常的方法。
在这种试验中,患者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体力活动,同时心电图仪器会记录下心脏活动的变化,以辅助冠心病的诊断。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识别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梗死等问题。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心电特征及诊断方法对于确诊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电图和其他相关检查方法,医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4c7bd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d.png)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一、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诊断心电图是否有异常。
二、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Normal 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的特征包括:1:心率正常(约60-100次/分钟)2:心电图波形正常,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3: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三、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常常出现以下表现:1: ST段压低或抬高ST段代表心室复极后心肌充分灌注的时间,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ST段可出现压低或抬高的变化。
2: T波倒置T波倒置是冠心病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常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细胞复极异常。
3: Q波增宽Q波增宽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表明在冠状动脉阻塞下心肌缺血严重,一般伴随ST段抬高并T波倒置。
4:心律失常冠心病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早搏、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
四、附件本文档附有冠心病典型心电图图例,供读者参考。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的疾病。
2: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心脏供血的主要动脉。
3: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和供血不足。
4: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示。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011c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e.png)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常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典型的胸痛表现为呈剧烈、持续性的胸骨后或胸骨旁疼痛,可向左肩、上肢及颈部放射。
心悸和气短则是缺血性心肌病变的常见症状,有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等。
2.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ECG检查是判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异常改变,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可分为劳力性心肌缺血、休息性心肌缺血和变异型心绞痛等类型。
3.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检查可以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情况。
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出心肌酶谱异常。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是常规的心肌酶谱检测指标。
4. 心肌断层显像:心肌断层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简称MPI)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心肌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PI能够评估心肌缺血和灌注异常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病变范围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5.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借助X射线摄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特点,是冠心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1482350b4c2e3f5727630b.png)
心绞痛诊断基于特征性胸部不适的主诉,即用力后出现,休息后缓解.如在自发发作过程中看到可逆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诊断可以确立.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典型),ST段抬高,R 波振幅变小,室内或束支传导障碍以及心律失常(常为室性早搏).大约30%的典型心绞痛病人在发作间期,静息心电图(常常左室功能)正常,甚至是有广泛的三支血管病变的CAD(单纯的不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不能建立或排除诊断).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试验可证实诊断,其特征是应在1.5~3分钟内缓解不适.运动应激心电图试验由于心绞痛的诊断常主要基于病人的病史,典型心绞痛病人的运动试验一般用于测定对分级应激的功能和心电图反应(运动应激试验用于放射核素显像参见第198节;无症状病人运动试验以决定适合的锻炼方案,见下文).除非出现痛苦的心血管症状(如呼吸困难,耐力下降,疲劳,低血压或胸痛),病人应运动到预定的目标(如达最大心率的80%~90%,大约为220-年龄).运动时或运动后缺血性心电图反应的特征是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正确调整后心电图上的1mm)持续≥0.08秒.J点下降伴ST段上斜难于解释,许多这样的病人并没有CAD.随年龄增长CAD发病率增加使运动试验的解释更加复杂;40岁以下的病人运动试验假阳性≥20%,但60岁以上者<10%.随冠脉闭塞数的增加,试验的真阳性率增加,而更深的ST段压低往往伴随有更广泛的病变.对患有提示为心绞痛的男性胸部不适病人,运动试验能很好地预测CAD(特异性70%,敏感性90%).女性<55岁,运动试验解释更难,假阳性反应多使特异性降低,这可能部分与年轻人试验前疾病发生率低有关.然而,女性存在该病时,心电图异常者高于男性(32%对23%).女性假阴性率与男性相当,说明阴性试验是除外该病的可靠指标.症状不典型病人,运动试验阴性通常可排除心绞痛和CAD.阳性试验表明有运动诱发的缺血但不一定能解释非典型症状,表明还需作进一步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那些怀疑有新近MI者不可行运动试验.但在正确指导和密切监视下,缺血病人的运动试验危险性不大.病人的反应提供了有意义的预后信息,有助于判断充分内科治疗的病人是否需要造影和可能的搭桥手术.对任何行运动试验的病人都应准备好完整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急救药物,气道和除颤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阻塞的解剖学程度(参见第198节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尸检结果吻合,但常低估了疾病的程度和严重性.高质量图像可看清1mm大小的血管.CAD被重新认定为血管的狭窄,串珠样变,或闭塞.管腔直径狭窄>70%的阻塞被认为具有生理学意义,常伴有心绞痛的存在;除非附加有痉挛或血栓形成,程度轻的阻塞不可能导致缺血.如果没有造影药物对肾或心室功能潜在副作用的禁忌,通过左室造影评价室壁运动是重要的.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解剖和功能上的心肌分析.能很好描述瓣膜解剖和可靠地估计PA压力.心室功能差的病人,收缩力下降的证据预示寿命的缩短.然而,如果功能低下由CAD所致,如能耐受手术,这些病人可因冠脉搭桥手术而得益很多.放射核素显像提供的信息包括心脏解剖,心功能,心肌灌注和代谢.放射核素心室造影术显示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室容积(得出射血分数)和用首次通过技术得出右室射血分数.注射201Tl和99mTc-MIBI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可得出相对的心肌灌注图像.在运动或冠脉血流药物刺激后图像显示密度稀疏区,与休息时所得图像比较,估计局部缺血或梗塞的存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图像显示绝对的区域心肌血流或心肌代谢,这需使用合适的同位素示踪剂和药物刺激.内科医生必须为病人选择最合适技术.心肌梗死典型的心肌梗死根据病史来诊断,由开始并演变的心电图证实,为酶的动态变化所支持.然而有些病例不太可能作出明确诊断,临床表现很典型或强烈提示为心肌梗死,但心电图和酶学分析不支持诊断,这些病人将归类于可能的心肌梗死,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小面积的心肌梗死.主诉为胸痛的年龄>35岁的男性及>50岁的女性都应考虑为心肌梗死,但必须与下列原因的疾病鉴别:肺炎,肺栓塞,心包炎,肋骨骨折,肋骨软骨分离,食管痉挛,创伤或劳累后胸壁肌肉触痛,主动脉夹层,肾结石,脾梗塞或各种各样的腹部疾患.病人常把心肌梗死的疼痛认为是消化不良,这样由于经常并存有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或胆囊疾病,而使评价很困难.虽然嗳气或制酸剂常能缓解心肌梗死的疼痛,但这种缓解通常是短暂或不完全的.心电图对于可疑急性心肌梗死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就是心电图.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Q波梗死),第一份心电图常有诊断意义,表现为损伤区导联上异常深的Q波和ST段升高,或者心电图有明显的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T波倒置和加深,而无异常Q波(图202-1到202-6).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近期心肌梗死的标记.首次12导联心电图对治疗选择起重要作用(ST段抬高者溶栓疗法有益-见下文治疗).如有特征性症状存在,心电图上ST段抬高诊断心肌梗死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45%.连续追踪显示心电图逐渐演变成稳定的更趋正常的模式或几天内出现异常Q波可证实最初急性心肌梗死的印象.由于非透壁性(非Q波)梗死常发生于内膜下或中层心肌,故其心电图上没有诊断性的Q波出现,常常仅产生程度上不断变化的ST段和T波异常.然而,如重复心电图检查是正常的,则不可能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缓解时,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后者可以急性心肌梗死而告终.血液检查常规检查显示与组织坏死相对应的异常,因而,12小时后ESR加快,WBC中度升高,WBC分类计数示核左移.CK-MB是CK的心肌成分,心肌坏死6小时内出现于血液中,水平升高持续36~48小时.虽然其他组织也有少量的CK-MB,MB占40%以上的CK升高如临床表现疑有心肌梗死则具有诊断意义.入院时及最初24小时内每6~8小时常规测定CK-MB,可确定或排除诊断.实际上24小时内CK-MB 均正常可排除心肌梗死.梗死心肌也释放肌红蛋白和收缩蛋白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似乎是心肌损伤更敏感的标记物,可取代传统的CK-MB分析,用于有胸痛而缺乏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改变的病人的早期分类,某些不稳定性心绞痛也释放肌钙蛋白,其活性水平可预测将来的不良事件.心肌显像有两种技术可用于心肌梗死显像;99m锝焦磷酸盐在近期(≤3~4天)梗死的心肌中积聚,相反,201铊以钾的方式积聚在存活心肌的细胞间隙,并按血流量分布.然而,显像慢且昂贵,暴露于射线,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仅有临界的益处.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室壁运动,心室血栓的存在,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破裂,心室功能及前壁心梗腔内血栓的存在.如心肌梗死的诊断尚未肯定,超声心动图上LV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可确定心肌损伤的存在,推测是由于近期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所致.右心导管检查用球囊漂浮导管(Swan-Ganz)测定右室,肺动脉和肺楔压有助于心肌梗死并发症(如重度心衰,低氧,低血压)的处理,用指示剂稀释技术可确定心排血量冠心病的检查:心磁图检查仪是由德国制造的心脏检查设备,其具有无创伤,无放射性,不需要注射任何药物,费用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各型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
![各型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caa6ca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4.png)
各型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各型冠心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诊断及鉴别。
一、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特征:1. ST段压低或水平型抬高: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供血不足使得冠状动脉内的压力下降,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的压低或水平型抬高。
2. T波倒置或倒置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T波倒置或倒置深是其典型表现。
3. 运动试验:在心电图上可见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病理性改变。
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引起的严重缺血、坏死可导致ST段抬高,表明心肌梗死的存在。
2. Q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导致Q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
3. ST段恢复:心肌梗死后,ST段在恢复期可出现压低或回归基线。
三、非ST段抬高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1. ST段下降:冠脉狭窄引起的供血不足使得ST段下降。
2. T波倒置: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异常兴奋导致T波倒置。
3. 闰增短:心脏代偿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改变,使得PP间期缩短,闰增短。
四、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特征:1. ST段抬高: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时,心肌缺血严重,ST段可呈现异常抬高。
2. T波倒置:心肌缺血导致心室复极异常,T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3. 早搏、逸搏:冠脉痉挛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常伴有心律失常,早搏和逸搏的出现是其中的典型心电图改变。
五、心律失常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1.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常导致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2. ST段变化:心肌缺血导致ST段改变,如压低、抬高或水平型抬高等。
六、冠状动脉猝死的心电图特征:1. 心室颤动:冠状动脉猝死时,心肌缺血严重,可导致心室颤动。
2. Q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冠状动脉猝死后,心肌坏死导致Q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
可疑冠心病观察的诊断标准
![可疑冠心病观察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cb98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3.png)
可疑冠心病观察的诊断标准可疑冠心病观察的诊断标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对于可疑冠心病患者,早期的观察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疑冠心病观察的诊断标准。
1. 症状观察可疑冠心病患者常常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体力活动有关,如运动后加重或休息后缓解。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详细的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心电图可能出现以下异常表现: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QRS波群宽大畸形等。
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是否为冠心病。
3.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心肌酶谱常常出现异常,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Myo)等的升高。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有关。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对于可疑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冠脉供血情况以及左室功能。
如果发现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室间隔运动异常或室壁运动异常等异常表现,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存在。
5.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
对于可疑冠心病患者,如果上述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或存在高度怀疑,医生可以考虑进行冠脉造影。
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冠脉的通畅情况,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冠脉狭窄或堵塞等情况。
除了上述观察和检查,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非冠心病原因,如食管痉挛、胃食管反流等。
总之,对于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和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检查和冠脉造影等多种方法。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8dc08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7.png)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 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属于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范畴。
心电图(ECG)是一种简便而又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2. 心电图测量参数2.1 心率(HR)心率是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
2.2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呈现了心脏在不同时间点的电活动。
波形包括P 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复极。
3. 冠心病心电图的特征3.1 缺血性ST段压低或抬高缺血性ST段压低或抬高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典型表现。
ST段压低反映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不足;ST段抬高则可能表示心肌梗死。
3.2 T波倒置或高耸T波倒置或高耸也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常见特征。
倒置的T波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3.3 Q波出现Q波的出现常常暗示心肌梗死的存在。
Q波宽度和深度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
3.4 ST段、T波、U波异常ST段、T波、U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5 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
4. 心电图诊断标准4.1 疑似冠心病心电图ST段压低/抬高T波倒置/高耸Q波出现ST段、T波、U波异常心律失常4.2 试验性诊断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负荷试验4.3 确定性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I)心脏超声检查5.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请查阅附件文件。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及其导致的心肌病变。
6.2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的一种检查方法。
6.3 ST段ST段是心电图中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水平段。
6.4 T波T波是心电图中QRS波群之后的正向或负向波形。
6.5 Q波Q波是心电图中QRS波群之前的负向波形。
疑难心电图案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精解
![疑难心电图案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5d3cc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3.png)
疑难心电图案例: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精解
患者男性,50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为!连续记录。
该心电图口诊断口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
本图窦性P波顺序出现,P-P间期变化在0.78~0.98秒,互差>0.16秒,为窦性心律不齐。
QRS形态呈室上性,R-R 间期长短不一,短间期后的R波为窦性顺传,R-R间期为(0.80± 0.02)秒,长间期后的R波与窦性P波无关,为交接区性逸搏,R-R间期为(1.14±0.02)秒。
R-R间期的这种长短变化与心房率的快慢直接有关:当R-R间期≤0.82秒时,P波顺传至心室,而P-P间期≥0.86秒时,则出现交接区性逸搏。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慢频率依赖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区性逸搏。
鉴别诊断:本图应与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鉴别。
受阻的
P波之前似乎有一个P′波,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凡是窦性顺传的QRS-T之后均有这样一个波,其实为U波,故可排除P′波,且P波形态一致,R波的脱落是与P波频率相关的。
冠心病及其诊断金标准
![冠心病及其诊断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c9930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7.png)
冠心病及其诊断金标准
心脏病,是指以心脏及其附属器官组成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绞痛,也有不出现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是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率不齐。
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改变、QT段改变、T波改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二、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而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改变为ST段抬高。
三、心绞痛指数诊断标准:根据心动过缓、心脏病变、心动过速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来评估心绞痛病人的危险性。
四、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诊断因素,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血脂异常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坏死性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由于坏死的心肌细 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坏死的这一片心肌不 能除极,自然就不会产生心电向量,因此,心电综合向量背离 梗死区,心电图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或呈QS型。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 三要素:
1、病理性Q波(坏死改变) 1)Q波增宽>0.04S 2)Q波加深>1/4 R 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 2、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损伤改变) 3、 T波倒置(缺血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
特征性表现为病变部位的导联 : 1、ST段抬高,并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通常见 于V2~V6导联,特别是V4~V6。ST段抬高一般是显 著的,有时呈单向曲线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表 现。发作缓解后ST段迅速恢复正常。 2、发作时T波增高,缓解后T波倒置。 3、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过性Q波、一过性Q-T、U波的 变化。
(二)动态心电图
1、临床应用范围: ⑴心悸、气促、头昏、晕厥、胸痛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⑵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尤其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 的重要手段。 ⑶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⑷药物的疗效评价。 ⑸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评价起搏器的功能。 2、心肌缺血的DCG诊断: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 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以上。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前间壁:V1、V2、V3 前壁: V3、V4、V5 广泛前壁:V2~V5(V1)(V6) 高侧壁:Ⅰ、AVL 侧壁:V5、V6、V7 下壁: Ⅱ、Ⅲ、AVF 正后壁:V7、V8、V9 右室:V3R、V4R、V5R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
(一)非Q波型心肌梗死: (二)右室心肌梗死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1、V3R、V4R、V5R 导联 1、普遍导联ST段较显著的抬 ST段抬高,T波倒置并出 高或压低。 现病理性Q波。 2、T波双向或倒置,双肢对称, 有时仅见T波改变,出现巨大 2、均合并下壁、后壁心肌梗
(二)动态心电图
几个词语:
非特异性ST-T改变 原发性ST-T改变 继发性ST-T改变 “心肌劳损”
(二)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分期
1、超急性期:
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大多在3小时内) 心电图:1)ST段斜形抬高、T波高耸。 2)急性损伤阻滞:QRS振幅增高 及轻度增宽。 临床意义: 此期因图形不典型, 容易漏诊。 心肌尚未坏死,处于可逆阶段,早期积极的治疗十分 重要。
2、急性期:
时间:开始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 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 病理性Q波或呈QS形、T波由直立 转为倒置并逐渐加深。心肌坏死、 损伤、缺血的心电图特征在此期 可同时存在。 临床意义:早期应严格卧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 心肌损伤,由于心肌损伤,产生了损伤电流或除极波受阻,而 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在超急期,ST段 斜形抬高,与高耸的T波相连。在急性发展期,ST段凸面向上 抬高呈弓背状,并与缺血性T波平滑地连接。一般地说,损伤 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进一步发展,发生坏死。
心 绞 痛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
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的异常。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
1、ST段偏移,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以 上,发作缓解后恢复。 2、T波倒置,原有T波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 直立(所谓“假性正常化”)。 3、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过性Q波、一过性Q-T、U 波的变化。
3、U波的变化: 在T波直立的导联出现U波倒置 4、Q-T间期的变化 :Q-T间期延长 (二)心电图除极变化
1、QRS波群增宽,电压降低。 2、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或不完 全性左右束枝阻滞、房内 阻滞等。 3、心律失常:各种早搏及心 房颤动,以室早 最为常见。 4、PTF-V1负值增大
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 的辅助试验
(一)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1、适应症: ⑴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 ⑵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⑶评价冠心病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 ⑷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调查筛选实验。
2、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 (2)不稳定心绞痛 (3)心力衰竭 (4)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5)严重的肺部疾患或高血压,血压超过 160/100mmHg以上者 (6)急性心包炎、心肌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7)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骨骼、关节等疾患 3、阳性标准:①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缺血型下移 ≥0.1mV,持续时间>2分钟 ②运动中出现心绞痛 ③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④ST段抬高,很少见
(四)持续性ST段抬高的 心肌梗死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包炎 早期复极综合征 左束枝阻滞 肺心病 B型预激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电图复极变化
1、缺血性T波变化 (1)T 波形态改变:双肢对称、波形变窄、顶端变 锐。 (2)T波振幅的改变:左胸导联T波振幅逐渐降低 进一步所有导联T波低平。 (3)T波方向的改变:T波双向或倒置,甚至呈 “冠状T”。 (4)缺血性T波改变常呈定位分布 (5)缺血性T波多有动态改变
3、亚急性期:
时间:数周至数月,一般为6周至6个月。 心电图: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线, 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病理性 Q波存在。 临床意义:患者可逐渐开始体力活动。
4、陈旧性期:
时间:4~6月以后。 心电图:ST段在等电线上,T波恢复正常或固 定不变,病理性Q波。如小范围梗死, 病理性Q波可变小或消失。 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溶栓或介入性治疗 后,可显著缩短整个病程,并可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 心电图表现,可不再呈现上述典型的演变过程。
2、缺血性ST段变化
(1)ST段平坦延长:在基线上平直延长>0.12S, 常见于以R波为主的导联,并在早期出现。 (2)缺血性ST段降低:以R波为主的导联降低 ≥ 0.05mV (0.5mm)(Ⅲ导联除外)。 常见的几种类型:①水平型:R波顶点垂线 与ST段的交角等于90度°。②下垂型: R波 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90 ° 。③近似缺 血型: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 <90 ° , >80 ° ,而且下移>0.075mV
典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发作时ST段降低
T波低平、双向或对称性倒 置 若心电图不正常,发作时无 “假性改善” 发作时很少出现心律失常 运动试验可出现阳性改变 以后若发生心肌梗死,部位 难以预料
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降 低 T波直立高大 发作时有“假性改善” 约半数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 以室早及AVB多见 运动试验很少出现阳性改变 以后若发生心肌梗死,其部位 往往是心绞痛时ST段抬高的 部位
(二)动态性演变
(三)定位和定范围
(一)特征性改变:
1、缺血性改变:
冠状动脉闭塞后最早出现的改变是缺血性T波改变, 最初期,表现为T波振幅增高,双肢对称(心内膜缺 血),缺血进一步扩展至心外膜,使外膜面复极延迟 晚于心内膜,复极程序发生改变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心脏的耗氧量较其它脏器为高,在心肌供血不足 时首先表现为缺氧,心肌的有氧代谢降低,能量供应 减少,细胞内K﹢丢失较多,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及 复极顺序发生改变。
各型冠心病的心电图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 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分 为五种临床类型
一、无症状型冠心病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四、缺血型心肌病型冠心病 五、猝死型冠心病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一)特征性改变
而倒置的T波ST波,并有动 态变化。 3、不出现病理性Q波 4、临床症状及酶学检查符合心 肌梗死改变 死。 3、临床可有右心功能不全的体 征和血流动力学障碍。
(三)心房梗死
当心室肌梗死合并有下 列心电图改变,可考虑同时 有心房梗死的可能。 1、P-R段移位:升高或压低。 2、P波增宽、粗钝、畸形并有 动态变化。 3、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 出现较为持久的房性心律失 常。 4、常伴有其他心肌梗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