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

合集下载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制

(2)无机微量(100倍液,配制500ml) 无机微量(100倍液,配制500ml) 倍液 500ml 药品名称 MnSO4 ·4H2O 4H ZnSO4 ·7H2O 7H CuSO4 ·5H2O 5H H3BO3 Na2MoO4 ·2H2O 2 KI CoCl2· 6H2O 配方用量mg/L 扩大50倍称量mg 50倍称量 配方用量mg/L 扩大50倍称量mg 1150 22.3 8.6 0.025 6.2 0.25 0.83 0.025 430 1.25 310 12. 12.5 41. 41.5 1.25 定容于500ml 定容于500ml 蒸馏水中。 蒸馏水中。每 升培养基吸此 液10ml
四、实验步骤
1、接种前的准备:如实验一准备的培养基等; 接种室的准备(超净台的准备) 2 2、培养材料表面灭菌:洗涤、清理;(此处 开始在超净台上操作)75%酒精浸泡30秒, 倒出酒精;0.1%升汞5-8 min,倒出升汞; 无菌水洗涤3-5次,无菌水浸泡备用。
四、实验步骤
3、接种:取出叶片置于培养皿中的滤纸上, 吸取水分,剪去被升汞杀死的叶片边缘,将 叶片剪成适当大小(3-5mm见方),接种到 适当培养基中。重新包扎好瓶口,写好标签 (时间、材料等) 4、培养观察:置于培养室或培养箱中培养, 温度25度左右,光照16小时,照度20003000lux。第一周注意观察污染情况,随时 清理污染的培养瓶,记录污染率及生长情况。
实验三 月季的快繁
一、实验目的:对月季茎段进行快繁 ,掌握 利用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用具:超净工作台、接种器具(实验 一已灭菌)酒精灯、酒精棉球 2、试剂:实验一准备的培养基、0.1%升汞、 75%酒精、吐温、无菌水 三、实验材料:植物茎段(月季)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5 ml
10ml 1ml
——
5 ml
10ml ——
5 ml
10ml 1ml
NAA
KT 蔗糖
1.0 mg/ml
1.0 mg/ml 30 g
0.2ml
1.0ml 30 g
——
—— 30 g
0.1ml 30 g
琼脂
pH值
8g
5.8
8g
5.8
8g
五、作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1、根据以下所给母液浓度、蔗糖和琼脂量,配制烟草愈伤组织诱 导和培养的培养基(MS1),按MS配方(Murashige and Skoog, 1962)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或药品的直接称量量。 2、简述高压蒸气灭菌的步骤;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应注意哪 些事项?
药品名称
母液倍或母 液浓度 (mg/ml)
配制1 L培养基 配制0.25 L培养基所需母液量(ml) 所需母液量(ml) 或质量(g) 或直接称量量(g) MS 1 MS 2 MS 3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NAA KT 蔗糖 琼脂 pH值
10倍液 100倍液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1.0 mg/ml 1.0 mg/ml 30 g 8g 5.8
5.8
——
5.8
1)在烧杯内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量筒或移液枪按上述表 格内配方加入各种母液及激素。 2)加入蔗糖30g,待蔗糖溶解后(可搅拌)加水定容至1L。 3)调节PH值,用酸度计测量PH值至5.8,常用1mol/l的HCl或 NaOH调整。 4)在MS1和MS2中加入琼脂8g,加热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 搅拌,加热时烧杯口上盖上锡箔纸,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5)分装:将配好的培养基及时分装到小三角瓶中,防止凝固 ,每瓶约30ml-40ml(约覆盖瓶底),分装时不要沾壁口。 6)封口:用封口膜将将三角瓶封口。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量的水,将内桶放入。
(2) 装放待灭菌物品:将已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内桶。盖上锅盖,以两
两对称方式同时旋紧螺栓,勿使漏气。
(3) 加热排气:接通热源,同时打开排气阀,待见有大量水汽排出时,
维持3---5min,锅内空气排尽,关上排气阀。另外一种排气方法:先将排气 阀关闭,待加热升温内压达到5磅时再打开排气阀,等到压力表指针回到零, 关闭排气阀。
培养基的作用:微生物分离、培养、增殖、保藏及鉴定。
培养基配制原则
◆ ◆ ◆ ◆ ◆ ◆ ◆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控制pH条件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原料来源的选择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调配
灭菌处理
2 消毒和灭菌的原理
★ 消毒与灭菌是确保 微生物纯培养 (由一个菌体
生长繁殖的群体)的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锅
a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 20-30min。 b 适用:耐高温物品如培养基,无菌水,培养皿。 c 注意事项:灭菌开始排净冷空气;
灭菌终了,自然缓慢降压回零;
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三 实验操作步骤
分组操作:分6组,5人1组。
◆ ◆ ◆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第1~2组做,每组600ml) 马铃薯糖琼脂培养基(第3~4组做,400ml) 高氏1号培养基(第5~6组做,200ml)
每组需要做的其它工作
(1)每组包1ml吸管5支(塞棉花)(示范) 。 (2)每组包培养皿2包(每包6个) (示范)。 (3)每组装9ml无菌水5管。 (4)每组装20ml无菌水2瓶(50ml三角瓶,内有玻璃珠)。
(5)装锅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1) 灭菌前的准备: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内桶取出,向外锅内加入适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d e)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de)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各类微生物对营养(de)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培养基(de)种类繁多.在这些培养基中,就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培养基(de)配制,一是要求在营养成分上能满足所培养微生物生长发育(de)需要,二是培养基在使用前不带菌,三是以灭菌后和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发生变化.培养基(de)灭菌通常在培养基配制后进行,其目(de)是杀灭培养基中残存(de)微生物或活(de)生物残体,保证培养基在贮存过程中不变质,也防止其他生物对培养(de)污染.一、实验目(de)1.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de)清洗、干燥和包扎方法.2.明确培养基(de)配制原理.3.掌握配制培养基(de)一般方法和步骤.4.了解湿热和干热灭菌(de)原理,并掌握有关(de)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de)繁殖体和芽孢(de)过程.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de)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de)过程.灭菌(de)原理就是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从而达到灭菌(de)作用,实验室中最常用(de)就是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de)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de)目(de).细胞内(de)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de)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de)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de)物品放在一个密闭(de)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de)水沸腾而产生蒸气.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de)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de)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de)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de)目(de).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de)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de)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de)蒸气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de)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de)营养基质,用以提供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de)物质条件.培养细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LB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常用高氏I号培养基,培养霉菌常用蔡氏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培养酵母菌常用麦芽汁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根据培养目(de)不同,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此外,还有加富、选择、鉴别等培养基之分.就培养基中(de)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琼脂(Agar)只是固体培养基(de)支持物,一般不为微生物所利用.它在高温下熔化成液体,而在45℃左右开始凝固成固体.在配制培养基时,根据各类微生物(de)特点,就可以配制出适合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de)培养基. 培养基除了满足微生物所必需营养物质外,还要求有一定(de)酸碱度和渗透压.霉菌和酵母菌(de)pH偏酸;细菌、放线菌(de)pH为微碱性.所以每次配制培养基时,都要将培养基(de)pH值调到一定(de)范围.常用微生物培养基(de)配方如下:LB培养基配方(pH ):胰蛋白胨(Tryptone) 10.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0 g氯化钠(NaCl) 10.0 g琼脂粉(Agar) 20.0 g摇动容器直至溶质溶解,用5mol/L NaOH调pH至 ,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在压力下灭菌20min.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pH):牛肉膏 3.0 g胰蛋白胨(Tryptone) 10.0 gNaCl 5.0 g琼脂粉(Agar) 20.0 g去离子水 1000 mL高氏I号培养基配方(pH ):可溶性淀粉 20.0 gNaCl 0.5 gKNO31.0 gK 2HPO43H2O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g琼脂粉(Agar) 20.0 g去离子水 1000 mL马铃薯培养基配方(自然pH):马铃薯(去皮) 200.0 g葡萄糖(或蔗糖)(Dextrose or glucose) 20.0 g琼脂粉(Agar) 20.0 g去离子水 1000 mL察氏培养基配方(自然pH):蔗糖(glucose) 30.0 gNaNO32.0 gK 2HPO41.0 gKCl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 g琼脂粉(Agar) 20.0 g去离子水 1000 mLYPD培养基配方(pH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10.0 g蛋白胨(Peptone) 20.0 g葡萄糖或蔗糖(Dextrose or glucose) 20.0 g琼脂粉(Agar) 20.0 g去离子水 1000mL在压力下灭菌20min.三、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高氏I 号、LB 、PDA 、YPD 、察氏等各种培养基.四、仪器设备及用具1. 90mm 培养皿、吸管、试管、三角瓶、试管刷、硅胶塞、棉花、牛皮纸或报纸、包扎绳、去污粉、洗涤剂、烧杯、量筒、玻棒、牛角匙、pH 试纸(pH ~)、记号笔、麻绳、纱布等;2. 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电磁炉、微波炉、电炉、石棉网、电热鼓风干燥箱、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五、试剂无水乙醇、牛肉膏、蛋白胨、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Peptone )、胰蛋白胨(Tryptone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NaCl 、琼脂粉、5mol/L NaOH 、1mol/L HCl 、KNO 3、K 2HPO 43H 2O 、MgSO 47H 2O 、FeSO 47H 2O 等.六、实验步骤1.洗涤用试管刷蘸取少量去污粉反复刷洗器皿2~3次;用自来水冲洗 2~3次;用少量去离子水荡洗 1~2次,控干水分.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有腐蚀作用(de)化学试剂,也不能使用比玻璃硬度大(de)物品来擦拭玻璃器皿;新(de)玻璃器皿应用2%(de)盐酸溶液浸泡数小时,用水充分洗干净.②用过(de)器皿应立即洗涤.③强酸、强碱、琼脂等能腐蚀、阻塞管道(de)物质不能直接倒在洗涤槽内,必须到在废物缸内.④洗涤后(de)器皿应达到玻璃壁能被水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2.器皿包扎(1)培养皿:洗净(de)培养皿烘干后每5套(或根据需要而定)叠在一起,用牢固(de)纸卷成一筒,或装入特制(de)不锈钢桶中,然后进行灭菌.(2)吸管:洗净,烘干后(de)吸管,在吸口(de)一头塞入少许脱脂棉花,以防在使用时造成污染.塞入(de)棉花量要适宜,多余(de)棉花可用酒精灯火焰烧掉.每支吸管用一条宽约4~5cm(de)纸条,以 30~50℃(de)角度螺旋形卷起来,吸管(de)尖端在头部,另一端用剩余(de)纸条打成一结,以防散开,标上容量,若干支吸管包扎成一束进行灭菌,使用时,从吸管中间拧断纸条,抽出吸管.(3)试管和三角瓶:试管和三角瓶都需要做合适(de)棉塞,棉塞可起过滤作用,避免空气中(de)微生物进入容器.制作棉塞时,要求棉花紧贴玻璃壁,没有皱纹和缝隙,松紧适宜.过紧易挤破管口和不易塞入;过松易掉落和污染.棉塞(de)长度不小于管口直径(de)2倍,约2/3塞进管口.若干支试管用绳扎在一起,在棉花部分外包裹油纸或牛皮纸,再用绳扎紧.三角瓶加棉塞后单个用报纸包扎.3.烘干洗净(de)仪器控去水分,放在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 105~110℃烘1小时左右.此法适用于一般仪器.对于急于干燥(de)仪器或不适于放入烘箱(de)较大(de)仪器可用吹干(de)办法.通常用少量乙醇、丙酮(或最后再用乙醚)倒入已控去水分(de)仪器中摇洗,然后用电吹风机吹至完全干燥.不急等用(de)仪器,可在蒸馏水冲洗后在无尘处倒置处控去水分,然后自然干燥.可用安有木钉(de)架子或带有透气孔(de)玻璃柜放置仪器.4.培养基(de)配置(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A、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推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按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蛋白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B、融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de)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de)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de)琼脂放入己溶(de)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de)水分.C、调节pH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de)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对于有些要求pH较精确(de)微生物,其pH(de)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pH不要调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de)浓度.配制pH低(de)琼脂培养基时,若预先调好pH并在高压蒸气下灭菌,则琼脂因水解不能凝固.D、过滤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某些实验结果(de)观察.一般无特殊要求(de)情况下可以省去(本实验勿需过滤).E、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de)培养基分装人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见图3-1).a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de)l/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de)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de)一半为宜,如果是用于振荡培养用,则根据通气量(de)要求酌情减图1-1培养基(de)分装A漏斗分装装置;B自动分装装置.1铁架;2漏斗;3孔胶管;4弹簧夹;5玻璃;6流速调节;7装量调节;8开关少;有(de)液体培养基在灭菌后,需要补加一定量(de)其他无菌成分,如抗生素等,则装量一定要准确.b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de)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烧瓶(de)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de)一半为宜.c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de)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在分装过程中,应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F、加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烷瓶口上塞上棉塞(或硅胶塞及试管帽等),棉塞(de)作用有二:一方面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防止由此而引起(de)污染;另一方面保证有良好(de)通气性能,使培养在里面(de)微生物能够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无菌空气.因此棉塞质量(de)好坏对实验(de)结果有着很大(de)影响.一只好(de)棉塞,外形应象一只蘑菇,大小、松紧都应适当(见图3-2).加塞时(de)棉塞(de)总长度(de)3/5应在口内,2/5在口外.图1-2 棉塞(de)制作G 、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使用时容易解开,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2)高氏I 号培养基配制方法A 、称量和溶化:按配方先称取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再加入少于所需水量(de)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化.然后再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逐一溶化.对微量成分FeSO 47H 2O 可先配成高浓度(de)贮备液按比例换算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mL 水中加入1g(de)FeSO 47H 2O 配成0.01g/mL,再在1000mL 培养基中加1mL(de)mL(de)贮备液即可.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de)总体积.如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其溶化过程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法.B 、调pH 、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方法.(3)LB 培养基配制方法准确称量胰蛋白胨(Tryptone )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氯化钠(NaCl ) 10g 放入一烧杯中,摇动容器直至溶质溶解,加入15~20g 琼脂粉,用5 mol/L NaOH 调pH 至,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分装,灭菌20min.(4)马铃薯培养基配制(PDA )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放入1500mL(de)烧杯中煮沸30min,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糖(酵母菌用葡萄糖,霉菌用蔗糖),加热煮沸后加入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足失水.再按前所述,进行分装、加塞、包扎、灭菌20min.(5)察氏培养基配制方法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6)YPD培养基配制方法同LB培养基配制.5. 灭菌(1)高压蒸气灭菌A、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de)去离子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B、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各种玻璃器皿、培养基等).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气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de)纸而透人棉塞.C、加盖,并将盖上(de)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de)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de)方式同时旋紧相对(de)两个螺拴,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D、通电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5min,以排除锅内(de)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徘气阀,让锅内(de)温度随蒸气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得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E、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de)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2)干热灭菌A、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de)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烘箱内,关好箱门.B、升温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烘箱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绿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升至100℃时,关闭排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de)160~170℃温度,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直至达到所需温度.C、恒温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de)自动控制,保温2h.D、降温切断电源、自然降温.E、开箱取物待电烘箱内温度降到70℃以下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6. 无菌捡查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de)温室中培养24~48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注意事项:由于纸张和棉花在180℃以上时,容易焦化起火,所以干热灭菌(de)温度切勿超过180℃;由于油纸在高温下会产生油滴,滴到电热丝上易着火,所以进行干热灭菌(de)玻璃器皿严禁用油纸包装;由于温度(de)急剧下降,会使玻璃器皿破裂,所以烘箱(de)温度只有下降到60℃以下,才可打开烘箱门;烘箱内物品不宜放得太多,以免影响空气流通,而使温度计上(de)温度指示不准,造成上面温度达不到,下面温度过高,影响灭菌效果.七、思考题1. 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de)温度高,时间长2. 在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3. 在配制培养基(de)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4. 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培养基是否无菌5. 你配制(de)高氏I号培养基有沉淀产生吗说明产生或未产生(de)原因.6. 细菌能在高氏I号培养基上生长吗为了分离放线菌,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请同学们预习实验讲义,写好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上课时操作可以参考,下课前交给老师。

一. 操作前准备1.各组所需的玻璃器皿(1)小试管:6支(15*150mm)(2)三角瓶:2个(250ml)(3)培养皿:6套(ф9cm)(4)吸管:3支(1ml)(5)三角玻扒:2支2.各组同学配备培养基的工具(1)烧杯:1套(50ml,100ml,250ml,500ml)(2)量筒:1个(100ml)(3)玻棒:1支(4)分液漏斗:1套(5)药匙:2把二. 培养基的配备各组同学先将试管和三角瓶贴好标签。

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标签粘贴位置在离瓶口1/3管(瓶)身处。

操作步骤:称量→溶化→定容→调PH→过滤→分装→包扎小烧杯小烧杯量筒大烧杯省略1. 配制营养肉汤培养基150ml将小烧杯或称量纸置天平上,用药匙取按配方称取各种成分放入200ml的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150ml,先配成液体培养基,再按下面方法分装:(1)取100ml装入250ml三角瓶,加入琼脂2g,浸泡于液体培养基里,用棉塞(胶塞)塞好瓶口,贴好标签,再用防潮纸和棉绳将棉塞罩住扎好。

(2)取50ml倒在250ml烧杯里,加入琼脂1g,浸泡于液体培养基里,在电炉上加热融化后,注意补充水分保持体积不变用分液漏斗分装6支小试管,每支5ml左右(约试管高度的1/4左右),用硅胶塞塞好试管口,贴好标签,再用防潮纸和棉绳将试管塞罩住扎成一捆。

2.配制麦芽汁培养基(方法同上)配置好的培养基,交到侧边台,让老师登记,待灭菌。

三. 包扎1.培养皿:以旧报纸密密包紧,一般以6套做一包,待灭菌。

2.试管: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1.5cm长的棉花。

棉花要塞得松紧恰当(过紧,吹吸液体太费劲;过松,吹气时棉花会下滑),然后分别将每支吸管尖端斜放在旧报纸条的的近左端,与报纸约呈60º角,并将右端多余的报纸打一小结。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蔗糖)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灭菌的原理,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蔗糖);琼脂;1N NaOH;1N HCl等。

2. 仪器及其他:试管;锥形瓶;量杯;玻璃棒;漏斗;纱布;棉花;报纸;天平或台秤;马铃薯;电炉;铝锅;灭菌锅等。

三、实验方法(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称取各种原料放于锅中;(2)溶解:锅中加入所需水量(自来水),加热溶解。

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最后加水补足失去的水分;(3)调pH值:按配方要求调节;(4)过滤:用过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一般无特殊要求,此步可以省去。

(5)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

分装时可用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而造成污染。

分装量:斜面培养基装入的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l/5,1/4,灭菌后制成斜面。

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6)加棉塞: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制作的棉塞。

制作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块,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圆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圆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锥形瓶口。

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以用折叠卷塞法制作棉塞(见图)。

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度要合适,四周紧贴管壁,不留缝隙,才能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通气的作用。

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以瓶、管不下落为准。

棉塞的2/3应在管内,上端露出1/3,便于提拔。

如制作时不慎沾上培养基则不可再用。

(7)包扎:加塞后,将三角瓶的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

若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则应以7支在一起,再于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用绳扎好。

然后用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微生物学实验-1培养基的制备与高压蒸汽灭菌

微生物学实验-1培养基的制备与高压蒸汽灭菌

2. 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 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
3. 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 加盖, 排气槽内。 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 对的两个螺 栓。
4. 通电加热,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 通电加热,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 阀。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 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 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0.1Mpa,121.5℃, , ℃ 20min灭菌。 灭菌。 灭菌 5. 灭菌所需的时间到后,关闭电源,让灭菌锅 灭菌所需的时间到后,关闭电源, 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降至“ 时 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降至“0”时,打开排 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6. 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 ℃温箱培养 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h, , 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6. 加塞 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以 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 阻止外界微生物进人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 阻止外界微生物进人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 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7. 包扎 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 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 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绳子扎好。 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绳子扎好。注明培养 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8. 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以 0.103 MPa 121℃ , ℃ 20min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实验目的
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 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 作方法。 作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制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分。

1.2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主要包括称量、溶解、调pH、加热消毒和装瓶。

首先,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逐一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随后,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溶液的pH值。

最后,将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并加热消毒。

二、灭菌技术的应用2.1 灭菌的目的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将培养基或器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烘箱灭菌和压力灭菌。

化学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醛等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2.3 实验中的灭菌操作在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操作包括培养基灭菌、器具灭菌和工作台灭菌。

培养基灭菌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加热消毒,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器具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或紫外线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工作台灭菌则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实验台面进行灭菌处理。

结论: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灭菌技术,为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玲, 赵莉, 邱晓红, 等.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2] 郭燕妮, 张晓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15.不锈钢碗1个
每张实验台上物品:
电炉+石棉网+搪瓷盘1套
共用实验物品:

1.小塑料筐若干; 6.蒸馏水1瓶; 2.电子天平2台; 7.营养肉汤培养基1瓶; 3.称量纸若干; 8.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 4.药匙2支; 9.高压蒸气灭菌器1台 5.毛刷2把;
四.注意事项:
在一根木棒上。搁置的长度要合适,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 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用于活化菌种, 或培养菌种的斜面
用于保存菌种 的斜面
三.每组(4人/组)实验物品:
6.橡皮筋3根; 1.150-250ml三角瓶1个 (营养琼脂)做斜面(1 7.报纸或灭菌袋若干; 支/人)、平板(1个/人)。 8.试管架1个; 2.250ml烧杯(营养肉汤) 9.记号笔1支; +表面皿1套,分装试管, 10.酒精灯2个; 1支/人。 11.火柴1盒; 3.玻璃棒1根; 12.小棍(摆斜面用)1 4.试管8支; 根; 5.培养皿4个; 14.250ml量筒1个;
1.营养琼脂分装前必须充分溶解。 2.倒平板前必须冷却至50-60℃左右。 3.分装时要避免培养基粘染管(瓶)口, 引起污染。 4.剩余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垃圾桶,不 能倒入下水道。
1.实验完毕,各小组清洗所用 烧杯,三角瓶,玻璃棒等物品, 按原位置摆放整齐。 2.值日生清理实验台,打扫地 面,实验室整理完毕方可离开。
本次实验报告内容: 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 名称、数量,并图解说明其 配制过程,指明要点。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掌握其配制过程。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一、培养基(medium)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任何培养基中均需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能源、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和生长因素,但不同营养类型、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

目前已使用的各种培养基都是前人经过反复实践,比较设计的成果。

二、培养基的基本成分●能源、碳源:自养微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光或无机物为能源,在无机物组成的培养基中生长。

例如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杆菌培养基中,加入粉末状硫为能源,以空气中的CO2为碳源。

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培养基中常需加入葡萄糖、蔗糖或麦芽糖、乳糖等单糖或双糖,有的可利用淀粉、纤维素等多糖,或利用动物组织中的糖类。

例如培养细菌常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牛肉膏即为主要碳源和能源。

●氮源:自养微生物以含氮无机物铵盐、硝酸盐等为氮素营养,例如氧化硫杆菌以(NH4)2SO4为氮源;异养微生物以无机物铵盐、硝酸盐或含氮有机物为氮源。

自生固氮菌利用空气中的N2为氮素营养,其培养基中无须加入氮源,称为无氮培养基。

●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P、K、Na、S、Mg、Ca等主要矿质元素以及Fe、Cu等微量元素,因此培养基中常加入K2HPO4、KH2PO4、MgSO4、NaCl、KCl、FeSO4等无机盐类;生长因子主要是调节微生物代谢活动的B族维生素,常由酵母膏、肝浸出液等提供。

许多天然成分的原料如牛肉膏、麦芽汁、玉米粉、豆芽汁等,含有各种无机元素和生长因子,不需另外添加。

三、培养基的类型根据原料来源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与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已知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配制而成。

成分精确,重复性强。

但营养局限,微生物生长缓慢。

适用于菌种分离、选育、遗传分析及生物测定等。

如培养放线菌的高氏培养基、培养霉菌的察氏培养基以及各种化能自养菌培养基等。

●半合成培养基:由某些天然物质与少量已知成分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

实验-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步骤
原料称量 溶解 定容 调节pH (加琼脂熔化) (过滤澄清)
分装 塞棉塞、包装 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注意事项
1. 配制培养基前先算好需要量,杜绝浪费; 2. 原料称量中,快接近终点时,用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
腕,将少量药品振落,以免过量; 3. 牛肉膏用玻璃棒称取; 4. 成分中如含有磷酸盐和钙盐应分开溶解,否则会产生
生胨培养基:(%)
➢ 牛肉膏 0.5
➢ 蛋白胨 1.0
➢ NaCl
0.5
➢ pH 7.2-7.4
每组: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100mL
肉汤固体斜面(琼脂 1.3%)—— 3支 1-4号
肉汤固体三角瓶(琼脂1.0%)——1瓶 80mL/250ml瓶
沙保固体三角瓶(琼脂1.8%)——1瓶
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果 好于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后,为什么排气不能过猛? 为什么须待降到零磅才能打开锅盖取出物 件?
为什么配制好的培养基须立即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培养基配方与实验安排
沙保培养基:(%) ➢ 葡萄糖 4.0 ➢ 蛋白胨 1.0 ➢ pH 5.4-5.8(自然)
干热灭菌 火焰灼烧:适用于接种环等金属用具 热空气灭菌 :160℃~170℃灭菌2h 射线灭菌:一般用于无菌室灭菌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步骤之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条件:一般温度为121℃(压力1kg/cm2 )
下,维持15~30 min。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是水的沸点随着压力的增加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注意事项
1. 灭菌完毕后,用排气阀排气不能太猛, 否则,压力骤降,导致锅内液体剧烈沸 腾,打湿棉塞,容易造成染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目的学习并掌握培养基配制及灭菌的方法二、原理(一)培养基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主要由培养基提供不同材料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尽相同,适当地设计和选用培养基,对组织培养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基通常包括下列成分(表1)表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配制培养基可以直接称量,但为了减少称量麻烦和提高称量的准确性,通常都按配方浓度的若干倍称量,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保存,用时按比例稀释。

一般要配下列母液:1、微量元素母液:除铁盐外的其它微量元素盐类的混合液,通常配成1000×2、有机化合物母液:通常配成100×3、铁盐母液:铁盐与其它无机物成分混合易沉淀,须单独配制。

浓度为1000×4、激素母液:各种激素单独配制成母液,浓度从0.1mg到1.0mg/ml不等。

5、10×大量元素母液:培养基除激素、糖、琼脂外,其他成分混合配成10倍液,分装后置于冰箱冷冻格保存。

用时取适量该母液,加入激素、糖、琼脂、水等配成常用培养基。

(二) 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必须保证绝对无菌,否则因其营养丰富,细菌、真菌极易滋生,而导致外植体死亡。

灭菌方法下列几种:1.高温高压灭菌法:将培养基放入高压锅内,在1210C、108KPa(1.1k g/cm2)的压力下持续约20分钟。

2、过滤除菌法:带菌的溶液通过孔径为0.22μm(或更小)的微孔过滤器装置后,杂菌阻隔留在滤膜上,而溶液进入无菌空瓶内,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此法用于不能以高温高压灭菌的培养液或酶液的除菌。

3. 60Coγ射线法:用γ射线过量照射以灭菌。

可用于大量灭菌,但设备昂贵。

三、仪器设备及用具(一)仪器设备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百分之一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高压锅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及搅拌子不锈钢过滤器玻璃蒸馏水器家用冰箱(二)用具烧杯:100ml×1,500ml×1 ;量筒:100ml×1,250ml×1磨口试剂瓶:100ml×1,500ml×1;带盖试剂瓶:500ml×2三角瓶:100 ml×1,250 ml×1药匙、称量纸、牛皮纸、棉花塞、橡筋:若干(三)试剂1N HCL 02N KOH 蔗糖(分析纯)琼脂粉N6大量:KNO3 CaCl2·2H2O MgSO4·7H2O KH2P O4 (NH4)2SO4B5微量:KI H3BO3MnO4·H2O ZnSO4·7H2O Na2MoO4·2H2OCuSO4·5H2O CoCL2·6H2O Na2EDTA FeSO4·7H2OB5有机: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肌醇谷氨酰胺水解酪蛋白脯氨酸2、4-D 6-BA NAA五、实验步骤(一)配母液1、B5微量元素母液(1000×/100ml):按配方的1000倍用万分之一天平依次称量,搅拌溶解(溶解一种后再加另一种)后定容。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微生物培养实验打下基础。

一、培养基的制备。

1.准备所需试剂和设备,蔗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蒸馏水、培养皿、量筒、坩埚、移液器等。

2.称取适量蔗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加入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后调节pH值至7.0。

3.加入适量琼脂,搅拌均匀。

4.分装至培养皿中,待凝固后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基的灭菌。

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皿中,封口。

2.将培养皿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灭菌条件,121℃,压力为15psi,持续20分钟。

4.取出培养皿,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待凉,避免细菌再次污染。

5.观察培养基表面是否有凝固不均匀或气泡,如有则说明灭菌不彻底,需重新处理。

三、实验结果。

1.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表面平整,无气泡,无明显异物。

2.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培养皿,用无菌移液器移取适量微生物菌种接种于培养基表面。

3.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观察。

4.培养箱条件,温度控制在37℃,培养时间根据不同微生物而定。

四、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培养基和灭菌处理,成功培养出微生物菌种,并观察到了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相信对于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注意称取试剂的准确性和加入顺序。

2.灭菌处理时,要确保培养基充分接受高压蒸汽的灭菌作用。

3.实验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污染。

4.培养箱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六、实验延伸。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处理,观察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

总之,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进行准确可靠的微生物实验。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 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细菌的分离培养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细菌的分离培养

5、计时: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 计时: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 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 121℃ 20分 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如121℃,20分 钟灭菌。 钟灭菌。 6、切断电源取物: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 切断电源取物: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 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 打开排气阀, 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 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7、倒平皿:取出冷却,待温度降到60-70℃ 倒平皿:取出冷却,待温度降到60-70℃ 时制平皿(倾倒平皿量:12-15ml/皿 时制平皿(倾倒平皿量:12-15ml/皿) 。
普通琼脂的制备(传统方法) 普通琼脂的制备 传统方法)(300mL) 传统方法
1. 2. 3. 4. 5. 6. 7. 8.
材料:肉汤、琼脂( 3%) 材料:肉汤、琼脂(2-3%) 32g/L,加蒸馏水, ,加蒸馏水, 方法 摇匀,加热溶解, 摇匀,加热溶解, 将琼脂剪碎洗净后加入肉汤中 不需要调pH 不需要调 加热融化。 加热融化。 矫正pH 7.4-7.6。 pH至 矫正pH至7.4-7.6。 加热冷却后加蒸馏水补至原来的体积。 加热冷却后加蒸馏水补至原来的体积。 包扎好烧瓶置高压灭菌锅内(121℃,15 (121℃,15包扎好烧瓶置高压灭菌锅内(121℃,15-20 min) 。 取出冷却,待温度降到60 70℃时制平皿 60时制平皿( 取出冷却,待温度降到60-70℃时制平皿(倾倒平皿 量:12-15ml/皿) 12-15ml/皿
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2%琼脂制 成的。 成的。 琼脂的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一 琼脂的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 般微生物不能分解。 般微生物不能分解。 加热融化的琼脂冷却到45℃可重新凝固。 加热融化的琼脂冷却到45℃可重新凝固。 45℃可重新凝固 用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 度范围内(25℃ 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25℃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度范围内(25℃-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灭菌前一定要先加热融化琼脂! 灭菌前一定要先加热融化琼脂!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一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与要求(一)学习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技术。

(二)制备牛肉膏蛋白琼脂培养基。

二、原理牛肉膏蛋白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可供作繁殖之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须加2%琼脂,培养细菌时,应用稀酸或稀碱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牛肉膏蛋白培养基的配方: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7.4~7.6。

三、材料与仪器(一)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1mol/L HCl。

(二)其他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漏斗,乳胶管,弹簧夹,纱布,棉花,牛皮纸,线绳,pH试纸,电炉,台称。

四、操作步骤(一)称量根据用量按比例依次称取成分,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蛋白胨易吸湿,称量时要迅速。

(二)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加热,ZHU一加入各成分,使其溶解,琼脂在溶液煮沸后加入,融化过程需不断搅拌。

加热时应注意火力,勿使培养基烧焦或溢出。

溶好后,补足所需水分。

(三)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把PH调至所需范围。

(四)过滤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于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如无特殊要求时可省去此步骤。

(五)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解瓶内,分装装置如实验图8所示;分装时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染在容器口上,以免沾染棉塞引起污染。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1/2为宜。

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管长的1/2。

分装三解瓶,以不超过容积的1/2为宜。

3.半固体分装装置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六)加棉塞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解瓶口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及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 学习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和5g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的,紫外线杀菌机制主要是因为它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从而抑制了DNA的复制;由于辐射能使空气中的氧电离成[O]再使O2氧化生成臭氧O3或使水H2O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O3和H2O2均有杀菌作用。

紫外线穿透力不大,所以,只适用于无菌室、接种箱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

三、器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烘箱,1mol/L NaOH,1mol/L HCl,培养皿,试管,吸管,酒精灯,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接种环,牛角匙,pH试纸(pH5.5—9.0),棉花,纱布,牛皮纸,记号笔,麻绳。

四、操作步骤1.称量(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和5g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2)细菌培养液:蛋白胨10g/L;酵母5g/L;氯化钠10g/L;加蒸馏水定容至1L。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实验目的1.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学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繁多。

培养细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常用高氏I号培养基,培养霉菌常用蔡氏培养基或马铃薯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常用麦芽汁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另外还有固体、液体、加富、选择、鉴别等培养基之分。

在这些培养基中,就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

琼脂只是固体培养基的支持物,一般不为微生物所利用。

它在96℃以上熔化成液体,而在45℃左右开始凝固成固体。

在配制培养基时,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特点,就可以配制出适合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培养基。

培养基除了满足微生物所必需营养物质外,还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

霉菌和酵母菌的pH偏酸;细菌、放线菌的pH为微碱性。

所以每次配制培养基时,都要将培养基的pH值调到一定的范围。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 3.0 g蛋白胨10.0gNaCl 5.0g水1000mLpH 7.4~7.6高氏I号培养基配方可溶性淀粉20gNaCl 0.5gKNO31gK2HPO4·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15—25g水1000mLpH 7.4~7.6马铃薯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15~25g水1000ml自然pH察氏培养基配方蔗糖30gNaNO32gK2HPO41gKCl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15~25g蒸馏水1000ml自然pHLB培养基:(大肠杆菌用)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琼脂粉15g/L用1moL/L NaOH调节pH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1L蒸馏水+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0.5g牛肉膏+15g琼脂实验器材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NaOH, 1mol/LHCl,KNO3,K2HPO4·3H2O,MgSO4·7H2O,FeS04·7H2O,马铃薯,蔗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与要求(一)学习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技术。

(二)制备牛肉膏蛋白琼脂培养基。

二、原理牛肉膏蛋白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可供作繁殖之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须加2%琼脂,培养细菌时,应用稀酸或稀碱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牛肉膏蛋白培养基的配方: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7.4~7.6。

三、材料与仪器(一)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1mol/L HCl。

(二)其他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漏斗,乳胶管,弹簧夹,纱布,棉花,牛皮纸,线绳,pH试纸,电炉,台称。

四、操作步骤(一)称量根据用量按比例依次称取成分,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蛋白胨易吸湿,称量时要迅速。

(二)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加热,ZHU一加入各成分,使其溶解,琼脂在溶液煮沸后加入,融化过程需不断搅拌。

加热时应注意火力,勿使培养基烧焦或溢出。

溶好后,补足所需水分。

(三)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把PH调至所需范围。

(四)过滤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于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如无特殊要求时可省去此步骤。

(五)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解瓶内,分装装置如实验图8所示;分装时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染在容器口上,以免沾染棉塞引起污染。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1/2为宜。

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管长的1/2。

分装三解瓶,以不超过容积的1/2为宜。

3.半固体分装装置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六)加棉塞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解瓶口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及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七)包扎棉塞头上包一层牛皮纸,扎紧,即可进行灭菌。

(八)保存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37℃养箱中培养24小时,以检验灭菌的效果,无污染方可使用。

五、实验报告(一)结果说明你配制培养基过程中的情况。

(二)思考题1.培养基配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2.分装培养基时为什么要使用弹簧夹?3.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实验二消毒与灭菌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原理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凝固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产生蒸汽,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水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升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般培养基用0.1MPa、121.1℃.15~30min可达到彻底灭菌,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三、材料与仪器吸管、培养皿、试管、电热干燥箱,手提试高压蒸汽灭锅,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蒸馏水。

四、操作步骤(一)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空的、干燥的玻璃器皿的灭菌。

培养基不适用。

1.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热干燥箱(注意留有一定的间隙),关好箱门。

2.接通电源,打开排气孔,使箱内湿空气能逸出,旋动恒温调节器,保持加热升温状态,至箱内达到100℃时关闭排气孔。

3.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h。

4.切断电源,冷却至70℃时,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未降至70度以前,切勿打开箱门,否则温度骤降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二)高压蒸汽灭菌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架相平为宜。

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内装培养基或小的三角瓶),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汽流通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瓶口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温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棉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3.用电炉或其他方法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达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

4.停止加热,待压力表的压力降至零位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注意:当压力不为零时,不能开盖取物否则由于压力突然下降,容器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而发生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5.高压灭菌锅上的安全阀,是保障安全使用的重要机构,不得随意调节。

五、实验报告(一)结果检杳灭菌是否彻底。

(二)思考题1.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2.为什么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比湿热灭菌高?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排尽锅内的空气?实验三接种和纯化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微生物各种接种、分离方法。

(二)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三)完成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接种任务。

二、原理在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是在互为依赖的关系下共同生活的。

因此,为了取出特定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必须把它们分离出来。

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种灭菌的培养基上称为接种。

分离培养微生物时,要考虑微生物对外界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

即选择该类微生物最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在分离、接种、培养过程中,均需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杂菌侵入,所用的器具必须经过灭菌,接种工具无论使用前后都要经过火焰灭菌,且在无菌室或无菌箱中进行。

三、材料与仪器(一)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二)缓冲葡萄糖肉汤培养基试管垂直;缓冲葡萄糖肉汤半固体培养基试管垂直;缓冲葡萄糖肉汤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缓冲葡萄糖肉汤固体培养基平板;察氏培养基试管斜面;察氏培养基平板。

(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

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试管架、浆糊、标签纸、恒温培养箱等。

四、操作方法(一)接种1.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接种工具。

(2)在欲接种的培养基试管或平板上贴好标签,标上接咱的菌名、操作者、接种日期等。

(3)将培养基、接种工具和其他用品全部放在实验台上摆好,进行环境消毒。

2.接种方法(1)试管接种方法①将菌种试管与待接种的试管培养基依次排列,挟于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右手的中指与食指或食指与小指拔出棉塞并挟出。

②置试管口于酒精火焰附近;③将接种工具垂直插入酒精火焰中烧红,再横过火焰三次,然后再放入有菌试管壁内,于无菌的培养基表面待其冷却。

④用接种工具取少许菌种置于另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接种方式把菌种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⑤取出接种工具,试管口和棉塞进行火焰灭菌。

⑥重新塞上棉塞。

⑦烧死接种工具上残留余菌,把试管和接种工具放回原处。

(2)试管菌种接到平板培养基的方法①左手持平板和试管菌种,右手松动试管试管棉塞,烧接种工具。

②右手小指与四指取下棉塞,取菌,打开平皿。

③将菌种接种到平皿上,立即盖上平皿。

④酒精灯火焰上烧接种工具灭菌⑤棉塞过火,重新塞上试管。

(二)分离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很多,其目的都是把混杂的微生物分离为单个细胞使其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便得到纯菌种。

本实验以平板划线法分离。

1.在无菌的条件下,分别取一接种环酵母菌和青霉菌放入盛有无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混合菌液。

2.在近火焰处,左手拿平板稍抬皿盖,右手持接种环蘸取一环混合液伸入皿内划线。

(三)培养1.将接种的细菌培养基放在32~37℃恒温箱内培养24h后观察。

2。

将接种分离后的酵母菌和霉菌放在25~28℃的恒温箱内,酵母菌培养48h,霉菌培养72h后观察。

3.平板培养基置于恒温箱内倒置培养。

五、实验报告(一)结果将实验结果填于下表:实验表接种情况实验表分离情况记录表(二)思考题1.为什么从事微生物实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无菌操作?2.指出你所分离的平板上单个菌落分属于哪种微生物类群,并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3.大肠杆菌接种于葡萄糖肉汤培养基内培养24小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四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目的与要求(一)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工科使用方法。

二、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镱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2大部分构成。

在光学系统中,物镱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配置的几种物镱以油镱的放大倍数最大,与其它物镜相比,使用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以增加照明亮度和提高分辨率。

三、材料与仪器(一)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染色玻片标本,啤酒酵母水浸片。

(二)其他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镱、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安置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3~4cm,镱检时姿势要端正。

(二)调节光源安装在镜座内的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照明亮度,而使用反光镱采集自然光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平面反光镜度调节其角度,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三)低倍镜观察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住,移动推进器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的正下方,下降10×物镜,使其接过标本,用粗调节器(粗调螺旋)慢慢升起镜筒,出现图像后再用细调节器(细调螺旋)调节图像至清晰。

通过标本夹推进器慢慢移动玻片,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找到合适目的物,仔细观察。

(四)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移至工作位置,以聚光镜器光圈及视野进行适当调节后微调细调节器使物象清晰,利用推进器移动标本仔细观察并记录。

(五)油镜观察在低倍镜或高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高约2厘米,然后在待观察区域滴加1—2滴香柏油,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并用细调节器使其清晰为止。

(六)显微镜用后处理1、上升镜筒,取下载片。

2、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然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和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