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组成分析

合集下载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3. 学习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提取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叶绿素,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提供条件。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植物叶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最后收集纯化的叶绿素。

三、实验器材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等)2. 研钵、研杵3. 乙醇、丙酮(分析纯)4. 层析柱、层析板5. 滤纸、脱脂棉6. 移液管、滴管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适量乙醇和丙酮(体积比1:1),研磨至匀浆。

(3)将匀浆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

(4)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 分离叶绿素(1)将层析板放入层析柱中,在底部铺一层脱脂棉。

(2)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移液管滴加于层析板上,确保液面低于层析板边缘。

(3)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4:1)。

(4)将溶剂滴加于层析板上,观察层析过程,直至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

(5)取出层析板,用铅笔标记层析结果。

3. 收集纯化叶绿素(1)用移液管收集叶绿素层,倒入小烧杯中。

(2)加入少量乙醇,搅拌均匀。

(3)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恒温水浴锅蒸干。

(5)用少量乙醇溶解残留物,得到纯化叶绿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可以得到绿色叶片提取物,表明叶绿素已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叶绿素分离:通过层析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证明叶绿素具有独特的性质。

3. 叶绿素纯化:通过蒸发和溶解,可以得到纯化的叶绿素,说明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得到了有效的纯化。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超声波提取法是靠超声波的反复振动和高频能量将物料内的有用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在植物营养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常常需要从植物中提取叶绿素等活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本文通过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构树叶中叶绿素提取工艺进行探讨。

1. 实验方法
(1)材料准备:采集构树叶,用水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备用。

(2)实验操作:按照正交表设计,设置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共进行15个试验组,每个
试验组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叶绿素,并测定提取效果。

(3)测定方法:用纯酒精提取叶绿素,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测定提取液在470nm处的吸光值(OD470),即为叶
绿素含量。

2. 实验结果
根据15个试验组的实验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响应
面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叶绿素的工艺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温度(A)、时间(B)、超声波功率(C)
对叶绿素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波功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和时间的相对影响较小。

在温度60℃、时间15min、超声波功率200W的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了2.8%。

3. 总结
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条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温度60℃、时间15min、超
声波功率200W。

与传统的叶绿素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
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为绿色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3、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是利用的原理

3、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是利用的原理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是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利用超声波在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以提高绿原酸的提取效率和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原理,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1. 超声波的作用原理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20kHz,可以在液体中产生强大的机械振动。

在超声波场中,液体分子受到高频振动的作用,产生剧烈的运动和碰撞,从而导致液体内部产生剧烈的涡流和剪切力。

这些物理效应可以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并促进细胞内物质的迁移和扩散,有利于提取目标化合物。

2.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原理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传统的提取方法存在提取效率低、提取时间长、操作复杂等问题。

而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可以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原理,加速绿原酸从植物材料中的释放和迁移。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使得绿原酸更容易释放到溶剂中。

超声波还可以提高溶剂的渗透性,促进绿原酸在溶剂中的溶解和扩散,提高提取效率和速度。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提取方法。

与传统的热提取和搅拌提取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超声波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可以有效地避免热敏化物质的分解和氧化,有利于提取物质的保护。

我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前景非常乐观。

4. 总结和回顾在本文中,我首先介绍了超声波的作用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原理和优势,并共享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体而言,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提取方法,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波在植物提取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这篇文章共计795字。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在植物提取领域的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绿原酸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实验,主要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叶绿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提取和分析测定叶绿素,了解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组织中,尤其在叶片中含量最为丰富。

本实验将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叶绿素。

提取后的叶绿素可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选取新鲜植物组织(如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取一定质量(m)的样品备用。

2.叶绿素提取: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混合液),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于低温下离心(如4℃、10000 r/min),收集上清液备用。

3.叶绿素定量分析:取一定体积(V)的上清液,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用分光光度计在663nm和64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叶绿素的浓度(C)可由吸光度计算得出。

公式如下:C = (11.77A663 -2.59A646) / m / V4.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样品在各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计算出叶绿素浓度。

5.数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并绘制柱状图或饼图等图形表示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假设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所得的数据:1.三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样品1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样品3的含量最低。

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2.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柱状图或饼图等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样品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间的差异以及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蔬菜叶绿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

提取蔬菜叶绿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蔬菜叶绿素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 传统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是最常用的蔬菜叶绿素提取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机械破碎、浸泡和过滤等步骤来提取叶绿素。

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

传统提取方法提取效率低,不易控制提取过程,有些蔬菜中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提取量较少。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对蔬菜进行辅助提取。

超声波能够破坏细胞壁,促进叶绿素的释放。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较高,提取时间较短。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需要使用专用设备,成本较高,对仪器的要求较高。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对蔬菜进行提取。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密度和溶解能力都较大。

通过调整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叶绿素的选择性提取。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提取速度快,提取物中有害物质较少。

超临界流体设备成本高,操作过程对设备的稳定性要求高。

4. 液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是将蔬菜样品与有机溶剂相混合,并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使叶绿素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一种提取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提取效率较高。

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较大,需要注意处理废液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综合考虑提取效率、成本、操作简易度、对设备的要求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实验条件和目的的提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叶绿素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进展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进展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进展文章阐述了叶绿素的多种提取方法,并对近年来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为叶绿素提取以及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叶绿素;提取;药理作用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叶绿素有很多种,是以镁原子为核心的卟啉类络合物。

文章对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叶绿素及叶绿素衍生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

1 叶绿素的提取方法1.1 有机溶剂萃取法根据对植物的处理方式,将有机溶剂萃取法分为研磨法和浸提法。

杨一思[1]等通过研磨法提取菠菜叶绿素,加入碳酸钙和石英砂充分研磨,用工业乙醇作提取剂在室温下浸泡,得到叶绿素含量为0.682mg/g。

李淤慧等[2]以苦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石油醚浸提,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下,得出苦瓜叶绿素的最佳提取率为0.0215mg/g。

1.2 微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热效率高、易于控制、选择性好、回收率高。

邓祥元[3]等以蚕沙为研究对象,用微波萃取法提取叶绿素,得出最优条件为:微波压力0.4MPa、微波功率300W、微波时间50s时,蚕沙叶绿素的提取率为14.325mg/L。

1.3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萃取速度高、常温操作、传热速率快、易控制等特点。

Macias-sanchez[4]等用该方法从海藻中提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得出最优条件下的萃取温度为60℃,压力是40MPa。

1.4 超声波法超声波萃取法安全性好、操作简单、萃取效率高、成本低。

刘辉[5]等以海带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海带叶绿素,优化工艺后叶绿素含量可达5.486mg/g。

2 叶绿素的药理作用2.1 抗癌作用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施浩等[6]在接种了人胆管癌细胞的小鼠体内应用一种叶绿素衍生物(CHDM)作为光动力抗癌药物进行观察研究,应用该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治疗的肿瘤坏死,肿瘤体积也相比减小。

2.2 抑菌作用有许多的临床及试管实验中都已证实叶绿素具有抗菌作用。

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提取叶绿素的方法叶绿素是植物有机世界中重要的色素,叶绿素对植物的生长、蓓蕾的开放、绿叶更替以及植物对于强光等的光合作用均有重要的作用。

叶绿素的提取是植物色素的核心,它的提取方法也是非常的宝贵。

叶绿素的提取是植物色素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叶绿素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提取、冷提取、超声波法和水蒸气提取法。

热提取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通常使用高温环境完成叶绿素的提取,如果叶绿素含量较高,则可以使用低温提取技术完成提取。

热提取操作步骤一般是将植物样品放入滤纸袋,然后将滤纸袋放入提取管中,用高温的水进行提取,提取完毕后再使用冷却技术降低温度,完成叶绿素的提取。

另外一种常见的提取方法是冷提取,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使用水溶液进行提取,将植物样品浸入水溶液中,然后调整pH值,使叶绿素和水溶液分离,完成提取。

超声波法是一种特别的提取方法,他利用超声波的分散效应加快叶绿素的提取速度,超声波是振动和压力的共同作用,大大加快了提取过程,由此可以加速叶绿素的释放速度。

最后一种常见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提取,此方法也叫无溶剂萃取法,它利用水蒸气把植物中的叶绿素蒸发出来,最终在蒸气和极端低温下分离出叶绿素。

以上就是对叶绿素常用提取方法的总结,不同的植物叶绿素提取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叶绿素含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即可实现提取叶绿素的目的。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植物中叶绿素的比例,以便根据不同的比例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以获得更高的提取率。

总之,叶绿素提取是植物色素分析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叶绿素的含量和比例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以获得更高的叶绿素提取率。

叶绿素提取方法的选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理解叶绿素提取方法的介绍。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丁香叶叶绿素的工艺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丁香叶叶绿素的工艺

第25卷增刊1农业工程学报V ol.25Supp.12009年6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un.2009171超声波辅助提取紫丁香叶叶绿素的工艺王立娟(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哈尔滨150040)摘要:以深秋的紫丁香树叶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其中的叶绿素。

首先研究了4种不同溶剂对提取的影响,然后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探讨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和超声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叶绿素提取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的条件。

最后将超声波法与传统提取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紫丁香树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0.37%和0.15%,叶绿素的总含量为0.52%;以乙醇︰丙酮为1︰2之混合溶剂的提取效果最好;优化的叶绿素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5,超声波功率400W,提取3次,每次处理时间20min,提取率能达到(91.85±0.8)%。

室温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提取率高于传统提取法17.13个百分点。

关键词:紫丁香叶,叶绿素,超声波辅助提取doi:10.3969/j.issn.1002-6819.2009.z1.035中图分类号:TS2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09)Supp.1-0171-04王立娟.超声波辅助提取紫丁香叶叶绿素的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Supp.1):171-174.Wang Lijuan.Technology for extracting chlorophyll from leaves of Syringa Oblata L.by ultrasonic-assisted method[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9,25(Supp.1):171-17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合成色素的毒副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始青睐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

3
叶绿体色素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pH值进行提取和分离。
稳定性
01
叶绿体色素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容易发生降解。
02
在酸性环境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容易被氧化成脱镁叶绿素,
导致颜色变化。
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色素会发生光降解,导致颜色变淡。
03
荧光性质
叶绿体色素具有荧光性质,其 中叶绿素a的荧光强度最强,
其次是叶绿素b。
荧光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叶 绿体色素的结构和组成,以 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
化。
荧光性质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荧光强度 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叶绿体色素
的浓度。
03 叶绿体色素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光合作用
叶绿体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的光 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不同植物种类的叶绿体色 素组成和含量不同,影响 植物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 应性。
植物分类学
叶绿体色素的组成和含量 可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之 一。
提取原理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叶绿体色素易溶 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而不 溶于水。因此,通过加入有机溶剂, 可以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
色素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 度、压力、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因素有关。
提取过程中要保持低温,防止色素降解。 过滤时选用合适的滤纸,确保色素完全收集。
研磨时要充分,以释放出更多的色素。
避免使用金属器具直接接触有机溶剂,以防发生化学反 应。
02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1
叶绿体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丙酮、氯仿 等有机溶剂。
2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 此可以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蔬菜叶绿素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蔬菜叶绿素是一类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植物色素,在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蔬菜叶绿素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
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等。

一、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溶剂(如乙酸乙酯、异丙醇等)与蔬菜材料中的叶绿素进行反应,从而将其提取出来。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但是由于萃取后需要对溶剂进行回收和处理,因此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提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
二氧化碳等)与蔬菜材料进行反应,将叶绿素分离出来。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提取速
度快、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设备较为昂贵,需要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

三、微波辅助萃取法
微波辅助萃取法是将蔬菜材料与溶剂放入微波反应设备中,在微波辐射下加热,从而
利用材料中叶绿素的吸收特性将其分离出来。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微波对材料的加热效果不均,可能导致部分叶绿素被降解。

四、超声波辅助萃取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溶剂和蔬菜材料中的叶绿素快速均匀地混合,从而实现叶绿素的分离。

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
注意的是,由于超声波的能量较高,可能产生氧化、破坏等副产物。

总体而言,不同的蔬菜叶绿素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新型提取技术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蔬菜叶绿素的萃取和研究。

叶绿素萃取的实验报告

叶绿素萃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叶绿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3. 通过实验,提取并分析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的一种重要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参与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以通过萃取法将其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研钵、研杵、滤纸、漏斗、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酒精灯、温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药品:新鲜菠菜、丙酮、无水乙醇、碳酸钙、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新鲜菠菜,将其洗净、沥干,用剪刀剪碎。

2. 称取一定量的菠菜,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用研杵研磨成浆状。

3. 将研磨好的菠菜浆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4.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持续加热30分钟。

5. 将加热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

7. 将锥形瓶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丙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8.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9. 将有机层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10.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11. 将有机层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线。

12.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现象1. 在加热过程中,菠菜浆颜色逐渐变深,表明叶绿素逐渐被释放出来。

2. 在萃取过程中,有机层和水层分层明显,有机层呈绿色。

3. 在测定吸光度时,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相对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叶绿素提取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根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绘制叶绿素含量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分析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研究(毕业论文doc)

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研究(毕业论文doc)

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研究(毕业论⽂doc)题⽬:植物⽣长过程叶绿素含量的分析与研究任务内容(包括内容、计划、时间安排、完成⼯作量与⽔平具体要求)本⽂的研究⽅法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运⽤丙酮和⼄醇的1:1混合法提取测定叶绿素,对提取的叶绿素进⾏分光光度法,在进⾏数据对⽐和图像观察时应⽤计算机,借助于这些软件⼯具,对叶绿素的成分结构进⾏分析。

具体时间安排:12⽉18⽇——12⽉30⽇学习叶绿素提取及分光光度法的相关知识。

1⽉2⽇——1⽉6⽇阅相关资料,确定论⽂提纲及相关论证内容。

1⽉9⽇——2⽉26⽇撰写开题报告提纲及相关论证内容2⽉27⽇——3⽉5⽇:查阅论⽂资料3⽉6⽇——3⽉12⽇:⼴泛搜索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相关内容3⽉13⽇——3⽉19⽇:筛选资料,选出密切相关的资料3⽉20⽇——3⽉26⽇: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3⽉27⽇——4⽉20⽇:补充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或遗漏的知识点4⽉21⽇——5⽉7⽇:进⾏论⽂的初步起稿做相关的实验和数据图像处理5⽉8⽇——5⽉28⽇:论⽂基本定稿5⽉29⽇——6⽉4⽇:在⽼师的帮助下认真修改论⽂6⽉5⽇——6⽉11⽇:充分做好论⽂答辩的准备6⽉12⽇——6⽉17⽇:进⾏论⽂答辩其中:参考⽂献篇数:20篇以上(其中外⽂⽂献3篇)图纸张数:说明书字数:论⽂字数:8000字左右外⽂翻译:专业负责⼈意见签名:年⽉⽇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及分析研究摘要采⽤直接浸提法⽤丙酮与⼄醇的1:1提取液对绿⾊植物叶绿素进⾏提取,并利⽤Arnon 公式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绿⾊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及氮素营养有密切关系,对绿⾊植物进⾏研究,叶绿素含量是重要指标,其定量测定是植物⽣理研究中必做的实验之⼀,对叶绿体结构的分析研究也是重要的⼿段,所以树⽊叶⽚叶绿素测定结果对决定树种的分布、科学育种及植物病理等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分别从提取⼿段、提取溶剂和实验条件等⼏个⽅⾯综述了树⽊叶⽚叶绿素的提取⽤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效果不同的机理;⽐较了不同树种叶⽚叶绿素含量的差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实验目的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叶绿素a与叶绿素b是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的重要组分,约占到叶绿体色素总量的75%左右。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光能、传递光能的作用(少量的叶绿素a还具有光能转换的作用),因此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因此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对植物的光合生理与逆境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原理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纸层析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当溶剂不断地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使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得到分离。

强光可以破坏离体的叶绿素,因为植物体内本来有还原酶,可以破坏光产生的强氧化物质。

而离体的叶绿素提取液中不含有还原酶,光产生的强氧化物质会破坏叶绿素。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情况下同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在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A663=82.04Ca+9.27Cb(1)A645=16.75Ca+45.60Cb(2)公式中Ca为叶绿素a的浓度,Cb为叶绿素b浓度(单位为g/L),82.04和9.27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下的比吸收系数(浓度为1g/L,光路宽度为1cm时的吸光度值);16.75和45.60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45nm下的比吸收系数。

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及稳定性研究-----叶绿素铜钠 红外

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及稳定性研究-----叶绿素铜钠 红外

第23卷第1期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Vol.23,No.1 2010年3月BAS I C SC I ENCES J O URNAL O F TEXT I L E UN I VERS I T I ES March,2010  文章编号:100628341(2010)0120087204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及稳定性研究王 爽,姚秉华(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以白皮松为原料,使用乙醇作提取剂,采用超声法对松针叶绿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体积料液比、溶液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超声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作提取剂,体积料液比1∶4,溶液温度40℃,超声时间15m in.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9414%.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以松针为原料,将含Mg离子的叶绿素通过置换反应制得水溶性的叶绿素铜钠盐,再用乙醇浸提,然后用石油醚分离出脂溶性成份,最后制得叶绿素铜钠盐.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常温下可以存放30d,叶绿素的稳定性大为提高.关键词:超声法;提取分离;松针叶;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中图分类号:T Q654 文献标识码:A松针叶绿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它对人体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血压、增强心脏功能,刺激细胞的生成、中和体内超氧自由基和清肝眀目等作用[122].但是松针叶绿素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酯类化合物,它的稳定性极差,遇光、热、酸、碱等作用会瞬间变色,故给其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3].如果将叶绿素制成叶绿素锌钠盐、叶绿素铁钠盐、叶绿素铜钠盐,就不但可以溶于水,而且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叶绿素铜钠盐是墨绿色粉末,略带金属光泽,无臭或微有特殊的氨样气味,有吸湿性,对光和热较稳定[4],是我国规定的9种天然色素之一,是我国食品工业中唯一允许使用的绿色色素.它被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和医药上的着色剂[5].关于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前人大多是采用常规回流法[6]、索氏提取法、有机溶剂浸提法[728],但是提取效率都不高.因此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超声法提取叶绿素,并找出高效提取时的各种参数值及确定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关于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若按照提取-分离-制盐的步骤很难进行,因此本文从松针出发直接制备出叶绿素铜钠盐,再考察稳定性.1 实 验111 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10121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S21200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科生仪器厂);UV221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FTI R289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 收稿日期:2009210213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SJ08B16);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09JK672);西安市科学计划项目(CXY09025) 通讯作者:姚秉华(19572),男,甘肃省景泰县人,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E2mail:bhyao@谱仪器有限公司);RE 252A 型旋转蒸发仪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2) 实验试剂 无水乙醇(分析纯,西安三浦精细化工厂);丙酮(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石油醚(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食用酒精(95%,西安化学试剂厂);硫酸铜(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112 松针叶绿素的提取准确称取2g 松针粉,浸泡于一定体积的乙醇中.搅拌均匀后放置于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的反应架.启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设置不同的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体积料液比、提取温度这些参数进行提取.提取完毕后进行减压抽滤,滤液即为含有叶绿素的乙醇溶液.用1mL 吸量管量取011mL 滤液分别溶于对应浓度的乙醇中,定容于10mL 比色管中,稀释100倍,静置2m in 后在λ=403nm 处测定吸光度并做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叶绿素提取率的计算叶绿素提取率/%=(提取液中叶绿素质量/原松针粉中叶绿素的质量)×100%=(c x ×V x /m 0)×100%,其中 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c x 是由测定的吸光度通过叶绿素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V x 为滤液体积,m 0为原松针粉的质量.113 松针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称取50g 白皮松,将其浸泡于500mL011%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48h,然后滤去溶液,水洗至pH 至中性,减压抽滤干备用.将滤干的松针粉用300mL011%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搅拌36h,滤去溶液,水洗至pH 至中性,减压抽滤至不滴水备用.以95%粮食酒精作为提取剂常规回流提取24h,冷却后减压抽滤.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馏回收乙醇,冷却脱去油状物.加入等量石油醚振荡2m in,提取脂溶性成分,然后分离出叶绿素铜钠,干燥后即为叶绿素铜钠盐.将新制备的叶绿素铜钠盐和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图对比以鉴定其结构.2 结果与讨论211 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的单因素实验由图1可以看出,松针叶绿素提取率在前15m in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15m in 后,松针叶绿素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降.由图2可以看出,松针叶绿素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无水乙醇时提取率最高.由图3可知,松针叶绿素提取率在1∶2~1∶4的体积料液比之间随着料液比的提高而迅速提高,而在体积料液比大于1∶4时提取率迅速降低.图1 超声时间对松针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 图2 乙醇浓度对松针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由图4可以看出,松针叶绿素提取率在溶液温度为20~50℃之间随着溶液温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而当溶液温度超过50℃时提取率迅速降低.212 松针叶绿素提取的正交试验在单因素条件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时间、溶剂浓度、体积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四因素三水平安排正交试验L 9(34),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提取率最高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 3B 3C 2D 1.即用无水乙醇作提取剂,1∶4的88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第23卷 图3 体积料液比对松针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 图4 不同溶液温度对松针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料液比,溶液温度为40℃,超声时间15m in .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B >C >A >D ,可见乙醇浓度是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松针叶绿素的提取率可达9414%.表1 四因素三水平的因子水平表L 9(34)水平时间A /m in乙醇浓度B /%料液比C温度D /℃19801∶340212901∶4503151001∶560表2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实验号A /m inB /%CD /℃吸光度19801∶3400126629901∶45001302391001∶56001296412801∶56001279512901∶440012946121001∶35001301715801∶55001256815901∶360012689151001∶44001313K 101288012670127801291K 201291012880130301286K 301279013030127701281R01012010360102601010213 新制叶绿素铜钠的红外光谱分析按照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从松针叶中的叶绿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铜钠盐制备,由图5可知σ=3400c m -1对应于叶绿素铜钠结构中的—ONa;σ=2900c m -1表明存在不饱和碳氢键—CH 伸缩振动,—CH 伸缩振动原本应该出现在σ>3000c m -1的区域,由于叶绿素铜钠结构中共轭效应导致波数降低;σ=1630c m -1证明有羰基—CO —存在,由于共轭效应导致波数降低;σ=1559c m -1表明C C 伸缩振动;σ=1457c m -1说明有—CH 2—弯曲振动;σ=1350c m -1说明有—CH 3—弯曲振动.并与图5相比:本实验制备的叶绿素铜钠的红外光谱还缺少在σ=1540c m -1,σ=1522c m -1,σ=1473c m -1时的几个峰.但可以从谱图中证实本实验制备的化合物具有叶绿素铜钠结构中的基本官能团.图5 叶绿素铜钠标准品红外光谱图214 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将新制备的叶绿素铜钠盐的水溶液放置在正常日光照射,室温下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放置10,20d 后,溶液仍然呈深绿色,几乎无颜色变化;在放置30d 后,和新配溶液相比颜色略浅一些,但仍为98第1期 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及稳定性研究图6 本实验制备的叶绿素铜钠的红外光谱图深绿色.因此叶绿素铜钠盐在常温下可以存放30d .3 结 论(1) 本实验得出超声法提取松针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作提取剂,料液比为1∶4,溶液温度为40℃,超声时间15m in .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9414%.(2) 以95%食用酒精作为提取剂,建立了一种从松针中提取并同时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新方法,并考察了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在常温下可以存放30d,叶绿素的稳定性大为提高.参考文献:[1] 胡丰林.松针的利用价值分析[J ].生物学杂志,1996(2):25.[2] 刘晓庚,陈梅梅.我国松针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3,(3):25229.[3] 王正平,单旭峰.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04,108(9):50251.[4] 杨继生,何学志.叶绿素铜钠盐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其应用[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18(2):33235.[5] 杨立荣,胡斌,韩兆熊,等.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J ].浙江大学学报,1998,32(6):7452751.[6] 杨军衡.松针资源开发利用———绿色素制备[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报,2001,7(1):88290.[7] 邓文灿,朱僚辉.松针叶绿素铜钠的制备[J ].山东化工,2001,30(4):728.[8] 原毅.糊状叶绿素,叶绿素铜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J ].山东化工,1989(1):38240.Superson i c extracti on of chlorophyll fro m pi n e needles and its st abilityWAN G S huang,YAO B ing 2hua(Depart m ent of App lied Che m istry,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Xi ′an 710048,China )Abstract:The supers onic extracti on method of chl or ophyl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 inus lacebark p ine as ra w ma 2terial,with ethanol as extracti on s olvent .By the single fachor and orthog onal design,the i m pact of extracti on rate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exist of these fact ors:ti m e for supers onic extracti on,concentrati on of ethanol,s olid 2s olvent volu me rati o and te mperature of the s oluti on .The op ti m ized extracti on conditi ons of supers onic method are:anhydr ous ethanol as ethanol as extracti on aolvent s olid 2s olvent volume rati o 1∶4in 40℃of 15m in .The ex 2tracti on rate was 9414%.Preparati on of the s odium copper chl or ophyllin:chl or ophyll with Mg was tuned int o wa 2ter s olable s odiu m copper chl or ophyllin by rep lace ment reacti on using needles as ra w material,with ethonal as extracti on s olvent,using petr oleu m separate li pos oluble part t o gain the s odiu m copper chl or ophyllin was investi 2g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 odium copper chl or ophyllin can be p reserved in nomal te mperature f or 30days and stability of chl or ophy was i m p r oved greatly .Key words:supers onic method;extracti on and separati on;p ine needles;chl or ophyll;s odiu m copper chl or ophyl 2lin编辑:黄燕萍;校对:强 薇,黄燕萍09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第23卷。

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

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63nm和645nm,二 者的吸收曲线重叠在652nm, 在此波长处可测定样品中叶绿素 的总含量或用如下的Arnon 修正公式计算。
5、叶绿素的常规提取方法时间长, 易引起叶绿素的光分解, 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实验设备
1、中试型智能控制连续化超声波多功能提取机组波辅助提取叶绿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超声波辅助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中试型智能控制连续化超声波多功能提取机组的使用。 3、了解叶绿素的分子结构、功效、提取方法等知识。 二、实验原理 1、超声波是指频率范围在20kHz~10MHz的声波,由于其超出 了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频率20kHz,故称超声波。超声波属于一 种纵波,具有频率高、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2、超声波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液体的声空化过程。所谓声空化 是指液体在超声的作用下形成空腔的现象。这些空腔随着声波
中试型超声波中试提取设备
四、实验步骤
I、提取
II 含量测定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
的频率、振动方向而生长、收缩及崩溃。当空化泡崩溃时,声 场能量突然释放,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泡的极小空间范围内,产 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 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为 1010 K/s, 并伴随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 3、在超声波这种极端的化学环境下,植物细胞的化学成分因空 化泡的破裂而转移到溶剂中。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 了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故超声波有助于提高提取 的效率。 4、叶绿素是存在于所有植物和部分微生物中, 在光合作用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作为食用调色剂型,还具 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抗诱变等功效,而在食品、医药、日 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根据其分子结构的区别可分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b,其结构如下图:

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优化

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优化

2.2 超声辅助热乙醇提取法的正交优化试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 采用 L9(34)正交表, 以萃取
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时间 4 个因素、选择三 个水平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 2)。
由表 2 极差分析可知, 对于叶绿素 a 的提取, 影响因 素的主次是 C>A>D>B。乙醇浓度是主要因素, 萃取温度 是居中因素, 超声时间和萃取时间是次要因素, 最优组 合为 A3B1C3D2。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 检验(表 3)。
(Microcystis ichthyoblabe Kutz)(购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研究所淡水藻种库), 培养基为 BG11 培养基, 光照强度为 2500 lx, 温度为 30°C, 光暗周期为 14h:10h, 对数生长期 的藻液为实验材料。 1.2 测定原理
在天然水体中, 浮游植物中不仅存在着具有光合活 性的叶绿素 a, 而且存在着没有光合活性的脱镁叶绿素 a, 因此应用叶绿素 a 作为浮游植物生产量的主要指标时, 必须将叶绿素 a 与脱镁叶绿素 a 区分开来。
750 nm 处测吸光值, 然后滴加 200 µL 的 1 mol/L 盐酸酸
化, 5min 后于波长 665 nm 和 750 nm 处再测吸光值。采用 热乙醇为萃取溶剂, A=11.5, K=2.43, 比色皿光程为 1 cm, 则公式(1)可简化为:
叶绿素a(μg/L) = 27.9 × (E665b − E665a ) ×υ
图 3 乙醇浓度对叶绿素 a 提取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on of chlorophyll a
图 2 萃取温度对叶绿素 a 提取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of chlorophyll a

分光光度法测定_超声波提取植物韭菜中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分光光度法测定_超声波提取植物韭菜中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Food I ndustry 工艺技术 2007年第08期166 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声波提取植物韭菜中叶绿素含量的研究高 岐,赵旭光,谭煜媚(广东省韶关学院化学系,广东韶关512005) 摘 要:利用超声波浸提了植物韭菜中的叶绿素,探讨了一种超声浸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新方法。

通过对叶绿素浸提条件的实验,根据超声浸提与直接浸提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超声波浸提的浸提剂减少,时间明显减少,一次浸提仅为30m in 。

当韭菜含水率为20%~30%时,测得其吸光度为01707。

浸提4次时,基本浸提完全,结果较为理想,比直接浸提10h 时的吸光度高约13%。

 关键词:超声波,韭菜,叶绿素,浸提,分光光度法 Ab s trac t:A new m e thod of us ing u ltra s on ic w a ve to e nd osm os isc h lo rop hyll from le e k w a s s tud ie d 1B y c om p a ring the re s u lts of u ltra s on ic w a ve e nd osm os is a nd d ire c ti ng e xtra c ti on on e nd osm os is e xp e ri m e n ta l c ond ition,the re s u lt s how e d tha t u ltra s on i c w a ve e nd osm os i s w a s b e tte r tha n d ire c ti ng e xtra c ti on wh ic h ha d us e l e s s e xtra c ta n tb u tg a i nh ig he rc onc e n tra ti on 1Theu ltra s on i c w a ve e nd osm os is ti m e w a s on ly 30m i n 1W he n the m o i s tu re c on te n t of l e e k w a s 20%~30%,4ti m e s e xtra c tion w a s the b e s t,a nd the a b s o rb e nc y w a s 01707w h i c h w a s 13%h ig he r tha n thed ire c ti nge xtra c ti on 1Ke y wo rd s:u ltra s on i c w a ve;l e e k;c h l o rop hy ll ;e nd osm os i s;sp e c trop ho tom e try 中图分类号:TS20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07)08-0166-02超声波是指频率范围在20kHz ~10MHz 的声波,研究表明,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分子间的平均距收稿日期:2007-02-06作者简介:高岐(1955—),男,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

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黄花菜叶绿素的最佳条件

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黄花菜叶绿素的最佳条件

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黄花菜叶绿素的最佳条件
刘颖;杨大伟
【期刊名称】《包装与食品机械》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黄花菜叶绿素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
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等3个因素对黄
花菜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以无水乙醇∶石油醚=1∶3为最佳提取剂,黄花菜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40min,超声功率150W,料液比
1∶15,提取量为90.27mg/kg,相比传统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法提取量更高,提取时间更短。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刘颖;杨大伟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食品
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4
【相关文献】
1.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提取柑橘皮油工艺条件优化 [J], 黄诚;尹红
2.超声波辅助用乙醇、乙酸乙酯和水的混合溶剂提取竹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J], 朱
万强;马周建
3.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蚕沙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J], 李静;凌敏;赵令群;杨涛;唐婷范
4.混合溶剂提取水葫芦叶绿素动力学模型 [J], 柯仁怀
5.瓜薯秧混合青贮及黄花菜茎叶青贮最佳水分质量分数的研究 [J], 梅宁安;阮建明;李军国;虎丽;刘自新;云华;丁有仁;丁建宁;闫玉萍;达海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组成分析》个人实验方案设计报告及小组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人员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工
实验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7 至2018 学年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8 年 6 月22 日
第二部分小组实验报告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原料
名称规格产地
竹叶干燥、剪碎—
无水乙醇分析纯—
氧化铝颗粒—
石油醚分析纯—
丙酮分析纯—
2、实验仪器与装置(含装置图)
主要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型号产地
超声波清洗仪——
真空泵——
烘箱——
电热炉——
布氏漏斗——
紫外分光光度计——
层析柱——
比色皿——
容量瓶25.00ml—另有烧杯、烧瓶、玻璃棒等。

装置图:
萃取瓶层析柱
蒸馏装置
过滤装置
3、竹叶中叶绿素提取实验步骤
1)开启超声波清洗器电源。

加入适量水,调节温度50℃,调节功率200W,调节
超声频率28kHz。

等待温度稳定。

2)准确称取2.00g毛竹叶粉末放入于玻璃瓶中,加入40ml乙醇使其完全浸没。


紧瓶盖。

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超声萃取。

同时用手轻晃瓶子。

3)40min后,关闭超声波清洗器并取出瓶子。

4)将萃取液连同竹叶一并转入布氏漏斗进行真空抽滤。

用适量乙醇洗涤瓶子及竹
叶。

5)将萃取液完全转移至烧瓶中,加入毛细管(防止暴沸),蒸馏浓缩。

6)待烧瓶中溶液冷却至室温。

将烧瓶中溶液完全转移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
醇定容。

4、总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步骤
测定吸光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它们的含量进行测定。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相互重叠的曲线在波长652 nm处,用这一波长可测定叶绿素的总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取一定量的叶绿素提取液,经稀释后测定波长652 nm处的吸光度可用来计算叶绿素含量。

5、叶绿素各组分分离纯化实验步
叶绿素的柱层析分离:
1)湿法装柱:以石油醚为初始洗脱液,用湿法装柱的方法将适量中性氧化铝装入一洗净的、干燥的层析柱,排除气泡,保证装填紧密,放出石油醚,直到距柱表面仅1-2 mm 高,无论如何不能使液面低于柱表面。

2)上样:用长滴管将浓缩的叶绿素提取液沿柱壁小心的加到柱顶部。

加完后,稍稍打开柱下部活塞,使液面下降至柱表面约1 mm处,关闭活塞,用少量石油醚冲洗柱壁,使液面下降至原高度。

3)洗脱:在柱顶装一储液器,先加入适量洗脱剂石油醚,打开柱下部活塞,让洗脱剂逐滴放出,层析开始,用锥型瓶收集流出液。

注意观察流出液颜色,当橙黄色色带(胡
萝卜素)流出时,可改用石油醚—丙酮混合溶液(体积比可为1:1)作洗脱剂,洗脱第二个黄色带(叶黄素),再根据实验情况增加洗脱剂中丙酮比例分别洗脱叶绿素a(蓝绿色)和b(黄绿色)。

将各组分分别收集保存。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1、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可列表)
注:超声功率(100%)为200W。

计算示例:(以第1组为示例)
C(mg/ml)=A652×1000
34.5
=
1.028
34.5
=29.80(mg/ml)
叶绿素含量=C×V T
W×1000×n=29.80×25.00
2.00×1000
=0.3725(mg/g)
式中,C:叶绿体色素的浓度(mg·L-1);W:竹叶重(g);V T:提取液总体积(mL);
n:稀释倍数。

2、讨论
容易从上表得出,超声利于叶绿素的提取;通过第2、4、5三组对比,可以看出在此液固比范围内,对叶绿素提取没有太大影响。

又11、12组对比发现,液固比越大,对叶绿素提取有利。

造成两者区别可能的原因是有无超声;通过1、2、3和8、9、10组分别比较可发现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萃取有利;通过2、6、7组对比发现延长超声萃取时间有利于叶绿素提取。

三、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