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现状及治疗方法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但频率和准确性因个体差异而异。
2. 饮食控制:大部分患者能够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对食物热量、糖分等掌握不够准确。
3. 运动锻炼: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但部分患者因身体状况、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
4. 药物治疗: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服药,但存在忘记服药、漏服等现象。
5. 心理调适:部分患者在面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影响因素分析1. 认知因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
2.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区等社会支持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和动力,从而影响自我管理水平。
3.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4.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生的指导与教育等也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四、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3. 社区支持:建立糖尿病患者的互助组织,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等,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4. 医疗资源优化: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加强医生的指导和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文化适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有4.6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以下是对目前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现状的综述。
一、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依靠血糖水平的测定。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或等于7.0 mmol/L(126 mg/d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随机血糖水平的测定也常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二、糖尿病的治疗1.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
这包括控制体重、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及戒烟等。
减轻体重对于肥胖或超重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确保血糖控制的关键,患者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饮食,限制饮食中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摄入。
2. 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酮酸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胰岛素通过替代患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的方式包括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泵和胰岛移植等。
4. 药物联合治疗对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药物联合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通过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联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5. 新治疗方法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
例如,胰岛细胞移植和胰岛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希望能够提供替代胰岛素治疗的可能性。
此外,新型胰岛素制剂的开发和使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治疗选择。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知识或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定期监测。
此外,部分患者对血糖监测结果的理解和应对措施也存在不足。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患者对饮食控制的认识不足,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
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坚持饮食控制。
3.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缺乏运动锻炼的习惯,或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进行适当的运动。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存在漏服、错服等现象。
三、影响因素分析1. 知识水平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水平较高的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因此,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对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另一重要因素。
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等所需的费用,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支持力度,减轻其经济负担。
3. 心理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导致其缺乏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
因此,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建议措施1. 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自我管理技能等。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P> </P><P>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P>〈P>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它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流行病。
据专家们预测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以200%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正在快速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由1981年的0. 67%1996年的3.2%,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近3000万,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
<BR> 由于2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约有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多也仅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接受正确治疗的患者中,又只有少数得到了理想的控制,大多数病情控制不良。
<BR>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经证实,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威胁。
〈BR>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障碍,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和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应激增加以及肥胖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R> 糖尿病教育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及监测:<BR>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控制好糖尿病需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与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治疗小组密切配合。
糖尿病流行现状
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现状
并发症发病率高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 病、肾功能不全等。
并发症筛查不足
由于筛查意识不强和医疗资源不足等原因,部分患者确诊时 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中国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现状
管理不到位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仍存在不足,如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 手段单一等。
地区分布
不同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 存在差异,与地区经济发 展、饮食文化等因素有关 。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现状
控制率低
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在实际控制中,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够 达到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的控制目标。
控制手段不足
许多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综合控制手段的了解,如运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糖尿病在老年人和肥胖人群中的患 病率较高。
糖尿病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挑战
健康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
糖尿病的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需求巨大,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治疗手段不足
部分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新药研发缓慢、治疗费用昂贵等。同时,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和影响因 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遗传易感性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基因变异和遗传缺陷可能增加个体患糖 尿病的风险。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职业
某些职业如服务业、制造业等劳动强度较大,可能导致身体活动不足和不良的生 活习惯,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我国糖尿病现状
我国糖尿病现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水平。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现状堪忧。
本文将介绍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体健康的影响,并探讨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所导致的。
此外,糖尿病的潜伏期较长,往往在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存在,这也使得糖尿病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糖尿病给社会和个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糖尿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同时,糖尿病的治疗费用也是相当昂贵的,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成为了一大问题。
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管理的疾病。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首先,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可以增加体能,增强耐力,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促进血糖的平稳。
此外,饮食调控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粗粮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定期检查和管理非常重要。
定期的血糖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血糖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遵循医嘱,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些合适的病例,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及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现状在我国令人担忧。
我们应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预防和管理措施的宣传,推动全民健康,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有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22亿。
为了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糖尿病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2. 糖尿病的病因研究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此外,饮食结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替代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的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常常通过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减少血糖水平。
此外,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增加体力活动也是控制糖尿病血糖的重要手段。
4. 糖尿病的新药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其中包括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等。
这些新药的研发使得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潜在新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使其分化为胰岛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虽然该治疗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前景应该受到关注。
6.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除了治疗,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限酒等都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定期体检、血糖监测和积极治疗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影响世界范围内大量人群的慢性代谢疾病。
我国糖尿病现状(两篇)
引言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以期增加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从患病人口规模、危险因素、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几个大点展开,通过对糖尿病的全面分析,为大家提供有益的信息。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患病人口规模1.1糖尿病患病人口的增长趋势1.2糖尿病患病人口的地域分布1.3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饮食习惯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2.2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2.3缺乏体力活动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2.4遗传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2.5其他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三、糖尿病的并发症3.1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3.2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3.3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3.4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3.5糖尿病的皮肤并发症四、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4.1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法4.2糖尿病的不同类型及其诊断标准4.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4.4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4.5糖尿病的手术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五、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5.1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性5.2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5.3身体活动与糖尿病预防5.4饮食习惯的调整策略5.5健康教育和宣传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总结: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的患病人口规模、危险因素、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认识,才能遏制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提升我国公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显著增加。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切入,详细阐述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国内外的糖尿病管理
国内外的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综述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并讨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国内糖尿病管理的现状在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且该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然而,国内糖尿病管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糖尿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亟待加强。
由于糖尿病的潜伏期较长,许多患者在发病前无法察觉,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因此,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工作并推广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国内糖尿病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管理。
然而,由于患者教育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多患者缺乏对于糖尿病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因此,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鼓励患者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是国内糖尿病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糖尿病的随访和管理体系亟需完善。
在国内,很多患者只在出现症状或并发症时才就医,导致糖尿病的控制不理想。
因此,建立完善的糖尿病随访和管理系统,加强慢性病管理的持续性,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糖尿病管理的现状相较于国内,一些国外国家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外糖尿病管理注重早期预防和干预。
在国外,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推广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其次,国外糖尿病管理重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团队合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和药物治疗等。
此外,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营养师、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糖尿病的最新现状分析报告
糖尿病的最新现状分析报告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65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7.29亿人。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健康问题,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本报告将对糖尿病的最新现状进行分析。
糖尿病类型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
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的,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约有1.12亿人患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则达到3.53亿。
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中国糖尿病现状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1亿人,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与全球趋势相似,2型糖尿病在中国占据绝大多数。
尤其是城市地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的持续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了多种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
综合数据显示,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糖尿病是导致全球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之一,还是全球最常见的肾脏疾病致残原因。
糖尿病管理与治疗糖尿病的管理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旨在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 饮食控制: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限制高糖食品和饮料的摄入。
2. 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药物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此外,最新的研究也展示了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要点二
生活方式干预
结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全面干预,提高治 疗效果。
社区和医院合作
社区参与
发挥社区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开展 社区层面的糖尿病管理和控制工作。
VS
医院与社区联动
建立医院与社区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糖 尿病防治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05
CHAPTER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国糖尿病现状 • 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 • 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 结论和建议
01
CHAPTER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 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强化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 与管理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 早发现并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促进跨部门合作与国际交 流
加强政府、医疗机构、社区、 企业等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 糖尿病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国 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和技术,提高中国糖尿病 防治水平。
THANKS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持 续上升趋势。
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
尽管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公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 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给糖尿病防治工作带来挑战。
糖尿病高危人群庞大
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数量庞大,且多数人对自身是否属于高危人群缺 乏认识,这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02
CHAPTER
糖尿病流行现状
糖尿病流行现状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当前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与防控策略。
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4.6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流行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
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患病率更高。
2.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其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3. 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酗酒等。
三、糖尿病的防控策略1. 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力度,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
2. 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加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提供免费的血糖监测服务,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病情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3.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控制血糖水平;对于中度和重度糖尿病患者,则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等方法。
4. 加强社会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全方位支持。
家人应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和心理支持,社会应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合理的药物价格。
四、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技术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胰岛移植、胰岛细胞培养、胰岛素泵等技术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 新药研发: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糖尿病诊治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糖尿病诊治技术的现状和前景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体内葡萄糖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和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50亿,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6.95亿。
因此,糖尿病的诊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现状和诊治技术的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一话题。
一、糖尿病的现状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十分普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不断升高。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比如,美国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人,患病率高达9.4%,其中约有90%为2型糖尿病。
同样,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和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发展状态也非常严重。
由于糖尿病的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在没有进行过体检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糖尿病患者。
而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就会面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据统计,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全球性盲视、肾病、心脏病、中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糖尿病也与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二、糖尿病诊治技术的现状针对糖尿病目前的严峻形势,许多国家都开始研发新的诊治技术。
糖尿病的诊治技术从最开始的单点血糖测量,到各种和胰岛素泵等器具的出现,技术不断改进,成效日益明显。
1、血糖自测仪血糖自测仪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用到的仪器,能够让患者准确测量自己每天的血糖值。
今天的血糖自测仪已经非常智能化,可以直观的显示出各种测量结果,并且也可以同患者的其他医疗设备联动,实现自动采集测量结果等功能。
2、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糖尿病患者用来注射胰岛素的器具,这种泵可以让患者更方便的、更可靠的掌控自己的胰岛素注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来自动调整注射剂量,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3、细胞外组分细胞外组分技术可以通过电解质的浓度,来测量人体体液中的氧、碳、氢等物质的含量,从而获取患者代谢的信息,并且可以定量的了解体内葡萄糖的消耗情况,为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
2024年糖尿病防治的突破年
药物治疗:使用降糖药物控制 血糖,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副 作用
饮食控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 来控制血糖,但需要长期坚持 且效果有限
运动胰岛素治疗:通过注射胰岛 素来控制血糖,但需要长期 坚持且可能产生低血糖等副 作用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来改善血 糖水平,但手术风险较高且可 能产生并发症
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的推出及推广
推出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 推广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媒体、医疗机构、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 效果评估:对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的效果进行评估,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患者接受度:调查患者对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的接受程度,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在糖尿病治疗
中的应用
细胞治疗在糖 尿病治疗中的
应用
远程医疗和互 联网医疗在糖 尿病防治中的
应用
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的策略和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加强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推广糖尿病自我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糖尿病药物研发,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推广糖尿病综合管理,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
国际合作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作用和前景
国际合作在糖尿 病防治领域的重 要性:全球糖尿 病患者数量庞大, 需要各国共同努 力,分享经验和 资源。
国际合作在糖尿 病防治领域的现 状:已有多个国 际组织和机构致 力于糖尿病防治, 如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糖尿病联盟 等。
国际合作在糖尿 病防治领域的挑 战: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糖尿病发 病率和治疗水平 存在差异,需要 加强合作,共同 应对。
血糖监测:通过定期监测血 糖来调整治疗方案,但需要 长期坚持且可能产生心理压 力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1、疾病背景及流行病学1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T1DM具有以下特点:年龄通常小于3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常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
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
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
目前,中国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中国研究课题组2010至2013年在全国13个地区进行了T1DM流行病学研究,覆盖了全年龄段T1DM和10%的全国总人口,结果显示全年龄段T1DM 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1]。
2型糖尿病多在35~40 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 以上。
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2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如1型糖尿病明显,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低[2],发生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几率比1型糖尿病更高,更易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多囊卵巢综合征、冠心病等等[3]。
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3%(4.63亿人),预计2045年将增加至10.9%(7亿人)[4]。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达到11.2%2。
2、疾病治疗现状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胰岛素是主要联合用药。
(1)治疗药物1型糖尿病必须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口服药效果欠佳。
2型糖尿病则往往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降糖,达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治疗药物见表1。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如何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样化,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医学疗法和非药物治疗方法两类。
医学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药物可用于控制糖尿病。
这些药物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降糖药物,另一类是胰岛素。
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减少血糖水平,其中包括利用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肠道糖吸收等。
而胰岛素则是一种直接注射到人体内的药物,用于帮助身体细胞吸收葡萄糖。
此外,手术治疗也被用于治疗糖尿病。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控制饮食和运动。
控制饮食是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维持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运动则可以增加身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帮助人体细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
尽管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非常丰富,但是实际治疗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每种疗法的适用和弊端。
比如,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控制饮食的心理负担、运动对身体的加重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更有效地帮助患者。
未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和创新化。
比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患者治疗的需要和效果;正在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糖尿病。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和预后,但是在确定标准治疗方案上,还需要我们对现有疗法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样化,我们对每种疗法的了解和理解都帮助我们制定更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或许将更为创新化和智能化,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教育宣传,合理管理患者的糖尿病情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后期现状分析报告
糖尿病后期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流行。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后期是指糖尿病患者识别不出低血糖症状,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经比较复杂且无法完全逆转的阶段。
本文将对糖尿病后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潜在的应对策略。
糖尿病后期患者的现状1. 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糖尿病后期患者的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其中糖尿病后期患者约占总患者数量的10%左右。
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糖尿病后期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 病情加重,并发症增多糖尿病后期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难以逆转。
由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血糖控制困难,患者往往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同时,糖尿病后期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病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医疗费用高昂糖尿病后期患者需要长期的专业医疗护理和药物治疗,医疗费用往往较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疗费用支出,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应对策略1. 加强早期干预和预防早期干预是控制糖尿病后期的关键。
医疗机构和社区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此外,公共卫生部门也应该加大对糖尿病的预防策略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定点筛查和健康管理。
2. 宣传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对糖尿病后期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食用。
此外,适度的有氧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控制糖尿病后期的重要手段。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面对糖尿病后期患者的增加,医疗机构应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糖尿病后期患者的诊疗水平。
此外,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也是必要的。
4. 推动研究与技术创新糖尿病后期的治疗和管理需要不断的研究与技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其它表现
2 型 糖 尿 病 发 病 隐 蔽 ,
.
早 期 多 无 明 显 症 状 。
礼来糖尿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定
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 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 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 紊乱的综合症。 持续高血糖是基本特征。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适用于病情不很重,体内尚有一定B细胞 功能的患者 • 一般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α -糖苷酶抑制剂有什么特点?
• 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 糖降低 • 降低HbA1c达0.5~0.8% • 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 适用于: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
• 临床使用数十年,种类较多,如格列齐特等 •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约1~2%
格列奈类
• 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 •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约1.0~1.5%
• 降低餐后血糖
机制: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降低HbA1c达1~2%
• 肥胖者首选
• 可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 可与胰岛素联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哪些人不能用双胍类?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适用人群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 控制不达标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糖尿病: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位居第三,称为“健康第三 大杀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心脑血管 糖尿病 恶性肿瘤
疾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4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
礼来糖尿病
如果没有症状也可诊断
四分之三 新诊断患者没 有任何症状
• 血糖水平在10 mmol/L以下的 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可以 没有“三多一少”
•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进 行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慢性并发症 (长期影响)
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足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向人们呼吁:
重视糖尿病,刻不容缓!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
• 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多达1.48亿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1994
9.7%
5.50% 2.5%
2002
2008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
.
礼来糖尿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岛素抵抗: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 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是指血糖过低,降到3.9mmol/L以下;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
药物、活动、应激或疾病、喝酒、少吃一顿
饭等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准
•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 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
• 老年糖尿病患者
• 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 或胰岛素合用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过 程中任何原因引起的低血糖如何缓解 • 必须直接摄入葡萄糖纠
.
礼来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
• 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 •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
• 妊娠糖尿病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1型糖尿病特点
• 青少年多见
•
•
发病较急,症状明显
容易发生急性酮症酸中毒
•
•
多为免疫介导发生
口服药治疗无效
•
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特点
• 成年人多见,但目前有年轻化 趋势 • 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多为 遗传因素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 • 初期口服药治疗有效
糖尿病的一体化治疗
祥云县中医院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目 录
糖尿病在全球及中国的现状
糖尿病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分类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泌剂)
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α -糖苷酶抑制剂)
减少肝糖输出,促进葡萄糖利用(双胍类)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
礼来糖尿病
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脑血管 眼睛
皮肤
口腔 肺 心脏 神经
肝
胃 肾脏 骨质疏松 脚
勃起功能
感染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多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 病控制不良、伴有感染等应 激情况 • 常见症状:乏力、厌食、恶 心、呕吐等,严重时可昏迷 死亡
.
礼来糖尿病
什么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糖尿病如何治疗?
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治疗原则:
•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达标 • 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 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
.
礼来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哪些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只是说这类并发症 是缓慢形成的,不 要理解成不会出现 危急情况。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也会出 现急性发作。
微血管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肾病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 外周血管病变
格列奈类药物副作用
低血糖
以下情况为禁忌:
• 对格列奈类过敏者 • 1型糖尿病患者 • 酮症酸中毒 • 妊娠或哺乳妇女 • 8岁以下儿童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公司机密文件 公司机密文件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08 2008 礼来公司 礼来公司版权所有 ©2008 ©